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做好大学生思政工作应充分认识此项工作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充分认识大学生思政工作的现实状况,从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育对策,这种对策必须是符合实际又行之有效的。
[关键词]大学生 思政工作
[作者简介]刘明定(1974- ),男,河南南阳人,中共河南省直机关党校,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河南郑州450002)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20-0054-02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做好他们的思政工作,使他们健康成长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合格人才,是全社会的责任和共识。2004年党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为贯彻落实文件精神,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这些充分彰显了党和政府对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高度关注,对于指导大学生思政工作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做好大学生思政工作的必要性
思政工作是我党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我党的政治优势和光荣传统。毛泽东曾语重心长地对大学生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到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像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江泽民曾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党的事业离不开青年,青年的成长离不开党。”我国目前的在校大学生大概有1900万,他们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高等院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合格人才的政治重任,做好大学生的思政工作非常重要。
首先,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新形势下大学生的发展出现了定位个性化、发展方向多样化、价值取向多元化、家庭背景差异化等趋向,思想也表现出多变性、选择性、差异性和独立性。他们有抱负,但偏重于个人理想;渴望成才,但缺乏吃苦精神和鉴别能力;自我意识较强,但集体观念淡薄;科学“三观”不牢固,部分学生价值取向多元化和功利化,功利色彩强,社会理想弱。复杂多元的发展方向,需要我们做好高等院校大学生的思政工作。
其次,是加强和做好思政工作实效性的必然要求。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当前,我们正处在社会转型期,新情况新问题制约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出现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现象,形成了“都管都不管”的局面。造成思想政治工作在相当一部分人心中是“学校空喊,辅导员蛮干,学生心烦”的尴尬局面。高度重视做好大学生思政工作的重要性,有助于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做好育人工作。
再次,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科教兴国是我们的既定战略目标之一,也是一项群众性的事业。为此,我们必须形成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良好社会风尚。只有通过科学的思政工作,才能使教育工作成为受人尊敬的职业,为科教兴国战略的贯彻奠定坚实的社会心理基础。
二、大学生思政工作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现状的主流是好的,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他们的思想和行为还存在不少的问题,思政工作还存在不少的矛盾,严重影响了思政工作的效果。主要表现在:其一,一些大学生法制意识不强,对一些敏感问题和热点问题认知模糊乃至错误。如有的同学崇尚西方民主和自由及生活方式,认为开设“两课”没有必要,有的甚至反对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有的同学认为入党是为了好找工作和有利于在将来“仕途”上的进步。其二,知行脱节。虽然大学生对优良的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是认可和赞同的,但践行的时候却具有功利倾向。如对见义勇为等行为在观念上认同,但却不能转化为自觉的行动,“个人奋斗,自我实现”成为他们的价值取向。其三,近年来高等院校招生数量的大幅度增加、就业难等因素也使大学生思政工作的困难程度进一步加大。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高等教育开始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这些大学生不仅成长背景多样化,而且构成成分也多样化。此外,高校多个校区、多个教学站点的出现,也使大学生的组织形式变得复杂多样,这些都加大了思政工作的难度。其四,高等院校的思政工作与大学生的需求存在脱节现象,思政工作的实效性被大大弱化了,解决大学生认知上的困惑和疑问还有待加强。如一些思想政治工作的手段落后,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因时制宜,引导学生去思考一些现实问题,解决他们思想上的认知困惑。其五,高等院校的管理者对思政工作的观念还存在认知误区。把思政工作等同于德育工作,认为这单纯是学校管理部门的事,不能从“生命线”的高度理解思想政治工作应有的地位,导致思政工作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其六,受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有些教师本身的“三观”就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如少数教师政治立场发生动摇,讲授政治态度不严肃,夹带着偏激或错误的观点,有的缺乏教书育人的责任感等。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沟通和理解,亲和力的缺失也增加了思政工作的难度。其七,高校的专职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滞后。辅导员队伍的构成、素质、数量和职能定位、辅导员管理机制和体制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其八,校园“主阵地”建设较为滞后。高校“两课”的主渠道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如个别学者利用学校的讲坛散布一些不健康的思想;在高校的网络上,主流声音不强;对学生社团的活动缺乏有效的管理和引导等。德育为首的观念还没有全面落实到工作的各个环节,如师资队伍建设存在重业务素质轻思想道德的倾向;对高校的评估体系存在轻德育的倾向;思想政治工作的投入也不够,专职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也不稳定等。此外,一些大学生道德观念日趋模糊,缺乏明确的评判标准。心理承受能力较为脆弱,面对就业、生活、学习的压力易产生心理障碍等。
以上种种因素都明显地增强了大学生思想的多变性和差异性。高等院校要从学生的特点和实际出发,积极贯彻中央的政策,探索思政工作的途径和方式,建立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把培养和造就“四有新人”作为学校工作的首要而长期的任务。
三、做好大学生思政工作的途径
1.积极主动转变高等院校思政教育的观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高等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与管理者观念滞后有很大关系,高等院校应与时俱进,积极主动转变思政教育的观念。这种转变既要关注时代的新变化,又要关注大学生思想状况的新变化;既要重视学校社会环境的新变化,又要重视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新变化。无论从事何种岗位的工作,都应做到教书要教书育人、后勤要服务育人、管理要管理育人。
2.思政工作要以校园文化建设为抓手。优美的校园文化有助于陶冶性情、愉悦身心、净化心灵。高等院校要积极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抓好 “三风”建设和校容校貌的环境建设,发挥“共生效应”的影响。利用校园文化的引导和教育功能,使大学生在良好的教风、校风、学风和优美的人文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使他们的文化得到进一步提高,性格得到进一步陶冶,信仰得到进一步坚定,品行得到进一步砥砺,人格得到进一步完善,素质得到进一步健全。
3.把党委领导、行政系统主导的思政教育领导体制落实到位。要完善高等院校思政工作的领导体制,做到组织有保障、管理有保障、经费有保障,使大学生的思政工作真正落实到各级管理部门当中。不断完善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思政工作科学评估体系,使思政工作制度化和科学化。把高等院校的理论教育和党、政、工、团的德育教育有机结合,从而增强思政工作的实效性和渗透力。重视大学生政治素质的养成教育,在教会他们做什么、怎样做的同时,提高他们的价值评判能力,使他们自觉去践行有益于成长又有益于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
4.要加大力度开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教育。近些年来,大学生因心理疾病等因素引发的恶性案例时有发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深刻反思。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强调,推进高等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既要立足教育,又要重在建设。我们要按照思政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大学生思政工作相得益彰地结合起来,通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测评工作,使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沿着良好的方向发展;使他们有一个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使他们的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思想政治素质和身体素质等得到全面协调发展。
5.加强“灌输”理论在思政工作中的贯彻和落实。“灌输”原理是我党思政工作的优良传统,“社会主义意识不会在群众中自发产生,无产阶级先锋队——共产党必须不断地向群众灌输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才能提高群众的社会主义思想觉悟,指导群众参加无产阶级解放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思政工作的影响不会在大学生的头脑中自动存在,必须从外部直接灌输到学生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大学生的吸收和内化转变为自觉的追求。为此,通过科学的规划和设计、运用各种有效的载体把他们内在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使思政工作成为实践个体内在的自觉需求。切实加强对校园思想教育阵地的引导和管理,规范各种学术报告和讲坛的管理,用“三贴近”的各种活动途径,提高思政工作的吸引力、针对性和感染力,用“润物细无声”的方法把思政工作做到大学生的心窝里去。
6.加强专职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建设。首先,要转变观念,加强领导,创造有利于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氛围。有一支高素质又稳定的辅导员队伍,是做好大学生思政工作的关键环节。辅导员非职业化的现状,很大程度上是由政策原因造成的,如职业发展不明、待遇偏低、职责不明、激励机制不合理等。教育主管部门要更新观念,贯彻中央及有关部门文件精神,制定相配套的具体措施,落实辅导员的编制、资格制度、职别、待遇和教育培训等问题。教育部明确提出:“专职辅导员总体上按1∶200的比例配备,保证每个院(系)的每个年级都有一定数量的专职辅导员。”高校各级领导要提高认识,改变认为辅导员是“可有可无”的“勤杂工”“无专业”等观念,要认识到辅导员的工作与专业教师同等重要。辅导员自身也要转变观念,要有把辅导员工作作为个人终身事业发展的理念,而不应仅仅把辅导员作为暂时的、过渡的职业,应对本职工作有高度的认同感,并致力于把其作为自己终生的事业去做。
其次,要坚持标准,严格选聘,把好入口关。认真做好选聘工作是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基础。各高等院校要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和实际工作的需求,合理配备辅导员。在确保一定数量的基础之上,优化结构。在选聘辅导员的过程当中,考查其综合素质和能力,坚持政治素质过硬、品质好、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标准,把素质好、乐奉献、乐爱生、善于做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组织管理能力强的教师选聘到辅导员队伍中来,提高高等院校辅导员队伍的质量。
再次,要加强指导和培养,提高综合素养。胡锦涛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着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使他们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更大作用。”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要从提升辅导员队伍的素质入手。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这就需要辅导员不断提高自我素质,以特有的魅力吸引人,以先进的思想塑造人,以高尚的品德影响人。我们要创造条件,制定完善的规划和激励机制,使辅导员把提高素质作为自觉的行动。高等院校的辅导员必须具备优良的政治思想素质、高尚的道德品质素质、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业务素质。优良的政治思想素质是高等院校辅导员的立身之本,高尚的道德品质素质是高等院校辅导员的立身之魂,健康的心理素质是高校辅导员的立身之根,良好的业务素质是高校辅导员的立身之基。这就需要辅导员既要扮演亦师亦友的职业角色,又要具有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职业道德,既要掌握思政工作的职业技能,又要提升多方面的职业素质,做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干一行,专一行,爱一行。
最后,要建立辅导员职业化管理的规章制度。如使辅导员职业资格制度法制化的规章,使辅导员的培训系统化、规范化的规章,明确辅导员的职责和任职的规章,明确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绩效考评规章等,使辅导员队伍建设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良性循环发展道路。
7.要因时制宜推进“两课”改革。哲学社会学科意识鲜明,有利于坚定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分析复杂的社会问题、提升精神境界。哲学社会学科建设要充分体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要克服淡化意识形态、回避重大现实问题的倾向。要在不断改进教材体系和内容上见成效,切实提高“两课”教学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综上所述,我们要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政工作。“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我们应创造条件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进而使大学生“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成长为对党和国家、对人民有所建树的人”。
[参考文献]
[1]江泽民.江泽民在纪念共青团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2-05-16.
[2]江泽民.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3]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4]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中国教育报,2004-10-15.
[6]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5]2号)[Z].2005-01-13.
[关键词]大学生 思政工作
[作者简介]刘明定(1974- ),男,河南南阳人,中共河南省直机关党校,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河南郑州450002)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20-0054-02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做好他们的思政工作,使他们健康成长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合格人才,是全社会的责任和共识。2004年党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为贯彻落实文件精神,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这些充分彰显了党和政府对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高度关注,对于指导大学生思政工作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做好大学生思政工作的必要性
思政工作是我党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我党的政治优势和光荣传统。毛泽东曾语重心长地对大学生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到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像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江泽民曾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党的事业离不开青年,青年的成长离不开党。”我国目前的在校大学生大概有1900万,他们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高等院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合格人才的政治重任,做好大学生的思政工作非常重要。
首先,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新形势下大学生的发展出现了定位个性化、发展方向多样化、价值取向多元化、家庭背景差异化等趋向,思想也表现出多变性、选择性、差异性和独立性。他们有抱负,但偏重于个人理想;渴望成才,但缺乏吃苦精神和鉴别能力;自我意识较强,但集体观念淡薄;科学“三观”不牢固,部分学生价值取向多元化和功利化,功利色彩强,社会理想弱。复杂多元的发展方向,需要我们做好高等院校大学生的思政工作。
其次,是加强和做好思政工作实效性的必然要求。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当前,我们正处在社会转型期,新情况新问题制约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出现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现象,形成了“都管都不管”的局面。造成思想政治工作在相当一部分人心中是“学校空喊,辅导员蛮干,学生心烦”的尴尬局面。高度重视做好大学生思政工作的重要性,有助于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做好育人工作。
再次,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科教兴国是我们的既定战略目标之一,也是一项群众性的事业。为此,我们必须形成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良好社会风尚。只有通过科学的思政工作,才能使教育工作成为受人尊敬的职业,为科教兴国战略的贯彻奠定坚实的社会心理基础。
二、大学生思政工作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现状的主流是好的,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他们的思想和行为还存在不少的问题,思政工作还存在不少的矛盾,严重影响了思政工作的效果。主要表现在:其一,一些大学生法制意识不强,对一些敏感问题和热点问题认知模糊乃至错误。如有的同学崇尚西方民主和自由及生活方式,认为开设“两课”没有必要,有的甚至反对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有的同学认为入党是为了好找工作和有利于在将来“仕途”上的进步。其二,知行脱节。虽然大学生对优良的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是认可和赞同的,但践行的时候却具有功利倾向。如对见义勇为等行为在观念上认同,但却不能转化为自觉的行动,“个人奋斗,自我实现”成为他们的价值取向。其三,近年来高等院校招生数量的大幅度增加、就业难等因素也使大学生思政工作的困难程度进一步加大。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高等教育开始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这些大学生不仅成长背景多样化,而且构成成分也多样化。此外,高校多个校区、多个教学站点的出现,也使大学生的组织形式变得复杂多样,这些都加大了思政工作的难度。其四,高等院校的思政工作与大学生的需求存在脱节现象,思政工作的实效性被大大弱化了,解决大学生认知上的困惑和疑问还有待加强。如一些思想政治工作的手段落后,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因时制宜,引导学生去思考一些现实问题,解决他们思想上的认知困惑。其五,高等院校的管理者对思政工作的观念还存在认知误区。把思政工作等同于德育工作,认为这单纯是学校管理部门的事,不能从“生命线”的高度理解思想政治工作应有的地位,导致思政工作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其六,受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有些教师本身的“三观”就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如少数教师政治立场发生动摇,讲授政治态度不严肃,夹带着偏激或错误的观点,有的缺乏教书育人的责任感等。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沟通和理解,亲和力的缺失也增加了思政工作的难度。其七,高校的专职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滞后。辅导员队伍的构成、素质、数量和职能定位、辅导员管理机制和体制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其八,校园“主阵地”建设较为滞后。高校“两课”的主渠道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如个别学者利用学校的讲坛散布一些不健康的思想;在高校的网络上,主流声音不强;对学生社团的活动缺乏有效的管理和引导等。德育为首的观念还没有全面落实到工作的各个环节,如师资队伍建设存在重业务素质轻思想道德的倾向;对高校的评估体系存在轻德育的倾向;思想政治工作的投入也不够,专职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也不稳定等。此外,一些大学生道德观念日趋模糊,缺乏明确的评判标准。心理承受能力较为脆弱,面对就业、生活、学习的压力易产生心理障碍等。
以上种种因素都明显地增强了大学生思想的多变性和差异性。高等院校要从学生的特点和实际出发,积极贯彻中央的政策,探索思政工作的途径和方式,建立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把培养和造就“四有新人”作为学校工作的首要而长期的任务。
三、做好大学生思政工作的途径
1.积极主动转变高等院校思政教育的观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高等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与管理者观念滞后有很大关系,高等院校应与时俱进,积极主动转变思政教育的观念。这种转变既要关注时代的新变化,又要关注大学生思想状况的新变化;既要重视学校社会环境的新变化,又要重视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新变化。无论从事何种岗位的工作,都应做到教书要教书育人、后勤要服务育人、管理要管理育人。
2.思政工作要以校园文化建设为抓手。优美的校园文化有助于陶冶性情、愉悦身心、净化心灵。高等院校要积极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抓好 “三风”建设和校容校貌的环境建设,发挥“共生效应”的影响。利用校园文化的引导和教育功能,使大学生在良好的教风、校风、学风和优美的人文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使他们的文化得到进一步提高,性格得到进一步陶冶,信仰得到进一步坚定,品行得到进一步砥砺,人格得到进一步完善,素质得到进一步健全。
3.把党委领导、行政系统主导的思政教育领导体制落实到位。要完善高等院校思政工作的领导体制,做到组织有保障、管理有保障、经费有保障,使大学生的思政工作真正落实到各级管理部门当中。不断完善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思政工作科学评估体系,使思政工作制度化和科学化。把高等院校的理论教育和党、政、工、团的德育教育有机结合,从而增强思政工作的实效性和渗透力。重视大学生政治素质的养成教育,在教会他们做什么、怎样做的同时,提高他们的价值评判能力,使他们自觉去践行有益于成长又有益于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
4.要加大力度开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教育。近些年来,大学生因心理疾病等因素引发的恶性案例时有发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深刻反思。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强调,推进高等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既要立足教育,又要重在建设。我们要按照思政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大学生思政工作相得益彰地结合起来,通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测评工作,使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沿着良好的方向发展;使他们有一个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使他们的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思想政治素质和身体素质等得到全面协调发展。
5.加强“灌输”理论在思政工作中的贯彻和落实。“灌输”原理是我党思政工作的优良传统,“社会主义意识不会在群众中自发产生,无产阶级先锋队——共产党必须不断地向群众灌输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才能提高群众的社会主义思想觉悟,指导群众参加无产阶级解放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思政工作的影响不会在大学生的头脑中自动存在,必须从外部直接灌输到学生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大学生的吸收和内化转变为自觉的追求。为此,通过科学的规划和设计、运用各种有效的载体把他们内在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使思政工作成为实践个体内在的自觉需求。切实加强对校园思想教育阵地的引导和管理,规范各种学术报告和讲坛的管理,用“三贴近”的各种活动途径,提高思政工作的吸引力、针对性和感染力,用“润物细无声”的方法把思政工作做到大学生的心窝里去。
6.加强专职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建设。首先,要转变观念,加强领导,创造有利于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氛围。有一支高素质又稳定的辅导员队伍,是做好大学生思政工作的关键环节。辅导员非职业化的现状,很大程度上是由政策原因造成的,如职业发展不明、待遇偏低、职责不明、激励机制不合理等。教育主管部门要更新观念,贯彻中央及有关部门文件精神,制定相配套的具体措施,落实辅导员的编制、资格制度、职别、待遇和教育培训等问题。教育部明确提出:“专职辅导员总体上按1∶200的比例配备,保证每个院(系)的每个年级都有一定数量的专职辅导员。”高校各级领导要提高认识,改变认为辅导员是“可有可无”的“勤杂工”“无专业”等观念,要认识到辅导员的工作与专业教师同等重要。辅导员自身也要转变观念,要有把辅导员工作作为个人终身事业发展的理念,而不应仅仅把辅导员作为暂时的、过渡的职业,应对本职工作有高度的认同感,并致力于把其作为自己终生的事业去做。
其次,要坚持标准,严格选聘,把好入口关。认真做好选聘工作是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基础。各高等院校要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和实际工作的需求,合理配备辅导员。在确保一定数量的基础之上,优化结构。在选聘辅导员的过程当中,考查其综合素质和能力,坚持政治素质过硬、品质好、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标准,把素质好、乐奉献、乐爱生、善于做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组织管理能力强的教师选聘到辅导员队伍中来,提高高等院校辅导员队伍的质量。
再次,要加强指导和培养,提高综合素养。胡锦涛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着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使他们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更大作用。”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要从提升辅导员队伍的素质入手。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这就需要辅导员不断提高自我素质,以特有的魅力吸引人,以先进的思想塑造人,以高尚的品德影响人。我们要创造条件,制定完善的规划和激励机制,使辅导员把提高素质作为自觉的行动。高等院校的辅导员必须具备优良的政治思想素质、高尚的道德品质素质、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业务素质。优良的政治思想素质是高等院校辅导员的立身之本,高尚的道德品质素质是高等院校辅导员的立身之魂,健康的心理素质是高校辅导员的立身之根,良好的业务素质是高校辅导员的立身之基。这就需要辅导员既要扮演亦师亦友的职业角色,又要具有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职业道德,既要掌握思政工作的职业技能,又要提升多方面的职业素质,做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干一行,专一行,爱一行。
最后,要建立辅导员职业化管理的规章制度。如使辅导员职业资格制度法制化的规章,使辅导员的培训系统化、规范化的规章,明确辅导员的职责和任职的规章,明确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绩效考评规章等,使辅导员队伍建设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良性循环发展道路。
7.要因时制宜推进“两课”改革。哲学社会学科意识鲜明,有利于坚定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分析复杂的社会问题、提升精神境界。哲学社会学科建设要充分体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要克服淡化意识形态、回避重大现实问题的倾向。要在不断改进教材体系和内容上见成效,切实提高“两课”教学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综上所述,我们要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政工作。“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我们应创造条件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进而使大学生“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成长为对党和国家、对人民有所建树的人”。
[参考文献]
[1]江泽民.江泽民在纪念共青团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2-05-16.
[2]江泽民.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3]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4]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中国教育报,2004-10-15.
[6]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5]2号)[Z].2005-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