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书的爱情故事

来源 :启迪·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位卖给我这所有书的好人几个月前去世了,书店的主人也死了,但是书店还在那里。如果你正巧经过查令十字街84号,能否为我吻它?我欠它的实在太多了。——Helene Hanff
  
  电影《查令十字街84号》讲述了一个关于书的爱情故事。穷困的女作家海伦(Helene Hanff)受不了纽约昂贵庸俗的古旧书店,便按照《书评周刊》上的地址,给位于伦敦查令十字街84号的马克书店写了一封信,求购一些绝版图书。这一天是1949年10月5日。
  很快,回信和她要的书就来了,那些书令海伦的书架相形见绌。双方的信任和欣喜很快达成,除了海伦有一点点麻烦,她是个连付账和找零都搞不清楚的女人,更不用说将英镑换算成美元了。马克书店的经理弗兰克除了满足她购书的要求外,还给她准备了英镑和美元两种发票。
  温暖的相知借助娓娓道来的书信,很快就俘获了远隔重洋的海伦和弗兰克。
  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英国百废待兴,物资实行配给制。海伦就从美国给书店的店员们寄来火腿鸡蛋和香肠,让他们吃到很久没有见过的“完整而大块”的肉。而弗兰克并不是不知感恩的人,他开始在英国各地奔波,出入豪宅,为存货不多的书店添置新品,踏破铁鞋,为她寻觅难得一见的珍本。
  日子一天天过去,书信成为他们平静流淌的生活中无时不在的旁白。
  海伦不是没想过去伦敦看看书店看看弗兰克。她终于有了自己的积蓄,而英女王的登基又使得赴英的费用打了折。眼看可以成行,但她的牙逼着她留在了纽约。她只好给弗兰克写信:“我陪着我的牙,而牙医却在渡蜜月,他的结婚费用是我出的……”
  弗兰克只好为她和刚刚登基的伊莉莎白女王祝福。
  书照买,信照写。
  到了这一天,海伦的信三个月后才接到回音,她被告知:弗兰克于1968年12月22日病逝。
  海伦马上赶到查令十字街84号。走进即将被拆迁的马克书店时,距离她第一次给这里写信,已经过去了20年。
  她笑着对空荡荡的书店说:“我来了,弗兰克,我终于来了。”
  马克书店的店员们把海伦想象成一个“年轻,成熟,时髦”的女人,海伦老实告诉他们,她“和百老汇的乞丐一样时髦”。就是这样一个执拗邋遢的女人,将骄蛮趣致的女性一面全都呈现给弗兰克,她会为一本欺世盗名的书而冲弗兰克发飙,将满腔怨气倾泄到打字机上,然后突然收起霸道,对着空气娇媚地笑了:“弗兰克,你是唯一了解我的人。”
  海伦所推崇的英国玄学诗人、散文家多恩有一句话:“全体人类就是一本书。当一个人死亡,这并非有一章被从书中撕去,而是被翻译成一种更好的语言。”
  我想,当爱情以另外一种方式展现铺陈时,也并非被撕去,而是翻译成了一种更好的语言。上帝派来的那几个译者,名叫机缘,名叫责任,名叫蕴藉,名叫沉默。
  还有一位,名叫怀恋。
  摘自《闪开,让我歌唱八零年代》 人民文学出版社
其他文献
我们有时把生命看得太重,有时又看得太轻。时间也是一样。我们常常感觉不到一天之内世界有什么变化。太阳从东边滑到西边,生活仿佛只是重复了一次,接着再重复一次,有时候甚至连梦境都是相似的。  或许,在1944年诺曼底登陆前的某一天,丘吉尔不认为日子只是重复。“登陆那天天气如何?”“天气极差,捉摸不定的狂风暴雨都会出现在英吉利海峡。”听完气象员汇报后,丘吉尔眉头紧皱,盟军登陆的关键时刻,偏偏遇到了暴风雨。
期刊
两个人从牢房的铁窗望出去,一个人看到了泥土,另一个人却看到了星星。    这是发生在美国的一个真实故事,故事是我从别人那儿听来的。  很偶然的机会,美丽的塞尔玛小姐爱上了一位年轻的陆军军官,彼此熟悉后,他们结婚了,婚后,丈夫离开她又回到了部队。丈夫走后,塞尔玛小姐又回到了从前的独身生活之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单调的生活。分居的生活,把思念逐渐酿成苦涩的滋味。有一天,当她感到万分思念丈夫的时候
期刊
很多处于反叛期的男孩子和女孩子,喜欢把自己打扮得肮脏不堪。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找不到答案,心想为什么在人的成长篇章中,有几页如此不可思议?以丑恶为荣?  走向成熟与强大,是我们一生的主题。看看从少年到青年途中的那些孩子们,穿着丁零当啷的衣服,其实无一不在声嘶力竭地叫嚣着:看,我还能长大!我的腿还会继续变粗,所以我的裤管肥大;我的个子还会不停长高,所以我的裤管会挽起三道。  反叛是需要想象力的。  
期刊
到这个千年末,还有没有书籍的存在?这似乎是个杞人忧天的问题,但是,这也是个值得严肃思考的问题。在小说《昏睡百年》中,一个叫格雷厄姆的人从昏迷中醒来,其时为2200年,他发现书籍已经成了人们的废弃品。它们被影像取代,在电视屏幕上播放,还被视为任何人都会写的粗鄙语言。   如果你认为阅读给人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无须明言的,那你就错了,因为果真如此的话,那应该有更多的人读书才是。如果你说读书让人开阔心
期刊
一、对你影响最大的人是谁?  母亲。    二、你最希望拥有哪种才华?  写作才华。    三、最能代表你的三个关键词?  读书、写书、出书。    四、你小时候的理想是什么?  当一名作家。    五、推荐一本你最喜欢的书?  《牛虻》。    六、对于学生时代,你最怀念的是什么?  读《牛虻》感到痛心的时候。    七、你觉得什么是青春?  对生活充满兴趣,敢于尝试。    八、你最看重朋友的
期刊
那些所给非所需的爱与过度的热情,常常会烫到他人,伤到自己。    每到春节,家里总是堆满了亲戚朋友送来的东西。  那天我简单盘点了一下:阳台上摞着三箱脐橙、一箱苹果、两桶花生油、十几瓶啤酒、一个大号的火腿肠礼包,冰箱里塞着三斤生牛肉、四盒巧克力,橱柜里还有四瓶红酒、五斤左右的各种干果。  看着这些东西我一个劲儿地发愁——  我家基本上没有吃熟食的习惯;啤酒或者红酒,一个月顶多喝一次,量少许;巧克力
期刊
如果再让我回到正在发育的中学时代,看完文章我应该懂得跟女生相处了。    儿子刚刚上初一时,对男女那方面的感情还是朦朦胧胧的,可班上“情窦初开”又相对大方的女同学,已暗中向男生“眉目传情”了。但这类“青春期动作”常常遭遇儿子等一干男同学的冷嘲热讽。  一次周末的饭桌上,我正开启一瓶四川名酒“剑南春”,儿子在一边说话了:“爸爸,我们班有个女同学,外号就是这酒的名字。”“剑南春?怎么,她喜欢喝酒?”我
期刊
尹莉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清华大学·伯克利心理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UIUC)教育心理学博士  美国心理协会、美国儿童发展研究协会会员    老师,您好!我儿子今年17岁,上高二,他上的是一所普通的中学,教学质量一般。这次期末考试还可以,当初他说学校8月份可能去军训,我答应给他买一个PSP让他带着,可是现在学校又说不去了,我觉得买那东西没用在学习上,起不了任何作用。跟他商量
期刊
美剧《天才理论传》主要讲了几个物理学家的搞笑故事,他们天天宅在家里研究漫画和量子力学,应付日常生活与白痴相仿,而且都患有不同程度的强迫症。比如一个叫做Sheldon的天才博士只在固定的时间做固定的事,周一是泰餐日,周二是汉堡日,周三是奶油土豆汤日,周四是比萨日……只坐在固定的沙发上,生病时要有人唱儿歌,不能调整电视对比度,不能在他面前撕创可贴,不能调整空调温度等等。我有时候担心他忘了,可是他活得无
期刊
人一生的时间,从摇篮到坟墓,大概有2,475,576,000秒。这个庞大数字,令人惊诧。然而对于长宇大宙来说,它不过如大海聚沫,刹那生灭。  发达国家一名两三岁的幼儿,要比一个坦桑尼亚人一辈子产生的二氧化碳还要多。城市儿童在3岁之前,要用掉3800块尿不湿。尿不湿省却了父母洗尿布之苦,却带来了沉重的社会负担:首先,尿不湿用石油、树木等宝贵的自然资源制成;其次,尿不湿中阻挡尿液渗漏的塑料,要用50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