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是作为教师必须要去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主体;性格;意识
艺术类院校的课程设置和授课方法决定了它与其它学校的不同,它的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以及检验教学效果的方法也是存在差异的。教学效果如何,从学生的表现中可以看出,如学习的主动性、课堂提问、课后练习、以及课程作业的绘制等,进而可以见微知著,了解整个学校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本文从教学经验着手,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提出改善问题的观点。
依据教学经验,将学生大致分为三类,以便进行针对性的分析。第一类,追求上进、表现突出、能自主自觉的学习。第二类,学习意愿弱、沉迷于游戏,荒废学业。这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一直以来的学习方法和模式存在问题、对专业学习认识不足、对自己的学习决心评价不客观、以及对新知识没由来的拒绝,让其对学习产生了怀疑和恐惧心理。第三类,由于性格方面的原因,学习起来困难重重。这类学生容易蜷缩在自己的世界里,遇到不懂的问题,不敢或不愿意请教老师和同学,导致学习陷入一个恶性循环,心里特别焦虑自己不懂的问题,也特别想学会,但又不问。就这样越不懂,越不敢问;越不敢问,越不懂。虽然明白必须克服这一问题,但始终犹豫不决,迈不出改变的第一步。
对于第一类学生,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内容是他们学习的动力,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能够极大的满足他们内心对于成功的渴望。这一部分同学是课堂上表现积极、勇于提问、也是能够认真完成课堂任务的主体。但这其中也有特别安静、善于学习、对新知识接受能力强的同学,虽然表面没有太大的变化,但实际上已经掌握了要学的内容。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如何去解决,而不是找人要答案,由于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个人的自学和知识迁移能力较强,同时对自己充满了信心,学起来比较轻松。
对于第二类学生,他们在大学的重心不是学习,而是其它的事情,如果列一个任务清单,学习无疑排在后面。这类学习意识淡薄、自制力不足的学生,对老师和同学善意的学习建议充耳不闻或有效维持的时间极短,给人的感觉是他们明白学习的重要性,但仅停留在懂的层面,却没有身体力行做出改变。他们以自己的想法构筑了一个空间,外界的变化对他们来说只是换了一批同学、一个教室、一座城市,却丝毫改变不了他们的想法。这可能是他们对“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诠释。面对这类学生,传统的说教和激励显得毫无用处,因为他们不是现在变成这个样子,而是处于这种状态很长一段时间了。因此,对这类学生的引导要避免简单粗暴,过去改变不了,现在也未必能够轻易作出改变,但我们可以尝试从未来着手,反过来激励学生从现在做出改变。中国人讲究缘分,能把积习难改的学生调整过来是需要缘分的,可能前面的老师做了很多工作,到了你手里水到渠成,做点什么就可以改变他;也有可能你是前面的那个老师,付出了所有心酸不见回报,但这个回报是强求不来的。当你和这个学生很有缘的时候,学生遇到了一个好老师,对老师而言改变了一个学生的前途方向。
对于第三类学生,由于性格方面的原因陷入学习困境。这类学生最重要的改变是克服内心对于突破现状的恐惧,他们对新知识的渴望不亚于学习成绩好的同学,但由于比较敏感要强,担心自己的言行麻烦了别人或担心自己的提问显得愚笨而被人嘲笑看輕,于是选择沉默,经年累月形成了当前的性格。性格不是生来如此,也不会一直如此,因为人有争取更美好生活的内驱力,让自己突破成长过程中编织的茧,破茧成蝶。这类学生需要老师更多的关注,一点点建立他们与人沟通交流的信心,让其明白询问别人不是己不如人的表现而是学习的一种途径。如果他们能在你的课堂上做出改变并保持,走出自己是众人焦点的假想空间,无疑对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有莫大的帮助。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每一位从教的教师都会扪心自问的问题。从教师个人层面来说,要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丰富个人的知识水平,提升科研能力,在授课过程中能够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把课程知识讲述出来,做到寓教于乐。在此基础上,可以将时下流行的元素和教学相融合,如将课程重难点录制下来发给学生,让他们在复习的时候有一个直观的学习引导。微信公众号、微博也同样可以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一个途径,将学过的内容及相关的知识和扩展的材料发布在平台上,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同时向学生推荐网络公开课,拓展知识层面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为学生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形成遇到问题会自己思考如何去解决,而不是坐等老师来指导的心理。可能有人会觉得,学生在课下会去学习吗,有多少人会去,这就和学生所处的校园环境和学习氛围息息相关。
如何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是学校管理部门和教师需要密切配合的一项工作,单靠教师一人唱独角戏是无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例如当老师说,不完成作业会如何、缺勤旷课会如何、挂科又会如何等等,教师在课堂上软硬兼施,到了学校的管理层,相应的惩处落实不了,让学生以为老师只是在吓唬他们,就可能会变相的鼓励学生去试探学校的底线。如果学生把精力放在如何避免去学习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校园学习氛围不会太好,影响也是极其恶劣的。因此,当某一违反校纪校规的苗头出现时就应该遏制住,给其他学生一个明确的信号,不可越雷池一步,杜绝学生的侥幸心理。管理部门在制定规章制度后就应该按照相关的条例执行,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同时也能营造一个良好的、热爱学习的氛围。如果单单要求教师把学生管好、把学生教好,而管理部门不配合、不作为的话,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始终是一句空话。
态度决定高度,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心态至关重要。在授课过程中给学生传递“学习不是今天立下目标,明天就能实现”,“学习不是一劳永逸,而是伴随终生”的观念。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新知识技能不是说几句大话、立几个誓言就能掌握,而是有难度的,必须做好稳扎稳打的准备,这样才不会患得患失,最终学有所成。新知识的学习是有相应难度的而且是逐渐递增的,你解决一个难点就上一个台阶,再解决一个就再上一个台阶,这样的学习才是进步的。如果碰到困难就轻言放弃,那问题就没有解决的机会,也没有进步的可能。树立一个活到老,学到老,攀登到老的学习心态,面对新问题的时候就不会恐惧。
随着技术的高速发展,教师要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做一个有师德、有素养、有理想的新时代人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反省不足,加强与同事交流沟通,为上好课、教好学生、做好科研做足准备。发挥创新精神,做好课程设计,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和人生目标,避免其荒废学业、虚度年华。
作者简介:
张乐平(1990.10-),出生于湖南,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现任教于北海艺术设计学院。
刘勇生(1989.08-),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师从著名画家赵立平,现任教于北海艺术设计学院。
关键词:主体;性格;意识
艺术类院校的课程设置和授课方法决定了它与其它学校的不同,它的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以及检验教学效果的方法也是存在差异的。教学效果如何,从学生的表现中可以看出,如学习的主动性、课堂提问、课后练习、以及课程作业的绘制等,进而可以见微知著,了解整个学校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本文从教学经验着手,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提出改善问题的观点。
依据教学经验,将学生大致分为三类,以便进行针对性的分析。第一类,追求上进、表现突出、能自主自觉的学习。第二类,学习意愿弱、沉迷于游戏,荒废学业。这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一直以来的学习方法和模式存在问题、对专业学习认识不足、对自己的学习决心评价不客观、以及对新知识没由来的拒绝,让其对学习产生了怀疑和恐惧心理。第三类,由于性格方面的原因,学习起来困难重重。这类学生容易蜷缩在自己的世界里,遇到不懂的问题,不敢或不愿意请教老师和同学,导致学习陷入一个恶性循环,心里特别焦虑自己不懂的问题,也特别想学会,但又不问。就这样越不懂,越不敢问;越不敢问,越不懂。虽然明白必须克服这一问题,但始终犹豫不决,迈不出改变的第一步。
对于第一类学生,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内容是他们学习的动力,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能够极大的满足他们内心对于成功的渴望。这一部分同学是课堂上表现积极、勇于提问、也是能够认真完成课堂任务的主体。但这其中也有特别安静、善于学习、对新知识接受能力强的同学,虽然表面没有太大的变化,但实际上已经掌握了要学的内容。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如何去解决,而不是找人要答案,由于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个人的自学和知识迁移能力较强,同时对自己充满了信心,学起来比较轻松。
对于第二类学生,他们在大学的重心不是学习,而是其它的事情,如果列一个任务清单,学习无疑排在后面。这类学习意识淡薄、自制力不足的学生,对老师和同学善意的学习建议充耳不闻或有效维持的时间极短,给人的感觉是他们明白学习的重要性,但仅停留在懂的层面,却没有身体力行做出改变。他们以自己的想法构筑了一个空间,外界的变化对他们来说只是换了一批同学、一个教室、一座城市,却丝毫改变不了他们的想法。这可能是他们对“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诠释。面对这类学生,传统的说教和激励显得毫无用处,因为他们不是现在变成这个样子,而是处于这种状态很长一段时间了。因此,对这类学生的引导要避免简单粗暴,过去改变不了,现在也未必能够轻易作出改变,但我们可以尝试从未来着手,反过来激励学生从现在做出改变。中国人讲究缘分,能把积习难改的学生调整过来是需要缘分的,可能前面的老师做了很多工作,到了你手里水到渠成,做点什么就可以改变他;也有可能你是前面的那个老师,付出了所有心酸不见回报,但这个回报是强求不来的。当你和这个学生很有缘的时候,学生遇到了一个好老师,对老师而言改变了一个学生的前途方向。
对于第三类学生,由于性格方面的原因陷入学习困境。这类学生最重要的改变是克服内心对于突破现状的恐惧,他们对新知识的渴望不亚于学习成绩好的同学,但由于比较敏感要强,担心自己的言行麻烦了别人或担心自己的提问显得愚笨而被人嘲笑看輕,于是选择沉默,经年累月形成了当前的性格。性格不是生来如此,也不会一直如此,因为人有争取更美好生活的内驱力,让自己突破成长过程中编织的茧,破茧成蝶。这类学生需要老师更多的关注,一点点建立他们与人沟通交流的信心,让其明白询问别人不是己不如人的表现而是学习的一种途径。如果他们能在你的课堂上做出改变并保持,走出自己是众人焦点的假想空间,无疑对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有莫大的帮助。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每一位从教的教师都会扪心自问的问题。从教师个人层面来说,要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丰富个人的知识水平,提升科研能力,在授课过程中能够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把课程知识讲述出来,做到寓教于乐。在此基础上,可以将时下流行的元素和教学相融合,如将课程重难点录制下来发给学生,让他们在复习的时候有一个直观的学习引导。微信公众号、微博也同样可以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一个途径,将学过的内容及相关的知识和扩展的材料发布在平台上,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同时向学生推荐网络公开课,拓展知识层面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为学生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形成遇到问题会自己思考如何去解决,而不是坐等老师来指导的心理。可能有人会觉得,学生在课下会去学习吗,有多少人会去,这就和学生所处的校园环境和学习氛围息息相关。
如何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是学校管理部门和教师需要密切配合的一项工作,单靠教师一人唱独角戏是无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例如当老师说,不完成作业会如何、缺勤旷课会如何、挂科又会如何等等,教师在课堂上软硬兼施,到了学校的管理层,相应的惩处落实不了,让学生以为老师只是在吓唬他们,就可能会变相的鼓励学生去试探学校的底线。如果学生把精力放在如何避免去学习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校园学习氛围不会太好,影响也是极其恶劣的。因此,当某一违反校纪校规的苗头出现时就应该遏制住,给其他学生一个明确的信号,不可越雷池一步,杜绝学生的侥幸心理。管理部门在制定规章制度后就应该按照相关的条例执行,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同时也能营造一个良好的、热爱学习的氛围。如果单单要求教师把学生管好、把学生教好,而管理部门不配合、不作为的话,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始终是一句空话。
态度决定高度,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心态至关重要。在授课过程中给学生传递“学习不是今天立下目标,明天就能实现”,“学习不是一劳永逸,而是伴随终生”的观念。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新知识技能不是说几句大话、立几个誓言就能掌握,而是有难度的,必须做好稳扎稳打的准备,这样才不会患得患失,最终学有所成。新知识的学习是有相应难度的而且是逐渐递增的,你解决一个难点就上一个台阶,再解决一个就再上一个台阶,这样的学习才是进步的。如果碰到困难就轻言放弃,那问题就没有解决的机会,也没有进步的可能。树立一个活到老,学到老,攀登到老的学习心态,面对新问题的时候就不会恐惧。
随着技术的高速发展,教师要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做一个有师德、有素养、有理想的新时代人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反省不足,加强与同事交流沟通,为上好课、教好学生、做好科研做足准备。发挥创新精神,做好课程设计,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和人生目标,避免其荒废学业、虚度年华。
作者简介:
张乐平(1990.10-),出生于湖南,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现任教于北海艺术设计学院。
刘勇生(1989.08-),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师从著名画家赵立平,现任教于北海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