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根据电网资产管理的内容及特点,结合物联网技术,阐述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电网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提出管理措施和方法,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资产全寿命实时追踪管理,以提升电网运维和生产质量。
关键词 资产管理 物联网 全寿命周期
中图分类号:TM93 文献标识码:A
国家电网公司于2009 年首次公布“智能电网”计划,随后又提出以“感、传、知”为特征的“物联网”技术研究规划,以提高电网运行管理水平。随着电网的建设与发展,电网资产管理建设与生产脱节、管理手段较为落后等问题日益凸显,难以满足电网高效生产与管理的要求,需要在电网发展中更有效、更全面地管理设备资产,而实现电网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是电网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
一、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
全寿命周期管理,是指在规划阶段从设备、系统或项目的长期经济效益出发,全面考虑设备、系统或项目的规划、新购、安装、运维、更新直至报废的全过程。全寿命周期管理有利于提升设备的健康水平,进而提升电力企业的运营质量、安全水平和经济效益,同时也节约生产成本。
全寿命周期这种资产管理方式是基于现代电力系统分析的,在我国大力推行智能电网的背景下,对现有全寿命周期管理模式进一步改进或者探索的全新管理模式,进而获得更优化的管理模式。
二、基于物联网的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
所谓“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基于物联网的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简而言之,就是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资产全寿命实时追踪。通过将设备信息电子化,将孤立的数据综合统一到系统中,为电网资产日常的运行、维护与管理提供了高效便捷的信息化手段,方便实现电网资产的全寿命周期管理和科学、安全、高效的信息化管理。
三、基于物联网的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措施
(一)从规划购置源头开始追踪。
设备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包括从设备规划到设备报废处理等各个环节。要真正解决电网资产管理问题,实现完整全寿命周期管理,就是对资产从规划购置源头开始进行实时追踪管理,从业务源头开始即建立设备的各种属性,在设备采购订单申请时,依据生产单位的需求在订单中注明各明细设备的功能、位置等属性,保证资产信息从源头保持的一致性。在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中引入物联网技术,在设备上粘贴RFID标签,利用无线射频技术和传感网络自动统计和更新设备的相关信息,从设备新购、设备调拨、设备运维、设备报废及设备盘点等多个环节入手,根据自身发展情况,调整和定制符合电网资产管理特点的流程,实现设备的动态管理。
(二)可移动设备跟踪。
在移动设备(如汽车、大型机械等)上安装GPS全球定位系统,当有需要设备移出变电站时,先通过申请人申请,录入申请人信息、设备名称、编号、移出原因、移出时间及移出目的地点等信息并保存;设备通过变电站门禁时,首先由门禁系统对其RFID标签进行扫描,设备移出申请通过才有授权通过门禁,并更改设备信息,激活设备上的GPS定位系统,这样无论设备移动到何处都能通过定位系统确定其精确位置;设备返回时,扫描设备标签,确认设备正确,并更新设备信息。
(三)建立标准化缺陷库。
通过制订相关规约及操作规范,严格规范信息运维制度,遵守保障电业工作人员工作中安全的组织措施,改善设备的运维质量,确保设备安全可靠运行。同时,为实现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动态评估,对设备每次运维纪录进行分类归档,建立设备标准化缺陷库。每次对设备进行维护时,通过扫描设备RFID标签信息可以方便地查询到此设备的运维记录、配件更换信息、维护人以及设备运行状态,以达到缩短设备平均运维时间和提高设备可用率的效果。
(四)设备资产信息记录立体化和多样化。
目前,电网资产管理系统一般以表格或二维图形展示设备相关信息,工作人员无法直观地监控和管理变电站设备。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设备管理系统以三维立体方式展示电力设备的各种信息,包含位置、参数和运行状态等,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可视化界面,直观地了解设备信息并对设备进行远程操控,使设备管理工作简单、高效。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电网资产电子化、网络化、可视化,将随着智能电网的建设,应用到实际电网管理中,这为电网后期减少运营成本、提高运行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实际意义,为今后智能电网的建设及管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作者:2013年4月毕业于华北电力大学电气工程专业,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高级经济师,硕士学位)
关键词 资产管理 物联网 全寿命周期
中图分类号:TM93 文献标识码:A
国家电网公司于2009 年首次公布“智能电网”计划,随后又提出以“感、传、知”为特征的“物联网”技术研究规划,以提高电网运行管理水平。随着电网的建设与发展,电网资产管理建设与生产脱节、管理手段较为落后等问题日益凸显,难以满足电网高效生产与管理的要求,需要在电网发展中更有效、更全面地管理设备资产,而实现电网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是电网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
一、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
全寿命周期管理,是指在规划阶段从设备、系统或项目的长期经济效益出发,全面考虑设备、系统或项目的规划、新购、安装、运维、更新直至报废的全过程。全寿命周期管理有利于提升设备的健康水平,进而提升电力企业的运营质量、安全水平和经济效益,同时也节约生产成本。
全寿命周期这种资产管理方式是基于现代电力系统分析的,在我国大力推行智能电网的背景下,对现有全寿命周期管理模式进一步改进或者探索的全新管理模式,进而获得更优化的管理模式。
二、基于物联网的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
所谓“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基于物联网的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简而言之,就是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资产全寿命实时追踪。通过将设备信息电子化,将孤立的数据综合统一到系统中,为电网资产日常的运行、维护与管理提供了高效便捷的信息化手段,方便实现电网资产的全寿命周期管理和科学、安全、高效的信息化管理。
三、基于物联网的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措施
(一)从规划购置源头开始追踪。
设备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包括从设备规划到设备报废处理等各个环节。要真正解决电网资产管理问题,实现完整全寿命周期管理,就是对资产从规划购置源头开始进行实时追踪管理,从业务源头开始即建立设备的各种属性,在设备采购订单申请时,依据生产单位的需求在订单中注明各明细设备的功能、位置等属性,保证资产信息从源头保持的一致性。在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中引入物联网技术,在设备上粘贴RFID标签,利用无线射频技术和传感网络自动统计和更新设备的相关信息,从设备新购、设备调拨、设备运维、设备报废及设备盘点等多个环节入手,根据自身发展情况,调整和定制符合电网资产管理特点的流程,实现设备的动态管理。
(二)可移动设备跟踪。
在移动设备(如汽车、大型机械等)上安装GPS全球定位系统,当有需要设备移出变电站时,先通过申请人申请,录入申请人信息、设备名称、编号、移出原因、移出时间及移出目的地点等信息并保存;设备通过变电站门禁时,首先由门禁系统对其RFID标签进行扫描,设备移出申请通过才有授权通过门禁,并更改设备信息,激活设备上的GPS定位系统,这样无论设备移动到何处都能通过定位系统确定其精确位置;设备返回时,扫描设备标签,确认设备正确,并更新设备信息。
(三)建立标准化缺陷库。
通过制订相关规约及操作规范,严格规范信息运维制度,遵守保障电业工作人员工作中安全的组织措施,改善设备的运维质量,确保设备安全可靠运行。同时,为实现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动态评估,对设备每次运维纪录进行分类归档,建立设备标准化缺陷库。每次对设备进行维护时,通过扫描设备RFID标签信息可以方便地查询到此设备的运维记录、配件更换信息、维护人以及设备运行状态,以达到缩短设备平均运维时间和提高设备可用率的效果。
(四)设备资产信息记录立体化和多样化。
目前,电网资产管理系统一般以表格或二维图形展示设备相关信息,工作人员无法直观地监控和管理变电站设备。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设备管理系统以三维立体方式展示电力设备的各种信息,包含位置、参数和运行状态等,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可视化界面,直观地了解设备信息并对设备进行远程操控,使设备管理工作简单、高效。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电网资产电子化、网络化、可视化,将随着智能电网的建设,应用到实际电网管理中,这为电网后期减少运营成本、提高运行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实际意义,为今后智能电网的建设及管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作者:2013年4月毕业于华北电力大学电气工程专业,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高级经济师,硕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