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1世纪的今天,社会不再需要“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而是需要思维活跃、有创新意识的人才。而数学,被称为“思维的体操”,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数学课堂上,巧用游戏、巧引活动、将会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是学生构建新知识和发展新思维的有效途径。那如何有效引入活动,使课堂教学动起来、活起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一些看法。
一、自编自演,培养兴趣。
数学与人类的活动息息相关,在课堂中,我认为要有实“效”,首先要灵“动”,数学课可以像活动课一样创设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大家都活动起来。如,相遇问题中的“相遇时间”很抽象,于是请同学们下位尝试用肢体语言展示,其中两位同学踊跃登台展示,其余同学同时当好计时员。这样,同学们在表演活动中理解了这个抽象的概念——只有同时从两地出发,相遇时间才相同。再如区别“位数”、“数位”、“数字”教学时,引导同学们积极思考、发挥想象,写出它们的区别,再整理、编排,最后以小品的形式在课堂上自由表演,使同学们在欣赏精彩节目的同时又轻而易举掌握了这三个概念的含义和区别,这样在今后的读数、写数中就很少出错了。
通过表演活动展现新知,加深了学生的理解与掌握,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从而让学生乐于学数学,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际问题解决中去。
二、提供契机,引发兴趣。
俗话说得好“在游泳中学习游泳,在劳动中学习劳动”,那么,我们的学生也只有在学习活动中才能更好地学会学习。新标准也指出: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记得教学面积单位“公顷”时,我想准备一条100米长的绳子,不巧的是我手头找不到这样长的绳子。于是灵机一动,让学生齐心协力来完成这项课前准备工作。第二天,学生把带来的绳子接成一条100米长的绳子,在操场上4个学生代表拉着绳子站到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的四个角上,没想到这件事竟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中,意外地解决了以往几届学生对于“1公顷”的困惑。如今,说到1公顷,同学们就记起那有千千结的百米长绳,有的甚至还记得是哪四位同学分别站在操场的哪四个地方。真是“听的不如看的,看的不如做的”,愿我们的老师时时记住这句话,多让学生参与,多让学生经历,多让学生体验,引发学生找到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三、架设桥梁,激发兴趣。
我们知道,一个优秀的厨师总要考虑顾客的口味,一个优秀的理发师总要按照顾客的喜好来设计相应的发型,同样作为一名称职的教师,也应根据学生实际来设计自己的教学,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努力使我们的数学适应学生的学习和创新。例如“圆的认识”教学过程中,我安排了一个套圈游戏,中间有一个目标,同学们站好把手中的圈投到目标上去。开始时学生随意站,但很快有人提出这样站不好,有人距离近,有人距离远,应站成一排。之后两边的学生认为这样站他们距目标远,大家应围起来站才对,于是大家站成正方形再投,投着投着,不知不觉中调整为每个人距目标的距离相等,结果就站成了圆形。同学们在感兴趣的游戏中,眼、耳、口、手、脑动起来了,体验着数学活动充满探索与创造,体会到了自己做学问的快乐。
四、竞赛角逐,保持兴趣。
每个小学生都有成就心理,都有比一比的愿望,谁都不愿意落后,我抓住了儿童这一特点,通过游戏竞赛活动,保持学生持久兴趣。
竞赛的方式很多,可以是师生间比赛、学生间比赛和组与组间比赛等。教学中,我把学生以四人为单位,分成若干数学小组,竞赛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教师从主导地位转换为咨询、监督、评议的角色,让学生以高度的智力兴趣和积极性去自由发挥进行小组合作。对表现好的小组,在黑板上加面小红旗或戴小红花以示肯定,看哪一组得到的小红花最多,或者在黑板上设置“小动物赛跑栏”,每只动物代表一组,哪一组得分,该小动物就像前跳一步,看哪一组的小动物最先到达终点等等。
数学教学中实施一系列游戏竞赛活动,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无意识活动和有意识活动的协调,也保持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使学生获得了学数学的成就感。
数学课堂借助游戏等具有活力的活动方式,使得教师乐于教、教得新,学生乐于学,学得有趣,学有实效。因此,我坚信:只要在教学中,寓课堂于活动,移活动于课堂,以活动促发展,就能使学生在活动中开启智慧之门,在数学知识殿堂里快乐遨游。
一、自编自演,培养兴趣。
数学与人类的活动息息相关,在课堂中,我认为要有实“效”,首先要灵“动”,数学课可以像活动课一样创设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大家都活动起来。如,相遇问题中的“相遇时间”很抽象,于是请同学们下位尝试用肢体语言展示,其中两位同学踊跃登台展示,其余同学同时当好计时员。这样,同学们在表演活动中理解了这个抽象的概念——只有同时从两地出发,相遇时间才相同。再如区别“位数”、“数位”、“数字”教学时,引导同学们积极思考、发挥想象,写出它们的区别,再整理、编排,最后以小品的形式在课堂上自由表演,使同学们在欣赏精彩节目的同时又轻而易举掌握了这三个概念的含义和区别,这样在今后的读数、写数中就很少出错了。
通过表演活动展现新知,加深了学生的理解与掌握,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从而让学生乐于学数学,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际问题解决中去。
二、提供契机,引发兴趣。
俗话说得好“在游泳中学习游泳,在劳动中学习劳动”,那么,我们的学生也只有在学习活动中才能更好地学会学习。新标准也指出: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记得教学面积单位“公顷”时,我想准备一条100米长的绳子,不巧的是我手头找不到这样长的绳子。于是灵机一动,让学生齐心协力来完成这项课前准备工作。第二天,学生把带来的绳子接成一条100米长的绳子,在操场上4个学生代表拉着绳子站到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的四个角上,没想到这件事竟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中,意外地解决了以往几届学生对于“1公顷”的困惑。如今,说到1公顷,同学们就记起那有千千结的百米长绳,有的甚至还记得是哪四位同学分别站在操场的哪四个地方。真是“听的不如看的,看的不如做的”,愿我们的老师时时记住这句话,多让学生参与,多让学生经历,多让学生体验,引发学生找到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三、架设桥梁,激发兴趣。
我们知道,一个优秀的厨师总要考虑顾客的口味,一个优秀的理发师总要按照顾客的喜好来设计相应的发型,同样作为一名称职的教师,也应根据学生实际来设计自己的教学,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努力使我们的数学适应学生的学习和创新。例如“圆的认识”教学过程中,我安排了一个套圈游戏,中间有一个目标,同学们站好把手中的圈投到目标上去。开始时学生随意站,但很快有人提出这样站不好,有人距离近,有人距离远,应站成一排。之后两边的学生认为这样站他们距目标远,大家应围起来站才对,于是大家站成正方形再投,投着投着,不知不觉中调整为每个人距目标的距离相等,结果就站成了圆形。同学们在感兴趣的游戏中,眼、耳、口、手、脑动起来了,体验着数学活动充满探索与创造,体会到了自己做学问的快乐。
四、竞赛角逐,保持兴趣。
每个小学生都有成就心理,都有比一比的愿望,谁都不愿意落后,我抓住了儿童这一特点,通过游戏竞赛活动,保持学生持久兴趣。
竞赛的方式很多,可以是师生间比赛、学生间比赛和组与组间比赛等。教学中,我把学生以四人为单位,分成若干数学小组,竞赛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教师从主导地位转换为咨询、监督、评议的角色,让学生以高度的智力兴趣和积极性去自由发挥进行小组合作。对表现好的小组,在黑板上加面小红旗或戴小红花以示肯定,看哪一组得到的小红花最多,或者在黑板上设置“小动物赛跑栏”,每只动物代表一组,哪一组得分,该小动物就像前跳一步,看哪一组的小动物最先到达终点等等。
数学教学中实施一系列游戏竞赛活动,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无意识活动和有意识活动的协调,也保持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使学生获得了学数学的成就感。
数学课堂借助游戏等具有活力的活动方式,使得教师乐于教、教得新,学生乐于学,学得有趣,学有实效。因此,我坚信:只要在教学中,寓课堂于活动,移活动于课堂,以活动促发展,就能使学生在活动中开启智慧之门,在数学知识殿堂里快乐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