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目前,广东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以下简称中职生)逐年增多,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毕业后将直接跨进社会,源源不断地充实到我省各行各业的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广东产业大军的素质。为全面把握广大中职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和中职学校德育工作情况,研究制定加强和改进中职德育工作的实施方案,2009年,广东省教育厅思想政治教育处、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研究与指导中心联合在全省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调研活动,本文作者全程参与调研活动,对当前广东中职生思想道德状况进行了认真分析,并对加强和改进广东中职德育工作提出了建议。
一、当前广东中职生思想道德现状
调查发现,广大在校中职生思想道德状况主流积极、健康、向上,表现出昂扬奋进的喜人气象,给人以自信、阳光、可爱的美好印象,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1)追求进步,热爱国家,拥护改革开放政策;(2)文明礼貌,遵纪守法,注重道德法律学习;(3)关心集体,乐于助人,积极参加公益活动;(4)努力学习,钻研技能,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强;(5)吃苦耐劳,踏实肯干,适应能力能力较强;(6)多才多艺,富有个性,市场意识和现代意识较强。但是,调查也发现当代中职生的思想道德存在以下几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1.缺乏自信,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对未来感到迷茫。调查显示,只有58%的学生能够根据将来社会的需要选择职业,39%的学生认为以后的工作一定要高薪、轻松和稳定,35%的学生不愿意到艰苦的地方去工作。
2.前期学习基础差,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效果不佳。调查显示,21%的学生表示学习缺乏针对性,带有盲目性;26%的学生认为学习一定要老师不断督促才能学好;21%的学生不喜欢或比较不喜欢自已所学的专业,说明入学时对专业的选择带有盲目性,或者根本就不是自己选择的专业;还有18%的学生选择了“只要条件允许,能逃的课我都逃”,说明一些学生学习静不下心。
3.思想波动大,心理承受能力和意志力低,自我约束力不强。调查显示,只有51%的学生认为遇到困难时能够坚持到最后胜利,34%的学生不能坚持到底,35%的学生不愿意到“条件艰苦的地方工作”;37%的学生“经常犹豫”,反映出一些学生存在着害怕吃苦、遇事犹豫、意志不坚定,缺少青春的朝气和勇气。另外,有81%以上的学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自己赢得更多尊重,反映出大多数学生有很强的自尊心,而有53%以上的学生“担心自己的言行受到嘲笑”,反映出部分学生内心顾虑重重,心理防线比较脆弱,心理承受能力较弱。
4.缺乏道德修养,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不强。调查显示,有29%的学生选择“只要不被发现,考试会作弊”;有17%的学生认同“有时用说谎来逃避惩罚”的观点,反映出一些学生在应付学习任务等方面不能够做到诚实守信,有得过且过的思想倾向和表现;有25%的学生对随地吐痰不以为然;有12%的学生对破坏公共财产认为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同时,只有44%的学生对今后所从事行业的道德规范情况了解,有35%的学生持“不确定”态度,还有21%的学生对此不了解,这充分说明了加强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5.人际交往能力欠缺,孤独感较强。调查显示,有30%以上的学生“在学校感到孤独”,有10%以上的学生没有“很谈得来的朋友”,有10%以上的学生当同学有困难的时候,不愿意尽力帮助他。这说明在中职生中有一部分比较孤独,有个别学生非常孤独,没有知心朋友,也不愿意结交朋友,自我封闭。有18%以上的学生“不喜欢我的班级,更不可能为它付出”,有13%以上的学生对教师不太尊重。这说明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工作还存在着不扎实、不深入等情况。有13%以上的学生与父母沟通不好,关系不很融洽,有29%的学生“不会主动和父母交流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这显示出家庭教育问题需要引起学校和社会各界的更大关注。
6.法纪意识淡薄,个别学生不良习惯和不良行为较多。调查显示,有超过12%的学生认为“破坏公共财产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超过14%的学生认为“打架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超过17%的学生认为“只要不出事,没必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超过18%的学生“不能处理好我所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超过10%的学生“为了得到对我有用的东西,有时我宁愿触犯法律”,超过27%的学生 “不知道学校有关违纪处分规定的大概内容”。
二、加强和改进广东中职德育工作的建议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广东中职德育工作新理念。
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要通过多种形式,引导中职师生和社会各界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包括评价观、人才观、教育观、服务观等内涵的正确中职学生观,从而更好地去认识、去教育、去培养中职生,更好地尊重中职生的人格,关爱他们的心灵,挖掘他们的潜能,发展他们的个性和特长,为他们的成长成才提供指引和服务。
2.树立实践育人观。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真正调动起学生作为自身道德发展主体的自主性、创造性和独立性,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3.树立合力育人观。要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强化“学校、家庭、社会”的育人功能,构建长效合力育人机制,做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强调学校全体教职工都负有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责任;“全程育人”强调要把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贯穿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管理服务的各个方面;“全方位育人”强调在学校做好育人工作的同时,家庭、企事业单位、社区和社会各有关方面要切实负起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责任,要把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落实到家庭教育、学生实训实习的全过程和社会管理服务的各个方面,努力为学生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环境。
(二)明确目标,统筹安排,推动广东中职德育工作新发展。
1.明确中职德育工作的发展目标。要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双转移”和“三促进一保持”战略,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根本宗旨,以改革创新为发展动力,在做大做强职业教育的进程中,不断增强中职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性和吸引力,为建设职业教育强省、人力资源强省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通过3-5年的实践与探索,努力实现如下目标:一是树立正确的中职学生观和实践育人观、合力育人观;二是德育课程建设更加规范;三是中职生日常教育、管理和服务的水平明显提高;四是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等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明显增强;五是中职德育工作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升;六是中职生成长的社会环境明显优化;七是各地、各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特色更加凸显;八是广大中职生毕业后思想品德优良、职业技能过硬、就业出路宽广,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与好评。
2.统筹做好中职德育工作。在加强和改进中职德育工作的过程中,首先要处理好“三大关系”。一是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要认真总结行之有效的先进经验,传承优良传统;同时,更需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特别是要不断创新德育工作的体制机制,创新德育工作的内容和方法,创新德育工作的途径和载体。二是处理好专业知识技能传授与育人的关系。针对当前一些学校教育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职业技能培养轻思想道德教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的情况,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三是处理好严格管理与引导服务的关系。中职生身心发展具有不稳定性、不成熟性,需要加强严格管理,增强自我约束能力。同时,中职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更需要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在工作中既要严格管理,更要引导和服务,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其次,要做到“五个结合”。一是将德育工作与教学结合起来;二是将德育工作与学生管理结合起来;三是将德育工作与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四是将德育工作与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五是将德育工作与学生实训实习结合起来。第三,要坚持“六个不动摇”。一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不动摇,继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使学生德育工作更加人性化、科学化;二是坚持深化教学改革不动摇,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使课堂育人作用更加明显;三是坚持把握中职生成长规律和特点不动摇,不断提高育人实效;四是坚持队伍建设不动摇,使德育工作队伍整体素质更高;五是坚持开放多元办学不动摇,整合教育资源,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企业等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合力育人的作用;六是坚持特色办学不动摇,积极鼓励和大力支持各中职学校大胆探索创新,努力构建富有本校个性和风格的中职德育工作模式。
(三)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开创广东中职德育工作新局面。
1.努力加强德育队伍建设,使德育队伍能力更强。一是组织全省中职学校校长(书记)、学生科长、团委书记等干部轮训;二是组织全省中职德育课专任教师全员培训;三是组织全省中职学校班主任轮训和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培训。通过专家报告、课题研究、工作论坛、经验交流、专业能力大赛等形式,提升德育队伍的专业能力和研究能力,强化德育队伍的职业精神和创新意识,培养并不断壮大一支思想境界高、能力水平高、工作质量高的中职学校德育工作队伍。
2.切实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使教书育人水平更高。德育课是加强中职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要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为契机,切实提高教学实效。一是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中职学校要严格按照教育部有关文件的要求,做到大纲、教材、教师、课时和考核“五落实”。二是实行德育新课程任课教师全员培训制度。三是建立教学督促检查制度。四是组织德育优质课评选和教学论文评选活动。五是启动德育名教师培养计划。六是组织强化德育课针对性和实效性实验研究。各中职学校要结合本校、学科、学生的实际,探索强化德育渗透的有效做法,对其他课程提出德育渗透的明确要求,各学科教师要结合学科特点,找准与德育相结合的切入点,在注重“知识点” “技能点”的同时,增加“德育点”,使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真正落实到各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
3.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使文化育人影响更深。一要突出“中职性”,紧密贴近中职生的实际和特点。二要贯通“企业性”,注重先进企业文化的引入与整合。三要增强“时代性”,结合时代发展,体现时代风格。四是突出“先进性”,彰显引领作用。
4.加强实训实习德育工作,使实践育人作用更大。中职学校实施“2 1”办学模式的改革决定了必须以强化实践教育的德育管理模式为时代特色。中职教育的专业性、职业性决定了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是中职学校重要的和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也是对中职生实施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对中职生思想道德品质和行为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各中职学校要抓住中职生与社会实际、生产实际、岗位实际和一线劳动者密切接触和实训实习的时机,进行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教育,结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强化中职生作为一个准职业人的敬业精神、诚信精神、团队精神、吃苦精神、纪律精神,在实践教育过程中不断认识、内化,逐步养成合格职业人的素质。各中职学校要将职业首先教育作为实习实训的重要内容,完善学生实习实训中的德育工作规程,建立学生德育档案,突出德育在实习实训中的地位和作用。要积极探索创新教育的内容、途径和方法,不断开发和利用好实践教学资源。要建立德育实践教育基地,建立实践教育保障机制。
5.探索学生管理有效途径,使管理育人效果更好。一是要加强制度建设。各校要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探索建立有效的管理模式,在从严治校中做到严而有爱、严而有序、严而有度、严而有方,使“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有机结合;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学校班集体、课堂教学、实训实习、社团活动、校园安全、后勤服务等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要建立健全学校安全制度和安全应急机制,制订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完善校园安全联防制度和督促检查制度。严格执行学校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报告制度,做好预防和处置工作。二是加强中职生日常行为管理。要充分发挥班主任在班级日常管理和中职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组织、指导和引导作用。班主任要善于尊重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引导学生扬长补短地完善自己,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奠定扎实基础。每个班主任都要用真情实意去关爱学生、用真才实学去地教导学生、用真知灼见去感染学生,都要用爱心、诚心、细心、耐心去教育引导学生,全心全意做好学生工作、一心一意为了学生健康成长。要选拔、培养和使用好学生干部,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重要作用。要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进行重点帮教,有效预防校园暴力和学生犯罪。
6.强化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使服务育人做得更实。中职学校要动员全体教职工经常深入学生学习、实训实习和生活第一线,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矛盾、心理困惑、模糊观念等问题,深入细致地做好教育、疏导工作,积极帮助学生处理好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的具体问题。要通过设立“校长信箱”等方式及时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困难。各地、各学校要认真落实国家助学金、学费减免、勤工助学、校内奖助学金和特殊困难补助等政策,让学生感受到党和国家的温暖,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增强爱党爱国的情感。要完善就业信息服务系统,帮助学生认清就业形势,促进学生顺利就业、努力创业、成就事业。
7.整合资源强化部门联动,使合力育人力量更大。一是制定实习支持政策,为中职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实习条件。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行业企业组织要制定中职生实习的配套政策,建立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明确行业、企业在学生实习方面的社会责任,配合中职学校做好中职生在实习过程中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依法保障学生的正当权益。二是高度重视家庭教育,为中职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各级妇联组织、教育行政部门和中职学校要切实担负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责任。中职学校要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接待日、家访等形式同学生家长建立经常联系,吸收家长参与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紧密结合。要特别关心单亲家庭、经济困难家庭、流动人口家庭和灾区家庭的子女教育,为他们提供指导和帮助。要与社区密切合作,开展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引导家长以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为子女作表率。三是大力优化社会环境,为中职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各相关部门要紧密配合,各负其责,认真做好社区文化环境的净化工作;宣传、理论、新闻、文艺、出版等方面要坚持弘扬主旋律,加强舆论引导,积极为中职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8.强力推动德育科研工作,使科学研究氛围更浓。中职德育的经验性主导状况决定了必须以行政主导和专家指导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去推动科学研究,提升德育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一是强化调查研究工作。建议各地、各中职学校要经常围绕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开展调研工作,及时把握学生思想脉搏,及时改进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二是组织开展科研活动。建议各地要注重组织开展中职德育课题研究,引导中职学校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德育方面的科研活动,促进一线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三是建立健全科研激励机制。通过科研评比等活动,激励大家出成果、出精品;各地、各中职学校要建立和完善科研工作的规章制度,促进科研工作的开展。四是整合高校、中职学校和社会资源,建立中职德育工作研究团队。通过大家的集体智慧为提高教育行政部门决策的科学性、为增强中职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提供指导帮助。五是建议各地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工作领导部门要把中职德育重大问题研究列入规划,促进中职德育科研工作的蓬勃开展。
9.健全领导保障评价体系,使德育工作体制更顺。一是进一步加强对中职德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建议各地要把这项工作纳入当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整体规划,切实加强领导,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中职学校要实行校长负责的中职德育领导体制,校长要统一领导学校德育工作,把德育与学校各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统一部署,统一检查。二是进一步完善中职德育的保障机制。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及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要加强协调,争取更多的经费投入到中职德育工作之中;各学校要不断加大德育工作的经费投入和支持力度,为开展德育工作提供必要的场所与设备,为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各种保障。三是进一步加强中职德育的评价与督导机制。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随意性状况决定了必须以评估督导为抓手,促进德育工作可持续地发展。要建立健全中职德育工作的督导检查制度和综合评价机制,探索开展全省中职学校德育评估工作,促进全省中职德育工作不断加强和改进。建议各地要把中职德育工作纳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之中,作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评选表彰的重要内容。
(作者单位: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责任编辑赖俊辰
一、当前广东中职生思想道德现状
调查发现,广大在校中职生思想道德状况主流积极、健康、向上,表现出昂扬奋进的喜人气象,给人以自信、阳光、可爱的美好印象,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1)追求进步,热爱国家,拥护改革开放政策;(2)文明礼貌,遵纪守法,注重道德法律学习;(3)关心集体,乐于助人,积极参加公益活动;(4)努力学习,钻研技能,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强;(5)吃苦耐劳,踏实肯干,适应能力能力较强;(6)多才多艺,富有个性,市场意识和现代意识较强。但是,调查也发现当代中职生的思想道德存在以下几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1.缺乏自信,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对未来感到迷茫。调查显示,只有58%的学生能够根据将来社会的需要选择职业,39%的学生认为以后的工作一定要高薪、轻松和稳定,35%的学生不愿意到艰苦的地方去工作。
2.前期学习基础差,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效果不佳。调查显示,21%的学生表示学习缺乏针对性,带有盲目性;26%的学生认为学习一定要老师不断督促才能学好;21%的学生不喜欢或比较不喜欢自已所学的专业,说明入学时对专业的选择带有盲目性,或者根本就不是自己选择的专业;还有18%的学生选择了“只要条件允许,能逃的课我都逃”,说明一些学生学习静不下心。
3.思想波动大,心理承受能力和意志力低,自我约束力不强。调查显示,只有51%的学生认为遇到困难时能够坚持到最后胜利,34%的学生不能坚持到底,35%的学生不愿意到“条件艰苦的地方工作”;37%的学生“经常犹豫”,反映出一些学生存在着害怕吃苦、遇事犹豫、意志不坚定,缺少青春的朝气和勇气。另外,有81%以上的学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自己赢得更多尊重,反映出大多数学生有很强的自尊心,而有53%以上的学生“担心自己的言行受到嘲笑”,反映出部分学生内心顾虑重重,心理防线比较脆弱,心理承受能力较弱。
4.缺乏道德修养,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不强。调查显示,有29%的学生选择“只要不被发现,考试会作弊”;有17%的学生认同“有时用说谎来逃避惩罚”的观点,反映出一些学生在应付学习任务等方面不能够做到诚实守信,有得过且过的思想倾向和表现;有25%的学生对随地吐痰不以为然;有12%的学生对破坏公共财产认为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同时,只有44%的学生对今后所从事行业的道德规范情况了解,有35%的学生持“不确定”态度,还有21%的学生对此不了解,这充分说明了加强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5.人际交往能力欠缺,孤独感较强。调查显示,有30%以上的学生“在学校感到孤独”,有10%以上的学生没有“很谈得来的朋友”,有10%以上的学生当同学有困难的时候,不愿意尽力帮助他。这说明在中职生中有一部分比较孤独,有个别学生非常孤独,没有知心朋友,也不愿意结交朋友,自我封闭。有18%以上的学生“不喜欢我的班级,更不可能为它付出”,有13%以上的学生对教师不太尊重。这说明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工作还存在着不扎实、不深入等情况。有13%以上的学生与父母沟通不好,关系不很融洽,有29%的学生“不会主动和父母交流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这显示出家庭教育问题需要引起学校和社会各界的更大关注。
6.法纪意识淡薄,个别学生不良习惯和不良行为较多。调查显示,有超过12%的学生认为“破坏公共财产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超过14%的学生认为“打架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超过17%的学生认为“只要不出事,没必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超过18%的学生“不能处理好我所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超过10%的学生“为了得到对我有用的东西,有时我宁愿触犯法律”,超过27%的学生 “不知道学校有关违纪处分规定的大概内容”。
二、加强和改进广东中职德育工作的建议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广东中职德育工作新理念。
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要通过多种形式,引导中职师生和社会各界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包括评价观、人才观、教育观、服务观等内涵的正确中职学生观,从而更好地去认识、去教育、去培养中职生,更好地尊重中职生的人格,关爱他们的心灵,挖掘他们的潜能,发展他们的个性和特长,为他们的成长成才提供指引和服务。
2.树立实践育人观。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真正调动起学生作为自身道德发展主体的自主性、创造性和独立性,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3.树立合力育人观。要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强化“学校、家庭、社会”的育人功能,构建长效合力育人机制,做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强调学校全体教职工都负有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责任;“全程育人”强调要把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贯穿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管理服务的各个方面;“全方位育人”强调在学校做好育人工作的同时,家庭、企事业单位、社区和社会各有关方面要切实负起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责任,要把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落实到家庭教育、学生实训实习的全过程和社会管理服务的各个方面,努力为学生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环境。
(二)明确目标,统筹安排,推动广东中职德育工作新发展。
1.明确中职德育工作的发展目标。要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双转移”和“三促进一保持”战略,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根本宗旨,以改革创新为发展动力,在做大做强职业教育的进程中,不断增强中职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性和吸引力,为建设职业教育强省、人力资源强省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通过3-5年的实践与探索,努力实现如下目标:一是树立正确的中职学生观和实践育人观、合力育人观;二是德育课程建设更加规范;三是中职生日常教育、管理和服务的水平明显提高;四是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等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明显增强;五是中职德育工作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升;六是中职生成长的社会环境明显优化;七是各地、各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特色更加凸显;八是广大中职生毕业后思想品德优良、职业技能过硬、就业出路宽广,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与好评。
2.统筹做好中职德育工作。在加强和改进中职德育工作的过程中,首先要处理好“三大关系”。一是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要认真总结行之有效的先进经验,传承优良传统;同时,更需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特别是要不断创新德育工作的体制机制,创新德育工作的内容和方法,创新德育工作的途径和载体。二是处理好专业知识技能传授与育人的关系。针对当前一些学校教育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职业技能培养轻思想道德教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的情况,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三是处理好严格管理与引导服务的关系。中职生身心发展具有不稳定性、不成熟性,需要加强严格管理,增强自我约束能力。同时,中职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更需要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在工作中既要严格管理,更要引导和服务,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其次,要做到“五个结合”。一是将德育工作与教学结合起来;二是将德育工作与学生管理结合起来;三是将德育工作与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四是将德育工作与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五是将德育工作与学生实训实习结合起来。第三,要坚持“六个不动摇”。一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不动摇,继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使学生德育工作更加人性化、科学化;二是坚持深化教学改革不动摇,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使课堂育人作用更加明显;三是坚持把握中职生成长规律和特点不动摇,不断提高育人实效;四是坚持队伍建设不动摇,使德育工作队伍整体素质更高;五是坚持开放多元办学不动摇,整合教育资源,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企业等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合力育人的作用;六是坚持特色办学不动摇,积极鼓励和大力支持各中职学校大胆探索创新,努力构建富有本校个性和风格的中职德育工作模式。
(三)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开创广东中职德育工作新局面。
1.努力加强德育队伍建设,使德育队伍能力更强。一是组织全省中职学校校长(书记)、学生科长、团委书记等干部轮训;二是组织全省中职德育课专任教师全员培训;三是组织全省中职学校班主任轮训和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培训。通过专家报告、课题研究、工作论坛、经验交流、专业能力大赛等形式,提升德育队伍的专业能力和研究能力,强化德育队伍的职业精神和创新意识,培养并不断壮大一支思想境界高、能力水平高、工作质量高的中职学校德育工作队伍。
2.切实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使教书育人水平更高。德育课是加强中职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要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为契机,切实提高教学实效。一是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中职学校要严格按照教育部有关文件的要求,做到大纲、教材、教师、课时和考核“五落实”。二是实行德育新课程任课教师全员培训制度。三是建立教学督促检查制度。四是组织德育优质课评选和教学论文评选活动。五是启动德育名教师培养计划。六是组织强化德育课针对性和实效性实验研究。各中职学校要结合本校、学科、学生的实际,探索强化德育渗透的有效做法,对其他课程提出德育渗透的明确要求,各学科教师要结合学科特点,找准与德育相结合的切入点,在注重“知识点” “技能点”的同时,增加“德育点”,使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真正落实到各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
3.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使文化育人影响更深。一要突出“中职性”,紧密贴近中职生的实际和特点。二要贯通“企业性”,注重先进企业文化的引入与整合。三要增强“时代性”,结合时代发展,体现时代风格。四是突出“先进性”,彰显引领作用。
4.加强实训实习德育工作,使实践育人作用更大。中职学校实施“2 1”办学模式的改革决定了必须以强化实践教育的德育管理模式为时代特色。中职教育的专业性、职业性决定了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是中职学校重要的和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也是对中职生实施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对中职生思想道德品质和行为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各中职学校要抓住中职生与社会实际、生产实际、岗位实际和一线劳动者密切接触和实训实习的时机,进行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教育,结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强化中职生作为一个准职业人的敬业精神、诚信精神、团队精神、吃苦精神、纪律精神,在实践教育过程中不断认识、内化,逐步养成合格职业人的素质。各中职学校要将职业首先教育作为实习实训的重要内容,完善学生实习实训中的德育工作规程,建立学生德育档案,突出德育在实习实训中的地位和作用。要积极探索创新教育的内容、途径和方法,不断开发和利用好实践教学资源。要建立德育实践教育基地,建立实践教育保障机制。
5.探索学生管理有效途径,使管理育人效果更好。一是要加强制度建设。各校要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探索建立有效的管理模式,在从严治校中做到严而有爱、严而有序、严而有度、严而有方,使“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有机结合;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学校班集体、课堂教学、实训实习、社团活动、校园安全、后勤服务等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要建立健全学校安全制度和安全应急机制,制订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完善校园安全联防制度和督促检查制度。严格执行学校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报告制度,做好预防和处置工作。二是加强中职生日常行为管理。要充分发挥班主任在班级日常管理和中职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组织、指导和引导作用。班主任要善于尊重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引导学生扬长补短地完善自己,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奠定扎实基础。每个班主任都要用真情实意去关爱学生、用真才实学去地教导学生、用真知灼见去感染学生,都要用爱心、诚心、细心、耐心去教育引导学生,全心全意做好学生工作、一心一意为了学生健康成长。要选拔、培养和使用好学生干部,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重要作用。要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进行重点帮教,有效预防校园暴力和学生犯罪。
6.强化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使服务育人做得更实。中职学校要动员全体教职工经常深入学生学习、实训实习和生活第一线,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矛盾、心理困惑、模糊观念等问题,深入细致地做好教育、疏导工作,积极帮助学生处理好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的具体问题。要通过设立“校长信箱”等方式及时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困难。各地、各学校要认真落实国家助学金、学费减免、勤工助学、校内奖助学金和特殊困难补助等政策,让学生感受到党和国家的温暖,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增强爱党爱国的情感。要完善就业信息服务系统,帮助学生认清就业形势,促进学生顺利就业、努力创业、成就事业。
7.整合资源强化部门联动,使合力育人力量更大。一是制定实习支持政策,为中职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实习条件。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行业企业组织要制定中职生实习的配套政策,建立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明确行业、企业在学生实习方面的社会责任,配合中职学校做好中职生在实习过程中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依法保障学生的正当权益。二是高度重视家庭教育,为中职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各级妇联组织、教育行政部门和中职学校要切实担负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责任。中职学校要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接待日、家访等形式同学生家长建立经常联系,吸收家长参与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紧密结合。要特别关心单亲家庭、经济困难家庭、流动人口家庭和灾区家庭的子女教育,为他们提供指导和帮助。要与社区密切合作,开展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引导家长以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为子女作表率。三是大力优化社会环境,为中职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各相关部门要紧密配合,各负其责,认真做好社区文化环境的净化工作;宣传、理论、新闻、文艺、出版等方面要坚持弘扬主旋律,加强舆论引导,积极为中职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8.强力推动德育科研工作,使科学研究氛围更浓。中职德育的经验性主导状况决定了必须以行政主导和专家指导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去推动科学研究,提升德育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一是强化调查研究工作。建议各地、各中职学校要经常围绕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开展调研工作,及时把握学生思想脉搏,及时改进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二是组织开展科研活动。建议各地要注重组织开展中职德育课题研究,引导中职学校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德育方面的科研活动,促进一线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三是建立健全科研激励机制。通过科研评比等活动,激励大家出成果、出精品;各地、各中职学校要建立和完善科研工作的规章制度,促进科研工作的开展。四是整合高校、中职学校和社会资源,建立中职德育工作研究团队。通过大家的集体智慧为提高教育行政部门决策的科学性、为增强中职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提供指导帮助。五是建议各地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工作领导部门要把中职德育重大问题研究列入规划,促进中职德育科研工作的蓬勃开展。
9.健全领导保障评价体系,使德育工作体制更顺。一是进一步加强对中职德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建议各地要把这项工作纳入当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整体规划,切实加强领导,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中职学校要实行校长负责的中职德育领导体制,校长要统一领导学校德育工作,把德育与学校各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统一部署,统一检查。二是进一步完善中职德育的保障机制。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及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要加强协调,争取更多的经费投入到中职德育工作之中;各学校要不断加大德育工作的经费投入和支持力度,为开展德育工作提供必要的场所与设备,为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各种保障。三是进一步加强中职德育的评价与督导机制。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随意性状况决定了必须以评估督导为抓手,促进德育工作可持续地发展。要建立健全中职德育工作的督导检查制度和综合评价机制,探索开展全省中职学校德育评估工作,促进全省中职德育工作不断加强和改进。建议各地要把中职德育工作纳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之中,作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评选表彰的重要内容。
(作者单位: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责任编辑赖俊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