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V@时代》 您好,很高兴您能够接受采访。这次主要是想就电影节和发行方面的问题和您聊聊。听说您刚从法国南特电影节回来,能跟我们介绍一下现在国际电影节的大概情况吗,
朱一般的电影节分为几个环节,其中一个环节是展映,有各种展映单元,例如东京电影节的“特别展映”单元,也有竞赛环节,包括很多单元。例如嘎纳的“一种注目”单元。除了这种展映单元,有的电影节会有市场,市场上有很多摊位。西方最大的是嘎纳电影节的电影市场。除此之外,一些电影节还会有基金的支持,比如鹿特丹电影节,大家都可以提交项目,然后电影节从中选择20个提供资金支持。这20个中,有进行到前期的,就是还处于剧本阶段的,也有后期的,进行到剪辑阶段的,或者已经发行的。资助的钱并不是很多,一般就1到2万欧元,也就一二十万人民币。
《DV@时代》 近年来,不少青年导演参加电影节,您觉得这对他们来说有什么帮助?
朱我觉得一方面,电影节本身是一个传播电影的途径,能够在电影节上获奖的话对年轻导演的心理上来说是一种肯定。另一方面,可以打开他们的眼界,和国际电影人有一定的交流。影展只是电影节的一个环节。在电影节上,你还可以通过其它环节和评论人,相关的电影人,发行商进行交流,这对年轻导演的持续发展还是比较重要的。另外,进入电影节,对发行也是会有帮助的。第一是起到了宣传的作用,第二如果电影节对某部片子有了一定程度的肯定,对它以后的发行是会有利的。
《DV@时代》 我听说现象工作室还帮助很多独立导演送片参加电影节
朱 是的,会提供一些帮助。其实参加电影节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谁都可以参加,困难也不大。我们会告诉一些导演要注意哪些事情,哪些基本的工作应该做好。其实我觉得,不应该太强调参加电影节这个问题。他们去参加电影节,让更多的人看到他们的东西,这固然好,但导演更应该考虑的是如何通过交流获得更多的信息。
《DV@时代》 您觉得现在中国独立电影在国内发行的状况是怎样的,大家一般都会面临什么样的困难呢?
朱 在中国,想在大陆发行首先要经过电影局的审查。如果没有它的审查,那就发行不了。所以对很多独立电影人来说,发行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当然现在也有很多独立电影通过网络,或DVD的方式传播。若在国外发行,就没有审查的限制,关键是看别人是否认可你的作品,以及有没有发行商的介入。现在国内的导演在寻求走向市场的方式时,可能通过电影节多一点。因为他们觉得,在电影节上可能会有些发行商对他们的片子感兴趣,或者会有买家愿意承担发行。通过这种方式,他们的片子可能可以在一些其它国家慢慢开始发行。
《DV@时代》 那么,大多数独立制作的片子都是走国外发行的方式?
朱 过去可能在国外发行的比较多一点吧。比如前几年娄烨的《苏州河》,近两年王兵的《铁西区》,发行得都比较好。但是现在也有不少人在国内做一些发行。但是国内的市场还是比较糟糕的,基本上很多发行都会处在一个得不偿失的状态下,成本高于收益。
《DV@时代》 国外的电影节哪些是会对导演提供资助基金的,哪些又会提供与发行商的现场交流?
朱 鹿特丹电影节有相关的资助基金,美国也有一个,叫全球电影计划,韩国釜山电影节也有个PPP计划提供后期的支持,法国则有一个南方基金,主要针对发展中国家的电影人,主要也是后期。嘎纳也有两个基金,一个叫cinefondation,也会对他觉得有潜力的导演进行资助。金额不多,但重要的不是这点钱,而是它能给青年导演肯定,从而使他能得到各方面的支持。
但是我觉得在做一个电影之前就想获得资助,是很困难的。单纯拿一个剧本就想获得资助,这种可能性是很小的。更容易的方式是,你的影片已经做到一定程度了,比如做到后期制作了,这个时候再去申请各种资金,就会容易些。
《DV@时代》 所以说,更可能得得到资助的方式是把电影做到一定程度,在后期制作之前,可能会得到一些关于后期的资助,而只是凭借剧本的话,得到资助的可能性很小,是吗?
朱 是的,除非你的第一部电影非常成功。或者你在拍长片之前有一部非常棒的短片,取得了一定成绩。
《DV@时代》 这些电影节基金判断是否提供帮助的标准一般是怎样的呢?朱他们的判断跟评论家的判断大概是一致的,也就是说看这个电影质量是不是能够达到要求。当然,对质量的判断每个人都会不一样,但是电影界基金对于影片的支持一般都不强调商业性。商业的东西完全可以去市场上找投资。而这些电影节资助的更多的是独立电影,有独立表达的东西,而不是迎合市场需求而做的。
《DV@时代》 您认为独立制作的导演怎样才能做出一部好片子呢,之前要考虑发行吗?
朱 其实我觉得,对于独立制作导演来说,考虑了做好片子,其实就考虑了发行。如果你一味去想电影节喜欢什么.观众喜欢什么,那你就做不好电影。我认为的一些很好的电影,都是导演第一次制作的,很真诚的电影,他们虽然也想过要去参加国外电影节,去找市场,但是他们并不知道要怎么去做,只是想我怎样才能做出一个好的电影来,单纯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反而有些人做久了。却变得越来越不纯粹了,他会考虑电影节喜欢什么,市场喜欢什么,他的片子里往往就会带上一些虚假的咸份。所以我觉得最重要的东西还是你的影片的真诚的程度,还有它的艺术价值。
《DV@时代》还想请您谈谈现象工作室。现象工作室在圈内的朋友中声望很高,请问它是怎样成立起来的呢,
朱 主要是几年前,我和一帮朋友都很爱看电影。我们看完了市面上流行的片子,就想看一些非主流的片子,如欧洲的艺术电影。大家聚集到一起,定期举行一些观影活动。后来建了一个网站,向大家介绍活动的安排,这就是现在的现象工作室。在观影活动中,我们也常常请一些导演来与大家交流,如贾樟柯,王超等。我们网站的一大特点就是定位比较突出,希望多向大家介绍中国独立制作的电影,纪录片。
《DV@时代》 那现象工作室还为中国的独立导演做些什么呢,除了推广他们的作品?
朱 推广只是一方面。在制作和发行方面也会向他们提供一些帮助,比如帮一些导演做海外发行。也投资一些小成本的电影,比如2003年的《蔓延》。网站主要是一个平台,来介绍这些影片。我们也会做一些活动和展览。
《DV@时代》 你们选择投资或帮助发行某部片子的标准是什么?
朱 我们认为,一个片子最重要的是它是真诚的,而不是虚伪的,最好是有一定的社会责任心的,能够去关注中国这个社会,她的历史,其中生活的人,而不是关注那些很虚荣的,或者是娱乐性的东西。有人说,中国的独立电影没有娱乐性。其实中国已经不需要更多的娱乐性了,已经够了,在我看来中国的娱乐已经是疯狂地无所不在了。
《DV@时代》 现象工作室明年还会有什么计划呢?
朱 主要是要做一个“栗宪庭电影基金”,其实我们今年已经在做了,主要用于搜集一些作为资料的纪录片。明年可能会投入去支持一些纪录片的制作,大约支持5到6个项目吧。
《DV@时代》 希望这个基金能帮助更多的纪录片创作者。非常感谢您接受采访。
朱一般的电影节分为几个环节,其中一个环节是展映,有各种展映单元,例如东京电影节的“特别展映”单元,也有竞赛环节,包括很多单元。例如嘎纳的“一种注目”单元。除了这种展映单元,有的电影节会有市场,市场上有很多摊位。西方最大的是嘎纳电影节的电影市场。除此之外,一些电影节还会有基金的支持,比如鹿特丹电影节,大家都可以提交项目,然后电影节从中选择20个提供资金支持。这20个中,有进行到前期的,就是还处于剧本阶段的,也有后期的,进行到剪辑阶段的,或者已经发行的。资助的钱并不是很多,一般就1到2万欧元,也就一二十万人民币。
《DV@时代》 近年来,不少青年导演参加电影节,您觉得这对他们来说有什么帮助?
朱我觉得一方面,电影节本身是一个传播电影的途径,能够在电影节上获奖的话对年轻导演的心理上来说是一种肯定。另一方面,可以打开他们的眼界,和国际电影人有一定的交流。影展只是电影节的一个环节。在电影节上,你还可以通过其它环节和评论人,相关的电影人,发行商进行交流,这对年轻导演的持续发展还是比较重要的。另外,进入电影节,对发行也是会有帮助的。第一是起到了宣传的作用,第二如果电影节对某部片子有了一定程度的肯定,对它以后的发行是会有利的。
《DV@时代》 我听说现象工作室还帮助很多独立导演送片参加电影节
朱 是的,会提供一些帮助。其实参加电影节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谁都可以参加,困难也不大。我们会告诉一些导演要注意哪些事情,哪些基本的工作应该做好。其实我觉得,不应该太强调参加电影节这个问题。他们去参加电影节,让更多的人看到他们的东西,这固然好,但导演更应该考虑的是如何通过交流获得更多的信息。
《DV@时代》 您觉得现在中国独立电影在国内发行的状况是怎样的,大家一般都会面临什么样的困难呢?
朱 在中国,想在大陆发行首先要经过电影局的审查。如果没有它的审查,那就发行不了。所以对很多独立电影人来说,发行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当然现在也有很多独立电影通过网络,或DVD的方式传播。若在国外发行,就没有审查的限制,关键是看别人是否认可你的作品,以及有没有发行商的介入。现在国内的导演在寻求走向市场的方式时,可能通过电影节多一点。因为他们觉得,在电影节上可能会有些发行商对他们的片子感兴趣,或者会有买家愿意承担发行。通过这种方式,他们的片子可能可以在一些其它国家慢慢开始发行。
《DV@时代》 那么,大多数独立制作的片子都是走国外发行的方式?
朱 过去可能在国外发行的比较多一点吧。比如前几年娄烨的《苏州河》,近两年王兵的《铁西区》,发行得都比较好。但是现在也有不少人在国内做一些发行。但是国内的市场还是比较糟糕的,基本上很多发行都会处在一个得不偿失的状态下,成本高于收益。
《DV@时代》 国外的电影节哪些是会对导演提供资助基金的,哪些又会提供与发行商的现场交流?
朱 鹿特丹电影节有相关的资助基金,美国也有一个,叫全球电影计划,韩国釜山电影节也有个PPP计划提供后期的支持,法国则有一个南方基金,主要针对发展中国家的电影人,主要也是后期。嘎纳也有两个基金,一个叫cinefondation,也会对他觉得有潜力的导演进行资助。金额不多,但重要的不是这点钱,而是它能给青年导演肯定,从而使他能得到各方面的支持。
但是我觉得在做一个电影之前就想获得资助,是很困难的。单纯拿一个剧本就想获得资助,这种可能性是很小的。更容易的方式是,你的影片已经做到一定程度了,比如做到后期制作了,这个时候再去申请各种资金,就会容易些。
《DV@时代》 所以说,更可能得得到资助的方式是把电影做到一定程度,在后期制作之前,可能会得到一些关于后期的资助,而只是凭借剧本的话,得到资助的可能性很小,是吗?
朱 是的,除非你的第一部电影非常成功。或者你在拍长片之前有一部非常棒的短片,取得了一定成绩。
《DV@时代》 这些电影节基金判断是否提供帮助的标准一般是怎样的呢?朱他们的判断跟评论家的判断大概是一致的,也就是说看这个电影质量是不是能够达到要求。当然,对质量的判断每个人都会不一样,但是电影界基金对于影片的支持一般都不强调商业性。商业的东西完全可以去市场上找投资。而这些电影节资助的更多的是独立电影,有独立表达的东西,而不是迎合市场需求而做的。
《DV@时代》 您认为独立制作的导演怎样才能做出一部好片子呢,之前要考虑发行吗?
朱 其实我觉得,对于独立制作导演来说,考虑了做好片子,其实就考虑了发行。如果你一味去想电影节喜欢什么.观众喜欢什么,那你就做不好电影。我认为的一些很好的电影,都是导演第一次制作的,很真诚的电影,他们虽然也想过要去参加国外电影节,去找市场,但是他们并不知道要怎么去做,只是想我怎样才能做出一个好的电影来,单纯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反而有些人做久了。却变得越来越不纯粹了,他会考虑电影节喜欢什么,市场喜欢什么,他的片子里往往就会带上一些虚假的咸份。所以我觉得最重要的东西还是你的影片的真诚的程度,还有它的艺术价值。
《DV@时代》还想请您谈谈现象工作室。现象工作室在圈内的朋友中声望很高,请问它是怎样成立起来的呢,
朱 主要是几年前,我和一帮朋友都很爱看电影。我们看完了市面上流行的片子,就想看一些非主流的片子,如欧洲的艺术电影。大家聚集到一起,定期举行一些观影活动。后来建了一个网站,向大家介绍活动的安排,这就是现在的现象工作室。在观影活动中,我们也常常请一些导演来与大家交流,如贾樟柯,王超等。我们网站的一大特点就是定位比较突出,希望多向大家介绍中国独立制作的电影,纪录片。
《DV@时代》 那现象工作室还为中国的独立导演做些什么呢,除了推广他们的作品?
朱 推广只是一方面。在制作和发行方面也会向他们提供一些帮助,比如帮一些导演做海外发行。也投资一些小成本的电影,比如2003年的《蔓延》。网站主要是一个平台,来介绍这些影片。我们也会做一些活动和展览。
《DV@时代》 你们选择投资或帮助发行某部片子的标准是什么?
朱 我们认为,一个片子最重要的是它是真诚的,而不是虚伪的,最好是有一定的社会责任心的,能够去关注中国这个社会,她的历史,其中生活的人,而不是关注那些很虚荣的,或者是娱乐性的东西。有人说,中国的独立电影没有娱乐性。其实中国已经不需要更多的娱乐性了,已经够了,在我看来中国的娱乐已经是疯狂地无所不在了。
《DV@时代》 现象工作室明年还会有什么计划呢?
朱 主要是要做一个“栗宪庭电影基金”,其实我们今年已经在做了,主要用于搜集一些作为资料的纪录片。明年可能会投入去支持一些纪录片的制作,大约支持5到6个项目吧。
《DV@时代》 希望这个基金能帮助更多的纪录片创作者。非常感谢您接受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