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黑珍珠》是作曲家刘健在2000年出版发行的一张“新民族根源音乐”作品专辑。整张专辑以云南古老的少数民族——佤族的原生态音乐为主要素材,运用了佤族典型且独特的民族乐器,并充分结合了现代的录音技术、音响组织以及声音处理技术,将佤族的音乐以全新且不失真的形态呈献了出来。
关键词:刘健 《黑珍珠》 《叶娜》 电子音乐
在云南佤族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在古时候,海龙王的女儿与平凡的小伙子相爱了,他们决定厮守终生,但是海龙王极力反对他们的婚事,担心女儿再也不会回到他的身边。于是小伙子将海龙王女儿的声音装在深海的珍珠里送给龙王,这样父王想念女儿的时候可以随时听到女儿的声音。《叶娜》这首作品以海龙王女儿的名字“叶娜”命名,讲述了这样一个美丽的故事。
刘健教授在他的音乐创作道路上以“新民族根源音乐”风格著称,他的主要风格是通过对民族音乐的融合,保持原始音乐的度特定。《黑珍珠》这张专辑的创作也是如此,能听到佤族人声及独特乐器的演奏,同时也能感受到其相应的音乐形态和独特的表演形式。
在了解到这样一个创作背景后,笔者将按照《应用电子音乐赏析》课程上所学习到的欣赏音乐的层次,对《叶娜》这首作品进行分析。
一、直接感观
旋律简单优美,具有浓厚的民族特征。作品里面使用到的原汁原味的佤族乐器也让笔者耳目一新,仿佛佤族人民生活形态就展现在眼前,神秘古老且迷人。乐曲的结构简单却不单一,动静结合,十分有层次感,细节处做得十分细致入微,由此可以看出作曲家的手法十分细腻且富有生命力。整首乐曲欣赏完,时而清纯、时而率真、时而率真、时而迷离,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身临其境久久不能忘却。
二、结构解析
整首作品时长3分32秒,调式为徵调式,曲式结构基本为:A+B+A1+B1+A2+B2的变奏曲式。B段的旋律由女声歌唱,主干音基本为B、E、F、G、C,之后的B1以及B2均由以上旋律变奏而成,揭示了此段材料的主题功能性。旋律古朴,有一种特色三音列的形态是由春四度以及大二度构成的。
《叶娜》在音色方面十分讲究,运用了云南佤族的特色乐器,如木鼓、独弦琴等。整曲音色分析如下:A:0’’——21’’——独弦琴、手鼓、木鼓、线状男声、点状女声、电子音效;B:21’’——46’’, 木鼓、女声、电子音效(pad等);A’:46——1’18’’ ,类似于箫类的管乐、木鼓、独弦琴、电子音效、线状男声;B’:1’18’’——1’43’’,基本同于B;A’’:1’43’’——2’20’’,类似于箫类的管乐、木鼓、独弦琴、电子音效、线状男声、线状女声;B’’:2’20’’——3’32’’,木鼓、女声、电子音效(pad等)。类似于箫类的管乐在A’中首次出现,而在A’’中有加花变奏。佤族人相信万物有靈,“生—死—生”的轮回观,他们认为任何事物的存在或消亡都与木鼓有着一定的联系。因此木鼓的元素贯穿全曲,成为了整首乐器甚至整张专辑的灵魂。
在音效方面,《叶娜》运用了大量的音效震荡使音乐的情感发生变化。融合性背景层由pad等电子音色构成,加强了不同音色与层次之间的融合性。装饰层填充了手鼓等乐器,使乐曲具有色彩性。低音层是整首乐曲的灵魂,木鼓的母鼓与子鼓音色对比以及特殊的节奏型是乐曲的点睛之笔。
《叶娜》中对于人声音节运用了再处理,可以听到在主唱人声整体采样后有很多以此整体样本为蓝本的片段运用。这如果让演唱者来演唱这些片段是相当有难度的。
三、审美体验
具有中国风格的音乐作曲,在中国作曲家的意识里深深扎根,刘健教授也是如此。刘健教授的作品朴素而自然,在他的音乐中完全的反映出他对美学、对自然的崇尚之情。
除了崇尚自然,刘健教授的作品也十分注重音乐韵律,充分发挥电子音乐在空间中的优势,追求独特的韵律之美。
综上所述,《叶娜》这首音乐作品,虽然交叉了各方面的音乐艺术流派,但同样在作品中反应了深厚的中国音乐传统的气息,如中国五声调式、民族乐器、主题连缀的结构以及大面积的采样率。
四、结语
在对《叶娜》进行了简略的分析之后,笔者不仅深深为佤族文化所打动,还学习到了电子音乐的创作技巧以及传统作曲的巧妙构思。刘健的作品吸收了民族特色的成分,借鉴了少数民族的音乐特点,成就了他对音乐的审美,培养了他独特的音乐修养。他的音乐具有独特的风格,与中国传统的民族特色相关联,与此同时,也不失当前的时代气息,他创作的音乐自然、淳朴、细腻。他的作品弘扬了我国的民族文化,也体现了他对音乐的独特鉴赏以及美学精神,这正是其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薛艺兵.仪式音乐的符号特征[J].中国音乐学,2003,(02).
[2]曾逐今.音乐网络传播和当代人的音乐观[J].中国音乐,2006,(04).
关键词:刘健 《黑珍珠》 《叶娜》 电子音乐
在云南佤族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在古时候,海龙王的女儿与平凡的小伙子相爱了,他们决定厮守终生,但是海龙王极力反对他们的婚事,担心女儿再也不会回到他的身边。于是小伙子将海龙王女儿的声音装在深海的珍珠里送给龙王,这样父王想念女儿的时候可以随时听到女儿的声音。《叶娜》这首作品以海龙王女儿的名字“叶娜”命名,讲述了这样一个美丽的故事。
刘健教授在他的音乐创作道路上以“新民族根源音乐”风格著称,他的主要风格是通过对民族音乐的融合,保持原始音乐的度特定。《黑珍珠》这张专辑的创作也是如此,能听到佤族人声及独特乐器的演奏,同时也能感受到其相应的音乐形态和独特的表演形式。
在了解到这样一个创作背景后,笔者将按照《应用电子音乐赏析》课程上所学习到的欣赏音乐的层次,对《叶娜》这首作品进行分析。
一、直接感观
旋律简单优美,具有浓厚的民族特征。作品里面使用到的原汁原味的佤族乐器也让笔者耳目一新,仿佛佤族人民生活形态就展现在眼前,神秘古老且迷人。乐曲的结构简单却不单一,动静结合,十分有层次感,细节处做得十分细致入微,由此可以看出作曲家的手法十分细腻且富有生命力。整首乐曲欣赏完,时而清纯、时而率真、时而率真、时而迷离,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身临其境久久不能忘却。
二、结构解析
整首作品时长3分32秒,调式为徵调式,曲式结构基本为:A+B+A1+B1+A2+B2的变奏曲式。B段的旋律由女声歌唱,主干音基本为B、E、F、G、C,之后的B1以及B2均由以上旋律变奏而成,揭示了此段材料的主题功能性。旋律古朴,有一种特色三音列的形态是由春四度以及大二度构成的。
《叶娜》在音色方面十分讲究,运用了云南佤族的特色乐器,如木鼓、独弦琴等。整曲音色分析如下:A:0’’——21’’——独弦琴、手鼓、木鼓、线状男声、点状女声、电子音效;B:21’’——46’’, 木鼓、女声、电子音效(pad等);A’:46——1’18’’ ,类似于箫类的管乐、木鼓、独弦琴、电子音效、线状男声;B’:1’18’’——1’43’’,基本同于B;A’’:1’43’’——2’20’’,类似于箫类的管乐、木鼓、独弦琴、电子音效、线状男声、线状女声;B’’:2’20’’——3’32’’,木鼓、女声、电子音效(pad等)。类似于箫类的管乐在A’中首次出现,而在A’’中有加花变奏。佤族人相信万物有靈,“生—死—生”的轮回观,他们认为任何事物的存在或消亡都与木鼓有着一定的联系。因此木鼓的元素贯穿全曲,成为了整首乐器甚至整张专辑的灵魂。
在音效方面,《叶娜》运用了大量的音效震荡使音乐的情感发生变化。融合性背景层由pad等电子音色构成,加强了不同音色与层次之间的融合性。装饰层填充了手鼓等乐器,使乐曲具有色彩性。低音层是整首乐曲的灵魂,木鼓的母鼓与子鼓音色对比以及特殊的节奏型是乐曲的点睛之笔。
《叶娜》中对于人声音节运用了再处理,可以听到在主唱人声整体采样后有很多以此整体样本为蓝本的片段运用。这如果让演唱者来演唱这些片段是相当有难度的。
三、审美体验
具有中国风格的音乐作曲,在中国作曲家的意识里深深扎根,刘健教授也是如此。刘健教授的作品朴素而自然,在他的音乐中完全的反映出他对美学、对自然的崇尚之情。
除了崇尚自然,刘健教授的作品也十分注重音乐韵律,充分发挥电子音乐在空间中的优势,追求独特的韵律之美。
综上所述,《叶娜》这首音乐作品,虽然交叉了各方面的音乐艺术流派,但同样在作品中反应了深厚的中国音乐传统的气息,如中国五声调式、民族乐器、主题连缀的结构以及大面积的采样率。
四、结语
在对《叶娜》进行了简略的分析之后,笔者不仅深深为佤族文化所打动,还学习到了电子音乐的创作技巧以及传统作曲的巧妙构思。刘健的作品吸收了民族特色的成分,借鉴了少数民族的音乐特点,成就了他对音乐的审美,培养了他独特的音乐修养。他的音乐具有独特的风格,与中国传统的民族特色相关联,与此同时,也不失当前的时代气息,他创作的音乐自然、淳朴、细腻。他的作品弘扬了我国的民族文化,也体现了他对音乐的独特鉴赏以及美学精神,这正是其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薛艺兵.仪式音乐的符号特征[J].中国音乐学,2003,(02).
[2]曾逐今.音乐网络传播和当代人的音乐观[J].中国音乐,2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