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古诗欣赏;跨越;转化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
11(B)—0042—01
诗歌向来是生活与语言之米精心酿造而成的美酒,而且一切文学,究其本质而言,无不具有诗的品格。所以,只要学生牢牢地掌握了诗歌欣赏的基本技巧,其欣赏水平就会得到提高。
一、跨越障碍
任何时代的文学语言都承载着丰富的时代文化信息,诗歌语言也不例外。
学生在语言转化中遇到的障碍主要来自于古诗语言本身,即语法和修辞。古诗语法比一般文言语法更自由、更灵活,因此,学生也更难把握。学生如果不了解古诗中活用、倒装、省略(不完全句)等语法现象,就很难准确理解诗句的含义。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欲穷千里目”的正常语序应该是“欲目穷千里”;“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是一个典型的省略句﹙不完全句﹚,但诗人的意思已完全表达出来了:李白的诗,清新得就像庾信的诗一样,俊逸得像鲍照的诗一样。当时杜甫在渭北﹙长安﹚,李白在江东。杜甫看到了暮云春树,触景生情,就引发起对甜蜜友谊的回忆来。古诗往往以最精炼的语言,在短短的几十个字中驰骋文思,表现出尺幅千里的画面,所以许多结构非压缩不可。
在古诗中的修辞手法中,互文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为了避免词语的简单重复,行文时交替使用同义语;二是出于字数的约束,格律的限制或表达艺术的需要,必须用简洁的文字,含蓄而凝练的语句来表达丰富的内容,于是,两个事物在上下文只出现一个而省略另一个,以收到言简意赅的效果。如“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上句省略了“皎皎”,下句省去了“迢迢”,二者互补见义。两句合起来的意思是:“遥远而明亮的牵牛星和织女星啊!”并非牵牛星只遥远而不明亮,织女星只明亮而不遥远。这类互文,学生只有掌握了它的结构方式,才能完整地理解它所要表达的意思。
教师可通过举例分析,让学生逐一突破以上多重障碍,然后指导学生实现语言的转化就没有什么困难了。
二、实现转化
诗歌语言的转化,一般分为三层:一是把诗歌语言转化为散文语言;二是通过散文语言再现诗歌的形象画面﹙意象﹚;三是在此基础上把握诗歌的情感和意境。如教学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第一步,教师应先让学生准确掌握以下信息:刘禹锡,一位积极入世的诗人,曾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而被贬。他写此诗正值宦官专权、藩镇作乱、政局动荡的晚唐时代。石头城,六朝古都,曾经见证了几个短命王朝的荣辱兴衰。这样,让学生对全诗的背景有个大概的了解。
第二步,教师要指导学生实现语言的转化。在不少人看来,对诗歌语言的散文化翻译,只会破坏诗歌语言的含蓄美、意境美和精练美。但是对于诗歌教学来说,散文化翻译还是十分必要的。如教师可引导学生将《石头城》的语言转化为:金陵古城被群山四面包围,﹙虎踞龙盘的﹚形势依然存在。江潮拍打废弃的古城,无声无息悄然而回。秦淮河上一轮明月,见证了几多荣辱兴衰。直至今日夜深人静,它又照在女墙上来。﹙昔盛今衰原因何在?抚今追昔令人伤怀!﹚
这样的转化并没有破坏诗歌语言特有的美感。它糅合了更多的历史文化信息﹙虎踞龙盘,荣辱兴衰﹚,扩大了诗的思想内涵﹙探究古今兴亡之因,抒发吊古伤今之情﹚。
实现了第一层转化之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进入第二层:再现诗中的形象画面。教师只要引导学生紧紧地抓住“山”、“潮”、“空”、“月”四个关键字眼,让学生展开合理的联想,学生就会理解,诗人展现的是一幅当年繁华无迹可求,潮水月光交相辉映的凄凉画面,从而理解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无穷感慨,对历史的沉思和对现实的忧虑。这样再现画面,学生把握全诗的情感和意境就容易得多了。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
11(B)—0042—01
诗歌向来是生活与语言之米精心酿造而成的美酒,而且一切文学,究其本质而言,无不具有诗的品格。所以,只要学生牢牢地掌握了诗歌欣赏的基本技巧,其欣赏水平就会得到提高。
一、跨越障碍
任何时代的文学语言都承载着丰富的时代文化信息,诗歌语言也不例外。
学生在语言转化中遇到的障碍主要来自于古诗语言本身,即语法和修辞。古诗语法比一般文言语法更自由、更灵活,因此,学生也更难把握。学生如果不了解古诗中活用、倒装、省略(不完全句)等语法现象,就很难准确理解诗句的含义。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欲穷千里目”的正常语序应该是“欲目穷千里”;“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是一个典型的省略句﹙不完全句﹚,但诗人的意思已完全表达出来了:李白的诗,清新得就像庾信的诗一样,俊逸得像鲍照的诗一样。当时杜甫在渭北﹙长安﹚,李白在江东。杜甫看到了暮云春树,触景生情,就引发起对甜蜜友谊的回忆来。古诗往往以最精炼的语言,在短短的几十个字中驰骋文思,表现出尺幅千里的画面,所以许多结构非压缩不可。
在古诗中的修辞手法中,互文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为了避免词语的简单重复,行文时交替使用同义语;二是出于字数的约束,格律的限制或表达艺术的需要,必须用简洁的文字,含蓄而凝练的语句来表达丰富的内容,于是,两个事物在上下文只出现一个而省略另一个,以收到言简意赅的效果。如“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上句省略了“皎皎”,下句省去了“迢迢”,二者互补见义。两句合起来的意思是:“遥远而明亮的牵牛星和织女星啊!”并非牵牛星只遥远而不明亮,织女星只明亮而不遥远。这类互文,学生只有掌握了它的结构方式,才能完整地理解它所要表达的意思。
教师可通过举例分析,让学生逐一突破以上多重障碍,然后指导学生实现语言的转化就没有什么困难了。
二、实现转化
诗歌语言的转化,一般分为三层:一是把诗歌语言转化为散文语言;二是通过散文语言再现诗歌的形象画面﹙意象﹚;三是在此基础上把握诗歌的情感和意境。如教学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第一步,教师应先让学生准确掌握以下信息:刘禹锡,一位积极入世的诗人,曾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而被贬。他写此诗正值宦官专权、藩镇作乱、政局动荡的晚唐时代。石头城,六朝古都,曾经见证了几个短命王朝的荣辱兴衰。这样,让学生对全诗的背景有个大概的了解。
第二步,教师要指导学生实现语言的转化。在不少人看来,对诗歌语言的散文化翻译,只会破坏诗歌语言的含蓄美、意境美和精练美。但是对于诗歌教学来说,散文化翻译还是十分必要的。如教师可引导学生将《石头城》的语言转化为:金陵古城被群山四面包围,﹙虎踞龙盘的﹚形势依然存在。江潮拍打废弃的古城,无声无息悄然而回。秦淮河上一轮明月,见证了几多荣辱兴衰。直至今日夜深人静,它又照在女墙上来。﹙昔盛今衰原因何在?抚今追昔令人伤怀!﹚
这样的转化并没有破坏诗歌语言特有的美感。它糅合了更多的历史文化信息﹙虎踞龙盘,荣辱兴衰﹚,扩大了诗的思想内涵﹙探究古今兴亡之因,抒发吊古伤今之情﹚。
实现了第一层转化之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进入第二层:再现诗中的形象画面。教师只要引导学生紧紧地抓住“山”、“潮”、“空”、“月”四个关键字眼,让学生展开合理的联想,学生就会理解,诗人展现的是一幅当年繁华无迹可求,潮水月光交相辉映的凄凉画面,从而理解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无穷感慨,对历史的沉思和对现实的忧虑。这样再现画面,学生把握全诗的情感和意境就容易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