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蔽”人才

来源 :杂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ghairenxuchen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午,吃完饭后回到办公室休息。感觉空气不新鲜,便将一扇窗子打开了。立身望向或远或近的写字楼,想到那些大楼上有多少人上班,有什么样的人才,自己均不清楚。我连自己工作的这栋大楼的人员状况也不甚了解,因为我不是搞人事工作的。但是,有人会了解这栋大楼的人力资源情况吗?公司领导和部门领导,常常传达一个信息:公司发展需要人才,团队建设需要年轻化。
  需要人才,估计很少有老板觉得自己的公司人才济济,因为在市场竞争中,不是暴露这方面的不足,就是显现那方面的不如意,即使是实力强大的公司也不可能处处占优势、时时很顺利,总有弱项制约,瓶颈难突破,压力相随,故而于动态中考量、评价已有的人才,就感到不满意、不理想,甚至悲观,于是眼光向外,去自己所不了解的大楼中寻找、挖掘、招揽人才。
  公元667年早春的一天,大唐皇帝李治责备身邊的官员为什么不推荐人才,大家都不敢回答,只有吏部侍郎李安期说:“天下未尝无贤才,亦非群臣敢蔽贤。只因近来公卿一有推荐,即被馋言者指为朋党,被荐者未获伸用而推荐者已获罪,所以各务杜口!陛下若果推至诚以待贤,其谁不愿举所知?此关键在陛下而非在群臣也。”且不说李安期把责任推到皇帝身上勇气可嘉,他的这段话所透露的信息也很有价值,值得分析、思考。
  朋党这种圈子化的东西,官场、商界、文坛一直存在,谁进了圈子谁就是人才,圈子的铜墙铁壁、阴影遮蔽了圈外无数人才。人才更替,无非是一个圈子替代另一个圈子,例如李绩、许敬宗的圈子,替代了长孙无忌、褚遂良的圈子。既然说“馋言者指为朋党”,即说明皇帝李治讨厌朋党,或许还知道圈子的有害之处也包括遮蔽圈外的人才,但他却被自己的观念圈了起来,没能突破朋党造成的心理阴影,向贤才播洒至诚的阳光。
  李治很难做到这一点,因为实际上他自己就是一个朋党的领袖,他希望把李唐大业持续做好,当务之急便是起用治国理政的人才,用谁不用谁,所形成的宰相团队,在运作中极容易圈子化。宰相推荐的人才,不可能都是出于公心,衡量人才的标准、考核人才的方法,宰相之间也不可能总是一致。于是,在用人上,大家就会产生利益分歧。在权力欲、控制欲的作用下,当“培养自己的力量”这种经验推动建立一个个大小圈子,形成逼仄的夹缝,必然困死圈外的人才。皇上虽是最大的圈主,可大而无形,他反而不觉得自己圈子的存在。圈子也需要人才,但在“用自己的人放心”这种精神指导下,加之圈内人大多不愿更多人分一杯羹,很难补充新鲜血液,这导致所有的圈子都是封闭的,内敛的,且随着人员老化凋零、犯错出事,最后难免被新的圈子取代,这是宿命,甚至难逃一场覆巢无完卵的厄运。
  徐敬业在扬州举兵反武,才子骆宾王撰写《讨武曌檄》,不仅理直气壮,并且文辞甚美,极有号召力与鼓动性。武则天读了之后,叹息道:“宰相之过,安失此人!”她怪宰相没有发现骆宾王这样的人才,却不反思自己提拔的宰相是些什么人。她的用人原则是:反对她的,即使是人才也要杀头、流放;支持她的,即使是能力一般的人,也会重用。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武氏圈子,其价值取向、核心使命,会让一些人才远离;其利益分配、权力分享,会让一些人才受到排斥。骆宾王是一个管文书的小吏,怎么可能被宰相发现,进入圈子呢?他当然需要圈子,等待他的机会是助力徐敬业反武,如果成功的话,他的前途就不一样了,不可能再屈才于当“艺文令”。
  武则天试图绕过她下面的一个个圈子,把那些被用人机制壁垒所遮蔽的人才拉到阳光中来——不管是九品以下的官吏,还是普通老百姓,都可以通过自荐请求做官或者升官。还可以通过他人推荐,或者地方推荐,先给一个职位,以试其才能,在做事的过程中证明能否胜任。虽然武则天突破男权藩篱当女皇,所采取的手段十分残酷,甚至没有人性底线,但当时及往后的读书人、民间有本事的人,还是应该感谢她创立了“试官制度”,感谢她开创了殿试、武举,使科举制度更加完善。
  武则天并没能彻底改变用人机制,因为她本人的专权统治,决定了国家制度的走向。封建社会的政坛生态,朋党一直存在,不以朝代的更替而消亡。那些求才若渴、爱才如命的人,遇到圈子浓浓的阴影,也枉然。为什么“时势造英雄”?为什么“乱世出英雄”?因为在圈子未成之时,人人有施展的机会及发展的空间,优秀者脱颖而出,卑劣者淘汰出局。
  【原载《联谊报》,本刊有删改】
  插图 / 有些官员 / 佚 名
其他文献
摘要:周大新的《洛城花开》和东西的《回响》,是2021年上半年出版的重要的长篇小说。两篇小说不约而同地处理了婚姻爱情题材,这个题材被称为“永恒题材”。但是,在这一题材汗牛充栋的情况下,他们还会讲出怎样的故事?这两位出生于20世纪50、60年代的作家,果然不负众望,他们通过各自非凡的想象,讲述了两个完全不同的爱情故事,也绝对区别以往的爱情故事。但相同的是,他们殊途同归,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与爱和解的方式
期刊
摘要:摄影艺术中有一种高难度的艺术和技术,叫做“聚离”:聚焦之后还要将所聚焦的画面、人物从原来的背景和环境中分离出来,并且根据作者的重新构思和重新定位,赋予所表现的对象与原来生活记忆和文化环境中并不一样的个性与品质。如果小说构思中也存在着这样的“聚离”环节,那么,对于一定生活相对陌生的“异乡人”作家就会显得更有优势。“异乡人”作者可以不受生活资源熟稔化的拘牵,不受这种环境文化熟稔度的影响,不受这种
期刊
摘要:脱贫攻坚、全面决胜小康无疑是当代中国最为生动精彩的故事,许多中国作家深入一线,创作了一大批优秀现实主义作品。唐晓玲的报告文学《两根丝连接一片民族情》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品讲述苏州亨通集团和华佳公司勇于担当、积极作为,热情投身脱贫攻坚伟大事业并收获巨大成功的精彩故事,表现了中国人民守望相助、众志成城、舍身忘我的家国情怀,展现了脱贫攻坚这场史诗性壮举波澜壮阔的艰辛历程。  关键词:唐晓玲;《两根丝
期刊
摘要:本文在界定“爽文”“爽感”及“爽点”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描述了“爽文”中“爽点”激发“爽感”的全过程,构建了网络文学“爽感”生成体系,并结合经典“爽文”《斗破苍穹》文本,运用语料库检索技术对文本中的“爽点”进行量化研究。研究发现,网络文学中的“爽点”以四种形式存在于文本当中,通过三种不同途径激发出两类“爽感”。此外,本文结合语料库检索证据,探究了四种类型“爽点”在文本中出现频率与分布情况的差异
期刊
摘要:2020年广东文学理论批评开拓进取,关注现实,深植时代,抗疫扶贫显身手,重建文论话语,在整合资源、统筹谋划、扩大文艺评论阵地、推出理论批评力作、聚焦学术热点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广东理论批评力量逐步增强,影响度和精品率不断提升,“粤派批评”品牌已经擦亮,具有岭南特色的文学理论批评话语体系呈现自觉化建构的良好态势。  关键词:大湾区文论;新话语;粤派批评;文学研究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
期刊
摘要:《有生》是我刚刚出版不久的长篇小说。这部作品的写作让我回顾了自己的创作历程,我深刻感觉到文学创作要走自己独立的道路。当然,走自己的路并不是说不需要向前人学习。学习非常有必要,只是这种学习不能离开自己的探索,不能离开创新。  关键词:文学;独立性;创新  1  《有生》杀青的次日,我写了篇后记,就写作的缘起、过程、想法作了部分回顾。后记没在计划之列,但与人物相处日久,很想说点什么。小说出版后,
期刊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都市文学发展迅速,都市女性也展示了新的精神姿态。我近期创作的几部小说,塑造了苏而已、武翩翩和媵纳蜜等女性形象。我塑造这些都市女性,意在对现代都市女性的精神世界有所探索和思考。  关键词:都市;女性;现代  近年来,都市文学的迅猛发展有目共睹。来自不同机构铺天盖地的各种书单里,描写都市生活的作品占据了很大的篇幅。自改革开放以来,都市化进程应该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快,还要彻底,这使都市
期刊
看到一个小视频:一女子在卖肉的柜台前选肉,她似乎对柜台里的肉并不十分可心,拿起一块看看,又放下了。正转身离开的时候,卖肉的老板递过来一张纸巾,说:“美女,不合适吗?没关系,请擦下手。”女子听罢,稍作迟疑,随即就购买了刚刚拿起又放下的那块肉。  看完视频,我心为之一动。一句与生意无关,简短温暖的话,却成全了一单生意。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往往就从让人产生好感的一句话开始。如果我是那位女子,以后买肉,我一
期刊
毕业后,大学好友大都各奔东西。和我一直保持联系的仅有几个挚友,其中有一个是和我在大学里一起创办过院刊的男孩。创办院刊的艰难与辛苦,让我们建立了那种“战友式”的友谊,而我也一直以为,我们都是那种愿意为梦想而奋斗的人。只是从毕业后的几次聊天中,我发现了他的变化。  他家在一个二线城市,家里条件不错,父亲是开发商,母亲在事业单位工作。他原本准备考公务员,但他却因为一时疏忽没报上名,就这样与公务员之路失之
期刊
我在抖音上听过“大衣哥”的故事,“大衣哥”捐款给村民却挨骂,为什么?是因为站的角度不同。“大衣哥”本来好心捐赠,比如每家一万元,但是村上的人家,有的两口人,有的三口人,有的四五口人,总之每家人数不同,人数少的家庭与人数多的家庭相比,觉得自己吃亏了,就骂“大衣哥”偏心,心长歪了,而不是站在“大衣哥”的角度。当然,这也反映了人的素质。   如果拿橘子来比喻,一种橘子大而酸,一种橘子小而甜,一些人拿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