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爽感”生成体系构建与“爽点”量化研究

来源 :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im_z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在界定“爽文”“爽感”及“爽点”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描述了“爽文”中“爽点”激发“爽感”的全过程,构建了网络文学“爽感”生成体系,并结合经典“爽文”《斗破苍穹》文本,运用语料库检索技术对文本中的“爽点”进行量化研究。研究发现,网络文学中的“爽点”以四种形式存在于文本当中,通过三种不同途径激发出两类“爽感”。此外,本文结合语料库检索证据,探究了四种类型“爽点”在文本中出现频率与分布情况的差异。
  关键词:网络文学;“爽感”;“爽点”;语料库
  经过20年的飞速发展,中国网络文学已经从文坛的最边缘一步步挤向了当代文学舞台的中央,不仅极大影响了当代中国文学的整體格局,更为学界的文学批评研究提供了新的对象与素材。伴随着网络文学的发展,学界也对相关研究给予密切关注。早期对网络文学的研究始于且集于欧阳友权、邵燕君等学者,随后越来越多的“学院派”入场,聚焦网络文学的学术论文发表日益增多,研究范围逐渐扩大,涵盖了网络文学价值、网络文学批评理论体系构建、网络文学海外传播等方面,逐步打破了传统文学批评与网络文学批评之间的“学院高墙”坚冰。
  然而,现阶段网络文学研究尚存局限性,体现为研究者与文本阅读脱离、重复性研究居多、“跟风式”和“从众式”评论较多[1],而采用数学建模、心理测评、大数据分析等跨学科工具和方法的研究则凤毛麟角,研究方法、研究范式有待拓展[2]。由此可见,网络文学研究呈现“方法理论谈得多,文本分析做得少;问题方向谈得多,量化研究做得少”的总体特点,基于网络文学文本的跨学科量化研究亟待填补。作为大数据分析在文本层面上的应用手段,语料库检索技术在语言学文本分析研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因此,开展这一技术辅助的文本研究不失为突破现阶段网络文学研究局限性的明智之举。
  长期以来,网络文学作品在文学评论界以“爽”字著称—— “爽”是顺应读者群体价值取向和情感结构的一种心理满足[3],能够给读者心灵上的自由[4],“顺之则爽,逆之则毒”,为读者制造出阅读“爽快感”的网络文学作品被称为“爽文”,相应的,“爽文”之中激发“爽快感”的具体文段内容则称为“爽点”。“爽”已经成为当下网络文学的核心要素之一,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邵燕君[5]剖析了网络文学中的“爽文学观”,认为“爽”源自于对读者欲望和需求的满足;黎杨全、李璐[6]在描述网络文学“爽感”的基础上,探究了网络文学作品“代入感”沉浸式体验的实施方式与路径;王昱娟[7]就“爽文”进行文学价值与美学价值之辨,探究“爽文”生成的原因。几位学者的研究关于网络文学“爽感”的研究聚焦于对“爽感”本身的描述以及对其价值的阐述,很好地回答了与“爽文”和“爽感”相关的“是什么”“为什么”和“从哪来”的问题,但未能对“爽感”“爽点”概念进行界定,也未结合相关文本,分析考察“爽感”生成的具体过程。就网络文学研究而言,单纯使用传统文学批评的理论、手段和方法来评价网络文学无异于隔靴搔痒,建立合适的网络文学评价体系势在必行[8]。因此,本研究将采用现有的语料库检索技术,针对具体的“爽文”文本进行量化研究,期望能够系统地总结出“爽文”中“爽点”激发“爽感”的全过程,初步构建网络文学“爽感”生成体系,并结合具有代表性的“爽文”文本进行“爽点”分析。
  一、“爽点”与“爽感”概念界定与解释
  参考黎杨全、李璐[9]对“爽感”的描述,本文将网络文学之中的“爽点”概括为“开金手指”“能力升级”“扮猪吃虎”“卧薪尝胆”四个方面;由“爽点”到“爽感”的激发过程为“畅快宣泄”“强弱转换”以及“物质占有”三个方面;激发出的读者“爽感”则为“成就感”与“优越感”两方面。
  前文提到,“爽点”是存在于情节设置中,用于激发“爽感”的文段内容。本文在归纳整理零碎“爽点”的基础上,将爽点梳理为以下四类。
  “爽点”一:“开金手指”。“金手指”这一概念滥觞于电子游戏当中,指的是玩家通过作弊程序或者“外挂”来帮助人物达到超脱能力范围之外的目的。随后,网络文学读者将“金手指”这一概念引入网络文学当中,形容主角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幸运事件,诸如天赋异禀、智慧过人、大难不死、天降横财等等。“金手指”的开通,为情节中主角屡次战胜强敌、绝处逢生埋下了伏笔,并作出了相对合理的解释。诚然,“金手指”为主角以弱胜强、逢凶化吉平添了刺激感之“爽”,然而,部分网络文学作品对“金手指”的过度使用也会因为对“天选之子”的过分强调从而招致读者反感。因此,如何适度地“开金手指”,做到既能够保证“爽感”的激发,又不招致读者反感,是众多网络文学作家面临的现实问题。
  “爽点”二:“能力升级”。本文中的“能力升级”并不仅仅狭义地指武侠小说中主角武艺的增长,而是指自身实力、势力、财力、地位等诸多能力提升的广义概念。例如,在武侠、玄幻类网络小说中,主角的“能力升级”体现在自身武艺的精进,江湖地位的提高;在宫斗类、官场类网络小说中,主角的能力升级通过自身嫔位、官位的进阶而反映出来;在都市情感类网络小说中,主角能力的提升体现在一步步赢得心上人的好感,最终成功“迎娶白富美,嫁给高富帅”。主角在各方面能力的提升一步步满足着读者们“从弱小变强大”的内心渴望与热切幻想,让读者感受到主角付出努力并得到肉眼可见的回报,从而由衷感到“爽”。
  “爽点”三:“扮猪吃虎”。顾名思义,“扮猪吃虎”这一“爽点”在情节设计方面呈现“主角隐藏实力遭到反派嘲讽,随后展现实力一举翻盘”的特点。当然,传统意义上的“扮猪吃虎”桥段稍显矫揉造作,有经验的作者均将“扮猪吃虎”的情节做了修改处理,即主角隐藏实力是出于“保持低调,莫惹是非”的心态,然而反派对手仗势欺人,主角不得不“露一手”作出反击。这类设计为“扮猪吃虎”的行为增添了被动性与合理性。在围观配角的一声声赞叹、夸奖之中,读者仿佛感到自身成功代入了主角的身份,既成功地惩奸除恶匡扶正义,又干净利落潇洒帅气地解决掉了敌人,于是,在正义感与中国人看重的“面子”的双重刺激下,“爽感”就此生成。值得一提的是,“扮猪吃虎”的“爽点”设计经常会作为情节支线铺排开来,是主线情节的“辅料”和“调味品”。   “爽点”四:“卧薪尝胆”。在网络文学叙事结构中,普遍存在“压抑、爆发、反抗、受挫、努力、成功”这一过程,本文将其概括为“卧薪尝胆”,即主角在遭遇挫折后,奋发图强忍辱负重,终于成功达到目的。在“压抑、挫折”阶段,读者会有憋屈烦闷的感觉,而随着主角一步步地“反抗、努力”,读者在一步步代入主角人物形象的过程中宣泄着之前的愤懑,最终“大仇得报”或是“苦心人天不负”,“爽感”就此得以凸显。
  作为文段内容,以上四个“爽点”在投射到读者内心,最终激发“爽感”的过程中,体现出了以下三个特点。
  激发过程一:“畅快宣泄”。众多“爽点”情节结合起来,能够宣泄出读者心中积累的“愤懑不平”,这是公义道德层面上的“惩奸除恶”,维持正义;是人情交際层面上的“抽刀断水”,斩断羁绊;是情绪心理层面上的“唯问我心”,安抚疗伤。
  激发过程二:“强弱转换”。随着情节的展开,“爽点”的铺陈,主角的能力渐渐达到或超越了曾经欺压过自己的反派人物,从而实现强弱、高下位置的转换。
  激发过程三:“物质占有”。本文中“物质占有”不仅指主角通过获得奇遇或是奋发努力而获得的优良装备或是无尽金钱,也指包括网络文学中具有功能性的“手下部众”,充当“花瓶”角色的美女帅哥等在内的一切人、物、财、地的占有。
  四类“爽点”的汇聚,通过以上三类激发过程,最终在读者内心生成出以下两种“爽感”。
  “爽感”一:“成就感”。主角通过“爽点”的每一次失败的铺垫,每一笔财富的积累,在知晓一切来之不易的前提下逐渐实现自身的强大,地位的提高,势力的发展,芳心的赢得,最终登顶天下,拯救世界。“成就感”就在获得上述一切成就的基础上油然而生。
  “爽感”二:“优越感”。相比于一步一个脚印,日积月累获得的“成就感”,“优越感”主要通过与他人的对比,在别人的注视、赞叹、羡慕之下生成的。主角的天资横溢、惊才绝艳、位高权重,需要对手的衬托和观众的旁观,在大范围的旁观与衬托下,高人一等的“优越感”跃然纸上。
  二、“爽感”生成体系的构建
  在界定“爽点”“爽感”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网络文学“爽感”生成体系(如图1所示)。
  由上可见,网络文学情节设置中出现的四类“爽点”,可通过三种途径激发出两种不同的“爽感”,而具体的“爽点”生成“爽感”过程可细化为十二类(如图1所示)。
  在四类“爽点”当中,“卧薪尝胆”可通过“强弱转换”“畅快宣泄”和“物质占有”三种途径激发“成就感”,这体现于主角在成长过程中的隐忍、积累、奋发:主角在初期被对手压迫,在“物质占有”中强大成长起来,实现了“强弱转换”,最终“畅快宣泄”,复仇成功,并进一步获得了“物质占有”。这一激发过程常见于网络文学的主线情节,强调了读者获得的“成就感”而非“优越感”。事实上,这种情景设置在传统经典文学中也较为常见,例如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等。然而,相比于传统经典,网络文学作者着重放大了这一“爽感”激发过程。
  与“卧薪尝胆”相类似,“能力升级”亦可通过“强弱转换”“畅快宣泄”和“物质占有”三种途径激发“成就感”,不同的是,在实现“物质占有”的过程中,读者也会因主角财富的积累、地位的提升从而获得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开金手指”则通过描写千钧一发之际转危为安的“强弱转换”来获得“成就感”与“优越感”,通过主角的福至心灵、吉人天相来从“物质占有”中获得“优越感”。这两类“爽点”贯穿于网络文学情节的全过程,在主线情节和支线情节中皆会出现。而“扮猪吃虎”这一“爽点”一般常见于支线情节,通过“畅快宣泄”实现“优越感”,通过“物质占有”实现“成就感”。
  网络文学通过精心设计的各类“爽点”,在让读者慢慢沉浸在角色中的同时,以不同的途径激发出读者内心的“成就感”和“优越感”,进而直呼阅读之“爽”。这些“爽点”设计通常在现实生活中较为罕见,但却能够顺理成章地满足读者内心的期望与幻想。在本质上,这是传统社会精神慰藉基因在数字时代的轮回[10]。
  三、语料库辅助的“爽点”量化研究
  要发挥网络文学批评的积极作用,批评家必须进入网络现场,从网络文学创作和阅读实践出发,开展既符合文学规律又切中网络特点的针对性批评[11]。上文所提出的网络文学“爽感”生成体系,需要在网络文学作品中验证其阐释力,才能发挥积极的理论作用。
  本文选取了被誉为“玄幻爽文鼻祖”的《斗破苍穹》作为研究文本:该书于2009年首发于起点中文网,点击量高达一亿五千万次,2017年7月荣登“2017猫片——胡润原创文学IP价值榜”榜首,并被改编成游戏、漫画、动画及电视剧。作者李虎(笔名:天蚕土豆)也因此书一举成名,奠定了网络文学界顶级作家的地位。
  为了落实网络文学批评研究“从网络出发,从阅读出发”,笔者认真阅读了这部字数多达532万字的“鸿篇巨著”,并从《斗破苍穹》相关百度贴吧、书评区和粉丝群中寻觅到八位熟悉小说情节的“铁粉”协助进行文本中的“爽点”定位。八名读者根据本文所提出的网络文学“爽感”生成体系,在重新阅读文本的基础上一一确定了每一类“爽点”具体对应的章节和文段内容,并在《斗破苍穹》检索文本当中进行了人工标记。随后,运用Antconc 3.2.4语料库检索工具对标记过的每一处“爽点”进行检索,获得各类“爽点”出现频次(见表1),并利用Concordance Plot功能标记各个“爽点”在全文中的出现位置,生成各类“爽点”分布情况图示(如图2、图3、图4、图5所示)。
  由图表可见,在四种“爽点”类型当中,出现频次最多的为“能力升级”:全书共出现159次,贯穿于小说情节的前期、中期、后期,分布均匀而且较为密集,这一特点体现出作品对主角能力提升的着重强调。“能力升级”是主角一步一个脚印通过日积月累的方式促成各方面的进步,在情节设置中理应凸显其“频繁而稳定地出现”的特点。全文总计章节数为一千六百二十余章,也就是说平均每十章内容中,主角的各方面能力都要取得或多或少的提升。这一过程的持续性和连贯性保证了读者“爽感”的持续不间断,而均匀的分布也证明作者对这一“爽点”激发“爽感”把握得恰到好处,既不会过分密集,导致读者因主角实力提升过快而产生“索然无味”的乏味感,也不会太过分散,以至于读者因持续提升而获得的“爽感”中断。值得注意的是,“能力升级”这一“爽点”在小说前期和后期的出现密集程度明显高于情节中的其他位置,这是因为主角在初期实力过于弱小,需要迅速强大起来;在最终决战前也要迅速提升到足以挑战幕后黑手的程度,因此“能力升级”会更加频繁地出现在这两部分当中。   与“能力升级”相类似,“开金手指”也贯穿于小说情节的前期、中期以及后期,且呈均匀分布状态。唯一不同的是,“开金手指”出现频数较少,因此呈现较为松散的分布状态。前文提到,“开金手指”常常出现于主角身陷险境却绝处逢生,以超乎寻常的幸运游离于生死一线间,从而刺激读者激发“爽感”。然而,过于频繁的“金手指”设置容易使得主角成长经历过于一帆风顺,进而滋长读者的审美疲劳。因此,“开金手指”的“爽点”设计应做到合情合理。就《斗破苍穹》文本而言,虽然“开金手指”在整体上呈均匀分布状,但前期情节中的“开金手指”明显相对密集,后期次之,中期最次。这与作家对情节节奏的把握不无关系:前期情节中,主角相对弱小,即便随着情节发展,其实力有着稳定提升,但面临强敌,仍需要大量奇遇“金手指”来充当战胜强敌的合理解释;中期情节发展趋于平稳,主角实力提升到可观的水平并呈现稳定发展趋势,“开金手指”的频次也随之降了下来;后期情节中敌我矛盾激化,高潮来临,主角需要在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的基础上拯救世界,于是“开金手指”又开始频繁出现。
  “卧薪尝胆”类“爽点”在出现频次上与“开金手指”相似,在出现特征方面集中出现于小说情节的前期部分,而中期与后期则陡然减少。前文提到,“卧薪尝胆”指情节当中主角“受到打压、奋起反抗、遇到挫折、坚持不懈、成功复仇”的过程,这就决定了这一类型的“爽点”一般会出现在前期和中期,而后期罕见。试想,在小说情节的前期与中期,主角尚未成长起来,这种“在压抑中爆发”的“爽点”设计确实能够吸引读者的情感共鸣。然而,若是在小说情节中后期设置过度的“卧薪尝胆”爽点,让主角在拥有一定实力和地位的情况下频繁受到较大的挫折与打击,那么读者在长期追书阅读中渐渐增强的代入感和随之“能力升级”的一步步积累的“爽感”就会有着顷刻之间毁于一旦的风险。在情节后期设置大量的“卧薪尝胆”类“爽点”会直接导致小说结尾出现“收不住场,圆不回来”的尴尬局面,以至于情节超出作者笔力的控制,读者高呼“烂尾”,作者无可奈何。显然,作为“爽文”的代表作,《斗破苍穹》在“卧薪尝胆”“爽点”设计上采取了“前期先抑后扬,后期高歌猛进”的稳妥策略,优先考虑了读者“爽点”的激发过程。
  与其他三类“爽点”不同,“扮猪吃虎”主要作为“配菜”出现于前中期的支线情节当中,后期罕见,并且频数远远低于其他“爽点”。探究原因,是因为“扮猪吃虎”只能起到戏谑对手、调剂氛围、教训弱敌作用,它既不能像“能力升级”一样为主角带来各方面的积累和提升,也不能像“开金手指”一样让主角瞬间战胜强敌反败为胜,更无法像“卧薪尝胆”一样在压抑之中凸显主要矛盾。若是此类“爽点”设置过于密集,反而会让情节十分拖沓,情节进展陷于停滞:读者内心中渴望读到主角力挽狂澜于既倒,匡扶社稷拯救世界,而非忙于“抓苍蝇捉蚊子”。因此,《斗破苍穹》采用了较为合理的“扮猪吃虎”情节设计,既能够调剂氛围,又不至于喧宾夺主。
  结语
  本文在界定“爽点”与“爽感”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构建了网络文学“爽感”生成体系,并结合网络文学作品《斗破苍穹》进行了语料库辅助的量化研究,验证了网络文学“爽感”生成体系的阐释力。
  本文认为,在网络文学文本当中,“爽点”以“能力升级”“开金手指”“扮猪吃虎”和“卧薪尝胆”四类形式广泛分布于文本之中,通过“强弱转换”“物质占有”和“畅快宣泄”三种途径激发“爽感”,即读者在阅读中获得的“成就感”与“优越感”。四类“爽点”的出现频率与出现特点各异:“卧薪尝胆”集中出现于情节前期,中后期出现频次减少;“扮猪吃虎”分散出现于情节的前、中期,后期消失不见;“开金手指”贯穿情节的前、中、后期,分布均匀且分散;“能力升级”贯穿情节的前、中、后期,分布均匀且集中。以上观点均在语料库检索中得到了量化数据佐证,为解释现代文学中“网络爽文大行其道”这一现象做出了相应的学术贡献。
  作为自数字平台孕育而生的文学作品,网络文学和数字化的结合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对于文学价值、文学审美等方面的探讨应与大数据相结合,实现网络文学批评在技术层面和价值层面的融合,进而凸显数字文学研究的人文意义创造。
  [注释]
  [1] 陈保志:《网络文学研究的深度耕犁——2017年网络文学理论研究概览》,《当代文坛》,2018年第5期。
  [2] 歐阳友权、贺予飞:《网络文学研究的几个学术热点》,《文艺理论研究》,2019年第3期。
  [3] 邵燕君:《网络文学的“断代史”与“传统网文”的经典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9年第2期。
  [4] 欧阳友权:《改革开放视野中的网络文学20年》,《中州学刊》,2018年第7期。
  [5] 邵燕君:《从乌托邦到异托邦——网络文学“爽文学观”对精英文学观的“他者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6年第8期。
  [6] [9] [10] 黎杨全、李璐:《网络小说的快感生产:“爽点”“代入感”与文学的新变》,《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
  [7] 王昱娟:《后撤还是进击——网络文学价值辨》,《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9年第2期。
  [8] 欧阳友权:《我国网络文学的热点、局限和趋势》,《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2期。
  [11] 欧阳友权:《网络文学崛起对文学研究的影响》,《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4期。
  本文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编号:2722021EK011)之项目成果。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余华的《文城》迷幻离奇而又诡谲怪诞,显露出其早期先锋写作的典型特征,也表现出其求新求变,书写“南方传奇”的宏伟抱负。然而考察叙事艺术发现,其并没有融汇《八月之光》《我弥留之际》等外国文学的“他者”经验,将之化为自己的“血肉”,完成属于自己的新的“创造”。更严重的是,其一味逞奇写奇,情节逆情悖理,细节漏洞百出,甚至违反常识,表现出创作严重的准备不足和知识结构的先天性缺陷,使得整个作品游荡在雅俗
期刊
摘要:对话批评是呼唤文学批评对话性的一条重要途径。尽管对话批评主要呈现出发散性特征,但这并不代表着对话批评就没有诗学追求,周新民的《对话批评:诗·史·思之维》就展現了对话批评诗学的实践,它为对话批评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方法学上的借鉴意义,这种借鉴意义主要呈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从对话批评结构上看,对话批评的真正魅力在于它能够呈现出一种“逻辑性散漫”或“结构性散漫”的论述结构,这种论述结构既能确保对话批评
期刊
摘要:“人的问题”贵为文学之本,但在实际的文学发展和研究历程中,仍被诸多思潮与论争遮蔽。城市文学“人物形象”的讨论,让城市文学直面生命现实,重新聚焦人物形象典型化问题。1980年代以来“人”在城市文学中被悬置,人们讨论“城市文学”时经常以现代性的想象取代了对“人的处境”的关切,“文学中的城市”使得人从城市空间中脱离。重构文学作品中活跃的边缘人物,从诗性文化等地域性角度出发,可为城市文学“人物形象”
期刊
摘要:石一枫的力量在于他的道德激情。他试图以反讽的、戏谑的方式掩盖这一过分严肃的激情。他擅长塑造人物,再挖掘出这些人物与时代的勾连关系。这种关系往往体现在人物的道德强度上。他讨论了善与好的生活的关系、道德的相对性等问题,并觉察到对道德不加反省的追求有可能陷入僵化的危险。他认为,只有认真体会小说中的人物以及他们所面临的道德选择,同时考虑我们自身的道德境遇,才有可能重建诗性正义与道德共同体。  关健词
期刊
摘要:石一枫的小说总是弥漫着一种近乎天真的道德热情,他惯于刻画那些“扑在尘土里也身上带光的人”,因此他的作品往往会用表面的嬉笑怒骂、玩世不恭的“痞劲”,来掩护文本内在深沉的理想主义情怀。借助这些人物的塑造,石一枫执着追问这个时代的道德状况,勘探个人与共同体的情感联结,进而思索当代生活向何处去的宏大命题。  关键词:石一枫;小说;人物;分析  石一枫的小说总是弥漫着一种近乎天真的道德热情。他惯于刻画
期刊
摘要:中国女性是作家石一枫重要的写作对象,在他近年的小说中诞生了一系列充满强韧蓬勃生命力,又各具鲜明特色的女性形象。他通过探寻女性身份,来书写“人”的复杂性,折叠社会的阶层,探究生活的真相。石一枫立体地刻画出底层女性在庞大都市系统的缝隙中,挣扎着获得生存机会而付出的不易代价。小说展现了“现世的关照”,也寄托着“高远的遥望”,偏执地追寻某种虚无缥缈的事体,是作者赋予文学人物的使命,也是对人物形而上的
期刊
摘要:今天中国的城市化率已经越来越接近于欧美国家,城市生活已经成为中国人生活的主流。那么,我个人认为城市写作也会逐渐成为未来中国人文学写作的主流。文学的发展变化永远是跟随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形成的。文学的发展不是靠几个作家推动的,文学更不可能自发地进行文体流变,他不是孤立的,甚至不是一个完全独立自主的学科,文学从来就是附在社会变化上的学科。“文变染乎世情”,文学的变化就是世道人心变化的结果。  关键词
期刊
摘要:周大新的《洛城花开》和东西的《回响》,是2021年上半年出版的重要的长篇小说。两篇小说不约而同地处理了婚姻爱情题材,这个题材被称为“永恒题材”。但是,在这一题材汗牛充栋的情况下,他们还会讲出怎样的故事?这两位出生于20世纪50、60年代的作家,果然不负众望,他们通过各自非凡的想象,讲述了两个完全不同的爱情故事,也绝对区别以往的爱情故事。但相同的是,他们殊途同归,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与爱和解的方式
期刊
摘要:摄影艺术中有一种高难度的艺术和技术,叫做“聚离”:聚焦之后还要将所聚焦的画面、人物从原来的背景和环境中分离出来,并且根据作者的重新构思和重新定位,赋予所表现的对象与原来生活记忆和文化环境中并不一样的个性与品质。如果小说构思中也存在着这样的“聚离”环节,那么,对于一定生活相对陌生的“异乡人”作家就会显得更有优势。“异乡人”作者可以不受生活资源熟稔化的拘牵,不受这种环境文化熟稔度的影响,不受这种
期刊
摘要:脱贫攻坚、全面决胜小康无疑是当代中国最为生动精彩的故事,许多中国作家深入一线,创作了一大批优秀现实主义作品。唐晓玲的报告文学《两根丝连接一片民族情》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品讲述苏州亨通集团和华佳公司勇于担当、积极作为,热情投身脱贫攻坚伟大事业并收获巨大成功的精彩故事,表现了中国人民守望相助、众志成城、舍身忘我的家国情怀,展现了脱贫攻坚这场史诗性壮举波澜壮阔的艰辛历程。  关键词:唐晓玲;《两根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