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是一种综合性、实践性、创造性的劳动,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学生思维的主要渠道。它得天独厚的特点,为学生创造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提供了优越的条件。近些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小学作文教学从教学观念到教学方法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学生的作文质量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在小学作文教学中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
一、问题
1、作文没有具体的事,只是一味的大话、空话、套话。作文中词语困乏,大部分用的是日常口语,苍白无力,句子没有使用任何一种修辞手法,文章没有一点文彩。
造成以上问题,主要是几十年沿袭下来的“封闭式”作文教学所致。诸如:作文脱离生活,学生关在屋子里闭目塞听、闭门造车,作文成了无源之水;教师包办,从作文命题、立意、选材、列提纲到习作的评改,教师一人包揽,学生只能按教师设计好的“图纸”砌砖,完全剥夺了学生习作的自主权。
2、教师评价不当,方法单一
作文教学的目标不是培养作家,而是使学生能文从字顺,能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有文采,有思想性当然好,没有也没关系。对小学生作文写作的要求过高,特别在初始阶段,不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不少教师评价学生作文只写个日期或者“阅”、“查” 或者“优”“良”“中”“差”,这种“冷情批阅”无疑会大大挫伤学生写作文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一直以来,学生的作文大都是教师亲自批阅,由于基层教师课头多工作忙,学生人数多,教师只简单地批阅学生作文。用“结构合理、内容真实,但用词不恰当,部分句子欠通畅,望继续努力”这样之类的几句空乏的评语评价学生的作文,既没有涉及到文章的词、句、段,也没对文章的不足处提出改进的方法。这样的评语对学生作文没有一点指导作用。
3、作文指导不得法
语文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要么过于束缚学生思维,从开头到结尾,从写作内容到中心思想,从列定提纲到详略的取舍,无所不包,而且还有字数的规定,学生自由表达欲望和能力被抑制,写出的作文千篇一律,读起来味同嚼蜡;要么老师在指导作文时放任不管,美其名曰:“放开让学生自由表达”。由于平时没有科学系统的训练,知识积累不够,学生习作时又感到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致使学生感到作文越来越难,逐渐失去了写作兴趣。
二、对策
1、注重平时积累,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
“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
(2)、通过写日记来积累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组织学生看完一场电影,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2、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让学生成为评价活动的主体,使学生有了自由表达的机会,在切切实实的讨论和评判中有所体验,有所感悟。全面而动态的评价过程,消除了学生对习作的畏难心理,从而放飞心灵,个性化地写作,快乐地成长!
(1)、学生自评
心理学认为,每个智力正常的儿童都具有一定的自我监控能力,这种能力越强,对学习的促进功能将越大。学生在每次习作后,让他们重温习作要求,教师选择几篇习作在班内交流,通过比较,学生会自觉地审视自己的习作,这种下意识的行为正是其内在的心理评价。此时,优秀学生会认识到自己作文中的一些毛病,着手进行修改;而后进生也许只关注文中的错别字和病句之类的内容,对习作的整体结构难以把握。鉴于此类情况,教师让优秀生作自评发言,能对后进生点拨一二。如在描写“给教师画像”一文中,一位学生这样评价自己的习作:“听了其他同学的发言,我觉得自己写老师的事例太老套了,一点儿也没新意,自己都觉得不真实。”这种内在的反省胜过若干次的说教。
(2)、学生互评
“教学是生命与生命的碰撞过程”。开放、互动的课堂教学氛围为师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交流的条件。在作文评价中,适当地开展同桌互评,小组互评的活动,让学生按自己的认识客观地评价其他同学。学生人人都有机会参与评价,都可以畅所欲言,都可以自由地说出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在热烈的交谈中,在面红耳赤的争执中,在不约而同的开怀大笑中,一种和谐积极的情感得到了初步的建立,学生对于作文不再是“望洋兴叹”,而是渐渐地喜欢上写作,并乐于评价了。
(3)、师生共评
所谓“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学生的习作是经过自己的努力结晶,重视对优秀习作的欣赏和稍差习作的指导,会让学生建立自信,获得经验,提高写作水平。师生共评往往来自不同的层次和不同的角度。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角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种集体智慧之间的整合,也许有的不一定能切中弊端,有的不一定能起积极效应,但教师指导性地筛选和相机评点,一定能“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3、个性化作文教学策略
1、调整学生心态,使学生克服畏难心理。个性化作文教学,需要给学生营造一个自由的“心理场”;要尽量淡化诸如体裁、题材、结构、章法、字数等方面的要求,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不能只从技能水平的高低去衡量学生作文的优劣,要更珍视学生完成作文过程中的童心童趣、真情实感、真知灼见、想象力和创造性。
2、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个性化作文教学倡导让学生自由表达,要让学生的习作生活化,将作文训练与学生各学科的学习、家庭及社会活动融为一体,使其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鼓励学生多写“放胆文”、随笔、日记等,使作文训练多样化。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方面,要让学生养成每天动笔的习惯,以量变求质变。
3、设法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有的写”。作文个性化教学要解决好“写什么”的问题。勤于读书、热爱生活是践行此道的不二法门。读书不仅为写作提供了营养,也提供了写作的机缘与动力。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跳出书本,放眼世界,关注人生,投身社会,体味生活。
4、注意启发作文思路让学生“写得好”。淡化形式不是不要形式,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写作技巧的规范与写作能力的提升。特别要通过启发学生的作文思路,使学生作文具有鲜明的创新特征。
5、改变作文指导方式,尽量实现个别化辅导。作文的个别化辅导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倡导面批,即当面个别指导。二是要改变作文评语的面孔,使之更加个性化、人性化,杜绝作文评语过于严肃、呆板、一般化、缺少针对性等现象。
一、问题
1、作文没有具体的事,只是一味的大话、空话、套话。作文中词语困乏,大部分用的是日常口语,苍白无力,句子没有使用任何一种修辞手法,文章没有一点文彩。
造成以上问题,主要是几十年沿袭下来的“封闭式”作文教学所致。诸如:作文脱离生活,学生关在屋子里闭目塞听、闭门造车,作文成了无源之水;教师包办,从作文命题、立意、选材、列提纲到习作的评改,教师一人包揽,学生只能按教师设计好的“图纸”砌砖,完全剥夺了学生习作的自主权。
2、教师评价不当,方法单一
作文教学的目标不是培养作家,而是使学生能文从字顺,能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有文采,有思想性当然好,没有也没关系。对小学生作文写作的要求过高,特别在初始阶段,不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不少教师评价学生作文只写个日期或者“阅”、“查” 或者“优”“良”“中”“差”,这种“冷情批阅”无疑会大大挫伤学生写作文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一直以来,学生的作文大都是教师亲自批阅,由于基层教师课头多工作忙,学生人数多,教师只简单地批阅学生作文。用“结构合理、内容真实,但用词不恰当,部分句子欠通畅,望继续努力”这样之类的几句空乏的评语评价学生的作文,既没有涉及到文章的词、句、段,也没对文章的不足处提出改进的方法。这样的评语对学生作文没有一点指导作用。
3、作文指导不得法
语文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要么过于束缚学生思维,从开头到结尾,从写作内容到中心思想,从列定提纲到详略的取舍,无所不包,而且还有字数的规定,学生自由表达欲望和能力被抑制,写出的作文千篇一律,读起来味同嚼蜡;要么老师在指导作文时放任不管,美其名曰:“放开让学生自由表达”。由于平时没有科学系统的训练,知识积累不够,学生习作时又感到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致使学生感到作文越来越难,逐渐失去了写作兴趣。
二、对策
1、注重平时积累,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
“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
(2)、通过写日记来积累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组织学生看完一场电影,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2、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让学生成为评价活动的主体,使学生有了自由表达的机会,在切切实实的讨论和评判中有所体验,有所感悟。全面而动态的评价过程,消除了学生对习作的畏难心理,从而放飞心灵,个性化地写作,快乐地成长!
(1)、学生自评
心理学认为,每个智力正常的儿童都具有一定的自我监控能力,这种能力越强,对学习的促进功能将越大。学生在每次习作后,让他们重温习作要求,教师选择几篇习作在班内交流,通过比较,学生会自觉地审视自己的习作,这种下意识的行为正是其内在的心理评价。此时,优秀学生会认识到自己作文中的一些毛病,着手进行修改;而后进生也许只关注文中的错别字和病句之类的内容,对习作的整体结构难以把握。鉴于此类情况,教师让优秀生作自评发言,能对后进生点拨一二。如在描写“给教师画像”一文中,一位学生这样评价自己的习作:“听了其他同学的发言,我觉得自己写老师的事例太老套了,一点儿也没新意,自己都觉得不真实。”这种内在的反省胜过若干次的说教。
(2)、学生互评
“教学是生命与生命的碰撞过程”。开放、互动的课堂教学氛围为师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交流的条件。在作文评价中,适当地开展同桌互评,小组互评的活动,让学生按自己的认识客观地评价其他同学。学生人人都有机会参与评价,都可以畅所欲言,都可以自由地说出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在热烈的交谈中,在面红耳赤的争执中,在不约而同的开怀大笑中,一种和谐积极的情感得到了初步的建立,学生对于作文不再是“望洋兴叹”,而是渐渐地喜欢上写作,并乐于评价了。
(3)、师生共评
所谓“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学生的习作是经过自己的努力结晶,重视对优秀习作的欣赏和稍差习作的指导,会让学生建立自信,获得经验,提高写作水平。师生共评往往来自不同的层次和不同的角度。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角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种集体智慧之间的整合,也许有的不一定能切中弊端,有的不一定能起积极效应,但教师指导性地筛选和相机评点,一定能“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3、个性化作文教学策略
1、调整学生心态,使学生克服畏难心理。个性化作文教学,需要给学生营造一个自由的“心理场”;要尽量淡化诸如体裁、题材、结构、章法、字数等方面的要求,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不能只从技能水平的高低去衡量学生作文的优劣,要更珍视学生完成作文过程中的童心童趣、真情实感、真知灼见、想象力和创造性。
2、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个性化作文教学倡导让学生自由表达,要让学生的习作生活化,将作文训练与学生各学科的学习、家庭及社会活动融为一体,使其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鼓励学生多写“放胆文”、随笔、日记等,使作文训练多样化。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方面,要让学生养成每天动笔的习惯,以量变求质变。
3、设法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有的写”。作文个性化教学要解决好“写什么”的问题。勤于读书、热爱生活是践行此道的不二法门。读书不仅为写作提供了营养,也提供了写作的机缘与动力。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跳出书本,放眼世界,关注人生,投身社会,体味生活。
4、注意启发作文思路让学生“写得好”。淡化形式不是不要形式,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写作技巧的规范与写作能力的提升。特别要通过启发学生的作文思路,使学生作文具有鲜明的创新特征。
5、改变作文指导方式,尽量实现个别化辅导。作文的个别化辅导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倡导面批,即当面个别指导。二是要改变作文评语的面孔,使之更加个性化、人性化,杜绝作文评语过于严肃、呆板、一般化、缺少针对性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