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平乡县平乡镇中心小学 河北 平乡 054500)
【摘 要】应用题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学生解答应用题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应用题教学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呢?通过系统的训练,就能达到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培养
1.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师在教学中就要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引导学生去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交流等数学活动中解决问题,初步形成自己学生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
如教学“长、正方形的面积”时,教师出示了一个长方形,长8厘米,宽6厘米,你能计算出它的面积吗?同学们纷纷举手示意他会。接着又出示:你能在这个长方形中剪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吗?你准备怎样剪?最大正方形的面积你会计算吗?剩余的面积呢?是多少?学生在小组中,有的动手剪,有的用笔画,几分钟后就有了结果。这种探究活动引起了学生很大的兴趣,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努力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生在探索性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数学问题“再创造”,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再创造”的动机和创新的意识。
培养解题能力的途径和方法很多,但无论哪种途径和方法,最根本的、相通的是离不开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解题能力。
2. 在做题中培养逻辑思维是关键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是培养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渠道。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运算相对来说较为复杂,主要是加、减、乘、除的综合运算。在解题过程中,理清解题思路是成功解题的前提条件,而理清解题思路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过程。
例如李明非常喜欢看漫画,最近他刚买了一本漫画书,每天看20页,3天就看完了。后来,李明把漫画书借给王强看,如果王强每天看15页,问他多少天可以看完?
解析 从李明每天看20页,3天看完,我们可以得到这本书一共有20×3=60(页);王强每天看15页,看完这本书需要60÷15=4(天)。
通过审题,我们可以发现这是一道有关“归总”问题的应用题,数量关系是:分——总——分。根据这种关系,可确定这样的解题思路:分——总——分。首先,求出书的总页数。其次,根据王强每天读的页数,即可求出王强读书的天数。
3.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在解题过程中,老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促使学生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形象思维明确化,并帮助他们分析数量关系,提高他们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教师应对不同年级段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有助于他们解答应用题的训练方法,这样才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低年级以实物图为主进行教学。因为低年级学生的思考与理解和他们作用于事物的活动是分不开的,因此在低年级教学中,给每个学生都配备了一套数学学具,并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动脑、动手,进行实际操作,把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紧密结合起来。如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时,让学生自己摆△和○及红花和黄花,并想办法弄清红花的朵数是由与黄花同样多的朵数和比黄花多的朵数合起来的结论。通过实物图教学让学生直观感知,化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使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较好地掌握数量之间的关系和解答方法,同时提高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加强变式训练 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过程中,题形千变万化,但解题所用的知识均来自平常的教学。一道应用题以这种形式出现时,学生会做。稍微变换形式,学生便无所适从,不知道如何下手。其原因在于:学生对一些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缺乏必要的习题练习,导致变通能力差,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因此,加强题目的变式训练尤为重要。
例如动物园里有15只猴子,20只梅花鹿。问猴子比梅花鹿少几只?
解析:根据题意我们可变换出与之类似的3道题:动物园里有15只猴子,20只梅花鹿。问梅花鹿比猴子多几只?动物园里有15只猴子,20只梅花鹿。问梅花鹿比猴子多百分之几?动物园里有15只猴子,比梅花鹿少四分之一。问动物园里有多少只梅花鹿?
这就是变式训练题。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学情,采用“举一反三”的教学方法,加强题目的变式训练,培养学生灵活变通的解题能力。此外,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把某两个或几个问题串联起来教学,以开拓学生的解题视野。
5. 应用题的解题关键步骤 (1)审题。只有细致地审题,才能弄明白题意,这是准确解答应用题的先决条件。审题过程中要发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根据解题要求找出题中各种条件和要求,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关系,可以用不同的符号把已知条件和问题表示出来。
(2)分解。分解题目结构,是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能力的有效手段。例如,学校舞蹈队有32人,合唱队的人数是舞蹈队的3倍多15人,合唱队和舞蹈队共有多少人?这个题目中要求两队共有人数,首先要知道各队人数,然后求和就行了。现在舞蹈队的人数已知为32人,合唱队与舞蹈队的关系有了,要先求的合唱队人数为32×3+15=111人,然后求和。这样就将解题分为两步走,最后得出答案,简单、有条理。
(3)合理联想。小学高年级数学中有些题目逻辑性强,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要求较高,当学生的能力不足以理解问题的条件和要求时,学生可以通过合理的联想拓宽解题的思路。合理联想需要学生具有很好的开放性思维能力,能够由某一问题联想到与此类似的另一问题。一方面,合理联想是指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处理,比如,当学生看到题目中有正方形时,立刻会联想到四条边相等,四个角相等且都是90度;另一方面,可以从题目中抽象的内容,联想到生活实际,从现实生活中找到对比。比如,已知一个圆的半径是10厘米,求圆的周长。当这个圆被去掉一个90度角时,这个扇形的周长是多少?这个题目的第一问很简单,已知半径,求直径,套用圆周长与直径之间关系的公式,求圆的周长。关键是第二问,学生如果很难理解,可以找一张纸,先剪成圆形,再剪掉一个90度角,很容易知道减掉后是什么样的形状,然后再求答案就比较容易了。
解决问题教学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注重生活化教学,把解决问题教学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摘 要】应用题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学生解答应用题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应用题教学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呢?通过系统的训练,就能达到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培养
1.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师在教学中就要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引导学生去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交流等数学活动中解决问题,初步形成自己学生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
如教学“长、正方形的面积”时,教师出示了一个长方形,长8厘米,宽6厘米,你能计算出它的面积吗?同学们纷纷举手示意他会。接着又出示:你能在这个长方形中剪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吗?你准备怎样剪?最大正方形的面积你会计算吗?剩余的面积呢?是多少?学生在小组中,有的动手剪,有的用笔画,几分钟后就有了结果。这种探究活动引起了学生很大的兴趣,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努力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生在探索性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数学问题“再创造”,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再创造”的动机和创新的意识。
培养解题能力的途径和方法很多,但无论哪种途径和方法,最根本的、相通的是离不开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解题能力。
2. 在做题中培养逻辑思维是关键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是培养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渠道。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运算相对来说较为复杂,主要是加、减、乘、除的综合运算。在解题过程中,理清解题思路是成功解题的前提条件,而理清解题思路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过程。
例如李明非常喜欢看漫画,最近他刚买了一本漫画书,每天看20页,3天就看完了。后来,李明把漫画书借给王强看,如果王强每天看15页,问他多少天可以看完?
解析 从李明每天看20页,3天看完,我们可以得到这本书一共有20×3=60(页);王强每天看15页,看完这本书需要60÷15=4(天)。
通过审题,我们可以发现这是一道有关“归总”问题的应用题,数量关系是:分——总——分。根据这种关系,可确定这样的解题思路:分——总——分。首先,求出书的总页数。其次,根据王强每天读的页数,即可求出王强读书的天数。
3.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在解题过程中,老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促使学生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形象思维明确化,并帮助他们分析数量关系,提高他们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教师应对不同年级段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有助于他们解答应用题的训练方法,这样才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低年级以实物图为主进行教学。因为低年级学生的思考与理解和他们作用于事物的活动是分不开的,因此在低年级教学中,给每个学生都配备了一套数学学具,并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动脑、动手,进行实际操作,把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紧密结合起来。如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时,让学生自己摆△和○及红花和黄花,并想办法弄清红花的朵数是由与黄花同样多的朵数和比黄花多的朵数合起来的结论。通过实物图教学让学生直观感知,化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使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较好地掌握数量之间的关系和解答方法,同时提高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加强变式训练 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过程中,题形千变万化,但解题所用的知识均来自平常的教学。一道应用题以这种形式出现时,学生会做。稍微变换形式,学生便无所适从,不知道如何下手。其原因在于:学生对一些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缺乏必要的习题练习,导致变通能力差,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因此,加强题目的变式训练尤为重要。
例如动物园里有15只猴子,20只梅花鹿。问猴子比梅花鹿少几只?
解析:根据题意我们可变换出与之类似的3道题:动物园里有15只猴子,20只梅花鹿。问梅花鹿比猴子多几只?动物园里有15只猴子,20只梅花鹿。问梅花鹿比猴子多百分之几?动物园里有15只猴子,比梅花鹿少四分之一。问动物园里有多少只梅花鹿?
这就是变式训练题。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学情,采用“举一反三”的教学方法,加强题目的变式训练,培养学生灵活变通的解题能力。此外,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把某两个或几个问题串联起来教学,以开拓学生的解题视野。
5. 应用题的解题关键步骤 (1)审题。只有细致地审题,才能弄明白题意,这是准确解答应用题的先决条件。审题过程中要发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根据解题要求找出题中各种条件和要求,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关系,可以用不同的符号把已知条件和问题表示出来。
(2)分解。分解题目结构,是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能力的有效手段。例如,学校舞蹈队有32人,合唱队的人数是舞蹈队的3倍多15人,合唱队和舞蹈队共有多少人?这个题目中要求两队共有人数,首先要知道各队人数,然后求和就行了。现在舞蹈队的人数已知为32人,合唱队与舞蹈队的关系有了,要先求的合唱队人数为32×3+15=111人,然后求和。这样就将解题分为两步走,最后得出答案,简单、有条理。
(3)合理联想。小学高年级数学中有些题目逻辑性强,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要求较高,当学生的能力不足以理解问题的条件和要求时,学生可以通过合理的联想拓宽解题的思路。合理联想需要学生具有很好的开放性思维能力,能够由某一问题联想到与此类似的另一问题。一方面,合理联想是指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处理,比如,当学生看到题目中有正方形时,立刻会联想到四条边相等,四个角相等且都是90度;另一方面,可以从题目中抽象的内容,联想到生活实际,从现实生活中找到对比。比如,已知一个圆的半径是10厘米,求圆的周长。当这个圆被去掉一个90度角时,这个扇形的周长是多少?这个题目的第一问很简单,已知半径,求直径,套用圆周长与直径之间关系的公式,求圆的周长。关键是第二问,学生如果很难理解,可以找一张纸,先剪成圆形,再剪掉一个90度角,很容易知道减掉后是什么样的形状,然后再求答案就比较容易了。
解决问题教学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注重生活化教学,把解决问题教学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