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制造业竞争力实证研究

来源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qx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京津冀地区与全国平均水平在规模、效率、竞争力等方面的比较分析以及京津冀三地分行业的规模、效率和竞争力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京津冀地区制造业市场份额较小,但有很大发展潜力,北京向生产服务业转移,天津进一步优化发展先进制造业,河北做好产业承接工作,减少对资源加工业的依赖实现京津冀错位发展、去旧换新、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
  关键词:京津冀;制造业;竞争力;错位发展;创新共同体;品牌建设;绿色制造;低碳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101(2016)05-0119-08
  制造业是国家经济的命脉。没有强大的制造业,一个国家的经济将无法实现快速、健康、稳定的发展,劳动就业问题将日益凸显,人民生活水平难以普遍提高,国家稳定和安全将受到威胁,信息化和现代化将失去坚实基础。京津冀三地要突破自身“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势,站位协同发展的大局,对制造业进行准确定位,通过协同创新提升京津冀地区制造业的竞争力[1]。京津冀要以三地优势互补产业为依托,组建产学研联盟,共建区域研发和产业化平台,加强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提升传统产业的创新水平,培育新兴产业;建立一批协同创新示范园区,推动地区创新资源、政策和利益共享;加强区域创新网络建设,开展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服务体系试点示范工作。
  一、京津冀地区制造业竞争力分析
  (一)京津冀地区制造业增速放缓,占全国比重下降(2004—2013年)
  京津冀地区制造业规模呈扩张趋势,但所占全国比重呈下降态势。从规模指标的增速看,第二普查年度相对于第一普查年度的增速远高于第三普查年度相对于第二普查年度的增速,此外销售产值、资产总计、主营收入的增速远远高于从业人员的增速,呈现出资本深化的趋势(见表1)。
  (二)京津冀地区制造业结构优化,机电制造业比重上升(2008—2013年)
  京津冀地区轻纺制造业比重一直较低,资源加工业比重整体略有下降,而机电制造业比重略有上升,其中劳动人数比重上升最快。京津冀地区四项指标的比重变化,轻纺制造业的销售产值和营业收入均呈U型变化,而资产总计和劳动人数呈下降趋势;资源加工业的销售产值、资产总计、营业收入均呈倒U型变化,而劳动人数略有下降;机电制造业的销售产值、资产总计、营业收入均呈U型变化,而劳动人数呈上升趋势(见表2)。
  (三)京津冀地区制造业人均收入较高,但资产周转相对较慢[2][3]
  京津冀地区轻纺制造业的效率指标绝对数不高,但一直稳中有升;资源加工业的效率指标绝对数最高,上升速度最快,但相对于全国,2008—2013年效率指标呈下降状态;机电制造业效率指标2008—2013年的上升速度慢于2004—2008年的上升速度,并且2008—2013年的效率指标相对值呈下降趋势。京津冀制造业的效率绝对值较高,相对于全国呈下降状态(见表3—表6)。
  京津冀地区制造业的劳动效率较高,但增速已经放缓,相对于全国的增速呈下降趋势,其资本周转率绝对数已降到1.21,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劳动力数量逐渐趋于负增长,劳动力成本过高,民工荒严重,劳动力的优势弱化。这就需要进一步挖掘劳动力供给潜力,加大人力资本投资,促进资源重新配置,延长传统的人口红利。资本效率不断下降,包括京津冀在内,目前存在投资率过高的现象,长期存在靠积累、靠投资的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经济发展模式,边际投资成本呈下降趋势。京津冀各级政府应抑制各类投机需求,引导资本开始向实业倾斜,去杠杆,围绕有效需求扩大有效投资,优化供给结构,提高投资效率,发挥投资对稳增长、调结构的关键作用[4]。
  (四)京津冀地区资源加工业竞争力急剧下降,而轻纺制造业竞争优势明显上升(2004—2013年)
  京津冀地区制造业的市场占有率从2004年的9.99%下降到2008年的8.80%,又下降到2013年的8.14%;竞争优势从2004年的1.067 4上升到2008年的1.08,又下降到2013年的0.99,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2013年的市场占有率比较中,资源加工业最高,机电制造业第二,轻纺制造业第三,并且资源加工业和机电制造业的市场份额趋于相等,在未来几年机电制造业有望超过资源加工业,这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三大行业的市场份额都有所下降,资源加工业下降最快,平均每年下降3.24%;轻纺制造业下降最慢,平均每年下降1.78%(见图1、图2)。
  (五)京津冀地区制造业竞争力呈下降趋势,但下降速度慢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2004—2013年)
  三大地区中,京津冀地区的市场份额是最低的,2013年仅为长三角地区的1/3,但下降速度最慢,平均每年下降2.34%。三大地区的竞争优势差距不大,均呈下降趋势,其中珠三角地区下降最快,下降了2.35%,京津冀地区下降最慢,下降了0.88%。2004年,竞争优势最高的是珠三角地区,最低的是京津冀地区;2013年,竞争优势最高的是京津冀地区,最低的是珠三角地(见表7)。
  京津冀地区的市场占有率一直呈下降状态,竞争优势系数虽有短暂上升,但整体呈下降趋势,已经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相对于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市场份额虽不高但竞争优势高于二者[5]。
  京津冀地区的市场份额远低于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说明京津冀地区制造业对市场的控制影响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其竞争优势也没有显著的提高,且低于全国水平,说明其制造业产出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京津冀三地制造业竞争力分析
  (一)河北制造业规模较大,北京从业人员数减少
  从静态上看,河北制造业规模优势明显。京津冀三地占全国比重分别约为1%~2%、2%~3%、4%,河北相当于北京的2~3倍,相当于天津的1.5~2倍(见表8)。   从动态上看,北京制造业从业人员数呈下降趋势。2013年与2004年相比,京津冀三地制造业规模的绝对增速还是较快的,只有北京的从业人员呈下降趋势,但相对于全国,只有河北有部分上升(除从业人员外),北京、天津的规模指标均是下降的,且北京下降最快,工业销售产值就相对下降了8.02%,主营业务收入下降了7.39%,从业人员下降了4.90%,资产下降了4.83%(见表9)。
  北京的投入产出额及竞争力下降是由于北京的产业功能定位发生了较大转变,但在产业转型上还要进一步关注转移什么产业,着力发展什么产业。天津的投入产出额也有所下降,虽然生产效率是三地中最高的,但也存在部分企业规模小、布局分散、装备水平低、生产粗放、污染严重的问题。天津的制造业规模已达到一个合理的上限,未来应着力向智能制造、制造服务进行转型。河北省的制造业投入额过大,尤其体现在河北的劳动人口高数量上,随着劳动成本的提高,劳动人口的粗放型增长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经济发展。河北的制造业效率与天津有较大的差距,说明未来河北的发展要从单纯依靠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化,由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向集约型的发展模式转变。河北的制造业市场份额是最高的,但其竞争优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这就需要河北在劳动、资本等的资源配置上作文章,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生产效率[6]。
  (二)北京和天津以机电制造业为主,北京和河北机电制造业增速较快
  从静态上看,北京和天津以机电制造业为主,而河北以资源加工业为主。在轻纺制造业中,河北的规模指标占有绝对的优势,北京的规模指标最低;在资源加工业中,河北的规模指标最高,远远超过北京;在机电制造业中,三地的差距不大并有所交叉。北京的重点产业有通信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天津的重点产业有黑色金属冶炼及加工业、通信设备制造业;河北的重点产业有黑色金属冶炼及加工业(见表10)。
  北京的机电制造业占比最高,轻纺制造业占比最低;天津的资源加工业和机电制造业占比接近;河北的资源加工业占比最高,机电制造业的占比相对北京、天津有很大差距,轻纺制造业的占比是三地中最高的(见表11)。
  从动态上看,北京和河北机电制造业增速较快,而天津轻纺制造业和资源加工业增速较快。在轻纺制造业中,天津的绝对增速最高,河北相对全国有下降趋势;在资源加工业中,北京上升最慢,相对全国下降最快,天津、河北的绝对增速是很高的,但相对于全国已有下降的趋势,符合经济的发展趋势;在机电制造业中,京津冀三地都是上升的,其中河北增长最快,相对于全国只有河北呈上升趋势,北京天津均有一定幅度的下降(见表12)。
  京津冀三地的产业规模,河北最高,远高于北京和天津,三地的规模指标都有较大幅度地提高,但相对于全国,只有河北省是上升的,京津两市都是下降的。其中河北的轻纺制造业和资源加工业规模远远超过京津两市,其机电制造业与京津两市差距不大。从制造业的结构分配看,北京的主导产业是机电制造业,并在不断扩大规模,资源加工业规模在不断缩小;天津的机电制造业规模不断扩大,已经远远超过其资源加工业;河北的资源加工业是其主导产业,其机电制造业有待进一步发展。从京津冀三地的竞争力看,河北的资源加工业占有绝对高的市场份额,但竞争优势过低。近年来,河北的机电制造业竞争力增长,其机电制造业的市场份额和竞争优势都有待进一步提高,其轻纺制造业一直维持高水平的竞争力。北京的制造业竞争力一直是走低的状态,在三地中也是最低的。天津的制造业竞争力较高,但竞争力呈现下降的趋势。这说明三地制造业的功能定位需要进一步明确,解决同构同质、相互竞争的恶性循环问题,优化各自优势产业,提升京津冀地区整体竞争力水平。
  (三)天津制造业人均收入较高、资产周转较快,而河北制造业人均收入较低,北京制造业资产周转较慢
  从静态上看,天津制造业人均收入高、资产周转快。在轻纺制造业中,河北的人均收入和资金周转是最高的,且远远高于全国水平,北京的人均收入和资金周转是最低的,且远低于全国水平;在资源加工业中,天津的效率指标是最高的,但相对于全国,人均收入远高于全国水平,资金周转率略低于全国水平,河北的效率指标第二,相对于全国,人均收入略高于全国水平,资金周转低于全国水平,北京的效率指标最低,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机电制造业中,北京的人均收入指标最高,是全国水平的1.58倍,河北的人均收入指标最低,略低于全国水平,天津的资金周转指标最高,但仅略高于全国水平,河北第二,略低于全国水平,北京最低,仅是全国水平的0.69倍(见表13)。
  从动态上看,河北和天津制造业效率提高较快。轻纺制造业中天津的效率指标是上升最快的,北京最慢,且只有北京的效率指标相对于全国是下降的;在资源加工业中,天津的效率指标是上升最快的,北京最慢,但相对于全国,效率指标均是下降的(除天津的人均收入相对值上升0.52%),北京的人均收入相对于全国下降了5.3%,河北资金周转相对于全国下降了2.33%;在机电制造业中,京津冀三地的效率指标都是绝对增长的(除北京的资产周转外),但相对于全国只有河北的效率指标是上升的,分别上升了5.92%,1.45%(见表14)。
  轻纺制造业作为传统产业一直保持稳定的投入产出额和一定的竞争力。其资源加工业自2004—2008年第一阶段快速上升后进入大幅度的下降,但其规模基数还是非常高的,市场占有率是三大产业中最高的,但其效率又非常低且呈现下降的趋势,与全国其他地区的差异也在不断加大。资源加工业中涉及的产业大多是高耗能产业,产业整体素质不高,能源依赖性严重,用能设备落后问题较为突出,导致总体能耗高、效率低、污染重、环境压力加大。化解严重的过剩产能,实现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是当前的重中之重,国家已在钢铁和煤炭两个领域的产能上进行先行突破。京津冀地区的机电制造业有较大潜力,近几年虽着力加大投入额,但其效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机电制造业中的部分产业是最能体现创新优势的,比如通信设备及计算机、仪器仪表、工艺品等。党中央提出,在经济新常态下,经济结构要不断优化升级,摒弃破坏性开采的粗放型发展。京津冀各级政府要着力调整产业结构,从低端产业向中高端产业发展,降低资源加工业的产能,进一步提高机电制造业的投入,但更应该注重投入的质量,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从发展的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化。这里的创新不仅仅是机电制造业,还包括传统产业的改良。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说,“新经济”的覆盖面和内涵是很广泛的,它涉及一、二、三产业,不仅仅是指三产中的“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和业态,也包括工业制造当中的智能制造、大规模的定制化生产等,力图将新动能和传统动能提升改造结合起来,还可以形成混合的动能,发挥更大的效应[7]。   (四)河北制造业市场占有率较高,天津制造业竞争优势较强,而北京制造业竞争力下降较快
  从静态上看,河北制造业的市场占有率为4.28%,远高于北京和天津,其竞争优势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仅次于天津,北京的竞争优势为0.80,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河北轻纺制造业的市场占有率是北京的6.73倍,竞争优势也是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为1.30,北京、天津的市场份额较低,竞争优势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河北资源加工业的市场份额更是远高于其他两市,是北京的8.05倍,但其竞争优势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与天津还有一定的差距;京津冀三地的机电制造业的市场份额差距不大,但河北的竞争优势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天津的竞争优势最高,为1.15(见图3、图4)。
  从动态上看,北京的制造业市场占有率下降最快,每年下降了8.02%,河北的市场占有率略有升高,仅上升0.44%;京津冀三地的竞争优势均有所下降,其中北京的竞争优势下降最快,下降了2.73个百分点。在轻纺制造业中,河北省市场占有率下降最快,竞争优势也是只有河北是下降的;在资源加工业中,三地的竞争力均是下降的,尤其是北京,市场占有率和竞争优势分别下降了12.80%和3.07%;在机电制造业中,只有河北的竞争力是上升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优势分别上升了5.79%和2.77%,北京的竞争力下降最快,市场占有率和竞争优势分别下降了5.41%和2.53%(见图5、图6)。
  轻纺制造业作为河北的传统优势产业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态势。京津冀三地的机电制造业投入额较为接近,河北投入额的增速是最快的,但河北的生产效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河北的资源加工业投入额是最高的,但效率是最低的。北京和天津在资源加工业上的投入额都在不断下调。北京的主导产业锁定在机电制造业,但是也在进一步收缩投入,这与其非首都功能核心疏解有关,今后北京的锁定点也只是科学技术含量较高的产业。天津的资源加工业和机电制造业的竞争力是三地中最高的,天津着力调整供给结构,降低中低端产品,提高高端产品,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河北的主导产业是资源加工业,这就存在产能过剩、生产水平低且重复作业、高污染高耗能的问题。河北当前乃至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夯实实体经济根基,推动社会生产力水平整体改善。河北应该从生产、供给端入手,调整供给结构,摒弃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产业,做好首都非核心功能的承接工作,着力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业,特别是机电制造业中的相关产业。京津冀三地的发展不能过分强调速度的增长,以往的高增长带来了产能剩、能耗高、污染大等问题。现在发展不能仅依靠供给侧投入额的提高,更要关注投入的效率和质量,并且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发展,进而带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三、结论和建议
  (一)明确功能定位,实现错位发展
  北京和河北相比,北京投入规模依然维持较高水平,如2013年,北京制造业若有河北的效率,同样的投入就能有16 323亿元的销售产值,高出北京的原销售产值4 620亿元。由此可知,北京的制造业投入已经过分饱和,人员和资金发挥的效用过低,单纯靠加大投入已不能增加北京的销售产值,还会大大降低其人员和资金效率。如果河北能够进一步承接北京的部分制造业行业,引进相关人才,获得国家更多的资金支持,无疑是一种互利互惠的状况。北京着力发挥科技创新中心作用,如2014年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达两成。天津保证现有投入产出额同时,进一步优化发展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等先进制造业。河北积极承接首都产业功能转移和京津科技成果转化,推动钢铁产能压减,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京津冀三省市的建设要从“虹吸效应”逐步向“辐射带动作用”转变,突出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相辅相成,产生1+1+1>3的经济社会发展连锁效应。
  (二)去旧换新,打造创新共同体
  经测算,北京的创新投入是环渤海七省市中最高的,研发经费占到76%,研发人员占到65%,均处于第一位,专利申请数占到26%,但北京的创新效率排在倒数第三位,仅高于山西和内蒙古。由此可见,北京的创新能力较高,创新效率却很低。河北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处于中等的位置;天津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均处于第二位。北京的研发人员已经超过了临界区间,再加大投入也很难获得对应的产出。而这对河北来讲是一个机遇。河北应着力从北京引进高技术人才,提供优厚的待遇和好的研究环境,让他们有广阔的发挥空间。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说,要“增加研发投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8]。京津冀地区要着力构建区域协同创新,从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等多方面多层次相互支持、联动创新,努力构建一批区域性技术交易市场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推进区域创新资源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北京方面,重点提升原始创新和技术服务能力,打造技术创新总部基地,科技成果交易核心区、全球高端创新中心及创新人才聚集中心。天津方面,重点提高应用研究与工程化技术研发转化能力,打造产业创新中心、高水平现代化制造业研发转化基地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示范区。河北方面,重点强化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和示范推广能力,建设科技成果孵化转化中心、重点产业技术研发基地、科技支撑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试验区。
  (三)加快发展现代生产服务业,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北京和天津以机电制造业为主,北京的机电制造业销售产值比重占2.42%,资本比重占3.82%,从业人员为3.67%,人员效率为1.58,资本效率为0.69;天津的机电制造业销售产值为2.96%,资本比重为2.78%,从业人员为2.21%,人员效率为1.35,资本效率为1.07;而河北以资源加工业为主,河北的资源加工业销售产值比重占6.12%,资本比重占6.72%,从业人员为5.73%,人员效率为1.04,资本效率为0.89并呈下降状态,分别下降了0.53%和2.33%。机电制造业更能体现系统化、绿色化、智能化,是未来制造业的主攻方向,而资源加工业的效率较低、能耗过大、污染严重,亟待产能缩减、转型升级。此外,京津冀地区努力推动制造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加快发展研发设计、技术转移、创新孵化、知识产权等科技服务业。京津冀三地要明确其功能定位,北京突出在金融、商务服务、教育培训等行业集聚要素;天津着力发展物流、信息服务等行业;河北应加快培育工业设计及研发服务,推进节能环保和安全生产服务,推动制造业服务化等。   (四)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附加值
  2013年,京津冀地区的销售产值为38.87%,资本为41.90%,从业人员为41.83%,市场份额为8.40%,整体份额不高,竞争优势为0.9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由此看出京津冀地区产业的重要问题在于基础原材料、重大装备制造和关键核心技术等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对外依存度高,自主开发能力弱。企业只注重生产,不注重价值链的研发与设计、营销与服务等其他环节,只能获得产业价值链末端的微薄利润。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是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特征。智能制造是工业4.0的核心,大数据、云计算及“互联网+”是起点,在重点领域建设智能工厂或数字化车间,以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新型传感器、智能仪表等为重点突破方向;加快人机智能交互、工业机器人等技术的应用,同时促进集团管控、产供销一体、业务与财务衔接等关键环节集成,实施智能管控。
  (五)推行绿色制造,构建低碳循环产业体系
  绿色制造是生态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制造向高端发展的必然选择。京津冀地区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重化工业产能产出严重过剩、资源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和环境负荷沉重等问题。这些问题在河北尤为突出。河北的高耗能产业的投入量远高于国内其他省区市,2011年,河北省四大高耗能产业的工业总产值为17 487.91亿元,资产总计为14 757.69亿元,劳动人数为109.92万人,综合能耗为16 374.31万吨标准煤,但其高耗能产业的能源产出率为1.07万元/吨标准煤,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0.74。面临产能过剩、污染严重等问题,京津冀地区应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加快实施传统行业绿色改造升级,全面推进钢铁、有色、化工、造纸、印染等传统制造业绿色化改造,推广轻量化、低功耗、易回收等技术,持续提升电机、锅炉、内燃机及电器等终端用能产品能效水平。二是积极引领新兴产业高起点绿色发展,加快推进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生物产业绿色低碳发展。三是推进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全面推行循环生产方式,原料互供、资源共享,强化技术装备支撑,提高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废旧金属、废弃电子产品等综合利用水平[9]。
  注释:
  ①分析方法参见武义青等《中国区域工业化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年版)。书中提到,所谓竞争力,是指竞争主体在市场竞争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实力及其发展潜力的强弱程度,它集中体现为该竞争主体的产品或劳务,所占市场份额的大小及持续扩张的能力,包括显在竞争力和潜在竞争力。显在竞争力表现为市场份额的大小,可通过市场占有率来反映;潜在竞争力表现为市场份额持续扩张的能力,它是竞争主体在市场竞争中建立起来的持久的获取优势地位的能力,可用竞争优势系数来反映。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竞争优势系数的计算公式为:竞争优势系数=相对于全国的人均营业收入α×相对于全国的资产周转率β,其中α、β分别为规模报酬不变条件下的劳动和资产的产出弹性。本文对京津冀三地三个普查年度数据分别做回归模型,经测算α2004=0.133,β2004=0.867;α2008=0.075 6,β2008=0.924 4,α2013=0.203 2,β2013=0.796 8。
  参考文献:
  [1]王喜文.中国制造2025解读[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2]武义青,聂辰席.我国地区工业生产率变动趋势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1,(6).
  [3]武义青,顾培亮.竞争优势测定的一种新方法[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1,(5).
  [4]吴敬琏.读懂供给侧改革[M].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6.
  [5]李耀新.生产要素密集型产业论[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
  [6]蔡昉.如何通过供给侧改革提高潜在增长率.[EB/OL].http://news.cnfol.com/caijingrenwu/20160220/22284267.shtml,2016-02-20.
  [7]杰里米·里夫金.第三次工业革命:新经济模式如何改变世界[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8]李克强.强化中国经济新指标:全要素生产率.[EB/OL].http://news.sohu.com/20151210/n430794035.shtml,2015-12-10.
  [9]中共河北省委关于制定河北省“十三五”规划的建议[EB/OL].http://www.hebei.gov.cn/hebei/11937442/10913
  442/13157873/index.html,2015-11-16.
  Empirical Study on Beijing-tianjin-hebei's Manufacturing Competitiveness
  ——Analysis Based on Three Economic Census Data
  Wu Yiqing1, Chen Yan2
  (1. Institute of Economics,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Shijiazhuang, Hebei 050061;
  2. Qian'an College, Hebe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Tangshan, Hebei 063000)
  Abstract: Through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and national average in terms of scale, efficiency and competitiveness and the three provinces and cities' industry-classified on each scale, efficiency and competitiveness,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manufacturing market share of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is relatively small, however, it has a great potential; Beijing is focusing on production service industry transformation, Tianjin is optimizing the development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and Hebei needs to do better undertake industry work, meanwhile reduce the dependence on resource processing industry, etc. Then the suggestions, such as dislocation development, discarding the old and ushering the new and building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ommunity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Beijing-Tianjin-Hebei; Manufacturing; Competitiveness; Dislocation Development;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ommunity; Brand Building; Green Manufacturing; Low Carbon
其他文献
摘要:工业化、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是否协调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成败。该研究通过构建“三化”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探索中国“三化”协调发展的区域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并对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协调程度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研究表明:2002—2011年中国省际“三化”耦合协调度存在一定差异,东中西地区总体上依次递减;产业结构、教育经费、R&D经费投入与劳动者素质对“三化”耦
期刊
摘要:“草莓农药残留超标”事件导致消费者拒绝购买草莓而使草莓滞销,果农利益受损。对事件及其中的消费者行为进行经济学解读,从微观层面的消费者行为去探究我国宏观层面的食品安全治理制度缺陷,以便找出问题产生的根源,为合理进行制度改进提供参考。  关键词:食品安全;契约实施机制;消费者敏感;食品安全治理;制度改进;三聚氰胺;商品价值;使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F416.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期刊
摘要: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在我国还处于探索阶段,如何选择购买服务的工具是地方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凭单制是一种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政策工具,根据竞争性和支付方式两个分类维度,可分为四种次级工具,即单竞争性公平凭单、单竞争性效率凭单、双竞争性公平凭单和双竞争性效率凭单。不同种类的次级凭单工具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和条件。江苏省购买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服务使用的是凭单制的购买工具,并发生了从单竞争性公平凭单向单竞
期刊
摘要:人本产权型市场经济体制作为马克思人类异化复归规律在当代中国的具体历史形式,也是人力产权异化复归规律的经济制度形式,由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的人力产权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有机构成。微观层面主要指人本产权型现代企业制度体系,简称人本产权型微观制度体系。宏观层面主要是人力产权宏观社会属性权利—基本生存权、全面发展权、公平共享权和治理监督权实现制度体系,简称人本产权型宏观制度体系。与此相关,还研究了物本产权
期刊
摘要:目前我国财政体制的改革已经成为学界和政界关注的焦点。在人口流动的背景下,如何优化政府间的事权配置是财政体制优化设计的一个重要前提。实践中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必然会带来流动人口公共服务的供给责任问题,进而会产生政府间有关流动人口公共服务的事权和支出责任配置问题;理论上,人口流动会引致地方公共产品供给的财政外部性,增加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效率配置的难度。  关键词:人口流动;政府事权;财政体制;政府
期刊
摘要: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对内资企业技术创新有重要推动作用,FDI对内资企业技术研发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的溢出效应存在较大区别。采用2005—2013年中国高技术产业16个行业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FDI和自主研发对内资企业技术研发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FDI对内资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但对内资企业的创新成果转化的溢出效应不显著;政府研发支出和企业研发支出对内资企业技术研
期刊
2016年7月22日至24日,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第33届学术年会在河北经贸大学召开。来自全国高校及科研机构的80多名代表,围绕“运用马克思《资本论》基本原理,以‘五大发展理念’为重点,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的主题,展开了认真热烈的研讨。其中许多观点令人耳目一新,充分展示了这次大会的理论创新性。  一、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
期刊
摘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是保证和创造有效供给。目前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劳动社会化的发展以及二孩政策的实施,使我国家庭服务需求呈现较高速度增长态势。但目前我国家庭服务业态发展不健全,呈现出原始或初始发展状况。因此,我国应从政府层面加强全方位建设,引导和转变社会思想观念,树立家政服务意识,制定行业规范和标准,培养专业化高层次从业人才。  关键词:供给侧
期刊
摘要:民国时期中国海外留学生积极吸纳世界经济思想文明成就,进行全新的学术建构,创造中国现代经济思想文明的学术体系,彰显了学术的独立性与生命力。其中,留学生在无形资产理论、货币理论和发展经济学三个方面甚至取得了跻身世界经济学学术之林的辉煌学术成就,影响了世界经济思想文明进程。  关键词:民国时期;留学生;学术建构;学术体系;无形资产理论;货币理论;发展经济学;民国经济思想  中图分类号:F092.6
期刊
摘要:运用1995—2013年的宏观数据,研究货币供应量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及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的作用变化,结果表明:货币是非中性的,对经济产出和物价变动均存在影响。在金融危机以前,货币对经济产出和物价变动存在稳定的影响,信贷渠道是经济产出的主要传导渠道,货币渠道是物价变动的主要传导渠道。在金融危机以后,货币对经济产出和物价变动的影响存在明显的不可控性,信贷渠道与货币渠道共同成为经济产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