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班级管理的基本模式是统一化、标准化、同步化管理,班级管理未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积极性。忽视学生的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班级管理的自我生存和教育功能。班级管理中普遍存在着教师包办代替,管理不灵活,学生被当做单一的被管理者,学生应有的教育功能和发展功能未能得到充分的体现等弊端。所以,改善学生的学习心理品质,优化班级管理模式,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当务之急。
1.多岗位管理模式(适合低年级)
班级的多岗位管理是指班级工作按功能设立尽可能多的岗位,通过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班级管理,达到班级管理自主化的一种管理方式。实行“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这种管理模式必须经常利用岗位变换,丰富班级管理角色。“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单一的管理角色,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长此以往也会磨灭学生岗位管理的积极性。实行管理岗位变换制度,能让学生在不同的管理岗位上得到多方面的锻炼,从而获得多方面的管理体验和管理能力,又使学生时时保持新鲜感,这也不失为丰富班级管理角色的有效办法。
2.班委会轮换管理模式(适合中高年级)
班级的班委会轮换管理是指把全班学生按自愿组合的原则,编成若干个小班委会,每个班委会选出一套班干,按月轮流管理班级的管理方式。小班委制定的班级活动安排要征求全班同学及老师意见后开展工作,老师对班委及同学的表现作出中肯的评价及指导。当然要减少兼职,一人一岗,丰富班级管理角色。要让所有的学生都有自我管理的岗位,避免一人多岗。重要的岗位可一岗多人,分工协作,这也是丰富班级管理角色的一条重要途径。每人负责的岗位,要职责明确,执行情况由“班主任助理”检查记载。这样就建立起人人有自己管理的岗位,人人参与班级管理的网络。在这种管理模式下,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都是被管理者,班上就会形成好事有人赞,坏事有人管的良好风气,让普通学生在管理中发现自己的价值,增强自信心,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班集体建设中,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3.主人翁管理模式(适合高年级)
讲到班级管理,我们仍无法回避这样一个事实:现今的班级管理截然以金字塔的结构形式出现,即塔顶是“高高在上”“发号施令”的班主任,中间是一批唯“命”是从、按“旨”办事的班级干部,下面则是一小部分听从班干“调遣”的热心者和一大部分“漠不关心”的旁观者。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不能不痛心疾首地感叹:难道这就是所谓的班级管理模式?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以人的现代化发展为根本,坚持主体——发展性的精神毋庸置疑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班级管理理应体现人本思想,关注每一个学生主体的发展。在我们的班级管理过程中,应点燃班级管理的亮点——大力提倡和引导学生自我管理,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自觉性和能力,努力形成自觉、自律、自强、自理的班级风气。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和“管理育人”的思想,确立学生在学习与生活管理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在自我管理中提高自律能力,形成应有的权利、义务和责任感。
4.目标激励管理模式(适合各年级)
随着课程改革逐渐从宏观、理论层面进入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之中,成为学生与教师课堂内外的学与教,因此,课程改革不仅涉及新课程的实验与改革,而且对班级管理也将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班级管理激励教育模式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思想。学校培养目标、班级培养目标、各科培养目标都指向学生基本素质的全面提高,通过教师对学生的积极期望,为学生创设机会,让学生在不断的进步过程中,逐步开发自我学习、自我教育动力性机制,让学生主动得到发展,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在操作体系中班级管理激励教育模式,抓住教学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一种针对当前学生学习实际,以素质教育为导向,面向全体学生,以改善学生学习心理品质为中介手段,发展学生全面素质,促使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发展为目标的现代教育。
5.多元探究管理模式(适合高年级)
班级的教学管理对“建立并维持良好的教学秩序”也将有更新的认识。在很多学校中依旧存在着纪律好、听话的班级就是优秀班级的观念,一些教师对进这样的教室上课也时常赞不绝口:教学计划顺利完成,学生作业及时全部上交等等。良好的教学秩序应该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时常回响起好奇的发问、睿智的回答、宽容的笑声……班级的教学管理应当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个能让任课教师时常“担惊受怕”,唯恐问题众多,招架不住的班级才是个优秀班级。
总之,一个适应课程改革发展的良好班集体的形成,除了有明确的班级管理目标、内容、形式外,还需要抓好班级管理过程、班级管理评价等诸多方面。只有对事业敬业执著,对学生平等坦诚,充分研究课程改革的相关理论,才能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班级管理水平,为祖国培养出更多的新型人才。
(作者单位:山东省海阳市朱吴镇第一小学)
1.多岗位管理模式(适合低年级)
班级的多岗位管理是指班级工作按功能设立尽可能多的岗位,通过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班级管理,达到班级管理自主化的一种管理方式。实行“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这种管理模式必须经常利用岗位变换,丰富班级管理角色。“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单一的管理角色,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长此以往也会磨灭学生岗位管理的积极性。实行管理岗位变换制度,能让学生在不同的管理岗位上得到多方面的锻炼,从而获得多方面的管理体验和管理能力,又使学生时时保持新鲜感,这也不失为丰富班级管理角色的有效办法。
2.班委会轮换管理模式(适合中高年级)
班级的班委会轮换管理是指把全班学生按自愿组合的原则,编成若干个小班委会,每个班委会选出一套班干,按月轮流管理班级的管理方式。小班委制定的班级活动安排要征求全班同学及老师意见后开展工作,老师对班委及同学的表现作出中肯的评价及指导。当然要减少兼职,一人一岗,丰富班级管理角色。要让所有的学生都有自我管理的岗位,避免一人多岗。重要的岗位可一岗多人,分工协作,这也是丰富班级管理角色的一条重要途径。每人负责的岗位,要职责明确,执行情况由“班主任助理”检查记载。这样就建立起人人有自己管理的岗位,人人参与班级管理的网络。在这种管理模式下,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都是被管理者,班上就会形成好事有人赞,坏事有人管的良好风气,让普通学生在管理中发现自己的价值,增强自信心,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班集体建设中,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3.主人翁管理模式(适合高年级)
讲到班级管理,我们仍无法回避这样一个事实:现今的班级管理截然以金字塔的结构形式出现,即塔顶是“高高在上”“发号施令”的班主任,中间是一批唯“命”是从、按“旨”办事的班级干部,下面则是一小部分听从班干“调遣”的热心者和一大部分“漠不关心”的旁观者。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不能不痛心疾首地感叹:难道这就是所谓的班级管理模式?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以人的现代化发展为根本,坚持主体——发展性的精神毋庸置疑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班级管理理应体现人本思想,关注每一个学生主体的发展。在我们的班级管理过程中,应点燃班级管理的亮点——大力提倡和引导学生自我管理,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自觉性和能力,努力形成自觉、自律、自强、自理的班级风气。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和“管理育人”的思想,确立学生在学习与生活管理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在自我管理中提高自律能力,形成应有的权利、义务和责任感。
4.目标激励管理模式(适合各年级)
随着课程改革逐渐从宏观、理论层面进入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之中,成为学生与教师课堂内外的学与教,因此,课程改革不仅涉及新课程的实验与改革,而且对班级管理也将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班级管理激励教育模式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思想。学校培养目标、班级培养目标、各科培养目标都指向学生基本素质的全面提高,通过教师对学生的积极期望,为学生创设机会,让学生在不断的进步过程中,逐步开发自我学习、自我教育动力性机制,让学生主动得到发展,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在操作体系中班级管理激励教育模式,抓住教学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一种针对当前学生学习实际,以素质教育为导向,面向全体学生,以改善学生学习心理品质为中介手段,发展学生全面素质,促使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发展为目标的现代教育。
5.多元探究管理模式(适合高年级)
班级的教学管理对“建立并维持良好的教学秩序”也将有更新的认识。在很多学校中依旧存在着纪律好、听话的班级就是优秀班级的观念,一些教师对进这样的教室上课也时常赞不绝口:教学计划顺利完成,学生作业及时全部上交等等。良好的教学秩序应该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时常回响起好奇的发问、睿智的回答、宽容的笑声……班级的教学管理应当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个能让任课教师时常“担惊受怕”,唯恐问题众多,招架不住的班级才是个优秀班级。
总之,一个适应课程改革发展的良好班集体的形成,除了有明确的班级管理目标、内容、形式外,还需要抓好班级管理过程、班级管理评价等诸多方面。只有对事业敬业执著,对学生平等坦诚,充分研究课程改革的相关理论,才能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班级管理水平,为祖国培养出更多的新型人才。
(作者单位:山东省海阳市朱吴镇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