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教学思路研究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linsans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言文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如何提高初中生文言文阅读水平,一直困扰着广大教育工作者。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改进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式。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文言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并且不可以随便说话,打断教师的思路。文言文本身晦涩难懂,如果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效率自然低下。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无法满足文言文的教学需求,作为教师,要不断学习、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发现更多高效的文言文学习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学习《口技》时,教师没有直接进入教学主题,而是借助多媒体播放有关口技的视频,让学生认识口技、了解口技、感受口技的魅力,然后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的口技,仔细比较二者的异同之处,并与其他同学分享。此外,教师还可以播放学习口技的视频,鼓励学生学习口技,感受口技的魅力,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避免出现“落队”的情况。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教师也可以设计一些文言文小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在设计小游戏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游乐尽量简短。课堂教学时间本来就有限,如果花费大量的时间在游戏上,不仅无法达到理解的教学效果,反而浪费了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得不偿失。第二,游戏内容必须与文言文相关。做游戏的目的是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因此,游戏内容必须与文言文相关。第三,具有趣味性。如果游戏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那么做这个游戏将变得没有意义。因此,教师要迎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根据学生兴趣爱好设计游戏,例如:学习《陈涉世家》,教师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以组为单位进行表演,学生扮演剧中的人物,不仅可以再现当时的情景,同时还可以使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魅力,体会其中的乐趣,学习知识的同时,收获了快乐,一举二得。由于文言文晦涩难懂,很多学生对文言文学习有抵触心理,教师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文言文学习的乐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二、品味文言文魅力
   新课标实施以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实践证明,新课标经受住了考验。语文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其对我国的义务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文言文的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感受中国五千多年来的灿烂文明。
   千百年来,文言文一直流传至今,其原因不仅在于人们口耳相传,更在于其内在的灵魂。学习文言完全符合新课标的培养理念,文言文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史料。学生学习文言首先要理解文章,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反复诵读,涵养心灵,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提升审美水平。例如:《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情怀。
   其实,文言文教学实质上是一种师生互动的学习模式。在互动过程中,一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文言文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将中华民族的精神传达给学生。学生品味、欣赏文言文,感受了文言文的独特魅力,才真正喜欢上文言文。
   三、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进行交流
   初中生刚开始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感觉非常陌生,一时难以接受。有的学生有问题不敢询问教师,日积月累,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跟不上课堂教学的进度。学习丧失信心,心里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文言文教学的开展。其实,教师是学生最尊敬的人之一,学生与教师的关系,从哪个方面看都不是对立的关系。教师要改变传统的高高在上的形象,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耐心聆听学生的问题,并认真回答,与学生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真正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改变教师高高在上地位。便于培养学生大胆提问、勇于质疑的精神。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同时还可以减少学生对文言文的抵触心理,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例如:《论语》教学时,教师让学生讨论“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教师故意直译这句话,学生立刻纷纷指出教师的错误。通过这样的方式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增进师生之间的情谊。
   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文言文的学习需求了,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新型的教学方式满足学生文言文学习的需求。
   李松,教师,现居江苏杨州。
其他文献
對“高中语文网状拓扑式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实验研究,旨在探索如何通过这种课堂结构形式,优化学生认知结构,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目的。实验过程中,以文献法与案例研究相结合,通过调查问卷理清研究背景,从而能够合理地提出实验假设。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现状分析  1.高中生思维发展特点及其批判性思维的可培养性  青年初期个体的形象思维已经完全发展成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也进入了成熟
阅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一直处于重要位置,可以说阅读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语文教学的质量。成功的阅读教学它不仅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能,而且能丰富学生情感,增进智慧,启发他们对自然、对社会的观察和思考。下面笔者谈谈自身多年来的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一是明确阅读教学宗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阅读教学要始终坚持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为目的。”,教师在进行阅读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堂要落实这些目标,最重要的是要体现语文特点、语文规律,换言之就是:语文课必须要有语文味。  所谓“语文味儿”,就是指在语文教学中体现出语文学科作为一门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人文性的基础学科的性质来,体现出语文学科的个性所决定了的语文课的个性和执教者、学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作为综合实践教师的我们可以以提高国学经典素养为主题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提高语文修养,在国学经典学习的过程中提升国学经典素养。中华文化经典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与语文进行整合,组织进行国学经典活动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的。   一、在实践活动中诵读国学经典   中华民族的文化经典教育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诵
古语有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问是思维的开始,也是创新与创造的原动力,只有产生疑问,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设计有效问题,并鼓励学生积极质疑,敢于提问,从而激活小学语文教学。  一、创设趣味问题,保持学生兴趣  兴趣的产生,源自于对事物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必须对周围事物产生疑问,才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调动学生的求知
作文应该是学生自己现实生活的反映,是学生成长中喜怒哀乐情感的抒发。而目前的学生习作状况,从内容上看: “假”,说假话,写假事; “大”,学生说大人话,毫无童心童趣;“空”,内容空洞,不具体。从方式上看:“抄”,整段甚至整篇抄袭别人的作文;“套”,千篇一律,没有个性和特点。究其原因:作文教学与学生生活严重脱离,作文训练被当作是纯粹的作业要求,而没有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为了使小学生在作文中言之有物、言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师教学工作的重难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然而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作文难写,怕写作文。因此,笔者尝试从以下四个方面指导学生快乐作文。  方法一:快乐作文要求教师精心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作文教学难,一是难在学生没有强烈的写作欲望和兴趣;二是“巧妇难为
叶圣陶先生提出“语文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教材涉及作家作品丰富,我们何不深入挖掘教材选文的价值,向学生推荐与教材相关的课外读物和资源,由课内带动课外,用课外丰富课内,在拓展阅读和比较阅读中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而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阅读品位。  我尝试在五个方面开发教材阅读资源,指导学生阅读,效果显著。  一、读同专题之文  我们这套人教版教
文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中,有有形的窗口,也有无形的窗口;它会给你感悟,也会给你启迪,提起“窗口”,会有说不完的话语,会有自由飞翔的遐想。  请以“窗口”为题,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立意自定。  题意解读  窗口作为日常生活中一个简单的事物,它会让我们很直接的想到客观性的窗口——有形的窗口,即用铝合金制作而成的窗口。同时,窗口也有一定的比喻义——无形
所谓“闲笔”,现代汉语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闲笔”又叫“闲篇”,是指与正事无关的话。而笔者的解读,“闲笔”是我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不注意或者忽略的话,恰恰是这样的“闲笔”让我们在教学中转换角度去解读文本,从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一、《藤野先生》之“闲事”   《藤野先生》篇幅较长。如何有效的找到解读这篇文章的切入点?   一组课后练习题吸引了笔者的注意:   关于课文,有下面几种不同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