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耳仿野生栽培技术

来源 :农村百事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app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木耳仿野生栽培,就是将人工培植的木耳栽培袋人为地放在野外让其自然生长。一般是将木耳袋摆放在野外的林冠下,减少人为干预,因此生产的木耳产量高、品质好。吉林省长白山林区的广大木耳栽培户在生产实践中摸索发明了该项木耳仿野生栽培技术,即大袋多眼木耳的林下栽培技术,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极具推广潜力。
  一、技术特点
  1.林下栽培:
  ①不占用耕地,不破坏植被。
  ②林下环境适合木耳生长。黑木耳是一种好气性真菌,树木光合作用释放出的大量氧气,可供木耳生长需要,加之木耳原本就喜爱潮湿、阴凉的地方,所以木耳在林木的遮阴下生长快、产量高、质量好。
  ③在林下栽培木耳每天只需浇1次水,省工省力。
  ④栽培时间长。在林下未经阳光暴晒的木耳袋不易老化和脱袋,比全光露地栽培的时间长。
  ⑤浇灌木耳的同时,也能滋润树木生长。
  2.大袋:
  当前,一般木耳栽培户用的是17厘米×35厘米的塑料菌袋,装完料后菌袋直径为11厘米、袋高20~21厘米,袋重1.1~1.2公斤;仿野生栽培户使用的是17厘米×38.5厘米的塑料菌袋(栽培户称为大袋),装完料后菌袋直径为11厘米、袋高24厘米,袋重1.75公斤,装料比普通栽培的要多,因此栽培时间也更长。一般在5月初下地,到10月中旬结束,比全光露地栽培时间长1个半月左右。进入9月后,就可采摘秋耳。一般每袋可产木耳0.1公斤以上,最高的可产木耳0.125公斤,比全光露地栽培多产木耳1倍多。
  3.多眼(高密度扎眼):
  仿野生栽培每袋上的“钉子眼”多达500多个,保证产出的木耳无根、单片、小片和碗状,提高了木耳品质,从而提高了木耳售价。
  二、栽培的技术要点
  1.原料配制:
  原料配方:锯木屑85.3%、麦麸5.6%、稻糠5.3%、豆粉1.2%、玉米粉1.2%、石灰粉0.7%、石膏粉0.7%。
  锯木屑需要用硬杂木的锯木屑,其粗细锯末的比例为1∶3。
  2.装袋:
  菌袋可选择17厘米×38.5厘米的高密度聚乙烯菌袋。装料时力求装紧,避免袋与料之间出现空隙。不能使用老式的立式装袋机。
  3.灭菌:
  因为菌袋大,所以对灭菌要求较高,最好使用灭菌效果较好的铁箱式灭菌锅。一般要求在104℃温度条件下保持10个小时。
  4.接种:
  可选用巨峰、翰元等品牌的菌种,这些品牌的菌种与其他菌种相比有生长期长、朵小等特点,且均为早熟品种。一般在菌丝快长满袋或刚长满袋时划口,就可以出耳,此时产量也最高,如果划口不及时,就会影响木耳产量。
  5.养菌:
  养菌与普通栽培的养菌方法一样。接种后,开始的7天培养室温度以25~28℃为宜;7天后一般料温高于室温,为防止烧菌,培养室应降温至20~25℃;当菌丝长满袋后,培养室温度应降至20℃左右。养菌10天后,开始早晚各通风半小时以上,保持室内黑暗,有利于菌丝生长。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45%~60%。
  6.扎眼:
  栽培袋的划口方法是扎“钉子眼”,但是需要开两次口,第一次开口与普通方法一样,一般扎150多个。第一次扎口后3~4天,在菌房内用专门的二次开口机再开一次口,使整个菌袋布满小口,达到500多个。开口后,直接下地摆袋,因为划口后菌丝受到损伤,如果马上淋雨或者浇水,划口处就会被杂菌侵染,造成污染或不出耳,所以划口4~5天内要防止被雨浇,下地前要注意收看天气预报。
  7.栽培场地:
  栽培场地要选择无污染源、地势平坦、土壤不积水、水源方便、通风良好、自然整枝良好、林下杂灌木稀少、郁闭度在70%以下的林地。
  将林下的灌丛杂草除掉,除草也可用除草剂,上面铺上一层地膜,包括摆袋地和作业道,可防止木耳沾上泥土和水分蒸发,并控制杂草生长。不用专门做出菌床,摆放菌袋的地块宽约2米,长度以场地的长度为限,地块之间留出0.5米宽的作业道,菌袋按每平方米25袋的标准摆放。
  8.田间管理:
  在干旱季节,每天可于早上或晚上浇水半小时。在下雨较勤的年份,整个栽培期浇水不宜超过5个小时。
  9.采摘:
  仿野生栽培的木耳出耳齐,但耳根较小,采摘时要轻拿轻放,避免碰掉没成熟的木耳。
  (吉林省汪清县林业局 张玉钢 林吉鹤 邮编:133200)
其他文献
患者男性,9个月。因"发现心脏杂音8个月"于2016年11月28日入院。入院后心脏彩超提示: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单心室,完全型大动脉转位,肺动脉狭窄,卵圆孔未闭,房水平左向右分流,二
材料:主料:牛肉300克,番茄3个。辅料:蒜2瓣,姜3片,淀粉水(淀粉1汤匙+清水30毫升)。香料:香叶2片,丁香2颗,八角1个,花椒3~4颗。调味:番茄酱2汤匙,番茄膏1汤匙,生抽2汤匙,红葡萄酒半杯,
大部分地区猪肉价格上涨  今年年初猪肉价格持续下跌,猪粮比一度跌破6∶1的盈亏平衡点,但5月下旬至6月初全国猪肉价格逐步回升,已接近去年同期水平。  中国生猪预警网6月6日数据则显示,全国出栏瘦肉型猪均价为14.15元/公斤,良杂猪13.85元/公斤,较去年同期上涨6.15%;猪肉价格21.93元/公斤,较去年同期上涨0.73%;三元仔猪均价28.62元/公斤,同比下降6.81%;母猪均价1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