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情境教学也日益引入课堂。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创设情境教学,情境教学的创设要注意哪些问题,创设情境教学的意义何在,却是一个值得认真学习和探讨的课题。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切实解决好这个问题,对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益,提升我们的教学质量,大有裨益。
【关键词】情境创设;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运用
随着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情境教学也走进了课堂,成为课堂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但“情境创设”有什么作用?却并不是每个教师都心中明白,更不用说在日常教学中予以应用了。从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多年,我发现:若不将情境创设教学法引入课堂,思想品德课教学必将陷入死记硬背,枯燥无味的窠臼。
情境创设教学是一种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教学方式,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生活背景出发,为学生创造充足的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维方式观察事物,思考现实,同时能获得广泛的生活经验。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加深,情境创设教学法必将是广大品德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探索的课题。
纵观当前教学情境的创设,虽然有许多可喜的地方,但也还存在某些误区。如:有的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与课程内容没有实质性的联系,有的教师只把它当作点缀,还有的却是为创设情景而创设情景,花费了不少时间,作用却不大等等。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应如何以学生为中心创设教学情境进行了一些粗浅的探索,力图以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为切人点,把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教学情境的创设者、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使学生在一个优化的课堂教学情境下积极主动的学习。
1课堂教学创设情境有什么意义
课堂教学的情境,联系着学生的认识、动机、兴趣和信念。良好的情境使学生产生良好情绪,促使学生的思维主动和自觉地参与教学活动,并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而兴趣对激发智力因素,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学习的良性循环起着关键作用。
1.1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构成的特殊的认识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领导者与组织者,其根据教育的目的和计划,可以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起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学生是教学的对象和接受教育的客体,同时又是学习和自我教育的主体。
通过“采纳”这种让学生充分参与的场景教学法,使得学生都能参加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在这个过程中,大多数学生都能自觉地把自己置入具体社会环境的角色当中,即会考虑到:如果自己是其中的一个当事人,将会面临什么样的问题?怎样去解决?怎样去应付?同时以这样的形式来组织教学,是一种比较新的课堂组织方式,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把自己带入一个有场景性、有角色的课堂教学中。这种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的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在得到老师充分尊重、信任和理解的前提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比较容易激发出来,学生的自尊、自强、自立的信念容易树立起来,学生的无限发展的潜力容易挖掘出来。
1.2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发学生思考。言语是人们的交际手段,同时有又是人类思维的工具。言语和思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一方面,言语的意义就是思维的内容,言语所包含的语法结构,是人类思维逻辑规律的表现。因此,人无论是表达言语还是理解别人的言语都离不开思维活动;另一方面,言语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思维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概括和间接反映,是借助言语来实现的。思维的进行和最后结果都必须以言语作为载体,抽象思维更不用说。
通过“场景教学法”,学生自觉地进入整个教学情景中,有了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学生就可以充分扩展自己的思维,这样,就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有了较大的开阔性,创造性。
1.3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可能有许多品德教师不太注意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进行训练和培养,认为这是语文教师的事情,其实不然。我认为,思想品德课教学,也应该注重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有多种方法,而场景教学法,则能使学生置身于一种特殊的语言训练环境,达到训练语言的效果。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要说就先得去想,在教学中,尽量让学生去说,就能促进学生积极地、自觉地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发展智力。同时,反馈信息,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提高教学质量。也锻炼了学生的口才,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
1.4能充分展示学生的风采。风采不仅是指外在的、外表的东西,而是学生的整个气质所在。在具体的社会环境中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要求事件处理者必须具备准确的表述、机智的回答、幽默的谈吐,大有“大国外交家”的风范;同时,也要求在周围的事件参与者有一定的机敏、灵活。由此来看,这种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操。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1.5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状态,使课堂有一个良好状态,是每一个老师孜孜以求的。这种良好的课堂教学的外在特征是:和谐、热情、深刻、扎实。形成课堂良好的状态。运用“场景教学法”,学生都很投入地进到整个课堂中,不仅能使学生积极地思考,而且能使学生感受到一种能当解决者的自豪感,从而活跃了整个课堂的氛围。每当发言人发言完毕,回答完毕,台下都不由自主的报以热烈的掌声,当台下的同学提出了问题,其他同学也会沉浸在思考中,如果提出的问题有水平有质量,课堂的气氛则更加活跃。
2怎样进行情境的创设
依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根据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品德学科的特点,教师在初中品德课堂上可以进行以下教学情境的创设。
2.1创设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生动逼真再现具体的社会情景和特定的情感氛围,学生能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仿佛置身于具体的社会环境中去了解和掌握知识,并通过具体场景的体验,激起积极的学习兴趣,达到培养社会思维和科学创新能力的目的,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2.2创设启发探究的问题情境:学生们在认真阅读课文后,纷纷进入角色,以一个具体的社会生活环境为背景,让学生置身其中,面对具体的生活实际事件,分析、思考、做出正确的判断。启发探究问题的设计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了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使学生身心始终处于最佳状态,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就不言而喻了。对同一事件通过发散性提问,引导学生多角度思维,拓展思维空间,既让学生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这些探究性问题情境有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应在课堂上创设具有启发性、探究性、趣味性,能够启迪学生思维的问题情境,使学生面临一个又一个问题。让学生在主动探究、独立思考,相互启发或争辩中掌握知识概念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以获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提高学习能力。
2.3创设和谐真挚的情感情境:品德学科本身充满着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因素。人类社会的道德规范都可以从社会人物和社会事件中找到典范。因此,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理智情感、审美情感,是当前中学品德课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这要求教师在品德教学中善于进行情感教育。
3创设情境应注意的问题
3.1科学性问题:教师采用创设品德课情境教学时必须尊重社会生活实际,不能盲目夸大或虚构,应让学生获得真实的社会生活信息。教师在运用直观教学手段展现社会情境时,应该注意所展示的资料的真实性,比如一些电影、电视剧等,如果是背离社会真实性的,结果会适得其反。因此教师对采用的任何资料都要对其进行精心的选取和剪辑,要让学生对社会生活有正确的认识。
3.2问题目的性:备课时,教师对教学目标要准确把握,创设的一切情境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是为了兴趣激发、还是要求能力培养;是为了突出重点、还是要求解决难点,是为了拓展学生的只是面,还是为了加强情感价值观教育……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教师是为了取悦学生,或展现现代教学手段而创设社会生活情境。社会生活情境创设才有针对性,才能解决问题。
3.3提问的时机:课堂教学应突出以人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问要把握恰当得时机。如学生有了疑问的时候,能启发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来获得知识。如在新知识讲授之前,教师抓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从学生原有的知识中找到新知识的认知生长点,设置情境,铺设好“认知的桥梁”,促使新旧知识问的渗透和迁移,可逐步建立完整的认知结构。在教学关键处比如解决重、难点时设置问题可调动学生思维。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核心是教育,知识经济的本质是创新。培养创新人才将成为教育的基本任务。教育部制订的《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改革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良好环境就是要求课堂教学不仅要关注知识的获得,更要关注学生态度的形成、品德的提升和情感的陶冶。创设教学情境的最大特点是重视学生的情感发展,注意学生的感受和体验,这符合学生的求知欲和认知特点,也符合思想品德课学科和知识的特点。品德教师何乐而不为?
总之,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符合所教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所变化。要巧妙地把生活中的现象和教学内容建立起联系,沟通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关系。我们的课堂渴望一种“求真务实”的教学情境。愿我们创设出更多、更真正符合学生内在发展需要的情境,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服务。
【关键词】情境创设;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运用
随着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情境教学也走进了课堂,成为课堂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但“情境创设”有什么作用?却并不是每个教师都心中明白,更不用说在日常教学中予以应用了。从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多年,我发现:若不将情境创设教学法引入课堂,思想品德课教学必将陷入死记硬背,枯燥无味的窠臼。
情境创设教学是一种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教学方式,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生活背景出发,为学生创造充足的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维方式观察事物,思考现实,同时能获得广泛的生活经验。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加深,情境创设教学法必将是广大品德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探索的课题。
纵观当前教学情境的创设,虽然有许多可喜的地方,但也还存在某些误区。如:有的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与课程内容没有实质性的联系,有的教师只把它当作点缀,还有的却是为创设情景而创设情景,花费了不少时间,作用却不大等等。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应如何以学生为中心创设教学情境进行了一些粗浅的探索,力图以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为切人点,把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教学情境的创设者、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使学生在一个优化的课堂教学情境下积极主动的学习。
1课堂教学创设情境有什么意义
课堂教学的情境,联系着学生的认识、动机、兴趣和信念。良好的情境使学生产生良好情绪,促使学生的思维主动和自觉地参与教学活动,并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而兴趣对激发智力因素,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学习的良性循环起着关键作用。
1.1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构成的特殊的认识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领导者与组织者,其根据教育的目的和计划,可以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起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学生是教学的对象和接受教育的客体,同时又是学习和自我教育的主体。
通过“采纳”这种让学生充分参与的场景教学法,使得学生都能参加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在这个过程中,大多数学生都能自觉地把自己置入具体社会环境的角色当中,即会考虑到:如果自己是其中的一个当事人,将会面临什么样的问题?怎样去解决?怎样去应付?同时以这样的形式来组织教学,是一种比较新的课堂组织方式,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把自己带入一个有场景性、有角色的课堂教学中。这种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的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在得到老师充分尊重、信任和理解的前提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比较容易激发出来,学生的自尊、自强、自立的信念容易树立起来,学生的无限发展的潜力容易挖掘出来。
1.2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发学生思考。言语是人们的交际手段,同时有又是人类思维的工具。言语和思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一方面,言语的意义就是思维的内容,言语所包含的语法结构,是人类思维逻辑规律的表现。因此,人无论是表达言语还是理解别人的言语都离不开思维活动;另一方面,言语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思维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概括和间接反映,是借助言语来实现的。思维的进行和最后结果都必须以言语作为载体,抽象思维更不用说。
通过“场景教学法”,学生自觉地进入整个教学情景中,有了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学生就可以充分扩展自己的思维,这样,就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有了较大的开阔性,创造性。
1.3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可能有许多品德教师不太注意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进行训练和培养,认为这是语文教师的事情,其实不然。我认为,思想品德课教学,也应该注重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有多种方法,而场景教学法,则能使学生置身于一种特殊的语言训练环境,达到训练语言的效果。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要说就先得去想,在教学中,尽量让学生去说,就能促进学生积极地、自觉地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发展智力。同时,反馈信息,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提高教学质量。也锻炼了学生的口才,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
1.4能充分展示学生的风采。风采不仅是指外在的、外表的东西,而是学生的整个气质所在。在具体的社会环境中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要求事件处理者必须具备准确的表述、机智的回答、幽默的谈吐,大有“大国外交家”的风范;同时,也要求在周围的事件参与者有一定的机敏、灵活。由此来看,这种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操。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1.5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状态,使课堂有一个良好状态,是每一个老师孜孜以求的。这种良好的课堂教学的外在特征是:和谐、热情、深刻、扎实。形成课堂良好的状态。运用“场景教学法”,学生都很投入地进到整个课堂中,不仅能使学生积极地思考,而且能使学生感受到一种能当解决者的自豪感,从而活跃了整个课堂的氛围。每当发言人发言完毕,回答完毕,台下都不由自主的报以热烈的掌声,当台下的同学提出了问题,其他同学也会沉浸在思考中,如果提出的问题有水平有质量,课堂的气氛则更加活跃。
2怎样进行情境的创设
依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根据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品德学科的特点,教师在初中品德课堂上可以进行以下教学情境的创设。
2.1创设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生动逼真再现具体的社会情景和特定的情感氛围,学生能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仿佛置身于具体的社会环境中去了解和掌握知识,并通过具体场景的体验,激起积极的学习兴趣,达到培养社会思维和科学创新能力的目的,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2.2创设启发探究的问题情境:学生们在认真阅读课文后,纷纷进入角色,以一个具体的社会生活环境为背景,让学生置身其中,面对具体的生活实际事件,分析、思考、做出正确的判断。启发探究问题的设计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了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使学生身心始终处于最佳状态,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就不言而喻了。对同一事件通过发散性提问,引导学生多角度思维,拓展思维空间,既让学生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这些探究性问题情境有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应在课堂上创设具有启发性、探究性、趣味性,能够启迪学生思维的问题情境,使学生面临一个又一个问题。让学生在主动探究、独立思考,相互启发或争辩中掌握知识概念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以获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提高学习能力。
2.3创设和谐真挚的情感情境:品德学科本身充满着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因素。人类社会的道德规范都可以从社会人物和社会事件中找到典范。因此,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理智情感、审美情感,是当前中学品德课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这要求教师在品德教学中善于进行情感教育。
3创设情境应注意的问题
3.1科学性问题:教师采用创设品德课情境教学时必须尊重社会生活实际,不能盲目夸大或虚构,应让学生获得真实的社会生活信息。教师在运用直观教学手段展现社会情境时,应该注意所展示的资料的真实性,比如一些电影、电视剧等,如果是背离社会真实性的,结果会适得其反。因此教师对采用的任何资料都要对其进行精心的选取和剪辑,要让学生对社会生活有正确的认识。
3.2问题目的性:备课时,教师对教学目标要准确把握,创设的一切情境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是为了兴趣激发、还是要求能力培养;是为了突出重点、还是要求解决难点,是为了拓展学生的只是面,还是为了加强情感价值观教育……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教师是为了取悦学生,或展现现代教学手段而创设社会生活情境。社会生活情境创设才有针对性,才能解决问题。
3.3提问的时机:课堂教学应突出以人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问要把握恰当得时机。如学生有了疑问的时候,能启发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来获得知识。如在新知识讲授之前,教师抓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从学生原有的知识中找到新知识的认知生长点,设置情境,铺设好“认知的桥梁”,促使新旧知识问的渗透和迁移,可逐步建立完整的认知结构。在教学关键处比如解决重、难点时设置问题可调动学生思维。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核心是教育,知识经济的本质是创新。培养创新人才将成为教育的基本任务。教育部制订的《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改革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良好环境就是要求课堂教学不仅要关注知识的获得,更要关注学生态度的形成、品德的提升和情感的陶冶。创设教学情境的最大特点是重视学生的情感发展,注意学生的感受和体验,这符合学生的求知欲和认知特点,也符合思想品德课学科和知识的特点。品德教师何乐而不为?
总之,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符合所教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所变化。要巧妙地把生活中的现象和教学内容建立起联系,沟通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关系。我们的课堂渴望一种“求真务实”的教学情境。愿我们创设出更多、更真正符合学生内在发展需要的情境,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