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城市的建设日新月异,老城区按原有的格局来控制已难以满足城市快速发展的需求,老城区的建设对于重新塑造城市形象和增强城市功能具有重要的战略性意义。本文以大连市沙河口片区1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重点阐述了大连在老城区改造上的功能定位、用地布局、交通组织等主要问题。
【关键词】 老城区改造香炉礁前瞻性生态型可操作性
中图分类号:S89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大连市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老城区按原有的格局来控制已难以满足城市快速发展的需求,尤其是闲散的分布于城市老区居住区中的工业用地,正面临着搬迁改造,因此将老城区的部分职能疏解出去成为必然,老城区的建设对于重新塑造城市形象和增强城市功能具有重要的战略性意义。
本次控规旨在落实城市总体规划提出的奋斗目标、控制规模与布局结构,使城市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实际规划结合起来;完善配置中心城区各类基础设施及公共设施,以保证其载体能力和服务水平;通过土地利用的规划调整,改善规划范围的环境质量、景观面貌,完善老城区的绿化景观面貌。
现状概况
区域位置
基地位于大连市主城区的中部,香炉礁立交桥的西部。东以东北路为界,南以疏港路为界,西以西北路为界,北侧为春柳河。
(2)用地概况
基地内的用地主要由春柳居住区、华北路居住区、工人村居住区、热电厂工业区等几大部分组成。
随着城市经济结构的调整,80%的工厂因生产产品、生产设备没有更新换代,经济效益极差,部分工业企业用地已被置换为其它性质的用地,如:大连耐酸泵厂搬迁改造、汽车配件厂搬迁改造、液力机械厂搬迁改造等;部分工厂停产待被收购,如耐火材料厂等。现状工厂厂房破旧,约20%的工厂厂房空置,现状已没有任何生产活动;约25%的工厂建设用地使用率极低,套围墙圈地,近海湾地带尤甚。
(3)现状分析
大量工业用地分布在城市中心区并与居住用地掺杂在一起,对城市的生活环境和居住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且公共绿地严重不足。
城市次干路路网密度偏低,缺少连接规划区南北方向的路,且道路通达性不够,断头路、错接路较多,道路路面宽度不统一,缺乏静态交通,未形成完整便捷的交通网络。
一些住宅建筑建设年代久远,布局不合理,建筑较为破旧,且日照、通风、采光等方面都不能满足国家现行规范的要求。
改造步伐不一致,一些新住宅在旧区中出现,加大了下一步规划设计的难度。
规划原则
高起点规划设计的原则。规划设计坚持高起点,保证老城区规划的完整性和统一性,保证功能和景观的先进性。
促进商业、服务业繁荣,提高经济效益的原则。调整用地功能,完善商业、服务业设施和其它基础设施,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就业机会,繁荣城市经济。 保留与改造扩建、拆迁与开发新建相结合的原则。按照规划设计方案,逐个地段、逐个建筑落实,对保留的建筑物实施改造、扩建;对可开发建设的地段,拆除旧建筑后实行综合开发建设。 地上地下、立体空间全方位改造的原则。改造地段同时实施地下管线敷设,地上公用和基础设施建设及建筑改造开发建设、空间艺术和环境艺术工程建设整体配套,相得益彰,不留死角。 保护文化遗产、突出特色的原则。改造地段建筑物因地制宜,突出历史文化底蕴和滨海城市的特色,打造城市品牌。
规划思路
(1)盘整土地,完善城市功能。为城市整理、节约土地资源。如造船厂、热电厂东南工业用地按搬迁改造考虑。
(2)整体规划考虑城市的空间结构、路网结构,路网按远景企业搬迁改造控制。在分区路网的基础上加密次干路网,同时将改造区域的路网与分区路协调贯通,使城市次干道真正起到疏导交通,分流车辆的功能,从而分担主干道的交通压力。
(3)结合大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完善城市绿化系统,改善居住环境,提升城区景观形象。
规划布局
根据对改造区及周边现状各要素的分析研究,及对上一层次规划的理解,本次规划着重从对居住环境的重塑和市场经济可操作的角度两方面展开设计,结合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文化环境效益的取舍,形成本次的规划方案。
规划将现有地块进行用地整合,对其功能重新定位和划分,与开发时序相结合形成功能明晰,便于开发管理的功能结构体系。
规划保留北海热电厂,加强管理,改善生产设备,减少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其余的工业应逐步搬迁,对原工业综合区进行改造,使之成为城市生活区。
交通组织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高效顺畅的交通组织至关重要,在做好疏导控制的同时应充分考虑静态交通设施的配备与建设,建立等级明确,功能合理的道路系统,确保基地与城市其它地区之间的便捷联系和基地的可达性,并通过道路组织城市景观系统,塑造城市特有的道路网络。
规划路网为方格网结构,与外围道路共同形成“三纵三横”的路网结构。在南北方向交通形成三纵,为西南路、丝绸路(规划)、东北路;在东西方向形成三横,分别为疏港路、华北路、香周路。
基地内其他道路交叉口均采用平交形式。城市主干路与城市次干路相交路口应进行渠化组织车流,并通过信号灯控制交通。除少量居住区道路交叉口外,其他道路交叉口均为信号灯管制路口。
为适应未来不断增加的机动车交通量的要求,规划中对交通设施的考虑主要是机动车停车位的安排。规划采用在各地块设单位配建停车场的方法来解决未来城市中心区的停车问题。各类建设用地按其使用性质与开发强度设置足够的配建停车位。在城区内,由于道路网密度高,对于未来停车需求,有必要采取多种措施来保障停车要求,可采用地下停车场库的方法解决部分停车问题。
景观组织
城市空间组织应强调整体性和序列感,注重各个功能空间的整体和谐和景观结构的有机性。本规划充分考虑规划范围周边的现状自然景观和未来发展形成的城市空间以及上层次规划的要求,结合规划区的功能定位,对其空间提出“一核、两轴、多景观节点”的整体景观结构。
一核:作为规划区重要的公共活动核心,在本规划的景观结构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作为核心统领整个空间。
两轴:规划沿构筑绿化景观轴,沿布置商业、办公及文化建筑,建筑在形态上体现地域特色和时代感,通过绿化、景观的渗透,在空间上构成一条商业文化轴。
多景观节点:規划形成三个景观节点和两个交通节点,景观节点包括形成的园林景观节点、形成的绿化活动节点以及公共活动节点;交通节点主要指通过对节点的塑造形成规划区的活动中心、景观中心,给居民创造了环境优美、尺度适宜的舒适空间。
建筑形态控制
基地位于大连市主城区的中心地段,因此,建筑设计要高起点、高标准,充分体现建筑与山、海的对话与互动;并要注意与西侧现有的高档居住建筑在空间形态上进行呼应。本规划对建筑设计提出以下四点原则:
(1)运用节能建筑、绿色建筑的新型技术,节约资源、减少污染。(2)大力提倡运用循环经济的理念,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
(3)建筑单体设计强调风格的统一协调,强调外观的现代感和文化底蕴。充分利用原有的景观资源,在规划范围内进行以自然环境为主题的简约设计,配合绿化自然环境的材料与色彩,以居住建筑作为为空间依托,以办公和酒店形成规划区整体建筑空间的标志,营造既开放又相对封闭的人性化空间;住宅体量贴近人性尺度,通过不同的建筑单体组合成一个丰富多变的环境。
(4)建筑外观应采用简洁的造型手法,与现状建筑的尺度、材料、色彩相配合,不宜用突兀、繁琐的处理来标新立异。
建设开发控制
以地块为控制单位,以图纸和文件形式对每个地块提出控制指标和规划管理要求,用以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为土地综合开发的规划管理提供依据。地块控制指标体系分为两类:控制性指标和建议性指标。控制性指标是指在规划管理中必须严格遵循的指标,它综合反映了土地开发建设的强度及空间环境的塑造,建设容量和人口容量,决定了市政公用设施的规划容量,而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完成后,其容量又反过来制约了建筑容量和人口容量的增加,因此,控制指标一经确定和批准,在规划管理中不得随意变更。
结 语
规划区是集居住、商业、娱乐、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的城市中心区的重要承接地,是大连市城市形象区,本规划以问题导向为原则,通过对区域、交通、环境、配套设施等问题的分析论证,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制定规划策略。
参考文献
1 张丽萍.当前旧城区街区空间激活性改造问题研究.今日科苑. 2009年
2 刘世能,单红松.北京旧城改造的思考.北京规划建设.2009年
3董观志,梁增贤.RBD对老城区功能改造的模式研究.规划师.2008年
4辛同升,杨昌鸣,赵学义.重构—再生——旧住区可持续改造研究.新建筑. 2008年
周玉辉(1983— ),工程师,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大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张晗斯(1985— ),助理工程师,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大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关键词】 老城区改造香炉礁前瞻性生态型可操作性
中图分类号:S89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大连市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老城区按原有的格局来控制已难以满足城市快速发展的需求,尤其是闲散的分布于城市老区居住区中的工业用地,正面临着搬迁改造,因此将老城区的部分职能疏解出去成为必然,老城区的建设对于重新塑造城市形象和增强城市功能具有重要的战略性意义。
本次控规旨在落实城市总体规划提出的奋斗目标、控制规模与布局结构,使城市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实际规划结合起来;完善配置中心城区各类基础设施及公共设施,以保证其载体能力和服务水平;通过土地利用的规划调整,改善规划范围的环境质量、景观面貌,完善老城区的绿化景观面貌。
现状概况
区域位置
基地位于大连市主城区的中部,香炉礁立交桥的西部。东以东北路为界,南以疏港路为界,西以西北路为界,北侧为春柳河。
(2)用地概况
基地内的用地主要由春柳居住区、华北路居住区、工人村居住区、热电厂工业区等几大部分组成。
随着城市经济结构的调整,80%的工厂因生产产品、生产设备没有更新换代,经济效益极差,部分工业企业用地已被置换为其它性质的用地,如:大连耐酸泵厂搬迁改造、汽车配件厂搬迁改造、液力机械厂搬迁改造等;部分工厂停产待被收购,如耐火材料厂等。现状工厂厂房破旧,约20%的工厂厂房空置,现状已没有任何生产活动;约25%的工厂建设用地使用率极低,套围墙圈地,近海湾地带尤甚。
(3)现状分析
大量工业用地分布在城市中心区并与居住用地掺杂在一起,对城市的生活环境和居住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且公共绿地严重不足。
城市次干路路网密度偏低,缺少连接规划区南北方向的路,且道路通达性不够,断头路、错接路较多,道路路面宽度不统一,缺乏静态交通,未形成完整便捷的交通网络。
一些住宅建筑建设年代久远,布局不合理,建筑较为破旧,且日照、通风、采光等方面都不能满足国家现行规范的要求。
改造步伐不一致,一些新住宅在旧区中出现,加大了下一步规划设计的难度。
规划原则
高起点规划设计的原则。规划设计坚持高起点,保证老城区规划的完整性和统一性,保证功能和景观的先进性。
促进商业、服务业繁荣,提高经济效益的原则。调整用地功能,完善商业、服务业设施和其它基础设施,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就业机会,繁荣城市经济。 保留与改造扩建、拆迁与开发新建相结合的原则。按照规划设计方案,逐个地段、逐个建筑落实,对保留的建筑物实施改造、扩建;对可开发建设的地段,拆除旧建筑后实行综合开发建设。 地上地下、立体空间全方位改造的原则。改造地段同时实施地下管线敷设,地上公用和基础设施建设及建筑改造开发建设、空间艺术和环境艺术工程建设整体配套,相得益彰,不留死角。 保护文化遗产、突出特色的原则。改造地段建筑物因地制宜,突出历史文化底蕴和滨海城市的特色,打造城市品牌。
规划思路
(1)盘整土地,完善城市功能。为城市整理、节约土地资源。如造船厂、热电厂东南工业用地按搬迁改造考虑。
(2)整体规划考虑城市的空间结构、路网结构,路网按远景企业搬迁改造控制。在分区路网的基础上加密次干路网,同时将改造区域的路网与分区路协调贯通,使城市次干道真正起到疏导交通,分流车辆的功能,从而分担主干道的交通压力。
(3)结合大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完善城市绿化系统,改善居住环境,提升城区景观形象。
规划布局
根据对改造区及周边现状各要素的分析研究,及对上一层次规划的理解,本次规划着重从对居住环境的重塑和市场经济可操作的角度两方面展开设计,结合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文化环境效益的取舍,形成本次的规划方案。
规划将现有地块进行用地整合,对其功能重新定位和划分,与开发时序相结合形成功能明晰,便于开发管理的功能结构体系。
规划保留北海热电厂,加强管理,改善生产设备,减少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其余的工业应逐步搬迁,对原工业综合区进行改造,使之成为城市生活区。
交通组织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高效顺畅的交通组织至关重要,在做好疏导控制的同时应充分考虑静态交通设施的配备与建设,建立等级明确,功能合理的道路系统,确保基地与城市其它地区之间的便捷联系和基地的可达性,并通过道路组织城市景观系统,塑造城市特有的道路网络。
规划路网为方格网结构,与外围道路共同形成“三纵三横”的路网结构。在南北方向交通形成三纵,为西南路、丝绸路(规划)、东北路;在东西方向形成三横,分别为疏港路、华北路、香周路。
基地内其他道路交叉口均采用平交形式。城市主干路与城市次干路相交路口应进行渠化组织车流,并通过信号灯控制交通。除少量居住区道路交叉口外,其他道路交叉口均为信号灯管制路口。
为适应未来不断增加的机动车交通量的要求,规划中对交通设施的考虑主要是机动车停车位的安排。规划采用在各地块设单位配建停车场的方法来解决未来城市中心区的停车问题。各类建设用地按其使用性质与开发强度设置足够的配建停车位。在城区内,由于道路网密度高,对于未来停车需求,有必要采取多种措施来保障停车要求,可采用地下停车场库的方法解决部分停车问题。
景观组织
城市空间组织应强调整体性和序列感,注重各个功能空间的整体和谐和景观结构的有机性。本规划充分考虑规划范围周边的现状自然景观和未来发展形成的城市空间以及上层次规划的要求,结合规划区的功能定位,对其空间提出“一核、两轴、多景观节点”的整体景观结构。
一核:作为规划区重要的公共活动核心,在本规划的景观结构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作为核心统领整个空间。
两轴:规划沿构筑绿化景观轴,沿布置商业、办公及文化建筑,建筑在形态上体现地域特色和时代感,通过绿化、景观的渗透,在空间上构成一条商业文化轴。
多景观节点:規划形成三个景观节点和两个交通节点,景观节点包括形成的园林景观节点、形成的绿化活动节点以及公共活动节点;交通节点主要指通过对节点的塑造形成规划区的活动中心、景观中心,给居民创造了环境优美、尺度适宜的舒适空间。
建筑形态控制
基地位于大连市主城区的中心地段,因此,建筑设计要高起点、高标准,充分体现建筑与山、海的对话与互动;并要注意与西侧现有的高档居住建筑在空间形态上进行呼应。本规划对建筑设计提出以下四点原则:
(1)运用节能建筑、绿色建筑的新型技术,节约资源、减少污染。(2)大力提倡运用循环经济的理念,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
(3)建筑单体设计强调风格的统一协调,强调外观的现代感和文化底蕴。充分利用原有的景观资源,在规划范围内进行以自然环境为主题的简约设计,配合绿化自然环境的材料与色彩,以居住建筑作为为空间依托,以办公和酒店形成规划区整体建筑空间的标志,营造既开放又相对封闭的人性化空间;住宅体量贴近人性尺度,通过不同的建筑单体组合成一个丰富多变的环境。
(4)建筑外观应采用简洁的造型手法,与现状建筑的尺度、材料、色彩相配合,不宜用突兀、繁琐的处理来标新立异。
建设开发控制
以地块为控制单位,以图纸和文件形式对每个地块提出控制指标和规划管理要求,用以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为土地综合开发的规划管理提供依据。地块控制指标体系分为两类:控制性指标和建议性指标。控制性指标是指在规划管理中必须严格遵循的指标,它综合反映了土地开发建设的强度及空间环境的塑造,建设容量和人口容量,决定了市政公用设施的规划容量,而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完成后,其容量又反过来制约了建筑容量和人口容量的增加,因此,控制指标一经确定和批准,在规划管理中不得随意变更。
结 语
规划区是集居住、商业、娱乐、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的城市中心区的重要承接地,是大连市城市形象区,本规划以问题导向为原则,通过对区域、交通、环境、配套设施等问题的分析论证,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制定规划策略。
参考文献
1 张丽萍.当前旧城区街区空间激活性改造问题研究.今日科苑. 2009年
2 刘世能,单红松.北京旧城改造的思考.北京规划建设.2009年
3董观志,梁增贤.RBD对老城区功能改造的模式研究.规划师.2008年
4辛同升,杨昌鸣,赵学义.重构—再生——旧住区可持续改造研究.新建筑. 2008年
周玉辉(1983— ),工程师,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大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张晗斯(1985— ),助理工程师,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大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