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提高小学生的作文的写作水平为角度出发,根据作文教学和儿童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结合创造教育研究已取得的成果及近几年来我国小学作文教改的成功经验,对小学作文创造性教学策略作了初步探讨。文章力图从小学作文教学的实践需要出发,对优秀作文教学经验进行概括和提升,形成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小学作文教学策略,以便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
关键词:作文;小学生;教学策略
一提到作文,很多学生都会面露难色,孩子们都怕写作文。记得我上小学时,也是一样,写作文时不知如何下笔,总觉得无话可说。每到作文课,绞尽脑汁,编出一篇作文交差了事。也许是因为如此,作文教学是我一直思考得比较多的问题。怎样解决小学生怕作文、厌作文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几年来,在作文教学中,我进行了多方探索与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做生活的有心人,及时捕捉写作素材
“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歇。” 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道出了写作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只要教师做生活的有心人,及时引导学生观察,捕捉生活中的写作素材,学生一定会写出真实感人的作文来。
同学们长期身在学校,阅历肤浅,没有社会经验,又不懂得观察生活,不能及时掌握自己身边的所见所闻。因此,引导学生注重观察,注重分析,注重积累,这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最佳途径。生活中的事物有动有静,有明有暗,有多有少,有简有繁,但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先观察一些动态的、明显的、简单的人和事。譬如:“我们的校园”、“我的老师”、“我的同桌”、“我们的课外活动”、“我爸我妈”如此等等。引导他们善于观察生活,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有所得就动笔记,有感受就动笔写。学生一旦有了一定的感悟能力,他们就会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用自己的心感悟生活。引导学生将自己不同于别人的感受写出来,作文就不愁无话可写,也不愁没有新意了。
二、课内外广泛阅读,厚积才能薄发
要想写好作文,必须大量阅读。广泛阅读是写好文章的基础,对于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厚积才能薄发,小学生没有一定的生活积累和语言积累,写起文章来,就难免“入不敷出”,很难写好作文。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积累,培养积累能力,养成积累的习惯,使他们找到写作的源头活水。
如何积累呢?语文教材的课文文质兼美,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我在教学中很注重运用多种方法来激励学生多读书。我常利用晨读时间来开展读书比赛,优秀诗文朗诵及精彩片段背诵比赛,并随时评奖,激励学生背下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和课文中的好词佳句。但是,单从课文中学习知识,积累素材,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还要重视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学生学习了童话课文,我就向学生推荐读《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世界名著童话;学了法布尔的《蟋蟀的住宅》,就向学生推荐读法布尔的《昆虫记》;学了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卡罗纳》就向学生推荐读《爱的教育》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阅读过程中,我强调学生要自备阅读笔记本,随时摘抄好词佳句,精彩片段,还鼓励学生背诵。因为小学生正是发展记忆力的黄金时段,记忆是智慧的仓库,小学阶段让学生多记住一些东西,对他们的一生都大有益处。
除了大量阅读名篇佳作,还让学生多阅读同龄人作文,同龄人的作文最有吸引力。在指导学生写单元作文时,我一般会事先挑选几篇有代表性的、比较优秀的作文带到课堂上读给他们听,有些是作文书上的,有些是别的班上学生写的。我会边读边指导,让学生说说文章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怎样过渡,在哪里点的题,每一段写了什么,怎么写的,用了哪些好词佳句……读完后,还让学生评评这篇文章哪里好,哪里还需改进。同龄人的作文相同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内容,甚至大致差不多的表达感情的方式,易于让学生接受。学生头脑中储存的材料就会与日俱增,对作文就不会“望而却步”,“无米下锅”,也就不再怕写作文。
三、彰显自我个性,表达真情实感
小学作文教学一直被限制在“师授作文”的狭小天地中,无疑是对学生智慧的禁锢和个性的扼杀。培养学生写写“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经历”,就是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使作文呈现个性风格。老师应大力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表达,甚至宽容学生的一些毛病,一些不成熟的缺点,让他们自己去克服,让他们自我成长,从而使学生个性在文章中日益张扬起来,让一个个不同的“我”在作文中活灵活现、充分展现。
真情实感是作文个性化的基础。在作文训练过程中,我们要主张写真实的生活、真实的情感、真实的思想。在训练方法上应强调:(1)只定范围不命题。让学生有话好说,有话要说,鼓励学生在一个范围内,从生活中找素材,写出真情;(2)重视表达方式,但不限文体。鼓励学生突破常用文体的模式,不拘一格,不落俗套表露自己鲜活的思想;(3)不限篇幅和篇数;(4)强调写真情实感,但不限于写真人真事。
四、文章不厌千回改,精雕细凿始成金
教师对作文的批改讲评是作文教学中尤为重要的一环。 每个单元的大作文,我让学生一定要起好草稿,认真修改后再抄到正本上。我告诉学生:任何一篇文章都要经过反复修改才能使之完善。我这里所说的“改”,是重视学生的自改。为了让学生掌握修改方法,在习作指导课上,我常拿起红笔,随手抽出一本学生习作草稿本,在实物投影仪上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地教学生怎样改。然后让学生学着老师的样子自改。修改时,教师要指导学生至少“三读”自己的文章。一读,修改词句、错别字和标点符号。在读中把写错的字纠正过来,不会写的字通过查字典或询问老师、同学解决;把不恰当的词语换掉,把不通顺的句子梳理通顺;把运用不当的标点符号加以调整。二读,重在文章的内容。考虑材料是否需要改动,增加什么,删减什么,改换什么;再看详略安排是否得当,重点部分一定具体描写,大加渲染,该略写的一定要忍痛割爱,惜墨如金。三读,主要看结构是否严谨,需不需要变动;语言是否流畅、生动;感情流露是否真挚。自改完成后,进入互改。下课后请好朋友或写作水平好的同学再改,让别人多提宝贵意见。生生之间的交流最直接,同学们的习作相互比较,取人之长,补已之短,对于提高习作水平作用直接,效果明显。再交给老师改。教师改后,可以综合学生修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讲评课上有选择地指导、点评,肯定他们在作文中的优点和成功的地方,要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指出他们在作文中的不足与失误,再督导学生把自己的作品多读多诵,“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读诵中修改,在修改中读诵。让学生养成勤于修改的好习惯。修改满意后,让学生誊抄作文。
作文教学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它没有捷径可走,也没有固定不变的方法可言,学生敢写、乐写、会写才是评价教师作文教学方法好坏的唯一标准。只要我们勇于探索,勇于实践,最终会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路,把作文教学上得既有趣又有味。
参考文献:
[1]孙建龙,王云峰.“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建设与教学改革[J].课程·教材·教法,2005(2).
[2]邵光华.教师教育中案例教学法研究及其启示[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5).
[3]方展画、庞红卫.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探索[J].教育探索,2009(4).
[4]华琴英.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新视野[J].教育学术月刊,2008(11).
关键词:作文;小学生;教学策略
一提到作文,很多学生都会面露难色,孩子们都怕写作文。记得我上小学时,也是一样,写作文时不知如何下笔,总觉得无话可说。每到作文课,绞尽脑汁,编出一篇作文交差了事。也许是因为如此,作文教学是我一直思考得比较多的问题。怎样解决小学生怕作文、厌作文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几年来,在作文教学中,我进行了多方探索与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做生活的有心人,及时捕捉写作素材
“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歇。” 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道出了写作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只要教师做生活的有心人,及时引导学生观察,捕捉生活中的写作素材,学生一定会写出真实感人的作文来。
同学们长期身在学校,阅历肤浅,没有社会经验,又不懂得观察生活,不能及时掌握自己身边的所见所闻。因此,引导学生注重观察,注重分析,注重积累,这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最佳途径。生活中的事物有动有静,有明有暗,有多有少,有简有繁,但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先观察一些动态的、明显的、简单的人和事。譬如:“我们的校园”、“我的老师”、“我的同桌”、“我们的课外活动”、“我爸我妈”如此等等。引导他们善于观察生活,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有所得就动笔记,有感受就动笔写。学生一旦有了一定的感悟能力,他们就会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用自己的心感悟生活。引导学生将自己不同于别人的感受写出来,作文就不愁无话可写,也不愁没有新意了。
二、课内外广泛阅读,厚积才能薄发
要想写好作文,必须大量阅读。广泛阅读是写好文章的基础,对于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厚积才能薄发,小学生没有一定的生活积累和语言积累,写起文章来,就难免“入不敷出”,很难写好作文。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积累,培养积累能力,养成积累的习惯,使他们找到写作的源头活水。
如何积累呢?语文教材的课文文质兼美,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我在教学中很注重运用多种方法来激励学生多读书。我常利用晨读时间来开展读书比赛,优秀诗文朗诵及精彩片段背诵比赛,并随时评奖,激励学生背下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和课文中的好词佳句。但是,单从课文中学习知识,积累素材,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还要重视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学生学习了童话课文,我就向学生推荐读《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世界名著童话;学了法布尔的《蟋蟀的住宅》,就向学生推荐读法布尔的《昆虫记》;学了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卡罗纳》就向学生推荐读《爱的教育》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阅读过程中,我强调学生要自备阅读笔记本,随时摘抄好词佳句,精彩片段,还鼓励学生背诵。因为小学生正是发展记忆力的黄金时段,记忆是智慧的仓库,小学阶段让学生多记住一些东西,对他们的一生都大有益处。
除了大量阅读名篇佳作,还让学生多阅读同龄人作文,同龄人的作文最有吸引力。在指导学生写单元作文时,我一般会事先挑选几篇有代表性的、比较优秀的作文带到课堂上读给他们听,有些是作文书上的,有些是别的班上学生写的。我会边读边指导,让学生说说文章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怎样过渡,在哪里点的题,每一段写了什么,怎么写的,用了哪些好词佳句……读完后,还让学生评评这篇文章哪里好,哪里还需改进。同龄人的作文相同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内容,甚至大致差不多的表达感情的方式,易于让学生接受。学生头脑中储存的材料就会与日俱增,对作文就不会“望而却步”,“无米下锅”,也就不再怕写作文。
三、彰显自我个性,表达真情实感
小学作文教学一直被限制在“师授作文”的狭小天地中,无疑是对学生智慧的禁锢和个性的扼杀。培养学生写写“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经历”,就是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使作文呈现个性风格。老师应大力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表达,甚至宽容学生的一些毛病,一些不成熟的缺点,让他们自己去克服,让他们自我成长,从而使学生个性在文章中日益张扬起来,让一个个不同的“我”在作文中活灵活现、充分展现。
真情实感是作文个性化的基础。在作文训练过程中,我们要主张写真实的生活、真实的情感、真实的思想。在训练方法上应强调:(1)只定范围不命题。让学生有话好说,有话要说,鼓励学生在一个范围内,从生活中找素材,写出真情;(2)重视表达方式,但不限文体。鼓励学生突破常用文体的模式,不拘一格,不落俗套表露自己鲜活的思想;(3)不限篇幅和篇数;(4)强调写真情实感,但不限于写真人真事。
四、文章不厌千回改,精雕细凿始成金
教师对作文的批改讲评是作文教学中尤为重要的一环。 每个单元的大作文,我让学生一定要起好草稿,认真修改后再抄到正本上。我告诉学生:任何一篇文章都要经过反复修改才能使之完善。我这里所说的“改”,是重视学生的自改。为了让学生掌握修改方法,在习作指导课上,我常拿起红笔,随手抽出一本学生习作草稿本,在实物投影仪上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地教学生怎样改。然后让学生学着老师的样子自改。修改时,教师要指导学生至少“三读”自己的文章。一读,修改词句、错别字和标点符号。在读中把写错的字纠正过来,不会写的字通过查字典或询问老师、同学解决;把不恰当的词语换掉,把不通顺的句子梳理通顺;把运用不当的标点符号加以调整。二读,重在文章的内容。考虑材料是否需要改动,增加什么,删减什么,改换什么;再看详略安排是否得当,重点部分一定具体描写,大加渲染,该略写的一定要忍痛割爱,惜墨如金。三读,主要看结构是否严谨,需不需要变动;语言是否流畅、生动;感情流露是否真挚。自改完成后,进入互改。下课后请好朋友或写作水平好的同学再改,让别人多提宝贵意见。生生之间的交流最直接,同学们的习作相互比较,取人之长,补已之短,对于提高习作水平作用直接,效果明显。再交给老师改。教师改后,可以综合学生修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讲评课上有选择地指导、点评,肯定他们在作文中的优点和成功的地方,要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指出他们在作文中的不足与失误,再督导学生把自己的作品多读多诵,“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读诵中修改,在修改中读诵。让学生养成勤于修改的好习惯。修改满意后,让学生誊抄作文。
作文教学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它没有捷径可走,也没有固定不变的方法可言,学生敢写、乐写、会写才是评价教师作文教学方法好坏的唯一标准。只要我们勇于探索,勇于实践,最终会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路,把作文教学上得既有趣又有味。
参考文献:
[1]孙建龙,王云峰.“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建设与教学改革[J].课程·教材·教法,2005(2).
[2]邵光华.教师教育中案例教学法研究及其启示[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5).
[3]方展画、庞红卫.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探索[J].教育探索,2009(4).
[4]华琴英.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新视野[J].教育学术月刊,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