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中的心理健康干预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bita83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以现在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为立足点,论述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以及通过怎样的体育教学方法能更好地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 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德育;渗透教学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08)20-0096-02
  
  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心理素质不仅是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其他素质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因此,对中小学生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化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新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1 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和本身在环境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良好功能状态。也就是说,个体心理具有平稳的、良好的状态,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身内环境有良好的适应性,并具有最好的功能状态。
  中学生,一般为11岁至18岁,这一阶段是青春发育期及青少年期。青少年期的中学生身心都正在急剧发展。如果发展出现问题,不良影响极可能伴随其一生。根据已有知识和实践经验,笔者认为中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两类。1)学习问题。这是学生在整个学习阶段中都存在的问题。有的学生学习刻苦,智力发展正常,可学习效率低下,原因要么是学习技能障碍,要么是方法欠缺。长期失败会使学习自信心丧失。2)适应问题。适应的本意是指人对来自外界和内部的刺激在持续不断影响个体时,所产生的感受能力。适应不良即对刺激的持续作用感受能力差,它将降低人对刺激的承受心理。
  
  2 心理健康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2.1 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一是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正确处理学生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关系,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二是摆正体育卫生工作在教育中的位置,同时从实质上加强体育与卫生工作的结合。
  1)认知。正常的智力是人从事各项活动最基本的心理条件。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是智力的主要组成因素。认识能力首先表现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以,学生正常与否可参考其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但是,不能认为学习不好的人其认识能力不正常,因为这也同经验和基础知识有关。
  有些学习好的学生担心,参加体育锻炼会耽误学习时间,影响学习效果。笔者平时上课时就发现总有些学生带着一些其他学科读物到体育课,在笔者不注意时看上几眼。这是一种急功近利的想法。研究表明,早操能使大脑消除残存的睡眠抑制,为进入学习状态作好准备;体育课和课间操可以使因学习而紧张的大脑皮层得到充分的休息,使得劳逸结合,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2)情感。心境是一种较稳定持久,而且在一段时间内会影响人行为的情感体验。良好的心境对人的行为具有增力作用,即使做一件即使非常平常的事情,也会感到愉悦,得到心理上的满足。相反,消极的心境会使以往做来很有兴趣的事情变得索然无味,感到厌倦和烦躁。音乐能够培养人的美好情操,使学生在玩和活动中受到教育,通过音乐的引导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
  3)意志品质。一个心理健康的中学生,应有明确合理的学习和生活目的,并有达到目的的坚定信念,其行为表现出果断、坚韧、毅力。自制和坚韧能表现出其心理健康的程度。在体育教学中,参加者必须在困难面前进行自我约束、动员、暗示、命令和体验,及时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与障碍。运动中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极大的意志努力。而胜利也常取决于“坚持下去”。对于目前多为独生子女的中小学生来说,只有长期进行“再坚持一下”的努力,才更有益于意志品质的培养。
  4)对情感的培养。体育活动中,学生抱有各种各样的体验,也就产生各种各样的情感。如在运动竞赛时,激烈的对抗会产生紧张感,胜利会产生满足感、愉快感。对中小学生来说,运动项目的多样性和吸引力会诱发他们的情趣和爱好;运动环境的复杂多变能激发他们的应变能力。这都能使他们在心理上获得满意、愉快、欢乐等情感体验。只有不怕困难,敢于拼搏,才会真正体验到成功的全部乐趣。因此,学校体育教学有助于中小学生情感的深刻化,切实培养他们勇敢、顽强的情感。总之,从学校体育对中小学生个性培养的特殊性,以及对中小学生个性培养的作用来看,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个性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中小学生健康顺利地成长。
  5)个性。个性,也称人格。所谓健全个性,是指心理和行为和谐统一的人格。统一的人格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心理健康的人格特征,是在正确人生观和信念的支配下,树立远大的理想,使思想、认识、行为相一致。健全的人格可视为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核心因素。中学生的健全人格包括:人格结构要素无明显的缺陷与偏差;具有清醒而正确的自我意识,不会产生自我同一性混乱;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自己人格的核心,并以此有效地支配自己的心理和行为。
  2.2 在体育教学中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不良因素1)害怕心理;2)逆反心理;3)依赖心理;4)焦虑心理;5)孤独心理;6)自责心理;7)过敏心理;8)冲动心理;9)反感心理;10)异性心理。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有生理和心理、体质和学习成绩以及不良个性心理等方面的缺陷。如有的学生身材矮小、肥胖或有某些方面的残疾等,他们在练习中因怕做不好动作被别的同学讥笑而产生对运动的恐惧感,导致心理失衡,从而造成较重的心理负担。如果由此出现心理不平衡,又难以从正常途径宣泄,就会导致学习时心理极不稳定。有些学生由于身体素质基础差,在平常学习时与那些身体素质好的学生比较时,总觉得自己即使再努力也技不如人,从而在练习时放不开思想包袱,显得缩手缩脚,结果导致学习成绩越来越差,从而产生自卑心理。有些学生虚荣心强,爱出风头,喜欢在课堂上引起教师和其他学生的注意,爱表现自己,遇到一些自己力不从心的动作时,知道自己完不成也要为了“面子”硬撑着去做,结果失败。久而久之,这种挫折失败的阴影会使其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
  2.3 身体活动和运动锻炼是发现和消除学生心理障碍的重要手段体育教学是进行知识、技术和技能的传授过程,这个过程也包括情感上获得成功感的愉悦体验。情绪是心理健康的晴雨表,学生在学习过程和身体活动过程中的行为、表情、意志等外在表现是其心理状态的真实反映,教师很容易发现存在不同心理障碍的学生。另一方面,通过运动锻炼可以减缓和治疗某些心理障碍,使不良情绪得以宣泄,使人轻松愉快,心情舒畅。
  1)游戏法。游戏能够满足各年龄阶段学生的需要,它在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和体育教学效果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作用。在体育教学中,课程的每部分都可以安排游戏。准备部分中,可进行集中注意力的游戏以引起学生的精力集中;也可以进行提高兴奋性的游戏为基本部分的教学做准备;基本部分中,可采用游戏来进行技术动作的练习或身体素质的练习,以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
  2)比赛法。比赛法是在比赛的条件下组织学生进行练习的方法,与游戏法具有许多相同的特点,两者的作用也大体相同。但由于比赛法竞争的激烈性较高,因而对学生在心理、生理、技战术能力等方面的要求也高于游戏法,它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作用也是比较大的。因此,教师要重视在体育教学中比赛法的运用。
  3)沟通法。体育教师要深入学生中,尽可能地同学生一起参加各项体育活动,创造新型、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充分信任体育教师,愿意跟教师进行沟通。这有利于学生保持愉快的心境。
  4)冷却法。当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情绪强烈动荡时,教师必须制怒,保持常态心理,对事情做出清醒的分析和理智的判断,找出正确解决矛盾的途径;再把说服工作的重点放在平静学生的心情上,以尽快恢复其理智,切不可在学生情绪上来时使矛盾激化。
  5)温暖法。学生出现逆反心理时,教师应采取尊重、理解、关怀、鼓励和信任的态度,帮助其明辨是非,正确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对曾在体育运动中有过某种挫折,内心受过不良刺激的学生,教师需要关心爱护他们;同时在全班创造相互关心、助人为乐的良好风气,使学生不断增加战胜困难、克服挫折的信心。
  6)鼓励表扬法。教师应对体育差生的微小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应充分利用学习成绩的反馈作用去鼓励学生,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教育他们正确对待自身不足,从而消除自卑心理;应对学生提出的练习要求要适当,教学内容和形式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定出不同的期望目标,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乐。
  
  3 结论与建议
  
  1)学校体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相对独立而自成体系,对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研究和实践的深入,心理健康教育将突破德育的范畴,成为全面发展教育中的独立一育。
  2)作为一个身心统一体的人,其身体和心理是相互制约、密切联系的两个方面。体育教学中育心功能应和育体同等重要,互为基础。因此,学校体育教学的第一功能是育体育心,最终达到育人的目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丰富了体育教学的内容,拓展了学校体育的方法和途径,这是任何其他方式、手段无法替代的。
  3)在新课标的发展下,学校体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当务之急是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培养目标及标准与体育学科特点有机结合并具体化,使之便于体育教师具体操作和检验。但这项工作争议多,挑战性大。国内外各种心理健康标准就有30多种,尤其是心理健康标准由“适应社会”向“适应和发展”并重的标准过渡,新的心理健康标准还在源源不断出台。
其他文献
美育的生态化,形成生态美育。生态美育是一种绿色的审美培育,它达成了审美性、培育性、生态性的三位一体。它的目标是对应地培育绿色美生的人类与绿色美生的世界,生发自然形
1互联网使用现状互联网由于其先天的高度操作交互性、自主性,信息需求的人性化、多元化和宽泛化,知识概念的前卫化、时尚化,思想交流的高度开放性、跨地域性,网络身份的隐藏性、
摘要 在新课程体系下,科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任务不仅要传输教学信息(知识和技能及情感),而且应不失时机地进行调控,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调控,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最大程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从而培养起科学素养;最大限度上发展学生的智能和个性品质,这是每个教师最大的希望和奋斗的目标。  关键词 有效和谐;激励功能;约束功能;最近发展区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
通过对聚酰胺等材质的摩擦特性试验分析,提出了在一定的条件下,采用填充聚酰胺材质制作压缩机活塞环,可提高其使用寿命和减少摩擦功率的可行方案,并结合应用实例进行了分析.
本文讨论了凸轮及挺柱的材料和工艺进行匹配组合,并在专用模拟试验设备上按规定的条件进行快速模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球铁凸轮与钢挺柱的配对方案为最佳,其性能达到1100型柴
金代目连戏相对于宋代在形式上发生了重大变化。金院本《打青提》奠定了北方目连戏发展的方向,即由原来的'艳段'变成了一个独立演出的剧目,这对北方目连戏的发展有着
英语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迁移兴趣、创设情境、口诀记忆、制作教具、自编短剧、开展竞赛等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是教师的一大任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学生才能尽心竭力,百折不厌地去努力钻研,把知识学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因此,课堂教学手段必须不断更新,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