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人历来是讲面子的,有时候,为了面子,人们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对于这种做法,我们应该如何评说?在此,还需首先明确面子的含义。面子一是指自己的形象,从中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主张要树立自己良好的形象;二是指虚荣,就是人们常说的“爱面子”;三是指人情关系,譬如给人办了事叫“给面子”,否则就是“不给面子”。
下面这组文章,从不同角度形象地解释了“面子”的内涵,表达了作者的感情倾向;读后,你一定会从中得到许多启示。
亚瑟·亨·史密斯
一看到“面子”这个词,就感到没有比这更悖理的了,居然称其为人类一部分的中国人的一种“气质”。在中国,“面子”这个词,不简单指人的脸,实际是一个复杂的集合名词,其中包含的意义,比我们所能描述或者可能领悟的含义还要多。
哪怕是部分的理解“面子”的意思,我们也必须注意这样的实事,那就是中国人作为一个民族具有强烈的做戏的本能。戏剧几乎成为这各国家唯一的娱乐,中国人喜好戏剧,就像英国人喜好体育、西班牙人喜欢斗牛一样。很轻微的刺激,都能使任何一个中国人进入戏剧,把自己当作戏剧里的一个角色。他像做戏一样装模做样,行磕头礼,屈膝下跪,趴下身子,往地下叩头。对于这种情形,西方人即便不视为荒唐可笑,也认为是画蛇添足。中国人是按照戏剧方式进行思维的。为了唤起自己的尊严,他对两三个人讲话,也像是面对一大群人。他喊叫道:“我说,这里有你,有你,还有你!你们都在这里!”如果他的烦恼排解了,他会说他在荣誉和称许声中下了舞台。如果烦恼没有排除,他就无法下台。所有这些,只要看懂了,就会发现它们与实际没有任何联系。 对于中国人来说,永远不是实事问题,而是形式问题。如果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的方式,讲了一番漂亮话,做戏的要求就满足了。我们并不进入幕后因为那样将破坏这个世界所有的好戏。在复杂的生活关系中做出类似的戏剧行动就叫有“面子”。 使他们失望,不理睬他们 ,打断他们的戏,就是使他们失掉“面子”。一旦正确领悟这个问题,就会发现“面子”正是打开中国人许多最重要特性这把暗锁的钥匙。
附带说一下,调节“面子”的原则和从中获得的学问,常常完全超出西方人的知识和理解力。西方人总是忘记中国人办事中的戏剧因素,误入无关的事实领域。对于西方人来说,仿佛时常觉得中国人的“面子”,像南洋戒律那样,是一种不容否认的潜在力量,不同的是“面子”反复无常,不受法律约束,它仅仅按照事故常情废除和更换。在这一点上,中国人和西洋人必须承认差异,他们从来不能在同样情况下对同一事物的出同样的观点。在调节村庄纷扰、无休止的争吵时“和事佬”需要仔细考虑如何保全对方的“面子”,就像欧洲政治家曾考虑的力量均衡一样。在这样的情况下,目的不在于实行公正,尽管从道理上讲也抱有这种希望,但是对于一个东方人来说是几乎不可能实施的。这样的调停完全平衡有关各方的面子。在诉讼的裁决中,也常实行这样的原则,所以其结局在很大成分上可以说是一场拉锯游戏。
送人一份丰厚的礼物,是“给他面子“。但是如果礼物是个人送的,受礼人应该仅仅接受一部分,很少或者说从来也没有全部接受,或一律拒收。一些人渴望保住“面子“的例子,足以说明这个问题。缺点被人指出来,是失掉“面子”,所以无论证据多么明显,也必须矢口否认,一意要挽回“面子”。网球丢了,不仅仅是怀疑,而是有证据足以判明是一个苦力检到了。他就会愤怒的否认,然后走到丢球的地方,这是很快发现求在地上(从他的长袖里掉出来的),故作姿态的说:“这是你‘丢失’的球”。侍女把客人的铅笔刀藏在他主人的房子里,以后在桌布下面发现了,就会装作洋洋得意的样子拿出来给人看。在这种情况下,“面子”是保住了。一个仆人不小心丢失了一件物品,他知道他必须赔偿,或者从他的工钱里扣除相当的数目,于是他提出辞职,并清高地说:“拿钱抵赔那银匙子吧,我不要了。”这样他的“面子”没有损伤。一个人明明知道一笔属于他的债款无法收回来,也要到欠债人那里去,严厉的恐吓一番,以此表明他胸中有数。他没有要到钱,但保住了他的“面子”。这样才能保证他将来放债时不再讨不回钱。一个仆人失职,或者拒绝履行一些职责,当他确知主人要辞退他时,就会重复以前的过失,辞职,保住他的“面子”。
对我们来说,保住“面子”,然后送了性命,似乎是很不值得的。但是我们听说中国的地方官,作为一种特殊的恩惠,被杀头的时候准许穿着官府,以保住他的“面子”。
【阅读提示】
这篇文章是站在外局外(外国人的角度)来审视了中国人的“面子”的内涵,视角独特,给人一种“庐山真面目”的感觉,真乃“旁观者清”啊!
对于中国人,面子是“做戏”,是装模作样,是一种精神满足,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做法,是一种虚荣的代名词,是一个罩在我们思想上的,它掩盖了实事真相,害人不浅!
【考点点击】
高考命题可以从以下角度来设置考题:一是理解文中关键信息“面子”的内涵;二要品味文章颇具讽刺意味的语言。
下面这组文章,从不同角度形象地解释了“面子”的内涵,表达了作者的感情倾向;读后,你一定会从中得到许多启示。
亚瑟·亨·史密斯
一看到“面子”这个词,就感到没有比这更悖理的了,居然称其为人类一部分的中国人的一种“气质”。在中国,“面子”这个词,不简单指人的脸,实际是一个复杂的集合名词,其中包含的意义,比我们所能描述或者可能领悟的含义还要多。
哪怕是部分的理解“面子”的意思,我们也必须注意这样的实事,那就是中国人作为一个民族具有强烈的做戏的本能。戏剧几乎成为这各国家唯一的娱乐,中国人喜好戏剧,就像英国人喜好体育、西班牙人喜欢斗牛一样。很轻微的刺激,都能使任何一个中国人进入戏剧,把自己当作戏剧里的一个角色。他像做戏一样装模做样,行磕头礼,屈膝下跪,趴下身子,往地下叩头。对于这种情形,西方人即便不视为荒唐可笑,也认为是画蛇添足。中国人是按照戏剧方式进行思维的。为了唤起自己的尊严,他对两三个人讲话,也像是面对一大群人。他喊叫道:“我说,这里有你,有你,还有你!你们都在这里!”如果他的烦恼排解了,他会说他在荣誉和称许声中下了舞台。如果烦恼没有排除,他就无法下台。所有这些,只要看懂了,就会发现它们与实际没有任何联系。 对于中国人来说,永远不是实事问题,而是形式问题。如果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的方式,讲了一番漂亮话,做戏的要求就满足了。我们并不进入幕后因为那样将破坏这个世界所有的好戏。在复杂的生活关系中做出类似的戏剧行动就叫有“面子”。 使他们失望,不理睬他们 ,打断他们的戏,就是使他们失掉“面子”。一旦正确领悟这个问题,就会发现“面子”正是打开中国人许多最重要特性这把暗锁的钥匙。
附带说一下,调节“面子”的原则和从中获得的学问,常常完全超出西方人的知识和理解力。西方人总是忘记中国人办事中的戏剧因素,误入无关的事实领域。对于西方人来说,仿佛时常觉得中国人的“面子”,像南洋戒律那样,是一种不容否认的潜在力量,不同的是“面子”反复无常,不受法律约束,它仅仅按照事故常情废除和更换。在这一点上,中国人和西洋人必须承认差异,他们从来不能在同样情况下对同一事物的出同样的观点。在调节村庄纷扰、无休止的争吵时“和事佬”需要仔细考虑如何保全对方的“面子”,就像欧洲政治家曾考虑的力量均衡一样。在这样的情况下,目的不在于实行公正,尽管从道理上讲也抱有这种希望,但是对于一个东方人来说是几乎不可能实施的。这样的调停完全平衡有关各方的面子。在诉讼的裁决中,也常实行这样的原则,所以其结局在很大成分上可以说是一场拉锯游戏。
送人一份丰厚的礼物,是“给他面子“。但是如果礼物是个人送的,受礼人应该仅仅接受一部分,很少或者说从来也没有全部接受,或一律拒收。一些人渴望保住“面子“的例子,足以说明这个问题。缺点被人指出来,是失掉“面子”,所以无论证据多么明显,也必须矢口否认,一意要挽回“面子”。网球丢了,不仅仅是怀疑,而是有证据足以判明是一个苦力检到了。他就会愤怒的否认,然后走到丢球的地方,这是很快发现求在地上(从他的长袖里掉出来的),故作姿态的说:“这是你‘丢失’的球”。侍女把客人的铅笔刀藏在他主人的房子里,以后在桌布下面发现了,就会装作洋洋得意的样子拿出来给人看。在这种情况下,“面子”是保住了。一个仆人不小心丢失了一件物品,他知道他必须赔偿,或者从他的工钱里扣除相当的数目,于是他提出辞职,并清高地说:“拿钱抵赔那银匙子吧,我不要了。”这样他的“面子”没有损伤。一个人明明知道一笔属于他的债款无法收回来,也要到欠债人那里去,严厉的恐吓一番,以此表明他胸中有数。他没有要到钱,但保住了他的“面子”。这样才能保证他将来放债时不再讨不回钱。一个仆人失职,或者拒绝履行一些职责,当他确知主人要辞退他时,就会重复以前的过失,辞职,保住他的“面子”。
对我们来说,保住“面子”,然后送了性命,似乎是很不值得的。但是我们听说中国的地方官,作为一种特殊的恩惠,被杀头的时候准许穿着官府,以保住他的“面子”。
【阅读提示】
这篇文章是站在外局外(外国人的角度)来审视了中国人的“面子”的内涵,视角独特,给人一种“庐山真面目”的感觉,真乃“旁观者清”啊!
对于中国人,面子是“做戏”,是装模作样,是一种精神满足,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做法,是一种虚荣的代名词,是一个罩在我们思想上的,它掩盖了实事真相,害人不浅!
【考点点击】
高考命题可以从以下角度来设置考题:一是理解文中关键信息“面子”的内涵;二要品味文章颇具讽刺意味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