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极“S”塑型在临时起搏器置入术中的价值

来源 :介入医学杂志(英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slo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电极“S”塑型在临时起搏器置入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于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住院的126例据病情需行临时起搏器置入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右股静脉(Femoral vein)组(F组)、右锁骨下静脉(Subclavian vein)C组(SC组)及SS组。F组及SC组临时起搏电极均采用“C”型塑型,SS组采用“S”型塑型。记录患者基本资料,并分别对比穿刺时间、电极到位时间、射线量及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F组穿刺时间[(74.7±21.4)s]与SC组[(74.4±18.0)s]、SS组[(74.3±15.2)s]相仿(P均>0.05)。SS組电极到位时间[(81.5±19.6)s]短于F组[(101.8±31.4)s]及SC组[(110.9±46.5)s](P均<0.05),F组电极到位时间较SC组相仿(P>0.05)。SS组射线量[(8.812±3.618)mGy]少于F组[(11.738±4.872)mGy]及SC组[(13.386±7.845)mGy](P均<0.05),F组射线量较SC组相仿(P>0.05)。SS组术后无电极脱位及围手术期严重不良事件(serious adverse event,SAE)发生;SC组术后脱位4例(9.09%),无SAE发生;F组术后并发症共计4例(15.15%),其中脱位3例,出现动静脉瘘1例;SS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F组及SC组(P均<0.05),F组并发症发生率较SC组相仿(P>0.05)。3个月后随访,三组患者在预后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电极“S”塑型可以缩短经右锁骨下静脉路径临时起搏器植入电极到位时间,减少术中射线量,有效预防术后脱位,并发症少,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关键词]临时起搏器置入术;电极塑型;射线量;并发症
  经静脉临时起博器置入是心内科介入手术之一,可有效帮助患者度过危险期,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1]。一般二级以上医院均需具备临时起搏的条件,以便迅速有效的挽救患者生命,或术中保护性起搏降低手术风险。植入非漂浮电极临时起搏器需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进行,植入后可能出现电极脱位、刺激膈肌、心包积液及静脉穿刺相关的血胸、血肿等并发症。本研究旨在明确如何使非漂浮电极植入简单快捷,减少手术时间及射线量,减少术后脱位,规避并发症。
  对象与方法
  1.患者选择
  严格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选择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于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住院需行临时起搏器置入的患者。记录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等基本资料。
  纳入标准:①需要择期永久起搏器植入做过渡:严重的房室传导阻滞、三分支传导阻滞、有症状的缓慢心律等;②保护性起搏:潜在导致心动过缓的电生理消融手术、电复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更换永久起搏器等;存在各种心动过缓或潜在心动过缓外科术前。排除标准:①各种心动过缓或非心动过缓导致的猝死、休克等,需要心肺复苏同时尽快行临时起搏;②静脉路径畸形者。所纳入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2.方法
  临时起搏器置入过程包括静脉穿刺置管、电极(塑型)置入、起搏测试(含电极位置调整)及包扎固定等环节。常用的静脉通路包括颈内静脉、肱静脉、锁骨下静脉和股静脉等,常用后两种,而左侧常用来备择期永久起搏器植入,股静脉选择右侧更便于操作。右室心尖部为最佳临时起搏位置。因此我们将通过右锁骨下静脉和右股静脉两种不同途径及两种不同电极塑型后行非漂浮电极置入右室心尖部从穿刺难易、操作难易(电极到位)、是否容易脱位及其他并发症、预后等进行对比讨论。
  2.1静脉穿刺并置入鞘管
  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F组、SC组及SS组。所使用穿刺针及鞘管购自St.Jude Medical,名称为Fast-CathTM HEMOSTASIS INTRODUCER。
  F组静脉穿刺:局麻后,以腹股沟韧带中点内下方2cm(股动脉内侧1cm)为进针点,负压进针,与皮肤呈30-40°角,针尖指向脐部。判断为静脉后,置入静脉鞘管。
  SC组及SS组静脉穿刺:局麻后,以右锁骨中外1/3为进针点,紧贴此点下方负压进针,针尖指向胸骨上窝。判断为静脉后,置入静脉鞘管。
  记录各组穿刺时间。
  2.2电极导线塑型
  本研究所选非漂浮电极购自St.Jude Medical,名称PACELTM Bipolar Pacing Catheter。该电极较硬,顺应性较好,自带小弯(图1),置入前需进行塑型。F组及SC组电极塑为“C”型(图2);SS组塑为“S”型(图3)。
  
  2.3. 电极置入到位
  在DSA 下RAO 30°,电极到达右心房后捻转电极,当电极头端指向右心室时顺势前送电极,使之跨瓣进入右心室。调整电极头端至右室心尖部;LAO 45°确认电极头端位于心尖部或低位间隔。
  2.4起搏测试
  连接临时心脏起搏器(Medtronic 5318)。起搏器起搏方式VVI,测试起搏阈值<2.0V。设置起搏电压5V、感知灵敏度1mA、起搏频率50-60bpm、脉宽0.5ms。
  测试满意后,记录电极到位时间及射线量。
  2.5包扎固定
  起搏状态下固定电极,固定过程中及固定后无新发室早、不能起搏或起搏图形改变的情况。
  2.6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并随访
  术后须绝对卧床休息,经右股骨静脉穿刺者嘱右下肢制动。分别计算三组患者术后24h内电极脱位发生率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3个月后随访,比较再住院、死亡等预后情况。
  3.统计分析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得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 各组患者基本资料
  共纳入患者126例,其中男81例,女45例,平均年龄(71.5±13.4)岁,其中心内科36例、妇科4例、普外科31例、骨科23例、泌尿外科10例、神经科13例、胸外科3例、五官科3例、消化内科1例、介入血管科1例、重症监护病房(ICU)1例,包括窦性心动过缓82例、房室传导阻滞29例、房颤伴长RR间歇15例。三组患者在性别、平均年龄、BMI、心律失常类型及合并症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穿刺时间比较
  F组穿刺时间为(74.7±21.4)s,SC组为(74.4±18.0)s,SS组为(74.3±15.2)s,三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
  3.电极到位时间及射线量比较
  SS组在电极到位时间、射线量方面均少于F组及S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组在上述方面与S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4. 术中情况
  三组患者均顺利置入临时起搏器,即刻右心室有效起搏率100%,均无起搏器介导性心律失常发生。
  5. 并发症及预后情况
  SS组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F组及S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组并发症发生率与S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3)。所納入患者中,共计有7例发生术后电极移位,于DSA重置后恢复正常;1例出现动静脉瘘,予压迫止血30分钟后行“8”字包扎制动24h后好转。所有患者在起搏或备用起搏状态下顺利完成后续麻醉及手术等治疗。三组患者均未出现心脏穿孔、感染、导管断裂、膈肌刺激、起搏器介导的心律失常、静脉血栓等并发症。3个月后随访,三组患者在再住院率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均无死亡病例(表3)。
  讨论
  心脏临时起搏器是利用低能量脉冲模拟冲动的发生,以达到临时刺激心脏跳动的目的[2]。临时起搏器置入术是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一种常用方法,主要用于心动过缓的过渡性治疗,待达到诊断、治疗和预防目的后随即撤出起搏电极[3]。亦有研究表明,心电图有双分支或不完全性三分支阻滞患者接受全身麻醉和手术前,置入临时起搏器可起到保护作用[4]。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发现缓慢型心律失常,同时心脏超声显示心肌病变的高龄患者,特别是合并晕厥的患者,具有临时起搏器置入适应征[5]。临时起搏器置入并发症相对较少,对改善患者的预后有明确的应用价值,也为永久性起搏器置入赢得了时间[6]。但也存在一定的难度,极少数情况下还会出现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如心律失常、感知或起搏失灵、膈肌刺激、气胸、心肌穿孔或心脏压塞,甚至有生命危险[7]。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通过电极塑型,使电极更易到位且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本研究共计纳入患者126例,各组在性别、平均年龄、BMI、心律失常类型及合并症方面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在此基础上通过比较发现,右锁骨下静脉穿刺时间较右股静脉穿刺时间相仿。因此穿刺路径的选择主要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及病情需要。本研究发现,SS组电极到位时间、射线量、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F组及SC组,由此可见,在右锁骨下及右股静脉路径均可选择的情况下,右锁骨下静脉“S”塑型临时起搏电极能在更短时间到位,且减少射线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经右锁骨下静脉“S”塑型电极之所以能快速到位且不易脱位,考虑可能是因“S”塑型后电极在进入右心房后,因解剖特点,头端直接指向右心室,无需捻转直接前送或稍做捻转后前送即可快速到达右室心尖部,且因捻转圈数较少,导线不易在置入到位后发生自身旋转导致头端移位;而经右锁骨下静脉“C”塑型一般首先到达右房心耳侧,需顺时针捻转电极导线较多圈数,使电极头端逆时针逐渐向间隔侧,而后才可跨瓣进入右心室,捻转圈数较多,置入后导线自身解旋过程中导致头端移位;右股静脉路径临时起搏器置入则因在股静脉进入下腔静脉路径比较长且需要跨过分叉弯曲,耗时较长,且术后患者右下肢无法完全制动,故较易脱位。
  综上所述,电极“S”塑形可以缩短经右锁骨下静脉临时起搏器植入的时间,减少术中射线量,有效预防术后脱位,并发症更少,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Kotsakou M, Kioumis I, Lazaridis G, et al. Pacemaker insertion[J]. Ann Transl Med, 2015, 3(3):42.
  [2] 张丽,郝柏杨,卢艳玲.心脏临时起搏在合并缓慢型心律失常外科手术中的应用[J].北方药学,2012,9(5):52.
  [3] 杨东涛,汪国宏,任文超,等.我院120例心脏临时起搏器置入心得体会[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8,6(9):48-9.
  [4] 郭曙军,问建军,赵建全,等.床旁不同电极置入临时心脏起搏器对比观察[J].临床荟 萃,2013,28(6):658-9.
  [5] 陈协辉,黄小平,许文敏.临时心脏起搏器围术期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师杂志,2010,12(1):95-7.
  作者简介:刘建云,女,1986年生,苏州大学硕士毕业,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近年来第一作者发表多篇论文于《中国医师进修杂志》、《临床心血管病杂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网络版)》等。
其他文献
大青龙汤首见于张仲景的《伤寒论》38条:“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39条:“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主要治疗外寒内热证,临床上常用此方治疗上属外寒内热证者。现将临床采用本方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验案介绍如下。  李某,女,30岁,主诉:双乳房奶结2天,伴体温升高1天。现病史:诉2天前双乳房出现结块,乳汁分泌不畅,母乳喂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老年人罹患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及其有效的消化内科诊治方式。方法:在本院2018年3月1日-2019年5月31日这段时间内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的老年患者当中,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抽取9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根据其发病之后采取胃镜检查措施的时间进行分组,实验组49例患者均在两天之内接受检查,对照组49例患者均在两天之后接受检查。在接受同样治疗的基础上,对两组患者的止血和治疗效果进行观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退变性腰椎滑脱(degenerative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DLS)患者坐、立位时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的变化特点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某地区医院住院治疗的70例DLS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为单节段腰椎滑脱,比较DLS患者站立位、坐位、过伸过屈位滑脱节段滑脱程度的差异。按照腰椎滑脱不稳定的诊断标准,坐-立位对腰椎滑脱不稳定的诊断率为48.6%,过伸-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实习生职业防护知识与锐器伤之间的关系。方法 以本院为单位,在2019年6-12月间,选取来实习的护理专业学生120名,在出科时,进行理论及实践操作考试,内容为锐器伤相关知识,并统计在此期间的锐器伤实际发生情况。结果 理论考试、实践操作考试者的锐器伤发生率相比不合格者,均明显偏低(P<0.05)。临床实践操作者合格者的锐器伤发生率较之理论考核合格者,明显偏低(P<0.05)。而
期刊
摘要:目的:對留置针输液时发生静脉炎的护理方案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本次实验共计抽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期间本科留置针输液时发生静脉炎的患者共计94例,通过抛硬币的方法将所选患者分为甲组及乙组,两组患者人数保持一致。护理人员在实验过程中对甲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乙组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经过不同护理方式后比较患者的护理效果,统计和记录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情况。结果:经过针对性护理
期刊
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肺部疾病,通常在病程后期临床表现明显,可导致显著的呼吸系统症状和较高的死亡率。特别是当COPD与心肌梗死(MI)并存时,病人的病死率将会明显升高。因此,本文将总结分析近年来相关文献,探讨对该类患者进行护理时的护理注意事项,并做一综述。  关键词:COPD;MI;护理措施;研究进展  Abstract: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阶梯式超前护理模式应用于预防老年长期卧床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2018年3月-2019年7月来我院就诊的6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阶梯式超前护理模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优良率96.77%与对照组80.65%相比较高(p<0.05)。结论:阶梯式超前护理模式应用于预防老年长期卧床患
期刊
[摘要] 目的:降低门诊药房患者排队取药时间,提升药学服务质量。方法:运用PDCA循环理论进行计划拟定、现状解析、原因分析、对策实施、检查反馈、制订标准。结果:应用PDCA循环后门诊药房患者排队取药时间从改善前的901s下降为改善后的566s。结论:通过运用PDCA循环理论,能够持续、有效地改进药房调剂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PDCA循环门诊药房排队时间药学服务  我院是一所结核病专科三
期刊
摘要:对于脑卒中患者来说,康复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需要长期连贯的过程,但很多脑卒中患者不会等到身体完全康复再出院,大部分患者在出院的时候还存在着各种后遗症。脑卒中患者的康复需要延续性护理。延续性护理是一种不同于常规护理的护理模式,它是医院护理的延伸。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延续性护理  引言: 脑供血动脉狭窄或阻塞,或非外伤性的脑实质出血,会引起脑卒中相应症状和体征。大部分脑卒中患者不同程度丧失
期刊
内容摘要:目的:探讨传统甲状腺切除术与改良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对甲状腺结节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甲腺结节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观察组以改良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实施治疗。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8.0%,高于对照组86.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