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巍然屹立的三峡工程,为长江健康、江河不老提供了有力保障。它是当今世界水利水电领域的一面旗帜,更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求实创新伟大精神铸就的丰碑。这曲荡气回肠、可歌可泣的壮丽华章,必将进一步激发奋斗热情,激励人民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它是长江中下游防洪的关键性工程;它拥有迄今为止世界上装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它对发挥长江航运优势、促进长江经济带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它为我国提供了重要的淡水资源战略储备库;它在绿色能源、生态补水等方面发挥了有益作用……它就是举世闻名的国之重器——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下称“三峡工程”)。
论证半世纪,建设十七载;高峡出平湖,当惊世界殊。三峡工程已全面完成建设任务,经受了13年试验性蓄水检验,持续保持安全高效运行,综合效益全面发挥,百万移民妥善安置。11月1日,三峡工程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整体竣工验收全部程序完成!
百年风雨筑坝路
时光回溯到1919年。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之二《实业计划》中,首次提出建设三峡工程构想。然而,当时国似散沙、战乱频仍,开发三峡、治理长江之梦难以企及。
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毛泽东提出:在三峡这个总口子上卡起来,毕其功于一役。
1982年对是否兴建三峡工程,邓小平果断拍板:看准了就下决心,不要动摇。
1986年至1989年,国务院组织多位专家对三峡工程进行全面论证。大多数专家认为建设三峡工程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1992年4月,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兴建三峡工程的决议。
圆梦号角吹响,建设日新月异——
1994年,三峡工程正式开工;
1997年,大江截流成功;
2003年,三峡工程如期实现蓄水135米、船闸试通航、首批机组发电的三大目标;
2006年,三峡大坝全线达到海拔185米高程;
2008年,三峡工程开始175米试验性蓄水;
2012年,三峡工程地下电站全部投产发电;
2016年,三峡水利枢纽升船机工程进入试通航阶段;
2019年,三峡水利枢纽升船机工程完成通航及竣工验收;
2020年11月,截断巫山云雨的国之重器三峡工程建设终于画上一个圆满句号!
造福民生 效益显著
百年大计,国运所系,高峡平湖的宏伟蓝图,由梦想迈进现实。三峡工程投入运行以后,全面发挥综合效益,在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大坝锁蛟龙,防洪能力跃升
防洪是三峡工程首要任务。从蓄水至今年8月底,三峡水库累计拦洪总量超过1800亿立方米。2010年、2012年、2020年入库最大洪峰均超过每秒7万立方米,经过水库拦蓄,削减洪峰约40%,极大减轻了长江中下游地区防洪压力。
“老水利”徐星华回忆,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全流域性洪水,荆江分洪区33万群众大转移。“那时,不仅全员上堤防洪,整个公安县转移一空。”他唏嘘不已。
“通过建设三峡工程,长江形成了以三峡工程为骨干、效益巨大的防洪体系。”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副总工程师陈桂亚说,通过科学调度,三峡工程的防洪调控范围已从当初设计的荆江河段向下游拓展,对城陵矶及武汉河段也发挥了巨大的防洪作用。
供清洁能源,点亮万家灯火
三峡电站总装机容量达2250万千瓦。截至今年8月底,三峡电站累计发电量达13 541亿千瓦·时,有力支持了华东、华中、广东等地区电力供应,成为我国重要的大型清洁能源生产基地。三峡输变电工程覆盖了长江经济带华中、华东和广东电网,各区域电网之间可以获得事故备用和负荷备用容量,提高了电网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同时,工程的建成和电力系统规模的扩大,使电网动态调节性能得到改善,抵御事故冲击的能力得到提高,并为推动全国范围的电力市场建设和电力交易创造了有利条件。
江可夜航,建设“黄金水道”
长江是沟通我国东南沿海和西南腹地的交通大动脉。三峡工程建成运行后,进一步发挥了长江航运优势,吸引了产业加快向沿江地带聚集。库区航道等级由建库前的Ⅲ级提高到Ⅰ级标准,5000吨以上船舶成为三峡过闸主流船型。蓄水后,平均每年水上交通事故数下降了2/3。截至今年8月底,累计过闸货运量14.83亿吨,2011年过闸货运量首次突破1亿吨。
蓄丰亦补枯,优化配置资源
发挥保障长江流域供水安全、改善中下游枯水季水质、有利于南水北调等方面的水资源配置作用;当下游河段遇干旱灾害、重大水污染及海损事件时,发挥应急调度作用……三峡水库蓄水至175米后,具有兴利调节库容165亿立方米,成为我国重要的淡水资源战略储备库。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变化,长江中下游地区用水量呈现递增趋势,用水需求与初步设计相比有了较大变化。三峡水库“蓄丰补枯”,每年枯水季节为长江中下游补水200多亿立方米。截至今年8月底,三峡水库为下游累计补水2267天,补水总量2894亿立方米。
重生态保护,打造绿色走廊
三峡工程运行后,可减少洪水淹没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减少汛期分流入洞庭湖的洪水和泥沙,减缓洞庭湖的淤积和萎缩;三峡电站投产以来,累计发电量相当于节约标准煤4.30亿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1.69亿吨;三峡工程改善航道和水域条件,库区每千吨公里船舶耗油量显著下降,为建设长江绿色生态走廊创造了条件……三峡工程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的有益作用,同樣意义重大。
作为提高我国综合国力、造福亿万百姓的民族工程、民生工程、复兴工程,三峡工程不断拓展的综合效益,正逐渐在更大范围惠及百姓、助力发展。
三峡工程号称“全球一号水电工程”,是水利水电领域世界难题“题库”。全体建设者精心组织、精细设计、精心施工,勇担使命,开拓创新,攻克了一系列世界级的技术难题,建成了质量一流的精品工程。
它是长江中下游防洪的关键性工程;它拥有迄今为止世界上装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它对发挥长江航运优势、促进长江经济带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它为我国提供了重要的淡水资源战略储备库;它在绿色能源、生态补水等方面发挥了有益作用……它就是举世闻名的国之重器——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下称“三峡工程”)。
论证半世纪,建设十七载;高峡出平湖,当惊世界殊。三峡工程已全面完成建设任务,经受了13年试验性蓄水检验,持续保持安全高效运行,综合效益全面发挥,百万移民妥善安置。11月1日,三峡工程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整体竣工验收全部程序完成!
百年风雨筑坝路
时光回溯到1919年。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之二《实业计划》中,首次提出建设三峡工程构想。然而,当时国似散沙、战乱频仍,开发三峡、治理长江之梦难以企及。
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毛泽东提出:在三峡这个总口子上卡起来,毕其功于一役。
1982年对是否兴建三峡工程,邓小平果断拍板:看准了就下决心,不要动摇。
1986年至1989年,国务院组织多位专家对三峡工程进行全面论证。大多数专家认为建设三峡工程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1992年4月,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兴建三峡工程的决议。
圆梦号角吹响,建设日新月异——
1994年,三峡工程正式开工;
1997年,大江截流成功;
2003年,三峡工程如期实现蓄水135米、船闸试通航、首批机组发电的三大目标;
2006年,三峡大坝全线达到海拔185米高程;
2008年,三峡工程开始175米试验性蓄水;
2012年,三峡工程地下电站全部投产发电;
2016年,三峡水利枢纽升船机工程进入试通航阶段;
2019年,三峡水利枢纽升船机工程完成通航及竣工验收;
2020年11月,截断巫山云雨的国之重器三峡工程建设终于画上一个圆满句号!
造福民生 效益显著
百年大计,国运所系,高峡平湖的宏伟蓝图,由梦想迈进现实。三峡工程投入运行以后,全面发挥综合效益,在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大坝锁蛟龙,防洪能力跃升
防洪是三峡工程首要任务。从蓄水至今年8月底,三峡水库累计拦洪总量超过1800亿立方米。2010年、2012年、2020年入库最大洪峰均超过每秒7万立方米,经过水库拦蓄,削减洪峰约40%,极大减轻了长江中下游地区防洪压力。
“老水利”徐星华回忆,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全流域性洪水,荆江分洪区33万群众大转移。“那时,不仅全员上堤防洪,整个公安县转移一空。”他唏嘘不已。
“通过建设三峡工程,长江形成了以三峡工程为骨干、效益巨大的防洪体系。”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副总工程师陈桂亚说,通过科学调度,三峡工程的防洪调控范围已从当初设计的荆江河段向下游拓展,对城陵矶及武汉河段也发挥了巨大的防洪作用。
供清洁能源,点亮万家灯火
三峡电站总装机容量达2250万千瓦。截至今年8月底,三峡电站累计发电量达13 541亿千瓦·时,有力支持了华东、华中、广东等地区电力供应,成为我国重要的大型清洁能源生产基地。三峡输变电工程覆盖了长江经济带华中、华东和广东电网,各区域电网之间可以获得事故备用和负荷备用容量,提高了电网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同时,工程的建成和电力系统规模的扩大,使电网动态调节性能得到改善,抵御事故冲击的能力得到提高,并为推动全国范围的电力市场建设和电力交易创造了有利条件。
江可夜航,建设“黄金水道”
长江是沟通我国东南沿海和西南腹地的交通大动脉。三峡工程建成运行后,进一步发挥了长江航运优势,吸引了产业加快向沿江地带聚集。库区航道等级由建库前的Ⅲ级提高到Ⅰ级标准,5000吨以上船舶成为三峡过闸主流船型。蓄水后,平均每年水上交通事故数下降了2/3。截至今年8月底,累计过闸货运量14.83亿吨,2011年过闸货运量首次突破1亿吨。
蓄丰亦补枯,优化配置资源
发挥保障长江流域供水安全、改善中下游枯水季水质、有利于南水北调等方面的水资源配置作用;当下游河段遇干旱灾害、重大水污染及海损事件时,发挥应急调度作用……三峡水库蓄水至175米后,具有兴利调节库容165亿立方米,成为我国重要的淡水资源战略储备库。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变化,长江中下游地区用水量呈现递增趋势,用水需求与初步设计相比有了较大变化。三峡水库“蓄丰补枯”,每年枯水季节为长江中下游补水200多亿立方米。截至今年8月底,三峡水库为下游累计补水2267天,补水总量2894亿立方米。
重生态保护,打造绿色走廊
三峡工程运行后,可减少洪水淹没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减少汛期分流入洞庭湖的洪水和泥沙,减缓洞庭湖的淤积和萎缩;三峡电站投产以来,累计发电量相当于节约标准煤4.30亿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1.69亿吨;三峡工程改善航道和水域条件,库区每千吨公里船舶耗油量显著下降,为建设长江绿色生态走廊创造了条件……三峡工程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的有益作用,同樣意义重大。
作为提高我国综合国力、造福亿万百姓的民族工程、民生工程、复兴工程,三峡工程不断拓展的综合效益,正逐渐在更大范围惠及百姓、助力发展。
三峡工程号称“全球一号水电工程”,是水利水电领域世界难题“题库”。全体建设者精心组织、精细设计、精心施工,勇担使命,开拓创新,攻克了一系列世界级的技术难题,建成了质量一流的精品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