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多元智能理论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素养,实现全面发展有指导作用,同时,对于分析我国教育现状、进行教育改革也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文简要分析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教育改革实践。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教育改革;实践
一、多元智能理论要求教师具备积极的学生观
对于学校、教师而言,必须明确应该如何对待学生,如何对学生进行教育,简而言之就是要具备学生观,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观念。不同的学生观决定着教师不一样的教育行为,影响教师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式。一般来说,学生观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消极的学生观,将学生看成被动接受的客体,具有这样学生观的教师往往会采用自己习惯的规范和经验去约束学生,在教学上多采用填鸭式教育,不会考虑学生的兴趣和全面发展。另一种是积极的学生观,将学生当成平等、独立的个体,在教学中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和思考,重视对学生全面发展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这两种学生观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很不一样,消极学生观培养出的学生往往思维比较局限,也缺乏广泛的兴趣,同时也缺少自信心。相反,积极学生观培养出来的学生都比较自信,同时也能够保持对事物广泛的好奇心,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进行发散性思维,并相信自己的判断。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具有擅长的领域,都有适合自己或个人喜欢的学习方式,每个人都具有潜在智能,而学校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发挥智能的情境,为学生全面发展和优势发展提供环境,这一观念为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二、多元智能理论要求因材施教,尊重差异性
教学观指导着教育者的教育行为,长期以来,我国很多教师的教学观都认为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教育的客体,而教师是传播知识的主体,同时,很多教师具有“应试教育”观念,忽视学生的差异性和全面发展的各种可能性,只为了成绩和升学进行知识教育,这样的教育观念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制约了学生的发展可能性。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教育应该致力于学生智能的全面发展,这为我国的教育改革提供了方向。人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需要应用到多种智能,目前教育所重视的数学和语言知识是其中的两个方面,仅仅具备这两个方面并不足以让学生具备应对各种挑战和挫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展示智能的多个领域,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同时,还需要重视各种学科之间的融合,加强知识迁移,这也能够帮助学生以优势智能带动弱势智能,实现全面发展。
另外,因材施教观念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教学观,长期以来,我国教师多数会忽视学生的差异性,采用一样的教学方法,但是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不同的学生具有不一样的优势智能,如果忽视这种差异性进行同样的教学,会制约学生的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差异性的尊重和欣赏,并能够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发展优势智能,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进行不同的教育,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三、多元智能理论下的课程观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教育者应该具备针对性的课程观,制订多元的课程体系,要能够照顾到学生智能的差异性。对于学校而言,要积极参与学生的教育,为学生提供科学合理的选修课体系,并针对学生的差异性为他们提出合理的引导和建议。同时,为了帮助每个学生打造适合自己优势智能的课程体系,学校可以适当放弃一些统一性的课程,为选修课程挪出更大的空间,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并且能够获得适合自己的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善于使用多种教学方式,如书籍、软件等,不要局限在传统教学方式中,要为学生获得知识提供更多的途径,帮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和习惯使用的方式进行学习,这样可以大大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并且,在教学中使用更多的教学方式也能够帮助学生对这些途径都有所了解,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形成,促进他们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去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多元智能理论所倡导的课程体系是一种多元的、开放的、尊重文化差异和个体差异的课程模式。每一种教学都应该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进行展开,为学生提供发展的方向,为他们提供可以选择的适合自己的课程和学习方式,同时,拓宽学习和应用的领域,加强各种智能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发展各种智能,实现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四、总结
多元智能理论自提出至今已经二十多年,是对传统教育理论的一种变革。但是任何一个理论都不能直接拿来运用,还需要结合实际进行尝试并通过实践进行检验,只有这样,多元智能理论才能更好地结合我国的教育实情,发挥它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2]金旭,蔡福全.多元智能理論实践探索[M].北京:中国民族艺术摄影出版社,2003.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教育改革;实践
一、多元智能理论要求教师具备积极的学生观
对于学校、教师而言,必须明确应该如何对待学生,如何对学生进行教育,简而言之就是要具备学生观,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观念。不同的学生观决定着教师不一样的教育行为,影响教师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式。一般来说,学生观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消极的学生观,将学生看成被动接受的客体,具有这样学生观的教师往往会采用自己习惯的规范和经验去约束学生,在教学上多采用填鸭式教育,不会考虑学生的兴趣和全面发展。另一种是积极的学生观,将学生当成平等、独立的个体,在教学中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和思考,重视对学生全面发展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这两种学生观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很不一样,消极学生观培养出的学生往往思维比较局限,也缺乏广泛的兴趣,同时也缺少自信心。相反,积极学生观培养出来的学生都比较自信,同时也能够保持对事物广泛的好奇心,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进行发散性思维,并相信自己的判断。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具有擅长的领域,都有适合自己或个人喜欢的学习方式,每个人都具有潜在智能,而学校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发挥智能的情境,为学生全面发展和优势发展提供环境,这一观念为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二、多元智能理论要求因材施教,尊重差异性
教学观指导着教育者的教育行为,长期以来,我国很多教师的教学观都认为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教育的客体,而教师是传播知识的主体,同时,很多教师具有“应试教育”观念,忽视学生的差异性和全面发展的各种可能性,只为了成绩和升学进行知识教育,这样的教育观念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制约了学生的发展可能性。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教育应该致力于学生智能的全面发展,这为我国的教育改革提供了方向。人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需要应用到多种智能,目前教育所重视的数学和语言知识是其中的两个方面,仅仅具备这两个方面并不足以让学生具备应对各种挑战和挫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展示智能的多个领域,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同时,还需要重视各种学科之间的融合,加强知识迁移,这也能够帮助学生以优势智能带动弱势智能,实现全面发展。
另外,因材施教观念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教学观,长期以来,我国教师多数会忽视学生的差异性,采用一样的教学方法,但是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不同的学生具有不一样的优势智能,如果忽视这种差异性进行同样的教学,会制约学生的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差异性的尊重和欣赏,并能够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发展优势智能,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进行不同的教育,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三、多元智能理论下的课程观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教育者应该具备针对性的课程观,制订多元的课程体系,要能够照顾到学生智能的差异性。对于学校而言,要积极参与学生的教育,为学生提供科学合理的选修课体系,并针对学生的差异性为他们提出合理的引导和建议。同时,为了帮助每个学生打造适合自己优势智能的课程体系,学校可以适当放弃一些统一性的课程,为选修课程挪出更大的空间,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并且能够获得适合自己的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善于使用多种教学方式,如书籍、软件等,不要局限在传统教学方式中,要为学生获得知识提供更多的途径,帮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和习惯使用的方式进行学习,这样可以大大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并且,在教学中使用更多的教学方式也能够帮助学生对这些途径都有所了解,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形成,促进他们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去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多元智能理论所倡导的课程体系是一种多元的、开放的、尊重文化差异和个体差异的课程模式。每一种教学都应该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进行展开,为学生提供发展的方向,为他们提供可以选择的适合自己的课程和学习方式,同时,拓宽学习和应用的领域,加强各种智能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发展各种智能,实现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四、总结
多元智能理论自提出至今已经二十多年,是对传统教育理论的一种变革。但是任何一个理论都不能直接拿来运用,还需要结合实际进行尝试并通过实践进行检验,只有这样,多元智能理论才能更好地结合我国的教育实情,发挥它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2]金旭,蔡福全.多元智能理論实践探索[M].北京:中国民族艺术摄影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