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病人手指轻轻一触手机,便能在30秒内测量心律跳动,把心电图读数传给24小时运作的医疗中心,并在10分钟后获得中心的回应或给予意见指示。
在不久的将来,智能手机可代替温度计、听诊器等医疗诊断工具发挥作用。届时,病人可随时检测自己的健康状况,医生在外出看病时也不必再携带那些笨重的医疗仪器了。这种用手机“感知”健康的新兴手机诊断技术,使得人们距离实现“在家看病”的愿望越来越近。
长期以来,人体由于缺乏对健康状况的早期预警,使得不少重大疾病在发现时已接近晚期,从而错失治愈的良机。即使一些非致命性疾病,也往往因诊断不及时而增加了治疗的难度和成本。手机医疗打破了时空限制,许多指标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测量。另外,手机可以对病患进行长期跟踪,这对一些需要长期监护的疾病来说十分重要。比如有睡眠障碍的人,可以用智能手机来监控自己的睡眠时间和状态,并把这些信息传送给医生。
以医学上诊断较困难的打鼾为例,现在只要在患者身上贴一个声学传感器,传感器就能记录鼾声的强度或幅度,并通过无线通讯装置随时或定时传回手机进行分析。另外,患者还可以把自己的智能手机当做血糖监测仪,把检测的结果实时传回医院。对运动医学来说,通过贴在鞋子上的理学传感器,就能够记录人运动的强度和频率,甚至可以重建人们一天的运动行为。手机将会成为医患间最佳“联络员”。(据《科技生活》)
在不久的将来,智能手机可代替温度计、听诊器等医疗诊断工具发挥作用。届时,病人可随时检测自己的健康状况,医生在外出看病时也不必再携带那些笨重的医疗仪器了。这种用手机“感知”健康的新兴手机诊断技术,使得人们距离实现“在家看病”的愿望越来越近。
长期以来,人体由于缺乏对健康状况的早期预警,使得不少重大疾病在发现时已接近晚期,从而错失治愈的良机。即使一些非致命性疾病,也往往因诊断不及时而增加了治疗的难度和成本。手机医疗打破了时空限制,许多指标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测量。另外,手机可以对病患进行长期跟踪,这对一些需要长期监护的疾病来说十分重要。比如有睡眠障碍的人,可以用智能手机来监控自己的睡眠时间和状态,并把这些信息传送给医生。
以医学上诊断较困难的打鼾为例,现在只要在患者身上贴一个声学传感器,传感器就能记录鼾声的强度或幅度,并通过无线通讯装置随时或定时传回手机进行分析。另外,患者还可以把自己的智能手机当做血糖监测仪,把检测的结果实时传回医院。对运动医学来说,通过贴在鞋子上的理学传感器,就能够记录人运动的强度和频率,甚至可以重建人们一天的运动行为。手机将会成为医患间最佳“联络员”。(据《科技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