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时候大企业进行的交易,会令人不解它们想的究竟是怎么回事。惠普(Hewlett-Packard)2011年收购英国软件公司Autonomy,就绝对可归于这样的交易之列。即便收购消息公布之初,惠普价股价就应声下跌了20%。到了去年秋季,惠普将被收购公司的价值冲销88亿美元,而其中50亿美元归咎于不当会计行为。
目前主管机关正在调查Autonomy是否确曾从事不当会计行为。不过有意思的是,当初几乎没有人提出任何质疑。大型会计事务所KPMG协助惠普进行审核程序,检查Autonomy的会计帐册。尽管有会计作业不当的流言,但会计师显然认为该公司财务健全。
这真是个令人震惊的故事──不过同样的事情随时都在上演,只是规模比较小而已。投资者与贷款者发现,自己被公司财务数字资料误导。收购者误读或误解会计帐册,以致对标的公司支付过高价格。有时问题出在不折不扣的贪污舞弊,但更多时候则是与所谓“财务艺术”有关的问题。
把财务视为一门艺术,有时颇令一般人困惑。在他们心目中,财务报告讲的是数字,而数字只有精确与不精确之分。然而,财务数字却不一样。公司损益表与资产负债表的许多科目,反映的是估计、假设与程序规定。公司处理这些估计、假设与规定,可能有很大差异,以致类似的交易最终得到迥然不同的会计数字。
例如,假设有两家公司都推出新系列的医学造影设备,并附带维修与服务合约。一家公司认为,大多数成本是在制造过程发生,因此设备交货时即“承认”大部分的销货收入──也就是帐上记录这笔收入。另一家公司则考量服务端的重大成本,因此要等服务合约到期才认列大部分收入。结果是:即使业务十分类似,两家公司帐册看来却相当不同。但只要两者都符合一致性,就完全合法。
根据许多报道, Autonomy采取“激进”会计,也就是利用估计、假设与规定,极尽美化帐册之能事。惠普与KPMG 疏于精确查证,不了解Autonomy的程序究竟有多激进。不过Autonomy绝非采此种作法的特例,许多公司都以这种方式处理财务报表。阳光公司(Sunbeam)前执行长,有“链锯”之号的艾尔?邓拉普(Al Dunlap),据说甚至把他的财务部门视为利润中心。靠着操控帐册,公司可以不断美化绩效,直到炫人耳目为止。
当你翻阅公司帐册时,其实看到的是为帐册负责的决策团队的操守。你该查证他们以往的作风与声誉,并坐下来仔细核对各项估计、假设与规定。只可惜惠普太急于完成交易,以致检验财务资料不够用心。
为何会这样?根据近期《华尔街日报》(Wall Street Journal)的文章,惠普当时的执行长李艾科(Leo Apotheker)是本案主要倡议者,极力游说董事会通过。对此或许已故的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解释得最透彻。“我要告诉你一个秘密,”杜拉克如是说:“交易撮合胜过工作。交易撮合刺激有趣,而工作很肮脏。不论管的是什么事,基本上就是一大堆肮脏的琐碎工作──而交易撮合罗曼蒂克、有趣。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交易毫无道理可言。”
李艾科早已离开惠普,但不幸的是,该公司仍在为此宗没道理的交易支付惨痛代价──打消88亿美元的价值。
目前主管机关正在调查Autonomy是否确曾从事不当会计行为。不过有意思的是,当初几乎没有人提出任何质疑。大型会计事务所KPMG协助惠普进行审核程序,检查Autonomy的会计帐册。尽管有会计作业不当的流言,但会计师显然认为该公司财务健全。
这真是个令人震惊的故事──不过同样的事情随时都在上演,只是规模比较小而已。投资者与贷款者发现,自己被公司财务数字资料误导。收购者误读或误解会计帐册,以致对标的公司支付过高价格。有时问题出在不折不扣的贪污舞弊,但更多时候则是与所谓“财务艺术”有关的问题。
把财务视为一门艺术,有时颇令一般人困惑。在他们心目中,财务报告讲的是数字,而数字只有精确与不精确之分。然而,财务数字却不一样。公司损益表与资产负债表的许多科目,反映的是估计、假设与程序规定。公司处理这些估计、假设与规定,可能有很大差异,以致类似的交易最终得到迥然不同的会计数字。
例如,假设有两家公司都推出新系列的医学造影设备,并附带维修与服务合约。一家公司认为,大多数成本是在制造过程发生,因此设备交货时即“承认”大部分的销货收入──也就是帐上记录这笔收入。另一家公司则考量服务端的重大成本,因此要等服务合约到期才认列大部分收入。结果是:即使业务十分类似,两家公司帐册看来却相当不同。但只要两者都符合一致性,就完全合法。
根据许多报道, Autonomy采取“激进”会计,也就是利用估计、假设与规定,极尽美化帐册之能事。惠普与KPMG 疏于精确查证,不了解Autonomy的程序究竟有多激进。不过Autonomy绝非采此种作法的特例,许多公司都以这种方式处理财务报表。阳光公司(Sunbeam)前执行长,有“链锯”之号的艾尔?邓拉普(Al Dunlap),据说甚至把他的财务部门视为利润中心。靠着操控帐册,公司可以不断美化绩效,直到炫人耳目为止。
当你翻阅公司帐册时,其实看到的是为帐册负责的决策团队的操守。你该查证他们以往的作风与声誉,并坐下来仔细核对各项估计、假设与规定。只可惜惠普太急于完成交易,以致检验财务资料不够用心。
为何会这样?根据近期《华尔街日报》(Wall Street Journal)的文章,惠普当时的执行长李艾科(Leo Apotheker)是本案主要倡议者,极力游说董事会通过。对此或许已故的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解释得最透彻。“我要告诉你一个秘密,”杜拉克如是说:“交易撮合胜过工作。交易撮合刺激有趣,而工作很肮脏。不论管的是什么事,基本上就是一大堆肮脏的琐碎工作──而交易撮合罗曼蒂克、有趣。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交易毫无道理可言。”
李艾科早已离开惠普,但不幸的是,该公司仍在为此宗没道理的交易支付惨痛代价──打消88亿美元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