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就论“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对外感病的意义进行了研究探讨,并做如下报告。
关键词:治上焦如羽 非轻不举 外感病 意义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322-01
“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这是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倡导的三焦辨证法,同时还提出了相应的治疗原则。他的这一理论不仅对温病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而且对外感病的治疗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下面我就“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在外感病中的意义探讨如下。
1 从生理讲
上焦包括心肺两脏,心为阳中之阳,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主血脉,司神明,为“君主之官”;肺为阳中之阴,清虚之脏,主气,司气化,为“相傅之官”。心与肺相互沟通,相互作用,统领全身气血的运行。血脉的运行不仅要靠心气的推动,而且依靠“相傅之官”的“治节”,气行则血行而津液布化,气滞则血凝而津液枯竭。心肺同居胸中,特别是肺与外界直接相通,在外感病中最易出现邪热伤肺及心神被扰,而使上焦气化功能失职,若使心肺得安,务须畅通气机。“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意即轻清透达,宣展气机,才能恢复其“上焦如雾”的生理功能。
吴鞠通认为“凡温病者,始于上焦,在手太阴”。肺脏娇嫩,喜清肃,主一身之表,外合皮毛,开窍于鼻,外邪由皮毛口鼻侵入,客于肺卫,导致卫表失司,腠理开合失常,卫阳被遏,肺气失宣,而见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咳嗽痰多等手太阴肺经之证。病在其表,仍使邪从表而解,惟以轻清宣透,方可驱邪外出。
支气管肺炎并发心力衰竭是肺系疾患中的常见病,其病理为风寒邪热闭肺,肺失宣肃和降。由于肺气闭阻则气血运行不畅,肝失疏泄条达,表现为面青唇紫,肝脏肿大;如正不敌邪,心血瘀阻加重,心失所养,造成心血不足,则生心阳虚脱之变。肺主气而朝百脉,心主血而运营阴,气为血帅,血为气母,若要使心气转复,心血运行,务必肺气宣畅,肺畅气顺,方能主气灌营血而运行百脉,治病求本,所以开宣肺气为首选之法,惟以轻清宣透,使肺气郁闭得开,肺金自不反侮于心,则心衰可望纠正。
疾病初起,病在肺卫,往往卫表之证不解,即气营两燔或热陷心包而出现身热烦渴,神昏谵语,舌蹇肢厥等证。若使温邪不致逆,惟以轻清宣透,使在表之邪“汗而发之”,此乃已病防变。
2 以药物论
“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首在药取辛凉,辛味以宣郁散邪,凉性以清解表热,辛凉之品,质地轻扬,药力达上,符合“上焦之治,药重则过病所及”,“其用药有极轻清,极平淡者,取效更捷”之意。吴鞠通所创辛凉清透的代表方—银翘散,即以银花、连翘、竹叶辛凉轻清透热,疏调上焦气机,配荆芥穗、豆豉、薄荷、黄芩等疏泄腠理,正邪出表,辛散凉清,使卫分邪热得泄,肺气得宣,气机条畅,腠理通畅,营卫和调,津液四布,自然汗出而病解。用意虽非发汗,而得汗出之效。更有加减银翘散方,仍以银花、连翘、竹叶为主,加犀角、玄参、麦冬以治心包受邪浅证,取其“清肺与膈中之热,领邪出卫”。再于加减银翘散方中加生地、丹参、黄连则成“透热转气”之清营汤,寓清营养阴于宣畅气机,清泄气热之中;使营分邪热透出气分而解。可见吴鞠通匠心独具地运用银花、连翘、竹叶等药物,既清宣肺气,又入心经清热透邪。吴鞠通这一理论用于临床,引申为以下四法:
2.1 疏邪清化:外感风温初起,正阳被遏,表气郁闭,证见发热、微恶风寒、汗泄不彻、咳嗽做呛、鼻塞流涕、口渴咽干、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浮数等症。以银翘散化裁辛凉疏表,清宣肺气,可用淡豆豉、银花、连翘、杏仁、薄荷、荆芥、竹叶等。发热甚者加石膏或玉泉散、一枝黄花;热重而惊惕不安者,加钩藤、蝉蜕;咽口肿痛者加射干、僵蚕;咳重痰多者加前胡、鱼腥草。
2.2 宣肃清化:风热不散、郁闭肺气、肺失宣肃、津聚成痰,而致痰热闭肺,证见发热烦躁、咳嗽做呛、痰鸣而吼、面赤口渴、舌红、苔薄黄腻或黄厚腻、脉滑数等症,以麻杏石甘汤宣闭窒,津肺气,清邪热,化痰浊,可用炙麻黄、杏仁、炙桑皮、玉泉散、薄荷、银花、连翘、竹茹、竹叶、鱼腥草等;咳吼喘甚者加葶苈子、干地龙;痰鸣辘辘者加射干、天竺黄、青礞石;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全栝楼;气急鼻扇明显者加钩藤、蝉蜕;唇周紫绀者加丹参、红花。以上多用于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大叶性肺炎以及某些肺炎并发心衰之治。
2.3 清泄开达:温邪深入,热伤营阴,证见身热夜甚,口不甚渴,燥哭躁扰,舌绛无苔,脉细数等症;或见肺病逆转,热陷心包而发壮热灼手,痰壅气粗,四肢厥逆,神昏谵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症;宜清凉养阴泄热,开窍启闭达邪,取黑膏汤加味,配合“三宝”速救其急。可用鲜生地、蝉蜕、钩藤、玄参、芦根、竹茹、竹叶等;热甚动风者加服紫雪散熄风止痉;神志昏蒙而有谵语者合用安宫牛黄丸、至宝丹清心开窍;痰鸣漉漉,气粗如吼者用猴枣散化壅阻止痰浊;大便闭结腹胀拒按者加大黄泻下。
2.4 力戒厚味沉降:肺卫之邪逆转心包,治当清心开窍,非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不能开其闭,然“三宝”质重气味俱厚,多服易损脾胃之气。外感之病,如只顾清热解毒、凉血镇痉、豁痰开窍,以望速效,妄投沉寒厚味之品,则后患无穷。肺为娇脏,即病之后,胃气更弱,若再投重镇祛邪之品,终将邪去正伤,病难痊愈。正因如此,吴鞠通治疗热闭心包之神昏谵语多用清营汤送服“三宝”。或“先与安宫牛黄丸、紫雪丹,既以清营汤”。其意义在于治上不犯中。
3 总结
3.1 上焦心肺正常与否,影响着外感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因此“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意在调节心肺之偏,恢复“上焦如雾”的生理功能。
3.2 外感热病的治疗须体现“透邪”思想,然非“清剂”则不透。故风温初起,宜疏邪清化,透邪外出,邪热闭肺需宣肃清化,达热出表;热伤营阴、邪陷心包,又当清泄开达,透热转气。
3.3 苦寒里药,厚味沉降,治上犯中,为拟方择药之意,惟取轻清平淡之品,才合“治上焦如羽”的本意。
关键词:治上焦如羽 非轻不举 外感病 意义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322-01
“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这是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倡导的三焦辨证法,同时还提出了相应的治疗原则。他的这一理论不仅对温病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而且对外感病的治疗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下面我就“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在外感病中的意义探讨如下。
1 从生理讲
上焦包括心肺两脏,心为阳中之阳,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主血脉,司神明,为“君主之官”;肺为阳中之阴,清虚之脏,主气,司气化,为“相傅之官”。心与肺相互沟通,相互作用,统领全身气血的运行。血脉的运行不仅要靠心气的推动,而且依靠“相傅之官”的“治节”,气行则血行而津液布化,气滞则血凝而津液枯竭。心肺同居胸中,特别是肺与外界直接相通,在外感病中最易出现邪热伤肺及心神被扰,而使上焦气化功能失职,若使心肺得安,务须畅通气机。“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意即轻清透达,宣展气机,才能恢复其“上焦如雾”的生理功能。
吴鞠通认为“凡温病者,始于上焦,在手太阴”。肺脏娇嫩,喜清肃,主一身之表,外合皮毛,开窍于鼻,外邪由皮毛口鼻侵入,客于肺卫,导致卫表失司,腠理开合失常,卫阳被遏,肺气失宣,而见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咳嗽痰多等手太阴肺经之证。病在其表,仍使邪从表而解,惟以轻清宣透,方可驱邪外出。
支气管肺炎并发心力衰竭是肺系疾患中的常见病,其病理为风寒邪热闭肺,肺失宣肃和降。由于肺气闭阻则气血运行不畅,肝失疏泄条达,表现为面青唇紫,肝脏肿大;如正不敌邪,心血瘀阻加重,心失所养,造成心血不足,则生心阳虚脱之变。肺主气而朝百脉,心主血而运营阴,气为血帅,血为气母,若要使心气转复,心血运行,务必肺气宣畅,肺畅气顺,方能主气灌营血而运行百脉,治病求本,所以开宣肺气为首选之法,惟以轻清宣透,使肺气郁闭得开,肺金自不反侮于心,则心衰可望纠正。
疾病初起,病在肺卫,往往卫表之证不解,即气营两燔或热陷心包而出现身热烦渴,神昏谵语,舌蹇肢厥等证。若使温邪不致逆,惟以轻清宣透,使在表之邪“汗而发之”,此乃已病防变。
2 以药物论
“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首在药取辛凉,辛味以宣郁散邪,凉性以清解表热,辛凉之品,质地轻扬,药力达上,符合“上焦之治,药重则过病所及”,“其用药有极轻清,极平淡者,取效更捷”之意。吴鞠通所创辛凉清透的代表方—银翘散,即以银花、连翘、竹叶辛凉轻清透热,疏调上焦气机,配荆芥穗、豆豉、薄荷、黄芩等疏泄腠理,正邪出表,辛散凉清,使卫分邪热得泄,肺气得宣,气机条畅,腠理通畅,营卫和调,津液四布,自然汗出而病解。用意虽非发汗,而得汗出之效。更有加减银翘散方,仍以银花、连翘、竹叶为主,加犀角、玄参、麦冬以治心包受邪浅证,取其“清肺与膈中之热,领邪出卫”。再于加减银翘散方中加生地、丹参、黄连则成“透热转气”之清营汤,寓清营养阴于宣畅气机,清泄气热之中;使营分邪热透出气分而解。可见吴鞠通匠心独具地运用银花、连翘、竹叶等药物,既清宣肺气,又入心经清热透邪。吴鞠通这一理论用于临床,引申为以下四法:
2.1 疏邪清化:外感风温初起,正阳被遏,表气郁闭,证见发热、微恶风寒、汗泄不彻、咳嗽做呛、鼻塞流涕、口渴咽干、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浮数等症。以银翘散化裁辛凉疏表,清宣肺气,可用淡豆豉、银花、连翘、杏仁、薄荷、荆芥、竹叶等。发热甚者加石膏或玉泉散、一枝黄花;热重而惊惕不安者,加钩藤、蝉蜕;咽口肿痛者加射干、僵蚕;咳重痰多者加前胡、鱼腥草。
2.2 宣肃清化:风热不散、郁闭肺气、肺失宣肃、津聚成痰,而致痰热闭肺,证见发热烦躁、咳嗽做呛、痰鸣而吼、面赤口渴、舌红、苔薄黄腻或黄厚腻、脉滑数等症,以麻杏石甘汤宣闭窒,津肺气,清邪热,化痰浊,可用炙麻黄、杏仁、炙桑皮、玉泉散、薄荷、银花、连翘、竹茹、竹叶、鱼腥草等;咳吼喘甚者加葶苈子、干地龙;痰鸣辘辘者加射干、天竺黄、青礞石;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全栝楼;气急鼻扇明显者加钩藤、蝉蜕;唇周紫绀者加丹参、红花。以上多用于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大叶性肺炎以及某些肺炎并发心衰之治。
2.3 清泄开达:温邪深入,热伤营阴,证见身热夜甚,口不甚渴,燥哭躁扰,舌绛无苔,脉细数等症;或见肺病逆转,热陷心包而发壮热灼手,痰壅气粗,四肢厥逆,神昏谵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症;宜清凉养阴泄热,开窍启闭达邪,取黑膏汤加味,配合“三宝”速救其急。可用鲜生地、蝉蜕、钩藤、玄参、芦根、竹茹、竹叶等;热甚动风者加服紫雪散熄风止痉;神志昏蒙而有谵语者合用安宫牛黄丸、至宝丹清心开窍;痰鸣漉漉,气粗如吼者用猴枣散化壅阻止痰浊;大便闭结腹胀拒按者加大黄泻下。
2.4 力戒厚味沉降:肺卫之邪逆转心包,治当清心开窍,非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不能开其闭,然“三宝”质重气味俱厚,多服易损脾胃之气。外感之病,如只顾清热解毒、凉血镇痉、豁痰开窍,以望速效,妄投沉寒厚味之品,则后患无穷。肺为娇脏,即病之后,胃气更弱,若再投重镇祛邪之品,终将邪去正伤,病难痊愈。正因如此,吴鞠通治疗热闭心包之神昏谵语多用清营汤送服“三宝”。或“先与安宫牛黄丸、紫雪丹,既以清营汤”。其意义在于治上不犯中。
3 总结
3.1 上焦心肺正常与否,影响着外感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因此“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意在调节心肺之偏,恢复“上焦如雾”的生理功能。
3.2 外感热病的治疗须体现“透邪”思想,然非“清剂”则不透。故风温初起,宜疏邪清化,透邪外出,邪热闭肺需宣肃清化,达热出表;热伤营阴、邪陷心包,又当清泄开达,透热转气。
3.3 苦寒里药,厚味沉降,治上犯中,为拟方择药之意,惟取轻清平淡之品,才合“治上焦如羽”的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