饯行的苦涩与美好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s09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远行、离别对于古人来说是很苦涩、艰难、沉重的。但也正是因为这苦涩、艰难与沉重,使得远行、离别成了古人生活中一件非同寻常的事。既如此,就必须有一种比较庄严、神圣的仪式来彰显其非同寻常与重大,这仪式就是饯行。
  由于出门后一去不知多久,再见不知何年,这一别很可能就是永诀,所以古人分外重视离别的仪式,这种重视又使得这仪式具有了深層的意味。古人最隆重的送别仪式就是为游子设宴饯行,这宴席可能设在家中,也可能设在长亭古道边。如是设在长亭古道,那是亲友陪行子走了很远,但“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所以送至阳关处,决定在此分离。临行前,摆上酒菜,让行子踏上征程受苦受难之前最后饱餐一顿。但这一天,即使美酒佳肴,在行子和送行人的嘴中也会变了味。分别在即,敬酒、唱歌、弹琴都是免不了的。还有远道而来的朋友,匆匆赶在行子出发前来见上一面,以显示他们的深情厚谊。尽管依依不舍,但那一刻终于还是来了,行子对亲友深深一揖,便转身义无反顾地踏着夕阳芳草或骑上征马绝尘而去,送行的人则泪眼迷离地望着他的身影消失在远方,令古人心生伤感的不只是离别的时间之久,还因为期间包含着许许多多难以预测的因素。出门的人也许会在途中遭遇各种凶险——山洪暴发、猛兽袭击、强盗打劫等,并很可能会因此送命。于是,这远行、这离别就很可能不仅仅只是普通的分别,还可能是人生中最深刻、最痛苦的诀别。
  毫无疑问,离别是令古人的内心充满悲伤的,难怪江淹在《别赋》的开篇第一句就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确实,世间最令人黯然神伤的莫过于生离死别。但古人的离别并不仅仅只有苦涩,并不仅仅只有悲伤,在那苦涩与悲伤的背后,还蕴藏着另一种东西——诗意和美。
  梁实秋在他的一篇文章中写道:“遥想古人送别,也是一种雅人深致。古时交通不便,一去不知多久,再见不知何年,所以南浦唱支骊歌、灞桥折枝杨柳,甚至在阳关敬一杯酒,都别有意味。”弘一法师李叔同在其所填的一首歌词中,更是充分描绘了古人送别场面的诗情画意:“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长亭古道、夕阳芳草、晚风杨柳、笛声浊酒,都是离别的意象,都是美的象征。
  历史上还有一次著名的离别,即《史记》所记载荆轲刺秦王的易水之别,展现的是人性的另一种美好。荆轲为报燕太子丹的知遇之恩,明知出使秦国等于去赴死,但还是要去。离别的那天,太子丹及其宾客为荆轲送行,他们一律身穿白衣、头戴白帽。到易水边上,荆轲的友人高渐离击筑,荆轲则唱起了歌。一开始,歌声非常悲惋苍凉,唱得在场的人无不垂泪流涕。大家都知道,荆轲此去凶多吉少,很可能一去不回,因而所有人心里都充满了感伤。后来歌声又变得慷慨悲壮,其中有一句歌词非常著名,“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又使得在场的人怒发冲冠、慷慨激昂。荆轲出使秦国主要是为报答太子丹的知遇之恩和履行自己的诺言,这种感于恩义、重于所托、言必行、行必果之举使得这场分离超出一般意义上的生离死别,因而这样分别的场面绝不只有悲伤,它还闪烁着视死如归、舍生取义的人性光辉。而这光辉使得易水之别具有了慷慨悲壮之美,并使之成为千古绝唱。
  所以,古人的离别虽苦,也很美。可惜今人已很难领会古人离别的那份诗意和美了。今时的交通太发达,几百公里几个小时便可到达;加之通讯也发达,电话、手机、网络,随时随地可听见对方的声音,上网则可马上通过视频看见对方。如此一来,今人再不可能感受那种黯然销魂的离别之苦,再也不知道“相见时难别亦难”的滋味,再也不会依依惜别、难分难舍,再也没有刻骨的相思……
  这样,我们便也永远地失去了一种珍贵的东西。
其他文献
古时文人重心灵契合,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想起《世说新语》中的雪夜访戴,王子猷雪夜访戴安道,未至而返,可以见出晋代名士的潇洒自适与重情重义。在这样生活节奏迅捷的时代,每人都觉得时间的消费才是最奢侈的,比如写信这一件风雅的事情已经难有存在的必要了。其实书信到近代才被称为“信”,在中国文化史进程中,书信有过许多别称如简、柬、札、帖、笺、素、翰、函、尺牍、雁足、雁帛、雁
期刊
古钱币从早期的称量到唐代开元通宝的过渡是较慢长的历史,长达千年之久。随着货币计量方法的发展,货币单位也在发生变化。从最早的贝币单位“朋”到今所使用的圆、角、分,钱币单位的计量也从记重演化到了记值。  | 一贝兑换一奴隶 |  据考证,最早的货币单位“朋”就是贝币的单位之一。贝币在不同时期既可以做数目统计,也可以做重量统计。而甲骨文中(朋)字则表示若干个贝串连在一起。据小子簋:“乙未,飨使赐小子贝二
期刊
4月初的香港拍卖市场分外热闹,香港苏富比、保利香港、匡时香港等多家拍卖行纷纷举槌。而三家拍卖行的战绩——分别以31.7亿港元、12.45亿港元和 1.82亿港元的总成交额收槌,也让一些人捕捉到今春拍卖的风向。不过,在更多业内人士看来,频出佳绩的本轮香港春拍只是局部的热闹,整个市场到底会怎样,或许5月启槌的内地春拍方可见分晓。  香港苏富比  | 5件拍品破纪录 |  香港苏富比2017年春拍推出了
期刊
画外音:  如果你和一个或一群朋友即将分别,会去做什么?恐怕很多人采取的方式是吃一顿散伙饭,席间推心置腹地回忆过往,然后是一次撕心裂肺地歌……  在分别之时,你们或许会互道﹃再見,常联系﹄,但这句司空见惯的话还有多重的分量,只有时间才知道答案。  不知您注意到没有,如今,无论是人声鼎沸的车站,还是壮观无比的航站楼;无论是家门前游子的出行,还是爱人的就要远走,都变得平常和稀松,短暂而默然。  在离别
期刊
画外音:  天涯相隔的人,借助高科技互道思念之情倒也可以理解,毕竟我们没有必要完全像古人那样为了思念而﹃断肠﹄。  但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时候,手机突然收到一条消息,是和你在同一个办公室、离你仅几米远的同事发来的,内容如﹃午饭怎么解决﹄、﹃下班去哪里逛街﹄之类。你的回复果断而迅速,也许你们之间由此滔滔不绝起来,但办公室里的气氛依然宁静得让人小心翼翼。面對这种不争的现实,困惑之余我们不禁要问,手机在拉近
期刊
书信在古代类似现在的手机,是传递离人之间情感的重要工具。但是今天的我们,除了对着屏幕表达感情外,还能用什么方式表达对对方的思念呢?在这一点上,似乎古人比我们更高明,能以各种物品寄托各种情感送给思念之人。说他们高明,其实不如说他们更加用心,一个香囊、一个发簪、一把梳子,送给对方的每一件物品都被赋予了深深寓意,礼物不一定贵重,但背后的含义一定是让人感动的。  大约唐朝开始,民间通信组织逐渐形成。当时主
期刊
《中国收藏》:现代人受科技发展的影响,传统文化中一些有美好寓意的东西似乎已经不能触动人的心灵,文创产品的出现是否有助于我们找回那些逐渐消失的情感?  黄启贤:当然是有推动和传承的作用,这在文创产品的设计和推广环节中就可以体现。我们时常在微信朋友圈能见到古代的经典故事,写得感人至深,但最后发现可能是在推广一款文创产品。这样的方式确实能让现代人回顾一下过去,通过阅读,通过消费一件文创产品,能找回一种消
期刊
张爱玲(1920年至1995年)和胡兰成(1906年至1981年),俩人都活了七十五岁。  有人如此比喻:“在胡兰成大理论的巨额大钞上,直可以瞧见张爱玲花枝春满的水印显相。”  有人如此评论:“都说张爱玲才气高,其实胡兰成的才气更高。”  有人愤愤不平:“他未必是她心口的一颗朱砂痣,但一定是别人眼里的一抹蚊子血。”  张爱玲胡兰成,皆为文章高手,一时无两,从相识相知到情断意绝,用不着鸿往雁来这一套
期刊
做完一期特别策划总有些想说的话,今天来说说“用心”。  互联网+进入我们的生活,这本是一个伟大的进步,可我们被这突如其来的改变打乱了生活——被互联网绑架了。  手机的广泛应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思想感情和观念意识,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节奏。在这种节奏中,我们对周围的人、事、物开始心不在焉起来。有了手机,问候便在顷刻之间到达,人们不用再鸿雁传书;有了手机,汗牛充栋只是词典中的故事,人们不用再案
期刊
说来惭愧,虽是做这样一篇文章,自己动手写家书的次数却是少得可怜,这或许与“80后”生活的年代有关。所谓见字如面,我对此最早的记忆要数年幼时爷爷的来信,老爷子有个习惯,每次都要把对儿子的嘱咐——“好好工作、注意安全!”当成结尾。那一笔一画的刚劲,规矩中又似乎带有一种要穿透纸张的力量,莫名地让人觉得这八个字就是他在耳提面命。  而当时比家书更“厉害”的,还有一种叫作电报的东西。只要单位通知:谁谁,你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