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如今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新课程改革中必定会提及的一种方式了,而相较于以往固有的方式来说,这一方式更能促进学生的学习,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而小学语文则是各学科的基础,需要认真学习,因而在语文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则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本文将以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为主要内容,进行相应的研究和论述。
关键词:小组合作;小学;语文;运用策略
近些年,小组合作的学习几乎已成为我国班级教学采用的主流方式了,不论具体做法如何每一位教师都会尝试着去应用,以期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实际证明,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在学生的学习上确实有比较大的帮助,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笔者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阶段也应加强这一方式的运用,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1 小组合作学习的定义和作用
小组合作简单说来就是,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将学生以4-6人为一组进行小组划分,在教师开展各种教学任务和活动时,学生都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并且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师生和生生之间的紧密互动,以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由于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会充分考虑到学生各方面的因素和情况,所以学生学习时就可以进行优势互补,让学生彼此之间的交流可以更深入,也能更好地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探究性,让学生思维和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
2 小组合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2.1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课前预习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21世纪人才的一大要求就是要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而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有很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笔者认为可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课前预习,以达到对学生自学能力进行培养的目的。另一方面,做好预习的工作就可以让教学更好地进行下去,课堂教学质量也会得到显著提升,但平时小学生因缺乏自控能力很多时候回家就不愿意进行预习工作了,那么,利用课堂或在校的部分时间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预习,则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并逐渐培养出他们的自学能力。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长城》和《颐和园》这两课的时候,笔者会在课前给学生布置相应的预习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每天的自习课时间进行合作学习,以收集相应的学习资料,其中包括建造时间、建筑样貌、建造原因和意义以及课文生字词的拼音、含义、近反义词等相关内容。这样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每个人都会积极主动地去做预习任务的一部分,然后再进行交流汇总,这样一个过程下来学生不但对课文基本内容有了一个大致了解,也能更好地督促学生进行自学。
2.2 进行多样化的分组以保证学习公平性
一直以来,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都会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情况和性格特点进行分组,以保证每个组都有成绩拔尖的学生,也有学习较吃力的学生,以期实现互补,达到共同进步的情况。但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有的小组就会出现后进生因为不想学习而很少回答问题,很多时候都是组里学习较好的那1-2个学生在说话或回答问题,这样的现象也就使得小组合作学习失去了意义。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对小组的形式采取一些变动,以最大程度的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发挥的空间。
例如:在课堂讨论环节中,教师可以把课文问题分成难易水平不同的若干个小问题,然后让水平相当的学生为一组,简单的问题就让学习较困难的學生去研究讨论,而需要深度理解的问题则由班级的优秀生进行讨论回答,这样分层分小组就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公平性,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参与其中。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常规分组中设定一个要求,就是在进行小组汇报的时候,要由每个小组的学困生来进行,其余学生补充,亦或者是学困生积极回答问题可以给该小组额外加分等激励措施,通过以上方式对小组进行不断的调整和变动,以达到让小组合作真正服务于学生的目的。
2.3 利用小组评比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
鲁迅曾说过:“读书学习如同蜜蜂采蜜,倘若只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因此,教师可以在每次小组讨论后通过成果共享的方式,让小组进行总结分享,并且在展示完毕后进行最佳学习小组和最认真学习小组的评比,以激励学生的竞争意识,并且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形成集体意识和合作意识。像在学习《赵州桥》这一课时,由于要进行小组评比,每一个学生都十分认真、积极地去准备包括历史由来、建筑结构、意义以及相关传说等的学习内容,并且积极参与讨论以贡献力量,每个人都希望本小组能获得奖励而不是自己成为拖后腿的那一个。因此,学生的积极性明显增强了,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也越来越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每个小组组员之间的交流学习也更加紧密团结。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很先进也很贴合学生学习特点的学习方式,教师应该顺应学习发展的潮流,多多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之中,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具体的变动,这样必将会产生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吕万琴.小组合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现状及解决对策[J].文理导航,2017
[2] 唐曼玲.小组合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8.
(作者单位:甘肃省兰州新区秦川镇中心小学)
关键词:小组合作;小学;语文;运用策略
近些年,小组合作的学习几乎已成为我国班级教学采用的主流方式了,不论具体做法如何每一位教师都会尝试着去应用,以期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实际证明,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在学生的学习上确实有比较大的帮助,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笔者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阶段也应加强这一方式的运用,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1 小组合作学习的定义和作用
小组合作简单说来就是,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将学生以4-6人为一组进行小组划分,在教师开展各种教学任务和活动时,学生都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并且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师生和生生之间的紧密互动,以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由于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会充分考虑到学生各方面的因素和情况,所以学生学习时就可以进行优势互补,让学生彼此之间的交流可以更深入,也能更好地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探究性,让学生思维和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
2 小组合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2.1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课前预习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21世纪人才的一大要求就是要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而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有很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笔者认为可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课前预习,以达到对学生自学能力进行培养的目的。另一方面,做好预习的工作就可以让教学更好地进行下去,课堂教学质量也会得到显著提升,但平时小学生因缺乏自控能力很多时候回家就不愿意进行预习工作了,那么,利用课堂或在校的部分时间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预习,则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并逐渐培养出他们的自学能力。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长城》和《颐和园》这两课的时候,笔者会在课前给学生布置相应的预习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每天的自习课时间进行合作学习,以收集相应的学习资料,其中包括建造时间、建筑样貌、建造原因和意义以及课文生字词的拼音、含义、近反义词等相关内容。这样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每个人都会积极主动地去做预习任务的一部分,然后再进行交流汇总,这样一个过程下来学生不但对课文基本内容有了一个大致了解,也能更好地督促学生进行自学。
2.2 进行多样化的分组以保证学习公平性
一直以来,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都会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情况和性格特点进行分组,以保证每个组都有成绩拔尖的学生,也有学习较吃力的学生,以期实现互补,达到共同进步的情况。但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有的小组就会出现后进生因为不想学习而很少回答问题,很多时候都是组里学习较好的那1-2个学生在说话或回答问题,这样的现象也就使得小组合作学习失去了意义。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对小组的形式采取一些变动,以最大程度的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发挥的空间。
例如:在课堂讨论环节中,教师可以把课文问题分成难易水平不同的若干个小问题,然后让水平相当的学生为一组,简单的问题就让学习较困难的學生去研究讨论,而需要深度理解的问题则由班级的优秀生进行讨论回答,这样分层分小组就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公平性,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参与其中。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常规分组中设定一个要求,就是在进行小组汇报的时候,要由每个小组的学困生来进行,其余学生补充,亦或者是学困生积极回答问题可以给该小组额外加分等激励措施,通过以上方式对小组进行不断的调整和变动,以达到让小组合作真正服务于学生的目的。
2.3 利用小组评比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
鲁迅曾说过:“读书学习如同蜜蜂采蜜,倘若只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因此,教师可以在每次小组讨论后通过成果共享的方式,让小组进行总结分享,并且在展示完毕后进行最佳学习小组和最认真学习小组的评比,以激励学生的竞争意识,并且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形成集体意识和合作意识。像在学习《赵州桥》这一课时,由于要进行小组评比,每一个学生都十分认真、积极地去准备包括历史由来、建筑结构、意义以及相关传说等的学习内容,并且积极参与讨论以贡献力量,每个人都希望本小组能获得奖励而不是自己成为拖后腿的那一个。因此,学生的积极性明显增强了,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也越来越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每个小组组员之间的交流学习也更加紧密团结。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很先进也很贴合学生学习特点的学习方式,教师应该顺应学习发展的潮流,多多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之中,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具体的变动,这样必将会产生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吕万琴.小组合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现状及解决对策[J].文理导航,2017
[2] 唐曼玲.小组合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8.
(作者单位:甘肃省兰州新区秦川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