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如何打造高职课程的课程特色,如何开展产学结合教学模式,怎样在做中学、学中做?我院在微生物及应用课程教学实践中,对此进行了探索与思考。具体做法,是按生产过程设计实验、实训项目;做到校内实训基地生产化;校外实训基地教学化。笔者认为,这些做法符合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促进了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 微生物及应用课程 产学结合 实训基地
以就业为导向,以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为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以学生的就业率、就业对口、企业满意率为主要考核指标,坚定不移地走产学结合之路,是我院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我院连续5年学生就业率超过98%,并获“2006年度全国中小企业人才十佳理想院校”的称号,生物工程系生物技术专业、生物制药专业、动物养殖都开设了微生物及应用课程,为了打造本门课程的课程特色,突出课程教学中的产学结合,我们在该课程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实践。
一、按生产过程设计实验、实训项目
微生物在生物技术、发酵工程、生物制药、动物疾病防治、农产品安全性检验都有极广泛的应用,我校微生物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是根据产学结合的要求,将传统的按学科体系要求所设计的实验改变为按“任务驱动,项目载体”方式完成,突出职业教育的职教特色,如我院将传统的学科体系中的微生物及应用实验方案更新如下,新的实验、实训方案更能体现行业的生产过程,使学生在做实验的同时就能得到一次生产锻炼,具体设计如下表。
二、校内实训基地生产化
我院生物工程系投资20万余元在校内创办食用菌技术推广中心,从事食用菌菌种服务、菌资供销、产品生产等项目,内部实行自负盈亏产业化生产,进行企业化管理,开展菌种服务、鲜品生产与销售等业务,平时安排专职人员从事生产与管理。校内实训基地不光上生产任务,还有教学功能,平时可供学生参观见习,在校内实习期间则安排学生跟班劳动。学生在跟班劳动期间,一方面,接受学校教学管理;另一方面,接受校内企业生产管理。为学生在校内期间提供了下企业锻炼的机会,学生在校内食用菌技术推广中心实习期间零距离的与生产接触,一方面,提高了对生产过程、企业管理认识;另一方面,体会了企业制度、企业文化。更重要的是,如在企业生产红火的时候,通过学习对企业的业务分析,看到了微生物及应用课程的学习前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能懂得知识改变命运,他们学习该课程目的更明确,掌握课程技能的要求更迫切;如在校内实训基地生产走入困境时,也能让他们看到生活的艰辛,创业的艰难。校内实训基地生产化能让学生在校期间从事跟班劳动,促进学生在校期间就要了解企业管理,熟悉企业文化,初步地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三、校外实训基地教学化
除组织课程教学外,还要在社会上寻找从事微生物生产的企业作为课程校外实习基地,并与相关企业鉴定校企合作协议,聘请企业技术人员作为校外实习指导教师,并在第五学期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时间不短于3个月。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主要按企业生产员工的要求从事相应的生产过程,并获得一定的劳动报酬。学生在企业中工作、业余生活、节假日完全同职工一样的度过,实习期间工作听从岗位的负责人管理,生活则自已安排,学生每天写好实习日志。校外实习期间学生工作、生活状态情况由校外实习指导教师负责掌握,好的给予口头表扬或反映到企业人事管理哪里,表现差由校外实习指导教师向学校反馈。学校带队指导老师或班主任要与表现差的同学,通过手机或其它的方式进行联系,及时做好思想工作,能做好工作的则更好,不能见效的还要与该学生的家长取得联系。总之,尽一切办法让学生安心工作,安全地充实的度过校外实习日子,使其尽快地融入职业生活之中。实习结束,让单位领导对每位同学做出书面实习鉴定,学生回校后写出书面实习总结,典型材料进行交流,学校根据学生在实习期间的表现、校外实习指导教师的实习鉴定、学生写的实习日志、实习总结情况对学生实习进行综合评价,给每一个学生打一个综合评分,并以此评分作为毕业推介的重要依据。校外实训基地教学化,使学生对企业更加了解,进一步地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质,增强学生适应社会或参与社会竞争能力。
四、微生物课程产学结合阶段、项目、作用及结果图
为更好地反映微生物及应用课程产学结合的具体操作,反映各部分的相互关系及对学生产生的影响,现将微生物及应用课程产学结合中阶段、项目、作用、效果用图1作说明。
参考文献:
[1]涂普生.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探索与实践.理论与实践探索,2006.
[2]周德金.国际贸易专业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高职研究,2008.
[3]万钢.科学链对产业链促进产学研合作新发展.上海科技论坛,2007,(3).
[4]刘伦钊.高校产学研联合的理论基础.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7,(4).
[关键词] 微生物及应用课程 产学结合 实训基地
以就业为导向,以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为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以学生的就业率、就业对口、企业满意率为主要考核指标,坚定不移地走产学结合之路,是我院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我院连续5年学生就业率超过98%,并获“2006年度全国中小企业人才十佳理想院校”的称号,生物工程系生物技术专业、生物制药专业、动物养殖都开设了微生物及应用课程,为了打造本门课程的课程特色,突出课程教学中的产学结合,我们在该课程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实践。
一、按生产过程设计实验、实训项目
微生物在生物技术、发酵工程、生物制药、动物疾病防治、农产品安全性检验都有极广泛的应用,我校微生物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是根据产学结合的要求,将传统的按学科体系要求所设计的实验改变为按“任务驱动,项目载体”方式完成,突出职业教育的职教特色,如我院将传统的学科体系中的微生物及应用实验方案更新如下,新的实验、实训方案更能体现行业的生产过程,使学生在做实验的同时就能得到一次生产锻炼,具体设计如下表。
二、校内实训基地生产化
我院生物工程系投资20万余元在校内创办食用菌技术推广中心,从事食用菌菌种服务、菌资供销、产品生产等项目,内部实行自负盈亏产业化生产,进行企业化管理,开展菌种服务、鲜品生产与销售等业务,平时安排专职人员从事生产与管理。校内实训基地不光上生产任务,还有教学功能,平时可供学生参观见习,在校内实习期间则安排学生跟班劳动。学生在跟班劳动期间,一方面,接受学校教学管理;另一方面,接受校内企业生产管理。为学生在校内期间提供了下企业锻炼的机会,学生在校内食用菌技术推广中心实习期间零距离的与生产接触,一方面,提高了对生产过程、企业管理认识;另一方面,体会了企业制度、企业文化。更重要的是,如在企业生产红火的时候,通过学习对企业的业务分析,看到了微生物及应用课程的学习前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能懂得知识改变命运,他们学习该课程目的更明确,掌握课程技能的要求更迫切;如在校内实训基地生产走入困境时,也能让他们看到生活的艰辛,创业的艰难。校内实训基地生产化能让学生在校期间从事跟班劳动,促进学生在校期间就要了解企业管理,熟悉企业文化,初步地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三、校外实训基地教学化
除组织课程教学外,还要在社会上寻找从事微生物生产的企业作为课程校外实习基地,并与相关企业鉴定校企合作协议,聘请企业技术人员作为校外实习指导教师,并在第五学期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时间不短于3个月。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主要按企业生产员工的要求从事相应的生产过程,并获得一定的劳动报酬。学生在企业中工作、业余生活、节假日完全同职工一样的度过,实习期间工作听从岗位的负责人管理,生活则自已安排,学生每天写好实习日志。校外实习期间学生工作、生活状态情况由校外实习指导教师负责掌握,好的给予口头表扬或反映到企业人事管理哪里,表现差由校外实习指导教师向学校反馈。学校带队指导老师或班主任要与表现差的同学,通过手机或其它的方式进行联系,及时做好思想工作,能做好工作的则更好,不能见效的还要与该学生的家长取得联系。总之,尽一切办法让学生安心工作,安全地充实的度过校外实习日子,使其尽快地融入职业生活之中。实习结束,让单位领导对每位同学做出书面实习鉴定,学生回校后写出书面实习总结,典型材料进行交流,学校根据学生在实习期间的表现、校外实习指导教师的实习鉴定、学生写的实习日志、实习总结情况对学生实习进行综合评价,给每一个学生打一个综合评分,并以此评分作为毕业推介的重要依据。校外实训基地教学化,使学生对企业更加了解,进一步地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质,增强学生适应社会或参与社会竞争能力。
四、微生物课程产学结合阶段、项目、作用及结果图
为更好地反映微生物及应用课程产学结合的具体操作,反映各部分的相互关系及对学生产生的影响,现将微生物及应用课程产学结合中阶段、项目、作用、效果用图1作说明。
参考文献:
[1]涂普生.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探索与实践.理论与实践探索,2006.
[2]周德金.国际贸易专业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高职研究,2008.
[3]万钢.科学链对产业链促进产学研合作新发展.上海科技论坛,2007,(3).
[4]刘伦钊.高校产学研联合的理论基础.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