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诈死术”

来源 :初中生学习·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_ru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不能逃跑时,某些种类的动物就会采取一种特殊的技能——装死,来进行自卫。利用这种办法能够保身,是因为大多数的食肉动物只捕捉运动中的动物,再一个原因就是某些动物不吃“死尸”。而某些种类动物为了猎食,也会采取装死的策略。
  诈死自卫
  夜里,一只狐狸从一细小的孔洞钻进鸡舍里偷鸡吃。当它吃饱以后,身子粗了许多,再也钻不出来了。第二天一早,鸡的主人发现“死”在鸡舍里的狐狸,便把它拖到野外准备掩埋掉。可是一到野外,“死”狐狸却在鸡主人挖坑不注意的时候,一跃而起,转眼之间逃得无影无踪。
  河豚有一个气囊,在受到触碰或遭到袭击时,身体立即呈硬气功状态——鼓气装死浮于水面,周身细刺随即坚挺如针。这是河豚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一旦来自外界的威胁解除了,它便会在瞬间恢复常态,逃得无影无踪。
  生活在北美的负鼠,如果遇到敌害,会大声嘶叫,并露出具有威慑力的50颗牙齿。如果这种办法不奏效,它就倒地装死,身子全然不动,眼睛半睁,嘴巴张着,心跳也会变得极为微弱,表情是痛苦的死亡状态,就像真的死了一般。如果这种假死状态还骗不了对方,它还会从肛门流出一种恶臭的绿色液体,使对方确信它已经死了,并且腐烂了。负鼠这种装死的状态,可以保持几小时之久。当敌害离开后,便从容逃走。
  野鸭常常遭到赤狐的袭击,因此野鸭练就了一套装死救命的手段。有时野鸭突然遭遇赤狐,见难以脱身之时,它不是退却而是挺身迎上前去,赤狐反而被野鸭的行为吓得步步后退。但是,赤狐多狡猾啊,它是在一边后退一边思考着对策。突然,赤狐猛烈地向野鸭发起进攻。野鸭见势不妙,立即躺倒在地上,双腿笔直地向后伸去,可装死15分钟。赤狐以为野鸭真的死了,也就不去咬它,挖了个浅坑把“猎物”草草地埋了。赤狐离开后,野鸭拱开泥土,展翅飞走了。
  生活在南美洲的猪鼻蛇是一种无毒蛇,当它遭遇敌害时,会模拟眼镜蛇准备进攻的凶相,企图吓退对手。如果这一招不奏效,它就装死,突然浑身痉挛,接着肚皮朝天就地而卧,脑袋毫无生气地歪到一边,嘴大张着,舌头也耷拉出来,甚至大小便也失禁了,并释放出一股死尸的气味,是一副地地道道死了的样子。然而,它却用眼睛的余光,始终偷偷地注视着对方,一有机会就开溜。
  花条蛇是一种无毒蛇,它的自卫方式十分有趣。当它遇到敌害时,会从肛腺里释放出一种令人作呕的腐烂大蒜的臭气,当然它也会把胃里的食物全部吐出来,当这种办法不能驱除敌害时,它就会翻过身来肚子朝上,张开嘴巴吐出舌头,躺在那里一动不动,就像完全死了一般。因为大多数动物是不吃死尸的,敌害没趣地走开以后,它就会翻过身来逃走。
  粘虫的幼虫,在受到某种刺激或震动时,它的眼睛和身上的感觉毛就立即感受到周围环境的变化,神经系统会立即发出指令,使肌肉收缩起来,肌肉一收缩就会带动脚的收缩,于是它抓不牢依托物,就会从高处掉到地上,呈现假死状态。不过,稍过片刻它就会恢复常态。虫子的假死行为,是对逃避敌害的一种适应性。
  诈死捕食
  我国南方的河流里有一种鲇鱼,会用装死的手段捕食。傍晚,老鼠常常溜到河边寻找食物。鲇鱼摸清了老鼠的规律,傍晚时就游到水边,将尾巴露出水面搁置在岸边,俨然是一条死鱼。前来河边觅食的老鼠见了,一口咬住“死鱼”的尾巴,以为捡到了天大的便宜。谁知这时,鲇鱼却猛地一甩尾巴,将老鼠甩进河里,然后拖进水底将其淹死,随后大进美食。
  在我国广西的一些深山里,生活着一种非常奇特的蛙类——棘胸蛙。它的胸肌有疣,坚硬且尖利,像棘刺一样,因此得名棘胸蛙。这是一种能捕食鸟类的大型蛙类。鸟在天上飞,蛙在地上跳,那么它是怎样吃到“天鹅肉”的呢?手段就是“诈死”。当它需要捕食的时候,就会在河边选择一个合适的场地,然后背部着地肚皮朝天,就像一只死了的蛙,耐心地等待着鸟儿上当。不多时,一只鸟儿看到了它,以为捡到了个大便宜,就飞落到蛙的肚皮上,欲啄食美味的蛙肉。谁知,棘胸蛙突然抱住鸟儿,迅速地翻了个身,跳进河水中,把鸟儿淹死,然后心安理得地吞食美味的大餐。
  编辑/佟馨
其他文献
1.下过大雪后为什么外面显得很寂静?  答:在冬天,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这个世界万籁俱静,而在大雪被人踩过之后,大自然又恢复了以前的喧嚣。这里面的奥秘在于刚下过的雪是新鲜蓬松的。这时候雪的表面层有许多小气孔,当外界的声波传入到这些小气孔时,就会像光一样发生反射现象。由于气孔往往是内部大而口径小,因此,仅有少部分声波的能量能通过气孔的口径反射回来,而大部分声波的能量则被大雪吸收掉了。这样就导致了
如花的季节,落实缤纷,等待我们用心采撷。  —题记  反叛时的倔强  任性而为,不允许别人对自己有任何异议,折射出了我们的反叛与倔强。17岁的我们,会反对一切自己厌恶的东西,会针贬一切自己反感的所见所闻,会因自己的不喜欢而捣乱一切,扫所有人的兴。  17岁的我们,不会为现实的艰难而屈服,不会因举步维艰而涕泪横流,不会因不顺心,不顺意而学会放弃一切,抛开所有。  17岁的天空,有我们倔强时的呐喊,有
1968年6月1日深夜,两辆高级轿车在南美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市郊疾驰着。6月天,在南美是冬季降临的季节。然而,阿根廷的滨海地区几乎没有经历过严冬,在最寒冷的7月,平均气温也保持在10摄氏度。而在盛夏的1月,也难得有达到25摄氏度的日子。这或许是大西洋洋流起了调节气温的作用吧。这天夜里,两辆轿车疾驰着,浓雾正笼罩着四野。后面车上坐着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律师盖拉尔德·毕达尔博士和他的妻子拉弗夫人,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