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日本新诗的先驱之作

来源 :博览群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eteran_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总是以它特有的美装点着世界,吸引着众人。但是过去我们读外国诗,大抵偏重于西欧,对于东方国家,包括日本,则注意的不多。记得在上个世纪中叶,很有兴趣地读过一本《万叶集》,那是日本最初的一部诗歌集,编成的时间在八世纪的奈良王朝,集中收录了从公元四世纪到八世纪中叶约450年间的长短诗歌四千五百多首,作者有上千人,编者是大伴家持。其中有一首大伴家持的“贺雨落歌”,至今仍然让我记忆犹新:“我欲甘露雨/雨来竟沛然/不须言语祝/一定是丰年”。当时,我喜欢读日本早期的诗歌,主要是因为它和中国的古典诗词有很多相通之处。可是在后来的年代里,人们只能断断续续地读到一点点日本诗歌,一来是国内对日本诗歌译介的不多,二来是过去日本军国,主义那段侵略历史给我们感情上带来了创伤。
  2003年初,当一本《日本诗史》展现在面前的时候,我心头忽然为之一动。那秀美的装帧和清新淡雅的封面,一下子把我吸引住了——一位身着漂亮和服的日本女子,亭亭玉立,似在凝视历史的功过,似在聆听诗歌的韵律,说她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小诗,毫不过分。
  这部书的内容,一是史,二是诗。史是长河,诗是浪花。在历史的长河中,浪花才显得有生命力,而那无尽的浪花又使长河变得多彩多姿、蔚为壮观。
  从史的方面说,它写的是日本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诞生的日本新诗的发展史。日本新诗就是日本的现代自由诗,源于1882年出版的《新体诗抄》,迄今已有120年的历史。学者罗兴典以史学家特有的严谨,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这120年间日本诗的发生与发展,以及在它发展过程中经历过的探索、辉煌、低迷和复兴,做出了精辟的概括,使读者系统地了解了日本新诗的来龙去脉和它的历史主线、发展特点。、
  从诗的角度来看,诗人罗兴典在书中介绍了三百二十多位日本各个历史阶段具有代表性的诗人,对这些诗人的诗作,结合历史背景和个人经历做了深刻的分析,还列举了各种诗刊、诗集五百二十多种,新诗二百多首,对这些作品串讲诗意,品尝诗味,帮助读者理解和欣赏,为读者展现了异彩纷呈的日本诗史百花园。
  对于仅仅是普通的诗歌爱好者的我们来说,更为欣赏的是本书中编录的诗,可以说,这些诗翻译得非常美。俄罗斯作家屠格涅夫说过;“在有美和生命的地方,就有诗”。诗之美,主要表现在它的意境美,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诗话》中说的,“诗以境界为最上”。同时,诗还特别讲究形式美和音韵、音律美。诗是很难翻译的,因为,诗歌的特点是语言精练,而且形象性强,并具有一定的节奏韵律,讲究音韵美、音律美。而各个国家和民族的语言却有很大的差别,在音律、音韵和一些特殊的修辞方法、援引典故等方面,确实是很难翻译的。然而,本书作者为我们翻译的一百多首诗却很好地表达了汉语的音美,也体现了日本新诗的诗韵。有一首诗是这样的:“军营秋色遍霜花/飞鸿过眼晰可查/锒光冷照城头剑/昔日清辉照谁家/”。除了诗的意境动人之外,吟唱起来,也感到音律明快,语调雄浑。,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做诗难,选诗也难。在日本一百二十年间浩瀚的诗的海洋中,本书作者以极其广阔的视野选取翻译的135首新诗既是各个时期、各个流振、各种诗体、各种题材的代表诗人的代表作品,又是艺术晶中的上乘或精华。
  《日本诗史》还介绍了日本的浪漫主义、象征主义、民众诗振、荒原诗派等十几个流派的丰采和兴衰,使我们认识了岛崎藤村、北原白秋,与谢野晶子、谷川俊太郎等众多代表诗人的风韵和诗坛地位。 谈到日本现代史,人们不会忘记它在侵略中国战争中犯下的滔天罪行。那个时期,日本有不少诗人发表了不少鼓吹“皇军”和“圣战”的诗作,为其野蛮行径摇旗呐喊。本书作者全面、客观地介绍了这一期间的日本诗坛状况和战后他们自己对这一问题的反思,深刻地指出,这“是日本近代最黑暗、最疯狂的时代”,这一时期“日本诗坛暴露出从未有过的悲惨丑态”。这是本书的一个鲜明特点,也正是作者唯物史观的表现。
  关于本书作者罗兴典先生,我们见到他最早的一首诗,是收录在被郭沫若先生称为“英雄诗史”的《志愿军诗一百首》上的“班长的照片”,那是他在朝鲜战场上用血与笔留下的永恒的纪念,从此,年青的罗兴典满怀对未来的憧憬走进了诗的圣殿。后来他进人大学学日语,然后教日语。这样,日语和诗歌就与他解下了不解之缘。多年来,他潜心研究日本诗歌,致力于中日诗歌文化的交流;他频繁东渡日本讲学,与日本友人切磋,和众多日本诗人相识相知,把大量的日本诗歌介绍到中国来,现已结集出版了《爱与孤独》等十余种日本诗歌单行本。据说,他为了撰写这部《日本诗史》,精心地酝酿了二十多年时间,胜过了“十年磨一剑”。他不辞辛劳地往返于中国和日本之间,翻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采访了许多知名人士,进行了反复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在本书的末尾,作者饶有风趣地介绍了当今日本诗坛的一片“热闹景观”,并特别关注到老年群体。他写到:日本人写诗’、爱诗,基本上是属于生活上的需要。在数以万计的业余诗人中,多半是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他们大都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而且经济条件都比较优越。现代化的工作制度和生活条件,使他们各自占有充分的闲暇,为了消磨这些闲暇,写诗、读诗便是其手段之一。他们写诗,不愁没处发表,诗刊、诗集等出版物甚多,诗界的活动又丰富,很好的社会温床使诗界一年比一年更加繁荣兴旺……罗兴典先生的这一段文字显然意味深长,很值得我们深思。
  (《日本诗史》,罗兴典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11月版,28;40元)
其他文献
[编者按]曾经被一部热播的、素有福克斯电视网“镇台之宝”美誉的美国电视剧《X档案》深深吸引,两位FBI探员试图揭开几十年来遇到的超自然现象的谜团,让人们在诧异自然界的不可思议和惊叹外星球玄妙科技的同时,更钦佩主人公为求真相不屈不挠的精神。在美军装备的研制中也有这样一批“X档案”,只不过它们不是外星球而是地球上最新科技的探路先锋……    “海上斗士”号双体船又称为X艇,如同美国空军的X-45、X-
期刊
2005年10月12日上午9点整,举世瞩目的中国第2艘载人飞船“神舟”6号将费俊龙、聂海胜两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在太空飞行5天后于10月17日4时33分安全返回地面。这次飞行首次实现了我国“真正有人参与的空间飞行试验”,打响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进入第二步任务的揭幕之战,是2005年我国最具影响、最具战略意义的国家级科研试验任务,是我国最重大的科技实践活动之一。据中国航天界负责人透露,在“
期刊
狙击在我国军事史上从来都是浓重而精彩的一笔。不过古代的狙击武器以弓箭为主。《英雄》里秦军的箭阵无坚不摧,无往不利!蒙古人的骑射更是天下无双!历史上契丹人曾这这样形容女真人的骑射:女真人不满万,满万则天下无敌!至于神射手在各种小说中的表现更是举不胜举,飞将军李广、花荣……  近现代战争中,神枪手倍出,许多老将帅的枪法也是出神入化:杨靖宇将军曾经在200米距离击中过篝火边日军手中的罐筒,刘伯承元帅可以
期刊
1793年7月,盘踞在土伦和其它几个法国南部城市的王党分子勾结外国干涉势力掀起暴乱,局势的严峻迫使巴黎的革命政府发布全国动员令,先后组织起两支大军前往土伦平叛。但是战事进展非常不顺利,由于指挥失误,平叛部队屡屡受挫,炮兵指挥员多马尔也在战斗中负了重伤,收复土伦的前景十分黯淡。在前线督战的国民公会特派员萨利切蒂焦灼万分,他考虑当务之急是要为炮兵部队寻找一位新指挥官,但是当时的法国革命军队非常缺乏专业
期刊
2004年12月,美国国防部突然宣布中止三军待已久的“联合通用导弹”(JCM)计划,这一消息在让全球军火商惊讶之余,不禁为其惋惜。但时过不到半年,人们发现这一计划似乎死而不僵,其主要承包商洛·马公司仍在继续这一计划,而且进展异常顺利。该公司甚至公开宣称,2006年军方将恢复该计划。走走停停,让人一头雾水。那么,这种被称为“未来空地杀手”的美国明星武器究竟为何会“生死难卜”呢?      “联合通用
期刊
凯旋门是法国巴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它是拿破仑下令为纪念法军在奥斯特利茨(现捷克共和国斯拉夫科夫城)战役中战胜俄奥联军,于1806年开始兴建的。这项宏大的工程进行了30年,于1836年即拿破仑去世15年后才告竣工。  200年前的1805年12月2日,恰巧是拿破仑举行加冕典礼一周年的日子。这天,他亲自指挥法军,在战局于己不利、总兵力处于劣势的情况下,果断地利用敌方统帅判断上的失误,引诱由俄罗斯沙皇亚
期刊
空降兵是俄军一个独立兵种,由其国防部直接掌握,属于俄军的战略预备队,是俄军战斗力最强的王牌部队,而其第76近卫空降师又格外突出,可谓王牌中的王牌。    历史悠久 战功卓著    第76空降师的前身是一个步兵师,成立于1939年。苏联卫国战争期间,该师参加了奥德萨保卫战、克里木战役,并于1943年3月的斯大林格勒会战中获得了“近卫”部队的光荣称号,改编为第76近卫步兵师。整个卫国战争中,该师有5
期刊
融历史画册、地方志、大型旅游图册于一身的《运城名胜》(精装本)由山西省运城市委、市政府组织专家学者编写完成,近期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书中文字流畅、颇具古风,图文并茂,极具收藏价值。  运城史称“河东”,自古就圣贤迭出,名流辈涌。黄帝在此战蚩尤,尤血浸地化作盐池;华夏文明始祖尧舜禹,或诞生、或立业、或建都,都在此留有丰富史迹和美谈;嫘祖养蚕缫丝纺织由此发端;后稷教民稼穑农业由此起源;汉末名将后
期刊
[编者按]八年前的10月17日黄昏,美空军的“微型探测器技术集成”3卫星同往常一样悠然自得地遨游在太阳同步轨道上。然而,一场灭顶之灾正悄然向它袭来。随着位于美国新墨西哥州南部沙漠的白沙导弹靶场一台高功率“中红外先进化学激光器”发射的一束高能激光射穿云天,这颗日益老化的试验卫星灰飞烟灭……“谁能控制空间,谁就能控制世界”、“制天权”、军事上的“制高点”、国家安全的“高边疆”等宣扬“天军”的溢美之辞接
期刊
2005年9月19日,在美国沃伦空军基地,随着一名导弹发射控制官切断最后一枚“和平卫士”(Peacekeeper/MX)洲际弹道导弹控制台的所有电源,已经服役19年的美国最先进的洲际弹道导弹退出了现役。美国为此专门举行了隆重的庆典仪式,并在舆论上大造声势,关心世界和平的人们似乎可以挥去由于美国刚公布的《联合核作战条令》而郁积在头顶上的一抹乌云。但事实究竟如何?一再叫嚣核武威胁的美国为何放弃了这种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