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追问演绎课堂精彩

来源 :中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jiajia08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追问是品德课堂教学常用的提问策略。用层层追问激活学生思维,能让学生在主动思考、价值判断和选择中体验生活,实现德性生长。
  关 键 词 小学品德课堂;追问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5)02-0036-02
  追问是品德课堂教学常用的提问策略,更是调动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学会发现解决问题的重要载体。通过追问鼓励学生去思考、选择、行动,让学生自己作出判断和选择,才会有真正的价值认同,也才能在现实生活中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
  一次教学中,学生“意外”的提问,让笔者对追问有了更深的认识和反思。
  【教学片段回顾】
  《我不耍赖皮》(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五课)一课的学习主题是“规则”。教材中有一个环节是“为我们的班级制定‘宪法’”,旨在让学生亲自参与并体验规则制定的民主过程。教学中,笔者结合班级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回顾班级生活,说说哪一方面急需制定规则。学生们一致认为,去专用教室上课问题最严重,表现为上课不准时、奔跑、大声喧哗等。由此,学生们讨论并制定了具体、可操作的规则。这时,有学生突然提出:“老师,规则是制定了,但如果有同学不遵守怎么办?”
  追问1:抛回问题,呈现各自观点
  师:这确实是个问题。平时总有同学不能自觉遵守制定的规则。你们说怎么办呢?
  生1:让他写检查书。
  生2:让他抄书。
  生3:让他站在教室后面。
  生4:告诉他家长,让家长批评他、惩罚他。
  学生提出的问题源于其困惑和生活体验。笔者顺势将问题抛回给学生,将处于不同道德水平的学生引入问题情境,借此探明学生的道德发展水平和思维状态。学生基于自身的认识和生活经验作出了种种回应,这些想法或许是幼稚的,甚至是错误的,更偏离了教学预设,但这些才是真实的教育起点。此时,教师要抓住时机继续追问,引发学生的道德思考。
  追问2:拓展问题,觸发生活经验
  师:回想一下类似的经历,你是否遇到过上述方法中的某一种?
  生1:上次我不守规则,爸爸知道后揍了我。可是,没多久,我又犯错了,爸爸说我是好了伤疤忘了疼。
  生2:我写检查书很困难,写不出来,不知道说什么好。
  生3:抄书很简单的。
  生4:有一次老师不在,我随意讲话,班长就让我在座位上站了一会儿。我觉得没什么大不了,没关系的。……
  “没有多元道德经验的碰撞,学生就没有借以发展比较、鉴别、选择等自主能力的情境。”[1]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追问1呈现的学生想法,教师没有采用通常的追问“为什么”,而是帮助学生运用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检验自己的想法:如果采用我的做法,会产生怎样的结果。这样,自然地促使学生经验他人的经验、体验他人的体验,[2]引发个体内心的冲突及学生间的分歧;进而推动学生通过反思、移情等实现全面参与,全心投入课堂。
  追问3:刨根问底,唤醒情感体验
  师:想一想,有时你为什么会违反规则?
  生1:我忘记了。
  生2:我控制不住自己。
  生3:我没注意,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
  ……
  学生的表述各不相同,但大多数同学道出的违反规则的原因是一致的:自控能力差。在这里,教师为什么要让学生反思违反规则的原因?事实上,追问1中学生“无忌的童言”源于其日常生活中看到、听到或经历过的事情;通过追问2,学生对原先的想法作出了否定的判断。但由于年龄小,加上先入为主,此时的学生对解决“不遵守规则怎么办”这一问题仍然呈现出一种无力感,思维陷入了僵局。道德教育的关键在于触动情感,促发道德体验。因此,这一环节的追问,目的在于唤起学生的情绪记忆,促进学生对问题认识的深化,使得后续引导建立在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上,从而为学生学会“设身处地”,突破认识瓶颈作好铺垫。
  追问4:转换角色,自觉修正认知
  师:你违反了制定的规则,希望老师、同学怎么做呢?
  生1:我希望老师多原谅我几次,耐心地跟我讲道理,我会慢慢改的。
  生2:我希望老师让我在全班同学面前大声说出自己犯的错误,并保证改正。
  生3:我希望老师督促我把这些规则写下来,贴在桌角作为提醒。
  生4:我希望同学之间相互提醒、督促,不要只会告状。
  ……
  从“规则是制定了,但如果有同学不遵守怎么办”到“你违反了制定的规则,你希望老师、同学怎么做”,教师提出的问题实质上并未改变,只是变换了设问角度。就是这样小小的变化,帮助学生开启了新的思维视角,让学生自觉站在不同的位置体悟同一情境,将个人与他人的观点、认知以及课堂上新产生的观点、认识不断撞击、融合,在不知不觉中转换角色,修正认知,甚至重建原有的认知和判断。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追问使得课堂进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学生获得了走向他人心灵的通道,展开了自由的、个性化的思考与探究,从新的视角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并由此“推己及人”。
  追问5:澄清总结,促进自主建构
  师:讨论到这里,让我们回到最初同学提出的问题:规则是制定了,但如果有同学不遵守怎么办?
  生1:对于违反规则的同学,我们可以多原谅他几次,给他改正的机会。
  生2:发现有同学违反规则,同桌或班干部就要留心,下次去专用教室上课时能提前提醒他,或带着他一起去。
  生3:老师发现有同学违反规则,平时就要多提醒,而不是等同学违反了规则就来批评。
  生4:既然有同学违反规则,老师、同学都要想办法帮助他。我觉得我们可以在班干部带领下排队到专用教室上课,而不是一个一个独自去。
  ……
  虽然是童言稚语,但学生的不同回答让我们清楚地感受到,学生不再简单认为违反了规则就要受到惩罚,而是尝试综合地、关联地、多角度地、切合实际地分析和思考问题,从关注“违反规则后的处理”变为关注“如何防患于未然”。步步追问,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们互相启发,共同认识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形成了一种“集体思考”。[3]最后,返回原点的追问使学生通过自我反思实现了总结提高,巩固和扩大了讨论过程中生发的积极有益的结论,学生理性思考和辨析能力得到了发展。教师用追问实现了的积极引导,帮助学生实现了道德的自主建构,生成了新的意义世界。
  古罗马教育家普鲁塔克认为,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追问就是一颗火种。在本节课教学中,课堂上学生意外的提问,引发了教师连续的追问。这些追问或延伸,或拓展,或补充,步步为营,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为学生搭设了思维跳板。学生的认知从散乱走向聚焦,从肤浅走向深刻,走向更高的道德认知水平发展。用简洁的追问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取向,体味价值判断与选择,品德课堂才能成为学生体验生活、德性生长的舞台。
  参考文献
  [1][3]刘次林.以学定教——道德教育的另一种思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51,24.
  [2]鲁洁.品德与社会教师用书三年级上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3.
  (作者单位:无锡市积余实验学校
  江苏无锡 214043)
  责任编辑 毛伟娜
其他文献
2003年,我国签署加入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作为缔约方承诺在2011年1月9日前,在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实现100%禁烟。
据媒体报道,武汉一家医疗投资管理公司为扩大放射用医疗软件及耗材的销量,维系与医院、医生的良好关系,以考察学习的名义,先后组织36名医生到上海、苏州等地旅游,所有费用由
当前,骨科临床中,外科术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推广,其中针对胸腰椎管狭窄、胸腰椎骨折等症,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属于常用术式.伤口感染在脊柱外科手术的术后并发症中是较为常见的,
目的 分析心电图对心肌梗死研究和前期诊断的重要性.方法 对收集的60例患者的病情进行回顾,分析患者心肌梗死前期的心电图表现,进行数据比较分析和数据分类.结果 60例心肌梗
心血管内科专业知识体系庞大、复杂,是医学院校临床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CPBL即临床实际病案与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相结合的一种新的案例学习方法。该文对CPBL应用于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