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文章以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为载体,围绕“教给学生调控的技能,使学生健康成长;让学生学会感恩,使学生快乐成长;激发学生创新的意识,使学生成为创新型人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可持续发展”几大主题论述了究竟怎样教学生的问题。
关键词: 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教学实践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作为一名思想品德教师,我一直在思考,我的课堂除了教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外还应该教给学生什么呢?大纲明示: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质是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道德。从思想品德的内涵上看,思想品德课就是要把当今社会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学生的思想道德。结合教学实践,我的想法如下。
一、教给学生调控的技能,使学生健康成长
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需要我们学习的东西很多,需要我们适应的事物也很多,随之产生的心理问题也就很多,比如:学习压力、不良情绪等。那么学生怎样调控心理呢?
例如:在教学《理智面对学习压力》时,我这样设计:首先,提前给学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找出身边因为学习压力而使学生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例子;其次,让学生分别讲述;再次,让学生讨论归类,不同强度的压力分别给学生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最后(本节课重点),让学生讨论针对不同的情况,我们该怎么做?让学生在模拟中感知,在讨论中总结方法。这样不仅让学生增强了调控技能,而且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让学生学会感恩,使学生快乐成长
我们了解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惨案:
2010年3月23日上午在南平实验小学校门口发生恶性杀人案件,凶手郑民生因对社会不满,而产生杀机,造成8名小学生死亡,另5人重伤。
还有震惊全国的药家鑫事件……
纵观这些凶手曾经都是好学生、好员工,因为生活、学习小事,走上了不归路。事情的发生绝非偶然,究其原因应该是教育的失败。我们在教学中一味地重视学生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感恩教育。针对这一重大社会问题,思想品德教师负有重大责任。思想品德课的一个最大的功能是对学生道德的培养、品德的提高。要让学生通过课堂观察社会,感悟社会,学会感恩,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从而杜绝上述事件的发生。
三、激发学生创新的意识,使学生成为创新型人才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从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到教材的改变,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改革,我们不难看出,我们国家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在不懈地努力。那么作为中学教师,我们怎样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呢?
首先,教师观念要创新。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应首先转变自己的观念,对待教学内容不能拘泥于“一节课有几个知识点”。教师应该明白教学不仅是“知道是什么”和“知道为什么”的过程,还是体验、领悟和形成理念的过程,也就是要知道“怎么做才是最好的”。另外,教师还要明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是这一节课的事情,也不是下一节课的事情,而是我们终生的追求。
其次,教师教学手段要创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会看到现代教学已不再是“一支粉笔 一本教材”而应该使用现代教育手段,让课堂教学更精彩,更愉快。
最后,把握好教学细节。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中,教师往往都喜欢运用辩论法,这样不是为浇灭质疑的火花,而是更好地帮助学生打开创新意识的闸门。
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可持续发展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具备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已经成为时代的要求。我认为,要想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首先应该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了解所学内容,才会有求知的欲望。其次,我认为应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质疑。不管所教内容是什么,都要问学生为什么,当学生回答出答案后,还要再问为什么。这样长此以往,学生自然养成一种习惯,凡事都会产生疑问。疑问怎么解决呢?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学生会主动查阅资料,如此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就会逐渐形成。
社会需要的是高素质、创新型的人才,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担,所以要不断地学习、钻研,为打造高效课堂而努力,为提高学生的能力而努力,为培养国家需要的人才而奋斗终生。
关键词: 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教学实践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作为一名思想品德教师,我一直在思考,我的课堂除了教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外还应该教给学生什么呢?大纲明示: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质是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道德。从思想品德的内涵上看,思想品德课就是要把当今社会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学生的思想道德。结合教学实践,我的想法如下。
一、教给学生调控的技能,使学生健康成长
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需要我们学习的东西很多,需要我们适应的事物也很多,随之产生的心理问题也就很多,比如:学习压力、不良情绪等。那么学生怎样调控心理呢?
例如:在教学《理智面对学习压力》时,我这样设计:首先,提前给学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找出身边因为学习压力而使学生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例子;其次,让学生分别讲述;再次,让学生讨论归类,不同强度的压力分别给学生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最后(本节课重点),让学生讨论针对不同的情况,我们该怎么做?让学生在模拟中感知,在讨论中总结方法。这样不仅让学生增强了调控技能,而且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让学生学会感恩,使学生快乐成长
我们了解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惨案:
2010年3月23日上午在南平实验小学校门口发生恶性杀人案件,凶手郑民生因对社会不满,而产生杀机,造成8名小学生死亡,另5人重伤。
还有震惊全国的药家鑫事件……
纵观这些凶手曾经都是好学生、好员工,因为生活、学习小事,走上了不归路。事情的发生绝非偶然,究其原因应该是教育的失败。我们在教学中一味地重视学生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感恩教育。针对这一重大社会问题,思想品德教师负有重大责任。思想品德课的一个最大的功能是对学生道德的培养、品德的提高。要让学生通过课堂观察社会,感悟社会,学会感恩,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从而杜绝上述事件的发生。
三、激发学生创新的意识,使学生成为创新型人才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从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到教材的改变,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改革,我们不难看出,我们国家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在不懈地努力。那么作为中学教师,我们怎样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呢?
首先,教师观念要创新。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应首先转变自己的观念,对待教学内容不能拘泥于“一节课有几个知识点”。教师应该明白教学不仅是“知道是什么”和“知道为什么”的过程,还是体验、领悟和形成理念的过程,也就是要知道“怎么做才是最好的”。另外,教师还要明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是这一节课的事情,也不是下一节课的事情,而是我们终生的追求。
其次,教师教学手段要创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会看到现代教学已不再是“一支粉笔 一本教材”而应该使用现代教育手段,让课堂教学更精彩,更愉快。
最后,把握好教学细节。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中,教师往往都喜欢运用辩论法,这样不是为浇灭质疑的火花,而是更好地帮助学生打开创新意识的闸门。
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可持续发展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具备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已经成为时代的要求。我认为,要想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首先应该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了解所学内容,才会有求知的欲望。其次,我认为应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质疑。不管所教内容是什么,都要问学生为什么,当学生回答出答案后,还要再问为什么。这样长此以往,学生自然养成一种习惯,凡事都会产生疑问。疑问怎么解决呢?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学生会主动查阅资料,如此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就会逐渐形成。
社会需要的是高素质、创新型的人才,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担,所以要不断地学习、钻研,为打造高效课堂而努力,为提高学生的能力而努力,为培养国家需要的人才而奋斗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