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作文“眺望远方”素材运用指导

来源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zhofpc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中考作文备考试题】
  一个人,只关心眼前的事情,不仅没有一份好心情,也不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能够经常“眺望远方”的人,才是有希望的。请以“眺望远方”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名师题解】
  “眺望远方”是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立意的关键点应当突出两个方面“眺望”和“远方”。 首先,“眺望”本身的含义就是“从高处往远处看”,所以在写作时应该突出“高远的眼光”,以及“眺望时应持的方法、态度”。
  在写作时要明确阐述出“远方的指代意义”,也就是说,要说出“眺望时应该关注的事物”“眺望中看到的事物”等;而且“远方”既可以指实质空间的距离,也可以虚指时间的悠久和遥远,还可以是虚写追求一种理想的境界、迷恋一种人生的寄托、仰慕一种精神的伊甸园、向往一种美好的未来等,无论是“远方”的含义是实是虚,“眺望远方”的含义,都要求以站在高处、以高远的眼光高瞻远瞩,以扩大视野、以回顾历史见古知今,以着眼未来着手于当今等。“远方”可以有多种理解、多层含义。它既可以指空间上的“远方”,也可以指时间上的“久远”或“长远”,还可以指精神上更高的“境界”。
  眺望远方、追求美好是一种本能、一种可贵的品质,唯其如此,人类社会才能不断前进,世界才能变得越来越美好。而“眺望”,表达的是一种心仪已久的念想、一种执着不懈的追求、一种热切虔诚的希望。因此,这应是最佳立意。
  【推荐素材】
  素材一:腐朽无能的满清政府闭关锁国,自称为王,享受着所谓的“天府之国”的称誉。这种行为等同于遮蔽着自己的双眼,原地转圈,然而,却在不知不觉中坠入了无底的深渊。相反,西班牙和葡萄牙这两个相比中国而言的小国,却在当时大力发展航海事业,开辟新航路,给自己本国带来丰富的物资。可是,值得疑惑的是,既然这两个国家并没有固步自封,为什么最终没有强大起来,反而被后来居上的英国称霸欧洲呢?原因不言而喻,西班牙和葡萄牙掠夺物资,仅仅是为了封建统治者的需求,而英国,在对外开发的背后,隐藏着一个更大的目的——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始积累。英国人为未来的政治变革、工业革命养精蓄锐,站得高,看得远,最终驾驭于欧洲之上。
  素材点拨:历史的变迁再一次告诉我们:要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才能创造更辉煌的未来。相反,如果不放眼未来,就只能固步自封,走上绝路。这则素材从历史与民族发展的角度出来,有很强的说服力。
  素材二:金庸笔下的独孤求败之所以傲立武林,也与他不断眺望远方,改进自己的心境难以分离。从年轻气盛时的青虹宝剑,到三十而立时的紫薇软剑;从大巧不工的玄铁剑,到摘花飞叶可伤人的木剑,他的一生都在孜孜不倦地眺望远方,以求武学的更高境界。不然,何来“求败”二字?
  素材点拨:这则素材的角度非常的巧妙。利用书中人物的故事来阐释“眺望远方”的重要意义。金庸的武侠小说和据此改编的影视剧,几乎每一部都深入人心,然而,如果从这些小说或者影视剧中寻找有用的作文素材,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從中截取某个人物的故事,尤其是他的成长经历,不乏是一个好的出路。
  素材三:在2016年的电子科技大学毕业典礼上,一位硕士毕业生受到了媒体和網友的关注,被大家称为“励志哥”“扫地僧”。他叫张永辉,他的另一个身份,是学校校卫队的保安。2005年,张永辉报了电子科大的网络教育学院,拿到本科学位。按理,张永辉应该“满足”了,但是他不“甘心”。“身处大学校园,看到师生们都是这么优秀,我也不想落后。”他还想继续提升自己,决定要考研。为了备考研究生,张永辉还把读初二的儿子带到教室里上自习,一直到教室熄灯才离开。张永辉最终以148分的总成绩考上了电子科大MPA。而被问到今后的打算,张永辉表示,想继续留在学校当保安,他觉得干的一直很开心,而攻读硕士“只是为了进一步改变自己看世界的视角,提升自己”。
  素材点拨:这些年,保安考上大学的故事并不少见,他们的经历其实也恰恰是最真实的励志素材。张永辉考大学,考研,他的继续深造,我们都以为是为了更好的生活。然而,他的回答再次令我们惭愧:改变自己看世界的视角,提升自己。当下,又有多少人能像他那样,即便在工作和年龄都不是优势的前提下,仍想着不断充实自我、提高自我呢?
  【佳作示例】
  眺望远方
  江苏省徐州市西苑中学 尹梓凡
  分针艰难地挪动着自己纤细苗条的身体一格一格向上攀升,微弱的足音在空寂的屋子里显得格外明显。窗外的阳光和风一样被厚重的窗帘与窗户阻挡,屋内黯淡了几分。我的思绪被眼前张牙舞爪的题目死死纠结在一起,像纠缠不清的毛线团,理不出头绪。许久,我丢掉笔,用酸涩的眼睛冷冷环顾着周围的黯然,莫名的烦躁。
  烦躁之中,我一把扯过窗帘,摔开厚厚的玻璃窗。阳光欢喜的涌进来,像得了糖的孩子在课桌上蹦蹦跳跳。呼吸顺畅了很多,我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神清气爽。
  缓缓睁开眼,映入眼帘的是近处的场景:习惯被人践踏的道路,“满目沧桑”,占道经营的小贩带着市侩谄媚的笑,顺手将果皮枝叶丢弃在地上,在他们的前方是马路,拥挤而肮脏,正处于晚高峰的车辆被迫滞留在路上,从车窗里传来粗鲁的抱怨尖锐的咒骂,此起彼伏的鸣笛声像尖锐的玻璃碎片摩擦着滑过耳际,沉重的车轮敲击着路面的尘埃,尘埃立刻如饥似渴地扑向小贩摊位上廉价的瓜果……晚霞不再温暖柔和,是苍茫的颜色。
  刚涌上心头的一点愉快轻松立刻消失殆尽,我厌恶的皱起眉屏住呼吸,仿佛一吸气那些灰尘就会顺着鼻息窜进身体。我刚想关窗,不经意间的远眺,却让我放下了手臂。
  在马路很远的那端,是一个小花圃,招展的枝叶柔韧轻盈,潜藏在枝叶里浅粉的花朵怒放却不炫耀招摇,花朵不大,在远处看只能看到星星点点的色泽点缀在嫩绿的锦缎之中,霞光聚集在或合拢或盛开的花朵之上,镀上了一层耀眼的金边。幽静深远的小道有竹秀美挺立,郁郁葱葱,微风吹过漾成一片碧绿的涟漪,同样飘荡的还有孩童稚嫩的笑声,蹒跚的步子一颠一颠,快乐而好奇地打量着周围的世界,老人跟在他的身后,同样笑着,舒展开来的皱纹之中是藏匿不住的满足与欣喜。梢头的鸟儿不知疲倦地哼唱着最后一支歌谣,黄昏浓郁的暖色调抹染在天空上,勾勒着每一个景物的轮廓,绚烂美好。
  我怔了神,直至眼睛睁到痛才发现自己已经远眺了很久。近处的景物与远处形成了极大的反差,视线总是要掠过眼前的不堪才看得到远处的美好。
  眼前的肮脏混乱怎样,眼前的不堪拥挤又怎样,努力远眺,就会看到远处的绚烂。旖旎风光,即使无法触及,只要远眺,努力维持着远眺的姿态,心中的信念就不会动摇,就可以向着更好的地方追逐奔跑。
  视线比脚步更快达到,只有远眺,瞄准更好的目标,不因眼前的劳苦假象停止前进的步伐,才能毫无顾虑,勇敢地闯。
  我把目光收回在手中的题目上,依旧没有思路,可是我的唇角却不由上扬,因为努力眺望,我看到最远的地方有最明媚的阳光。
  【教师评点】
  这篇文章的思路非常巧妙,作者并没有拿过多的事例来说服读者们“眺望远方”,而是通过自己的经历,自己透过窗外看到不同景象的小事情来感悟人生,得出“努力远眺,就会看到远处的绚烂”的结论。这种立意与写法恰恰是当下我们最缺乏的。我们习惯于选取一些重大的立意切入写作,习惯于脑子里没有素材时便编故事,却忘了最好的素材其实就是来自于我们自身的经历。学会观察生活,积累生活,才能更好地感悟生活,写好文章。
其他文献
巴金先生的《寒夜》有多种外文译本,其中世界语版《寒夜》,由世界语学者李士俊翻譯。在翻译过程中,他对书中提到主人公汪文宣因患严重的肺结核而感到“肺痛”,提出不同意见。  李士俊年轻时得过肺结核,经历过五六年折磨。他知道,肺部并没有神经分布,因此也就不可能有“肺痛”之说。他给巴金写信,提出自己的看法,巴金觉得李士俊的说法有道理,在复信中说:“您可以把‘肺痛’改译为‘胸痛’。”  一字之改,更符合实际。
夜,悄悄的,无声无息。  外面,风呼呼地吹着,如此可怕,月亮孤零零地独自挂在那漆黑的天幕上,没有星星,好孤单的样子。我在那冰冷的被窝中,怎么也睡不着,也许是因为没有母亲那温暖的气息,也许是因为没有母亲那絮絮叨叨的叮嘱声。  中午,和母亲大吵了一架,因为周末作业的事。周末的作业做得很糟糕,心情本来就不太好,再加上母亲那絮絮叨叨的责怪,让我的小宇宙彻底爆发了。这一爆发,有如海水的堤坝溃塌了,海水“哄”
最近,一篇《校长怒了!还有多少假课文在侮辱孩子的智商?》刷爆朋友圈,在这个帖子中,罗列了不少现在正在使用的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具体错误。比如,某版本的二年级课本中的课文《爱迪生救妈妈》,“无论是课本还是老师的教参都没有注明文章的作者和来源”,而且,根据历史资料,爱迪生小时候的那个年代根本还没有阑尾炎手术。再比如,某版本五年级上册的《地震中的父子》讲诉了父亲手刨救子的故事,但这场洛杉矶大地震具体的年份却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题记  我做了一个梦,梦里沉沉黑暗,风起云涌。  没有太过多余的色彩,只有晦涩暗沉的悲剧。有人静静地躺在那里,不说话也不动作。我慢慢地走着,不明终点。空气窒息在眼前,一点点凝结。  我在恐惧中惊醒,想着空旷的空气就像有一股潮水般的悲伤将我淹没。泪在脸上纵横,我竭力大哭,宣泄着什么。梦里那躺着的不是别人,是外公。那样躺着,了无生息地冰冷着。我冲到门口,看着港口
一個人的长相并不是最紧要的,如果一个人把长相看成人生的关键,就一定会与快乐背道而驰。容貌是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老的,不会衰老的,只有智慧与品性。所以,我们一定不要因为外貌而影响自我的心情乃至自信,抛开这些外在的东西,尽情地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吧!
“三孝口、四牌楼、女人街,岔到长江路口,向前走还是向后走,东边吹来一阵包河的风。”这首合肥本土乐队“飘乐队”创作的《合肥的石头》曾响彻合肥的大街小巷。这一个个地名,串起的不仅是日常生活的记忆,还有这座城市的文化历史。  小到台站港场、街巷里弄,大到城市名称、行政区划,都属于地名的范畴。城市发展对地名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数据显示,近30年来,我国有6万多个乡镇名称和40多万个建制村名
嘿!大家伙:  穿越过二十年的时光,我们终于见面了。  这是一封友善的书信,所以接下来不管我说什么,你都不许记仇哦。  又是一个六月,风中夹杂着海水的咸味,伴随着一股股热浪扑面而来,蝉儿嘈杂的叫声,让十四岁的我陷入了一轮轮的沉思中。复杂的心情,迷茫的眼神,成绩的一落千丈,老师家长的批评,还有一个想要努力却无动于衷的自己。手中的冰饮料也丝毫难解我现在的苦闷。你懂吗?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恐怕就是那个我发了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更爱你脚下的位置,坚守的土地。  ——题记  阳光打在苍劲的松枝上,朝气洋溢。岁寒,然后知松柏之苍劲。你的愛与鼓励,成了我记忆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犹有一段记忆镂刻心间:考试无常,终于在那一次的较量中,我仓皇北顾。手中攥着那一小条成绩单,我的嘴角抿成了一条线。  我努力地安慰自己,尽量做到风轻云淡,只是那时我不知,人啊,有种伤心,能骗得过别人,能骗得过自己,却骗不过真正爱护你
点油灯弹月琴的老妇人,卖芳香玉兰花的卑微人,冷而纯净优美的雪……  他们就像这大千世界里的一粒粒沙,随风而逝,渺小到无人注意,无人发现他们的美。不,有一人发现了,他就是林清玄。  翻开他的《心美,一切皆美》:清晨滚着金边的红云,是美的;午后飘过慵懒的白云,是美的;黄昏燃烧炽烈的晚霞,是美的;有时散得干净的天空,也是美的;那密密层层包裹着青天的乌云,使我们带着冷冽的醒觉,何尝不美呢?可我们却匆匆走过
我喜欢听民谣,但听宋冬野的歌的时间不算长,那时候《董小姐》的走红,让许多人知道了有这么一个人。  照片上,他的身材,他那二百多斤的体重,很难让人把他和抱着木吉他弹唱的文艺青年联系到一起。有人调侃,说他拿把锅铲就像个厨子,喜欢他的人都叫他“宋胖子”。  听宋胖子的歌最好是在下雨天,一个人静静地,等待木质嗓音流到空气中,像在讲述期望被人发掘出来的故事。它们都在耳边以很慢的速度回旋,故事里或喜或悲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