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五﹑六年级学生"修改自己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老师的任务就是用切实有效的办法引导学生下水,练成游泳的本领。"因此,我们在教给学生写作技巧的同时,还应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才是培养学生完整的作文能力。
【关键词】 习作 自改 兴趣 标准 方法 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五﹑六年级学生"修改自己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叶圣陶先生也曾指出:"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改的能力。老师的任务就是用切实有效的办法引导学生下水,练成游泳的本领。"一篇作文即使是经过了认真地构思,也不可能一下笔就十全十美,往往会存在着丢字落字,重复啰嗦,层次零乱,详略不当等毛病。所以,引导学生自改作文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经过修改,文中不妥的地方减少了,明显的错误纠正了,学生的作文质量也就提高了。在修改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以后就可以少犯这样的错误,而亲手纠正自己存在的问题以后,又可以从中吸取教训,掌握写作规律。因此,我们在教给学生写作技巧的同时,还应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技能,才是培养学生完整的作文能力。如何去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呢?结合教学实践, 总结我的几点做法 :
1.激发学生自改习作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寻求知识和从事各种活动的心理因素。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我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喜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给学生灌输"好作文不仅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的思想,并通过讲述古今中外文学家修改自己文稿的范例和故事,如唐代贾岛的"推敲",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故事,美国作家海明威的名著《永别了,武器》的最后一页,修改了39遍才满意,他把《老人与海》的手稿读了200遍,才最后付印……让学生从中看到遣词造句的千锤百炼,认识修改的意义,清楚自改作文的重要性,从而产生主动修改的动机。为了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兴趣,我还在课内、课外还适当开展一些作文兴趣活动,并鼓鼓励和肯定学生的自改成果,调动一切因素提高学生自改作文的兴趣。
2.指导学生掌握自改习作的标准
学生修改作文首先要掌握修改的标准, 标准不掌握, 修改作文也就无从入手。 因此,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修改的范围,把握好作文修改的基本标准。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小学生,让他们掌握修改的标准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3.教给学生自改习作的方法
学生修改习作只是想改,乐于改还不行,还要会改。也就是说必须掌握自改的方法。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就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在教学中,我主要指导学生按以下步骤自改习作:
3.1 初读改词句
"删、增、调、换"法。删,指删去多余的字、词、句、段,将罗嗦的语句修改的简洁明了,将与中心无关或重复或多余的材料删去,力求作到"丰而不余一字",使语言畅通,文字简洁、精当。增,指增添必要的字、词、句甚至段落。对语句衔接不当,文义不够贯通,意思不够准确的地方适当增添,使文章通顺、明白、充实、生动,力求作到"约而不失一词"。调,指调动词、句、段的次序。作文中常有词序、句序、段意错乱的情况,调整其次序,可使文章衔接更紧,文职更富有表现力。换,指更换词、句、段,使文句更确切,更生动。
3.2 再读改结构
习作的结构问题,学生不易把握准。如:我班王小瑜写《莫愁湖参观记》时,花了200多字写了出发前的准备、路上的心情,而真正对景物的描写和参观时的感受写的非常少。虽然语句优美,但没能把握文章的重点。经我的提醒后,她一下子明白过来了,用简单明了的句子介绍了出发前的准备及心情,增加了对景物的细致描写和参观时的感受,把握住了习作的重点。
3.3 复读促提高
再次仔细朗读,听听其中还有什么毛病。自己觉得拗口的就增删几个字,能朗朗上口了,才算初步完成了修改任务。
3.4 重抄查改
"读一遍不如抄一遍",在抄写过程中要做到八看八查:①看题目查中心;②看选材查内容;③看剪裁查详略;④看组材查结构;⑤看表达查语言;⑥看衔接查过渡;⑦看句意查标点;⑧看文面查书写。"然后根据存在的问题再修改。
3.5 搁置后改
将修改过的文章放一段时间再来重新修改,这样经过"冷处理"后,可以冷静地思考一些问题,可以将文章改得更好。修改好后,还可以把原稿和修改稿作对照,从中发现自己修改后的作文有何长进,从中总结经验,提高修改作文的水平和写作能力。
3.6 互改法
宋代著名诗人苏轼有句著名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的是看不清庐山真面目,是因为自己站在庐山之中,眼界受到局限。让别人从另一个角度看文章,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新课程标准指出:"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根据这一理念,在学生完成草稿后,我并不急于给学生评分,而是让他们交换评改。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大多数达不到理想的效果,究其原因或是知识面窄,或是只从自己的认识角度看作文。采取互改的方法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这一环节,我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看同学的作文 进而掌是否有错别字,用笔圈出并订正。
(2)、看同学的作文是否有病句,加以改正。
(3)、看同学的作文是否有错用标点的地方,用笔划出,并改正。
(4)、看同学的作文选材是否恰当、新颖,中心是否明确,还可以对语句特色、写作特色等方面进行评价。
(5)、把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用~~标明。
(6)、给同学的作文加上你的评语,写评语时要先说作文的优点,再婉转地提出你的建议,最后中肯地打上表示等级的优、良、及格、不及格。
通过学生互改,不但可以让学生发现作文中要注意的问题,取长补短,还可以促进学生间的相互了解,共同提高作文水平和评改作文的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的素质。
4.强化训练,形成自改习惯
要全面提高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认真强化训练,使学生养成自觉修改的好习惯。
4.1 随堂训练
就是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把写作的知识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小到字词、标点的正确使用,大到材料的选用、文章的布篇谋局、写作的特点等,都可以通过课文教学、课堂练习对学生进行训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写法、提高写作水平。
4.2 即写即改
这是要求学生作文时,先一气呵成,写后就改,说出修改的理由,引导学生深思,知其所以然。
4.3 一文多改
"文章不厌百回改",要求学生一文要多次修改,反复加工,学生随着知识的拓宽,认识的提高,对自己的习作也会产生不满足感,会不断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雕琢、润色,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4.4 旧作新改
让学生保存好自己的作文,等升了年级之后,再回过头来修改。由于学生的习作水平有所提高,很快就会发现自己旧作中的不足之处,改起来也就特别卖劲。
参考文献
[1]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关键词】 习作 自改 兴趣 标准 方法 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五﹑六年级学生"修改自己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叶圣陶先生也曾指出:"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改的能力。老师的任务就是用切实有效的办法引导学生下水,练成游泳的本领。"一篇作文即使是经过了认真地构思,也不可能一下笔就十全十美,往往会存在着丢字落字,重复啰嗦,层次零乱,详略不当等毛病。所以,引导学生自改作文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经过修改,文中不妥的地方减少了,明显的错误纠正了,学生的作文质量也就提高了。在修改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以后就可以少犯这样的错误,而亲手纠正自己存在的问题以后,又可以从中吸取教训,掌握写作规律。因此,我们在教给学生写作技巧的同时,还应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技能,才是培养学生完整的作文能力。如何去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呢?结合教学实践, 总结我的几点做法 :
1.激发学生自改习作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寻求知识和从事各种活动的心理因素。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我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喜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给学生灌输"好作文不仅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的思想,并通过讲述古今中外文学家修改自己文稿的范例和故事,如唐代贾岛的"推敲",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故事,美国作家海明威的名著《永别了,武器》的最后一页,修改了39遍才满意,他把《老人与海》的手稿读了200遍,才最后付印……让学生从中看到遣词造句的千锤百炼,认识修改的意义,清楚自改作文的重要性,从而产生主动修改的动机。为了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兴趣,我还在课内、课外还适当开展一些作文兴趣活动,并鼓鼓励和肯定学生的自改成果,调动一切因素提高学生自改作文的兴趣。
2.指导学生掌握自改习作的标准
学生修改作文首先要掌握修改的标准, 标准不掌握, 修改作文也就无从入手。 因此,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修改的范围,把握好作文修改的基本标准。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小学生,让他们掌握修改的标准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3.教给学生自改习作的方法
学生修改习作只是想改,乐于改还不行,还要会改。也就是说必须掌握自改的方法。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就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在教学中,我主要指导学生按以下步骤自改习作:
3.1 初读改词句
"删、增、调、换"法。删,指删去多余的字、词、句、段,将罗嗦的语句修改的简洁明了,将与中心无关或重复或多余的材料删去,力求作到"丰而不余一字",使语言畅通,文字简洁、精当。增,指增添必要的字、词、句甚至段落。对语句衔接不当,文义不够贯通,意思不够准确的地方适当增添,使文章通顺、明白、充实、生动,力求作到"约而不失一词"。调,指调动词、句、段的次序。作文中常有词序、句序、段意错乱的情况,调整其次序,可使文章衔接更紧,文职更富有表现力。换,指更换词、句、段,使文句更确切,更生动。
3.2 再读改结构
习作的结构问题,学生不易把握准。如:我班王小瑜写《莫愁湖参观记》时,花了200多字写了出发前的准备、路上的心情,而真正对景物的描写和参观时的感受写的非常少。虽然语句优美,但没能把握文章的重点。经我的提醒后,她一下子明白过来了,用简单明了的句子介绍了出发前的准备及心情,增加了对景物的细致描写和参观时的感受,把握住了习作的重点。
3.3 复读促提高
再次仔细朗读,听听其中还有什么毛病。自己觉得拗口的就增删几个字,能朗朗上口了,才算初步完成了修改任务。
3.4 重抄查改
"读一遍不如抄一遍",在抄写过程中要做到八看八查:①看题目查中心;②看选材查内容;③看剪裁查详略;④看组材查结构;⑤看表达查语言;⑥看衔接查过渡;⑦看句意查标点;⑧看文面查书写。"然后根据存在的问题再修改。
3.5 搁置后改
将修改过的文章放一段时间再来重新修改,这样经过"冷处理"后,可以冷静地思考一些问题,可以将文章改得更好。修改好后,还可以把原稿和修改稿作对照,从中发现自己修改后的作文有何长进,从中总结经验,提高修改作文的水平和写作能力。
3.6 互改法
宋代著名诗人苏轼有句著名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的是看不清庐山真面目,是因为自己站在庐山之中,眼界受到局限。让别人从另一个角度看文章,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新课程标准指出:"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根据这一理念,在学生完成草稿后,我并不急于给学生评分,而是让他们交换评改。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大多数达不到理想的效果,究其原因或是知识面窄,或是只从自己的认识角度看作文。采取互改的方法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这一环节,我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看同学的作文 进而掌是否有错别字,用笔圈出并订正。
(2)、看同学的作文是否有病句,加以改正。
(3)、看同学的作文是否有错用标点的地方,用笔划出,并改正。
(4)、看同学的作文选材是否恰当、新颖,中心是否明确,还可以对语句特色、写作特色等方面进行评价。
(5)、把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用~~标明。
(6)、给同学的作文加上你的评语,写评语时要先说作文的优点,再婉转地提出你的建议,最后中肯地打上表示等级的优、良、及格、不及格。
通过学生互改,不但可以让学生发现作文中要注意的问题,取长补短,还可以促进学生间的相互了解,共同提高作文水平和评改作文的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的素质。
4.强化训练,形成自改习惯
要全面提高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认真强化训练,使学生养成自觉修改的好习惯。
4.1 随堂训练
就是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把写作的知识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小到字词、标点的正确使用,大到材料的选用、文章的布篇谋局、写作的特点等,都可以通过课文教学、课堂练习对学生进行训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写法、提高写作水平。
4.2 即写即改
这是要求学生作文时,先一气呵成,写后就改,说出修改的理由,引导学生深思,知其所以然。
4.3 一文多改
"文章不厌百回改",要求学生一文要多次修改,反复加工,学生随着知识的拓宽,认识的提高,对自己的习作也会产生不满足感,会不断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雕琢、润色,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4.4 旧作新改
让学生保存好自己的作文,等升了年级之后,再回过头来修改。由于学生的习作水平有所提高,很快就会发现自己旧作中的不足之处,改起来也就特别卖劲。
参考文献
[1]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