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新课改下的政治教学中我们只有认真研读新课标,主动转变教育观念,及时转换教育教学模式,才能真正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改理念,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改革目标。
【关键词】 新课改 政治教学 改革
初中新课程改革全面启动。沐浴在新课改的春风里,追寻着新课改的步伐,我们只有认真研读新课标,主动转变教育观念,及时转换教育教学模式,才能真正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改理念,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改革目标。我认为,政治老师要从"心"改起。
1.热心教改,教学观念要"改"
学校是开展新课改的主阵地,教师是新课改的主要组织者和实施者。因此,要真正落实好新课程改革,教师教育教学观念首先要"改"。
1.1 改对自己的认识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只是一个按照预定资源达到预期目的的"教书匠",而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既定知识,更要成为教材知识的整合者、最新资料的收集者、课程资源恰当运用的编排者。教师只有成为学者型的师者,才能真正适应新课改的需要,也才能真正培养出适合时代需要的人才。因此,政治教师要自觉地从"传道者"转向学习知识的引路人,从"解惑者"转向发现问题的启发人,从"授业者"转向解决问题的参与人。
1.2 改对学生的认识
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自身潜能得不到发挥,个性特长得不到发展。在新课改理念下,我们必须打破这些传统观念的束缚,树立新型的"师生观":教师与学生是平等人格基础上的合作关系;教学以教师为主体,以学生为主导;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给他们以发挥个性的机会和平台;教师对学生要有关爱之心、理解之心、宽容之心等。
1.3 改对教材的认识
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都把教材奉为"圣经",对教材里的一切毋庸置疑。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长期以来存在着"照本宣科,把书本里的知识一成不漏地教给学生"的"教教材"的状况。这样的教学忘记了教材仅仅是教学的载体,而不是最终目的。因此,新课改下,我们要恢复教材的原本地位,实现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具体操作上,可以有针对性地对教材内容和结构进行重新组合、删减或延展。
2.关心教学,教学立足点要"改"
新课改和新的课程标准从学生长远发展出发,立足教学的长期性和有效性,这给教师授课带来了挑战,同时,无疑也为教师对课程的开发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这样的背景下,政治教师课堂教学的内容和着眼点也要相应地做以调整。
2.1 改变教学内容的单一化、固定化
最主要的,就是要实现由"教教材"变为用"教材教"。这一点是与教师观念的转化密切联系的。在课堂上,教材依旧是我们开展教学的载体,但不再是唯一的、一成不变的载体,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所学内容、时政热点等对教材进行科学的整合处理或延展相应信息点。如:在学习初二(下)第三课第二框题《少年在行动》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变通,先是指出青少年应承担亲近自然、感激自然,更应以实际行动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责任。然后请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保护环境随手可做的小事,让学生感悟到"环保体现在一点一滴的行动当中"这个道理,并且以"如何度过环保的一天"这一课件来继续深化这一主题,最后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拓展,要求学生针对"母亲河"被污染的问题,向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这样处理,虽然打乱了教材安排,但是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并且强化了教育效果。
2.2 改变单一的知识目标授课模式
传统的教学中,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淡化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和体验。而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新课程理念下,要求课堂教学必须达到三维教学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有机统一。要实现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的有机统一,就要求政治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探究问题是什么,还要关注如何探究出结论,学生在情感上如何接受,以及如何与实际相结合等问题。如:在学习初二(下)第四课第一框题《身边的公共利益》时,我是先展示同学们熟悉的一些公共场所和公共设施的图片,然后引导学生说一说它们的特点,进而悟出公共场所和公共设施的含义及得要意义,并且,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两幅破坏公共场所秩序、肆意破坏公共设施的漫画,引导学生讨论现实生活中的这类行为。通过讨论发言,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公共设施要做到物尽其用,破坏公共设施就是破坏大家的公共利益。
2.3 要淡化学科界限,寻求政治与历史、地理、生物等学科之间的结合点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逐步改变过去过于强调本学科的做法,而趋于综合。不仅学科内综合,而且要加强科际综合,这就要求政治教师在备课、授课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如:在学习初二(下)第一课《人类的朋友》就涉及到生态平衡和食物链等生物知识。在学习第二课《哭泣的自然》时,就要提到历史课本中关于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资源的分布和储量。
总之,作为一位农村初中政治老师,我自觉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变幻着方式方法,整合各种政治教学资源,积极推行课改,启到了一定成效,但路还在延伸。
【关键词】 新课改 政治教学 改革
初中新课程改革全面启动。沐浴在新课改的春风里,追寻着新课改的步伐,我们只有认真研读新课标,主动转变教育观念,及时转换教育教学模式,才能真正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改理念,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改革目标。我认为,政治老师要从"心"改起。
1.热心教改,教学观念要"改"
学校是开展新课改的主阵地,教师是新课改的主要组织者和实施者。因此,要真正落实好新课程改革,教师教育教学观念首先要"改"。
1.1 改对自己的认识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只是一个按照预定资源达到预期目的的"教书匠",而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既定知识,更要成为教材知识的整合者、最新资料的收集者、课程资源恰当运用的编排者。教师只有成为学者型的师者,才能真正适应新课改的需要,也才能真正培养出适合时代需要的人才。因此,政治教师要自觉地从"传道者"转向学习知识的引路人,从"解惑者"转向发现问题的启发人,从"授业者"转向解决问题的参与人。
1.2 改对学生的认识
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自身潜能得不到发挥,个性特长得不到发展。在新课改理念下,我们必须打破这些传统观念的束缚,树立新型的"师生观":教师与学生是平等人格基础上的合作关系;教学以教师为主体,以学生为主导;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给他们以发挥个性的机会和平台;教师对学生要有关爱之心、理解之心、宽容之心等。
1.3 改对教材的认识
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都把教材奉为"圣经",对教材里的一切毋庸置疑。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长期以来存在着"照本宣科,把书本里的知识一成不漏地教给学生"的"教教材"的状况。这样的教学忘记了教材仅仅是教学的载体,而不是最终目的。因此,新课改下,我们要恢复教材的原本地位,实现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具体操作上,可以有针对性地对教材内容和结构进行重新组合、删减或延展。
2.关心教学,教学立足点要"改"
新课改和新的课程标准从学生长远发展出发,立足教学的长期性和有效性,这给教师授课带来了挑战,同时,无疑也为教师对课程的开发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这样的背景下,政治教师课堂教学的内容和着眼点也要相应地做以调整。
2.1 改变教学内容的单一化、固定化
最主要的,就是要实现由"教教材"变为用"教材教"。这一点是与教师观念的转化密切联系的。在课堂上,教材依旧是我们开展教学的载体,但不再是唯一的、一成不变的载体,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所学内容、时政热点等对教材进行科学的整合处理或延展相应信息点。如:在学习初二(下)第三课第二框题《少年在行动》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变通,先是指出青少年应承担亲近自然、感激自然,更应以实际行动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责任。然后请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保护环境随手可做的小事,让学生感悟到"环保体现在一点一滴的行动当中"这个道理,并且以"如何度过环保的一天"这一课件来继续深化这一主题,最后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拓展,要求学生针对"母亲河"被污染的问题,向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这样处理,虽然打乱了教材安排,但是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并且强化了教育效果。
2.2 改变单一的知识目标授课模式
传统的教学中,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淡化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和体验。而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新课程理念下,要求课堂教学必须达到三维教学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有机统一。要实现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的有机统一,就要求政治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探究问题是什么,还要关注如何探究出结论,学生在情感上如何接受,以及如何与实际相结合等问题。如:在学习初二(下)第四课第一框题《身边的公共利益》时,我是先展示同学们熟悉的一些公共场所和公共设施的图片,然后引导学生说一说它们的特点,进而悟出公共场所和公共设施的含义及得要意义,并且,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两幅破坏公共场所秩序、肆意破坏公共设施的漫画,引导学生讨论现实生活中的这类行为。通过讨论发言,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公共设施要做到物尽其用,破坏公共设施就是破坏大家的公共利益。
2.3 要淡化学科界限,寻求政治与历史、地理、生物等学科之间的结合点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逐步改变过去过于强调本学科的做法,而趋于综合。不仅学科内综合,而且要加强科际综合,这就要求政治教师在备课、授课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如:在学习初二(下)第一课《人类的朋友》就涉及到生态平衡和食物链等生物知识。在学习第二课《哭泣的自然》时,就要提到历史课本中关于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资源的分布和储量。
总之,作为一位农村初中政治老师,我自觉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变幻着方式方法,整合各种政治教学资源,积极推行课改,启到了一定成效,但路还在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