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个300万人口的城市中寻找血源,却要供给全疆2000多万人的临床用血。”对这样一个现实,乌市血液中心主任文国新也显得很无奈。
“孕妇临产急需‘熊猫血’”…… 一条条求助的信息通过报纸、网络迅速散播开来,Rh阴性献血者放下手头的工作,从四面八方赶来,一场“生死时速”的爱心接力在首府随即展开,为抢救生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他们素不相识却血脉相连,很多时候他们不知道要帮助的人是谁,却用自己的鲜血延续着他人的生命,用无偿献血的形式表达着一份份爱心。
8月11日,备战亚欧博览会,“稀有血型”无偿献血志愿者招募活动正式启动。这个被称为“熊猫血”的特殊群体又将担负起为盛会“备血”的艰巨任务。
捉襟见肘的“稀有血型”
首府各大医院的临床用血都要靠乌鲁木齐市血液中心供给,每日临床用血量在7万~8万毫升左右,意味着每天要有500名献血者挽袖才能满足基本用血需求,但尴尬的是,有些时候一天只有100多名献血者。
“在一个300万人口的城市中寻找血源,却要供给全疆2000多万人的临床用血。”对这样一个现实,乌市血液中心主任文国新也显得很无奈。
人的血型,除了有A、B、O、AB之分外,还有RH阳性和阴性之分。人们将RH阴性血算作稀有血型,又称其为“熊猫血”。
由于常规检测中没有RH这一项,很多人不清楚自己是RH阴性还是阳性。血液中心又没有经费去进行全民的血型筛查,就出现了稀有血型者进医院“被发现”后的“临时抱佛脚”现状。
按照《献血法》规定:血站对献血者每次采集血液量一般为200毫升,最多不得超过400毫升在乌市血液中心,一旦发现一名稀有血型献血者,就会如获至宝,立即将这一血袋做上特殊记号,并保存在特定的环境里以备急需。
但是即便这样,血库里的稀有血液还是远远不够,甚至经常处于零保存量的状态。医院没有稀有血型储备血,血站也调不来,“要想手术,‘家庭互助筹血’吧。”院方最后给出这样的答案。有些人想到借助媒体,就出现了全城“求血”的一幕,蜂拥而至的爱心一次次让患者化险为夷,而一些人则被“血霸”、“血头”盯住,私下高价交易买卖血液。
更让血液中心感到为难的是,在稀有血型供血相对紧张的情况下,每年还有大量的稀有血型献血者“流失”。其原因是生活工作地址的变迁、电话号码的变更、学生毕业离校或献血年龄已过等。
无偿献血为何有偿使用
7月20日,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发微博质疑中国红十字会,其中“无偿接受老百姓的捐献,血液以每百毫升百元高价卖给医院”的言论,又将“血站”推到了风口浪尖。
无偿献血,却要有偿使用,我们的爱心献到了哪里?
“患者使用的血液本身是没有费用的,需要支付的只是血液采集、检验、储存、分离四部分费用。”文国新告诉记者。
血液的采集环节,为了保证献血安全,采血点全部是一人、一针、一袋。同时,为保证细胞的活性,保存血液所用的血袋是进口的“会喘气的袋子”。一袋血的采集成本大约为100元。
由于我区是艾滋病传播高发区,为了提高血液安全性、降低漏检率,除了国产试剂外,乌鲁木齐市血液中心还采用了灵敏度比较高的进口试剂,而这些试剂的费用远远高于国产试剂价格3倍多。“使用的检测试剂费用在200元~400元之间,7项检测,共检测两遍,检测费用折合到一袋血的成本将近50元。”血液中心检验科主任李旭介绍说。
经过采集、检验两个环节后,合格的血液被送入成分科进行红细胞和血浆分离。分离出的红细胞悬液加入保存液并进行核对、包装后,就可以入库备用了,这是目前需要血站保证供应的临床最常用的血液制品。
一袋血进行分离的过程要产生45元左右的费用。
在采集、检验、分离3个环节中,由于要保证血液的鲜活度,还必须将血液储存在4℃的冰箱中,3个环节大概算下来,一袋血所需要的费用在10元左右。
这3个环节下来,一袋血的成本已经达到205元。
血液中心严格按照国家发改委对血液的收费,每200毫升血液供给医院,收取210元的血液采集费。
稀有血液的成本更高,从各地州调一袋RH阴性血液协商价格常常是千元左右,期间还要产生运输费用。而供给医院的价格还是210元。
根据自治区人大常委会2000年颁布的《乌鲁木齐市无偿献血条例》规定:献血者自献血之日起5年内不限量免费用血;5年后按献血量等量免费用血;献血累计达800毫升以上的,终身免费用血;献血者的配偶和直系亲属按其献血量等量免费用血。
“献血办每年为无偿献血者报销费用,因此不存在献血后用血还需要花钱的说法。”乌市血液中心副主任毕新红说。
谁来保障宝贵的“活体血库”
8月11日,备战亚欧博览会“稀有血型”无偿献血志愿者招募活动正式启动。
张志宏,男,37岁,RH阴性A型血,已无偿献血1300毫升。张志宏第一个在报名表上写下了这样一句宣言:帮助别人的同时是在帮助我们自己。
新疆职业大学教务处的海来提·哈德尔,还身兼着稀有血型QQ群负责人、无偿献血志愿者协会副会长的职务。他同时也是无偿献了上万毫升血的稀有血型者。
对于献血,海来提现在已经变得很谨慎。多次参与备血的他有一个感触,献血有时候会造成血液浪费。海来提曾给很多孕妇备血,在医生看来备血越多越好,手术的风险就可大大降低,可如果孕妇分娩过程中没有出现大出血,这些血液最后没用上,8小时内又找不到需要它的人,血就被白白浪费了。
海来提认为“开源”的同时还应“节流”,医疗机构应该严格执行输血的合理剂量标准和适用范围,杜绝不合理用血,把有限的血液用在刀刃上。
通过积极探索实践,“稀有血型之家”成立了,它团结凝聚所有稀有血型者,建立自救互救模式。2010年,乌鲁木齐市无偿献血者协会成立,通过12支高校应急分队的组建和稀有血液爱心自救互助QQ群,救治了80多名稀有血型患者。
稀有血源供给机制需完善
“仅仅保障首府的稀有血液是不够的,如何保证全区或部分区域的稀有血液供应,让更多的稀有血型患者的生命得到保障,是值得我们探讨和思考的问题。”文国新对记者说。
完成稀有血型普查并建立中心库,加大统一调配力度。他说:“稀有血型者虽然所占比例不大,但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乌市现有的300万人口,所掌握的稀有血型人群只有419人,其中志愿无偿献血的人群仅100人左右,献血队伍更是动态变化的,很多人都因为身体、年龄等原因不断离开这个队伍。”
目前,稀有血型献血者信息库,各地独立进行管理。由于许多献血者无法及时取得联系,加之全区稀有血型献血者信息库孤立,首府承受着稀有血液用血需求增大所带来的巨大压力。
“血液告急并非乌鲁木齐独有,目前全国都存在类似状况,其最根本的原因是尚未建立一个良性的献血机制。”乌市血液中心副主任毕新红说。
因为信息不畅,稀有血型资源共享受限,临床救治效率大大降低,这对于急需用血的人来说无疑是拿生命当赌注。很多人希望相关部门能尽快建立一个区域内的稀有血型数据库,在全区实现稀有血型信息共享,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因血源稀缺引起的生命安全问题。
“孕妇临产急需‘熊猫血’”…… 一条条求助的信息通过报纸、网络迅速散播开来,Rh阴性献血者放下手头的工作,从四面八方赶来,一场“生死时速”的爱心接力在首府随即展开,为抢救生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他们素不相识却血脉相连,很多时候他们不知道要帮助的人是谁,却用自己的鲜血延续着他人的生命,用无偿献血的形式表达着一份份爱心。
8月11日,备战亚欧博览会,“稀有血型”无偿献血志愿者招募活动正式启动。这个被称为“熊猫血”的特殊群体又将担负起为盛会“备血”的艰巨任务。
捉襟见肘的“稀有血型”
首府各大医院的临床用血都要靠乌鲁木齐市血液中心供给,每日临床用血量在7万~8万毫升左右,意味着每天要有500名献血者挽袖才能满足基本用血需求,但尴尬的是,有些时候一天只有100多名献血者。
“在一个300万人口的城市中寻找血源,却要供给全疆2000多万人的临床用血。”对这样一个现实,乌市血液中心主任文国新也显得很无奈。
人的血型,除了有A、B、O、AB之分外,还有RH阳性和阴性之分。人们将RH阴性血算作稀有血型,又称其为“熊猫血”。
由于常规检测中没有RH这一项,很多人不清楚自己是RH阴性还是阳性。血液中心又没有经费去进行全民的血型筛查,就出现了稀有血型者进医院“被发现”后的“临时抱佛脚”现状。
按照《献血法》规定:血站对献血者每次采集血液量一般为200毫升,最多不得超过400毫升在乌市血液中心,一旦发现一名稀有血型献血者,就会如获至宝,立即将这一血袋做上特殊记号,并保存在特定的环境里以备急需。
但是即便这样,血库里的稀有血液还是远远不够,甚至经常处于零保存量的状态。医院没有稀有血型储备血,血站也调不来,“要想手术,‘家庭互助筹血’吧。”院方最后给出这样的答案。有些人想到借助媒体,就出现了全城“求血”的一幕,蜂拥而至的爱心一次次让患者化险为夷,而一些人则被“血霸”、“血头”盯住,私下高价交易买卖血液。
更让血液中心感到为难的是,在稀有血型供血相对紧张的情况下,每年还有大量的稀有血型献血者“流失”。其原因是生活工作地址的变迁、电话号码的变更、学生毕业离校或献血年龄已过等。
无偿献血为何有偿使用
7月20日,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发微博质疑中国红十字会,其中“无偿接受老百姓的捐献,血液以每百毫升百元高价卖给医院”的言论,又将“血站”推到了风口浪尖。
无偿献血,却要有偿使用,我们的爱心献到了哪里?
“患者使用的血液本身是没有费用的,需要支付的只是血液采集、检验、储存、分离四部分费用。”文国新告诉记者。
血液的采集环节,为了保证献血安全,采血点全部是一人、一针、一袋。同时,为保证细胞的活性,保存血液所用的血袋是进口的“会喘气的袋子”。一袋血的采集成本大约为100元。
由于我区是艾滋病传播高发区,为了提高血液安全性、降低漏检率,除了国产试剂外,乌鲁木齐市血液中心还采用了灵敏度比较高的进口试剂,而这些试剂的费用远远高于国产试剂价格3倍多。“使用的检测试剂费用在200元~400元之间,7项检测,共检测两遍,检测费用折合到一袋血的成本将近50元。”血液中心检验科主任李旭介绍说。
经过采集、检验两个环节后,合格的血液被送入成分科进行红细胞和血浆分离。分离出的红细胞悬液加入保存液并进行核对、包装后,就可以入库备用了,这是目前需要血站保证供应的临床最常用的血液制品。
一袋血进行分离的过程要产生45元左右的费用。
在采集、检验、分离3个环节中,由于要保证血液的鲜活度,还必须将血液储存在4℃的冰箱中,3个环节大概算下来,一袋血所需要的费用在10元左右。
这3个环节下来,一袋血的成本已经达到205元。
血液中心严格按照国家发改委对血液的收费,每200毫升血液供给医院,收取210元的血液采集费。
稀有血液的成本更高,从各地州调一袋RH阴性血液协商价格常常是千元左右,期间还要产生运输费用。而供给医院的价格还是210元。
根据自治区人大常委会2000年颁布的《乌鲁木齐市无偿献血条例》规定:献血者自献血之日起5年内不限量免费用血;5年后按献血量等量免费用血;献血累计达800毫升以上的,终身免费用血;献血者的配偶和直系亲属按其献血量等量免费用血。
“献血办每年为无偿献血者报销费用,因此不存在献血后用血还需要花钱的说法。”乌市血液中心副主任毕新红说。
谁来保障宝贵的“活体血库”
8月11日,备战亚欧博览会“稀有血型”无偿献血志愿者招募活动正式启动。
张志宏,男,37岁,RH阴性A型血,已无偿献血1300毫升。张志宏第一个在报名表上写下了这样一句宣言:帮助别人的同时是在帮助我们自己。
新疆职业大学教务处的海来提·哈德尔,还身兼着稀有血型QQ群负责人、无偿献血志愿者协会副会长的职务。他同时也是无偿献了上万毫升血的稀有血型者。
对于献血,海来提现在已经变得很谨慎。多次参与备血的他有一个感触,献血有时候会造成血液浪费。海来提曾给很多孕妇备血,在医生看来备血越多越好,手术的风险就可大大降低,可如果孕妇分娩过程中没有出现大出血,这些血液最后没用上,8小时内又找不到需要它的人,血就被白白浪费了。
海来提认为“开源”的同时还应“节流”,医疗机构应该严格执行输血的合理剂量标准和适用范围,杜绝不合理用血,把有限的血液用在刀刃上。
通过积极探索实践,“稀有血型之家”成立了,它团结凝聚所有稀有血型者,建立自救互救模式。2010年,乌鲁木齐市无偿献血者协会成立,通过12支高校应急分队的组建和稀有血液爱心自救互助QQ群,救治了80多名稀有血型患者。
稀有血源供给机制需完善
“仅仅保障首府的稀有血液是不够的,如何保证全区或部分区域的稀有血液供应,让更多的稀有血型患者的生命得到保障,是值得我们探讨和思考的问题。”文国新对记者说。
完成稀有血型普查并建立中心库,加大统一调配力度。他说:“稀有血型者虽然所占比例不大,但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乌市现有的300万人口,所掌握的稀有血型人群只有419人,其中志愿无偿献血的人群仅100人左右,献血队伍更是动态变化的,很多人都因为身体、年龄等原因不断离开这个队伍。”
目前,稀有血型献血者信息库,各地独立进行管理。由于许多献血者无法及时取得联系,加之全区稀有血型献血者信息库孤立,首府承受着稀有血液用血需求增大所带来的巨大压力。
“血液告急并非乌鲁木齐独有,目前全国都存在类似状况,其最根本的原因是尚未建立一个良性的献血机制。”乌市血液中心副主任毕新红说。
因为信息不畅,稀有血型资源共享受限,临床救治效率大大降低,这对于急需用血的人来说无疑是拿生命当赌注。很多人希望相关部门能尽快建立一个区域内的稀有血型数据库,在全区实现稀有血型信息共享,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因血源稀缺引起的生命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