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诗人

来源 :鹿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ardengs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宝山 蒙古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包头市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出版长篇小说《嘎达梅林》;长篇报告文学《丁新民与他的民工兄弟》;中篇小说集《乞王天下》等十多部作品集。多次获得内蒙古自治区文学创作“索龙嘎”奖和“五个一”工程奖。
  沉香佛珠
  诗人来到常熟城外小村已经两个月了。他租住在村外两间茅屋里,远处一面湖泊,门前有一条小河,流水潺潺,清净极了。诗人每天呼吸清新的空气,听着水流和小鸟的声音,很是安然。
  诗人觉得,他离开乱糟糟的官场真是最好的选择。
  诗人叫常建 ,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天宝中为盱眙尉,是个很小的官。就这样的小官也是狗苟蝇营,争名夺利。常建实在待不下去。于是约了好朋友王昌龄、张偾一起离开,各自走进山林过自在日子去了。
  常建在租住的小屋里作诗,研习禅宗。再闲暇时就在门前小河边抚琴,吟哦自己写过的诗文。这时候他就常常想起与他一起离开官场的王昌龄。
  一天,常建在小河边抚琴吟哦,身边来了一个僧人,当常建的手从琴弦上离开,睁开眼睛看到这位无发银须,身着青绿僧服的僧人,好生稀奇。他还从未见过这样颜色的僧服。不好意思地对僧人点点头说:失礼了。
  僧人摆摆手道:“施主的琴声有些幽怨,一定是在思念什么人吧?”
  常建自然思念与自己一起辞官远游的友人。可是,这些话怎么与一个陌生的僧人讲呢。却问“僧家从哪里来呀,是化缘的吧?”
  “我是沿着这条水路过来的。”僧人手指面前的小河,“贫僧四海为家,不化缘,只化斋,赏一碗粥,一盏茶足矣。”
  这时候,已经到晌午了。常建请僧人进屋吃饭,饭后吃过茶。僧人高高兴兴地走了。
  后来,这个僧人每过七八天就来常建这里听琴、吃饭、喝茶。常建总是笑脸相迎,热情招待,好似一对朋友。
  这天傍晚,僧人又来了。他静静地听常建在琴弦上拨弄出的琴声,拊掌称赞:“施主今天的琴声与往日大不同了,想必近日心情一定很好啊。”
  “是啊,今日心情甚佳。”常建在河水里净过手,将一信札拿给僧人说:“昨天收到诗友王昌龄的书信,邀我去石门山一聚,此不快哉。”
  这天,僧人在常建茅屋里吃过晚饭,临走,从怀里取出一串佛珠手链送常建,说:“请施主收下这串佛珠,晚上枕在头下,定能有好梦啊。”
  常建是熟悉佛家用器的。这是十二粒沉香珠串起来的手链。十二粒,代表十二因缘,是因果循环的十二过程。手链极为珍贵,常建言谢,也就收下了。
  因为明日要游山,僧人离开后,常建洗漱一番就歇息了。他没有忘记僧人嘱咐,将沉香佛珠放在枕头下面,不一会儿就睡着了。果然梦有奇景:
  ——常建来到一座山前,拾级而上,眼前一座寺院,在早晨的阳光里显得格外幽静安然,山上满目清翠,耳边是晨钟,鸟鸣,潺潺水声……常建醒来沉浸在这个美好的梦境里,一直到天亮再没合眼。
  第二天,常建去的是破山,在常熟北郊十几里处。山上有寺,叫兴福寺。传说是南齐时郴州刺史倪德光施舍宅园所建,至唐朝已属古寺了。常建一进破山,眼里便是昨夜梦里那般景致,寺院、禅房,水潭倒影、花团锦簇,一条小径通往幽静处……此情此景,诗情画意,诗句便从诗人心中涌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
  常建认为,这是他来常熟几个月来写得最满意的诗了,他再也不依恋山景,急急忙忙下山去,回到茅屋斟酌一二个字,便手抄两份,一份自留,一份寄给在丹阳的诗友殷璠。
  常建刚刚把诗与信札装进信袋,封口。窗外一阵雷雨,一声霹雳在院子里炸开。一会儿雨住。常建走出屋外,只见院子里一只老龟,青绿甲壳一身焦糊,被雷击死了。常建顿生怜悯之心,从屋里找出一个书匣子,将老龟装进去,埋着小屋子后面的一株柳树下面。
  不知怎么,常建很难受,好似一个朋友殁一样,多日茶饭不思。
  再说丹阳那边,丹阳进士殷璠正在编选盛唐诗选《河岳英灵集》,常建的诗已经选好了十多首了。殷璠很喜欢常建的诗,依他个人见解想把常建的诗排在诗选的篇首,可是,李白,杜甫、王昌龄等大家的诗都是上品,在官场诗坛上都是名声赫赫。在排名问题上殷璠正愁楚,犹豫不决时,接到常建寄来的《题破山寺后禅院》,读罢,拍案称奇,再不犹豫,做了诗选的开山之作。
  《河岳英灵集》选录了这一时期自常建至阎防24家诗234首,当时就有评论说,殷璠选编的诗集唱响了那个时代的“盛唐之音”。这个评价可谓不低了。
  《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给常建带来了极大荣誉。他每每想到这个荣誉的时候,就很自然地想起那個身着青绿僧衣的僧人,那串佛珠,那个被雷击死的绿甲老龟。他隐隐觉得这里似乎隐含了一种天意。天意即是天机,哪是随便开口乱讲的,谁不怕那一声惊雷呢?
  说这个话的时候,已经进入六月,溽热的江南使常建难以忍受,他决定离开常熟,去北方避暑。
  在走的那天,常建特意到老龟坟墓前,添了几捧土,然后度过小河,走了。
  持竿叟
  唐朝的谏诤官叫左拾遗,有点类似现在的监察部门职能。他们的工作就是挑皇帝和朝廷的毛病,谏言建议。
  綦毋潜,字孝通,开元十四年,第二次赴京考试,终于进士及第,历宜寿县尉几年,再任左拾遗,来到皇帝面前议政谏言来了。
  储光羲与綦毋潜同榜及第,京试前他俩在长安城一家会馆学习备考。两个人性格各异,但他们在道德修为方面却有着惊人的相似。特别是二人都喜欢写诗,这个共同的爱好把两个人亲密地联系起来了。
  綦毋潜从宜寿县尉任上进京任左拾遗的时候,正在做汜水县尉的储光羲急急忙忙跑来看他。两个人游山、吃酒、吟诗:古人云此水。一歃思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他们吟咏的是东晋著名廉吏吴隐之的诗。就此二人好一顿议论时下朝廷腐败,官官相护的种种险恶。   綦毋潜这就发现,储光羲这次是专门来劝说秉性耿直、性格刚烈的老朋友来了。为此,綦毋潜十分感激。在储光羲走的那天,他一直送到城外沣河岸边还依依不舍。
  “孝通兄,官场凶险,一定要好自为之啊!”临别,储光羲还拉着綦毋潜的双手万千叮嘱。
  官场险恶,綦毋潜怎么不知呢。可是性格使然,遇到不公、不平的事情,他就管不住自己,不去管不说话,如鲠在喉。可是一说就得罪人,有时候还惹得玄宗皇帝不高兴。就在几天前朝议赈灾的事情,御史大夫彭济房报陇州旱灾。陇州刺史要朝廷划拨白银八千两。綦毋潜一听就站出来反驳,说:“河南道,暴雨成灾,大河决堤,千里泽国。要说陇州百姓哀愁,那么河南道百姓在嚎啕。可是上次朝议才拨给河南道三千两银子。孰轻孰重,该有个天平吧?”
  綦毋潜的意见得到大多数臣子的认可,皇帝也很赞成,为此还得到皇上的几句夸奖。赈济款项也做了调整。河南道赈济八千两白银,而陇州只赈济两千两银子。
  綦毋潜得到皇上两句夸赞,却让御史大夫彭济房恨得咬牙切齿。
  陇州刺史刘奜是彭济房的门生。陇州赈济凑报,他就通过彭大夫的手递到皇上那里的。赈济数额原报的四千两白银,被他改为八千两,递呈到皇上那里。这一块肥肉,眼睁睁地被綦毋潜一刀砍去了。彭济房能不气恼吗?气而生恨。从此,綦毋潜的日子就难过了。彭大夫在官场上说是道非,说尽綦毋潜的坏话,还时常在皇上面前说綦毋潜的不是。
  蓄谋已久的御史大夫,终于找到报复綦毋潜的机会。
  这个机会还来自陇州。有人奏报,说汜水县尉储光羲借建学堂、修缮县衙之机,为自己修了一座宅院,告他假公济私。彭大夫就在皇上面前说:“皇上,左拾遗綦毋潜公正廉明,派他去查一查汜水县的案子吧。”
  皇上同意,还把官文下达到陇州和汜水县。当然,没有说是去查綦毋潜,而是说巡察汜水县灾情赈济。
  綦毋潜到了汜水,县尉綦储光羲安排他住在会馆,几天过去了,储光羲这个老朋友不理不睬的很是冷淡。綦毋潜就去了储光羲家,还带去他亲手抄录的北齐《颜氏家训·勉学》送老朋友六岁的儿子。
  綦毋潜自是备了几样小菜,还拿出汜水烧的酒,招待来自京城的好朋友。酒过三巡,綦毋潜说了:“储兄,我是知道你这次来是做什么的,不得不回避,真是难为你了。”
  既然老朋友知道此行,储光羲也不遮掩:“公是公,私是私,公私分明,兄弟还是明白这个道理的。”
  綦毋潜一笑:“那就公事公办喽。”
  储光羲也是一笑:“自然,要是你有事,实事求是上报朝廷,若是没有事,我来也为你洗个清白不是。”
  綦毋潜又一笑:“兄弟若有事,莫不你还真把我送进牢狱?”
  储光羲也跟着一笑:“不是我送兄弟进牢狱,而是大唐王法送你住牢间啊。”
  储光羲看到綦毋潜喝了一杯酒,他也举杯喝净杯中酒说:“真的有一天兄弟你坐牢,我天天为你送饭,你的家小也由我全力接济……”
  綦毋潜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
  在调查綦毋潜的时候,没有发现他任何假公济私的事情,反而发现陇州刺史刘奜贪赃枉法的许多蛛丝马迹。耿介自守的綦毋潜,一路查下去,掌握了刘奜大量贪污受贿的证据,报到皇上那里去。不仅把刘奜送进大牢,还把他的后台彭房济的官职一撸到底,赶出长安。
  应该说綦毋潜扬善弃恶,扶正祛邪,理应得到朝廷的加冕。可是昏昏然的满朝文武官吏,都明哲保身,没人为他说一句公道话。而昏庸的玄宗皇帝被美人杨玉环迷得神魂颠倒,哪里去管一个小小的七品左拾遗的事情呢。
  这边綦毋潜伤心,那边储光羲寒心。
  开元二十一年冬,储光羲辞官归隐,来到长安与綦毋潜告别,两个人说起官场的事,都觉得黯淡无光,前途渺茫。储光羲归隐不久,綦毋潜最后也下定决心弃官南返。他先在江淮一带游历,足迹几乎遍及江南的名山胜迹。
  天宝初年,綦毋潜重返长安谋求复官,开始任左拾遗,后长为著作郎,享五品。“安史之乱”爆发,朝廷的腐败倾轧使綦毋潜再一次猛醒,他再度归隐,仍游于江淮一带。
  一天傍晚,綦毋潜游若耶溪,泛舟溪上,诗人看到水清如镜,照映众山倒影,窥之如画,诗性大发,作《春泛若耶溪》一诗: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
  诗人触景生情,表达了隐身山水,愿做一个持竿叟的心迹。
  后人认为《春泛若耶溪》一诗为綦毋潜的代表作,千古流传。
  怒骂皇上老儿
  一连三天,岑参都在愁绪与酒醉里煎熬。
  此时,岑参在翠华山小住。忧愁是在三天前自潼关传到山下小村的。消息说:为大唐立下赫赫战功的高仙芝和封常清二位将军被唐玄宗下令问斩,时间就在今天的午后三刻。
  一早,岑参备了几样小菜,胡辣羊蹄、小咸鱼、灰豆子.....都是高、封二位将军喜欢吃的西北菜,酒是咸阳烧的将军红。
  岑参斟满三酒杯,一个是自己的,另外两杯是二位将军的。他要摆酒祭礼他的两位官长。
  岑参说:“属下远在边塞,不能前去送行,就摆这桌薄酒祭送二位将军了。”
  岑參愁容满面,将满给二位将军的洒泼洒在地上,自己那一杯,一饮而尽。再满了三杯酒,开始历数二位将军的赫赫功绩,诘问皇上。
  ——高将军骁勇善战,二十出头为将军,与父同班秩。皇上您一道诏书,提拔将军为安西四镇节度使,兼摄鸿胪卿和御史中丞。一战征服小勃律。接着将军再破朅师国,俘虏其国王勃特没,另立其兄素迦为新国王,将朅师国置于大唐的控制之下。那时,皇上您犒劳三军,嘉勉高将军。让士气大振,万众一心,边塞安宁。彼时,皇上您是多么的圣明啊。
  岑参高高举杯,这是敬高将军。自己陪饮一杯,又道:
  ——再说封将军吧,他文韬武略,在做高将军幕僚后,协助高将军率领的两千骑兵深入追击,在绫岭全歼了达奚叛众。回营后写的那份行文清晰,逻辑缜密,文采斐然的捷报,皇上应该是看到的吧?您赏识封将军的才华,任命他为安西四镇节度使,成为帝国的封疆大吏。封将军没有辜负皇上,重新踏上西去漫漫征程,顺利攻克菩萨劳城。尔后唐军一路势如破竹,一直向大勃律的纵深挺进。很快,大勃律国的精锐士兵就被悉数歼灭,大勃律国王只好向封将军投降,而归附唐朝。那些日子不断传回的战报,使皇上喜不自胜,一再擢升将军的职务。还不够,又加授他为朝散大夫,专知四镇仓库、屯田、甲仗、支度、营田事,俨然成为安西唐军实质上的二把手。那时候皇上您知人善任是多么英明的啊。   岑参再一次举杯,这是敬封将军,陪将军饮过自己杯中酒,接着说:
  ——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十六日,安禄山起兵的第七天,封将军在骊山的华清宫朝觐皇上,当皇上听了将军即刻前往东都,开府库,募骁勇,扬鞭奋马,北渡黄河,定将逆胡之首献于阙下得到旦旦誓言后,皇上您是多么的高兴啊。当即任命封将军为范阳、平盧节度使,即刻前往东都组织防御。
  十二月,当叛军从灵昌渡口渡河南下,攻陷灵昌郡,第一道防线宣告瓦解。叛军挥师西进,迅速攻陷荥阳,兵锋直指东都。封将军率部进驻虎牢关,准备据险而守。可他招募的六万人都是未经训练的新兵,官军一战即溃,虎牢关旋即失守,第二道防线就此崩溃。
  由于军情危急,将军来不及向朝廷奏报,当即率部向潼关方向撤退。高、封二位将军领兵退入潼关,旋即命人抢修防御工事。等到叛军前锋进抵潼关时,发现官军已经严阵以待,方才悻悻退去。对这次擅改东进计划,退守潼关,皇上没说什么。皇上您没有糊涂啊,也算是个明君吧。
  这时候,边饮边述的岑参已是泪流满面了,酒接着喝,话也接着说:
  ——可是,当你听过匆匆从潼关偷偷跑回来的帐下监军宦官边令诚极力夸大封、高二位将军的战败责任,特别是听了边令诚讲“常清以贼摇众,仙芝弃陕地数百里,又盗减军士粮赐。”的诬告时,你偏听偏信,给二位将军定了三宗罪:不战而逃,丢城弃地;擅自行动,目无朝廷;违背玄宗旨意,破坏东征计划。皇上啊,这你就不明是非,你糊涂啊!
  岑参已将一坛将军红酒喝完,怒容满面,脸红目眦,毫不客气,叱问皇上:“皇上老儿,你凭甚说高、封二人实属罪不可赦。还下诏斩首功勋卓著的将军。你就是一个是非不明,忠奸不分,诛杀贤良的昏君哪!”
  此刻,潼关上空乌云漫卷,朔风怒吼。数万唐军将士被召集到刑场周围,奉命观刑。绣有“高”字和“封”字的军旗在大风中猎猎飘扬,发出阵阵裂帛似的声响。随着一道森寒的刀光闪过,封将军脑袋落地。接着押上来的是高将军了。他大声向围观的将士们喊,肃穆的军阵里忽然有人大喊一声——冤。紧接着喊冤声雷鸣,直冲霄汉。监斩官边令诚气急败坏地冲刽子手尖声高叫:快给我砍了。手起刀落处,高将军的头颅落地,又“骨碌碌”转到不远处的封将军头颅边。两个高傲的头颅面对面,好似他们生前在一起商讨军情。
  这边,岑参已经是酩酊大醉,顿足怒骂:“玄宗老儿,你的大唐江山倾倒不日啦!”
其他文献
1  说到河水暴涨,青山和草场  高过眉头,流水像月光一样怀揣心事  如果草再绿些,便能托起一片蓝天  整个夜晚,我都在寂静中等候  在云朵里写下相思,这危險的气息  如一只猎豹悄悄逼近,  我心里巨大的黑影。我想  定是谁藏起一潭湖水,令一只年轻的鹿  找不到水源,瞬间的迷失  不得不压下它体内的风暴  2  河流,山川,牛羊和马匹  依次从我的胸膛里跃出  天空中传来鸽哨,燃烧着  烈火的信件
期刊
亚琴阿姨能说会道,精明利索,长相也不丑,53岁从岗位退下来,闲不住,搞推销。不少人上她的当。亚琴阿姨也是,专门拉拢亲戚朋友,把她要推销的某种药或化妆品说得天花乱坠,钱到手后,走人。  叫阿姨是尊称,其实都是大妈。  另一位大妈淑芳阿姨就被亚琴阿姨哄过,淑芳阿姨不敢说,也不能说。两人关系不一般啊,兵团战友,又在一块儿工作,只不过比亚琴阿姨早退一年,在家闲着。  还有,两人同住一个楼,一个单元,楼上楼
期刊
永远不要说河水有没有源,这条河永远没有尽头  永远不要问永远有多远,这条河的根在极目天涯  永远不要寻找谁在河上歌唱,这条河的浪花朵朵金黄  永远不要跨过这条大河,走过了就是独在异乡的孤客  我用了一个甲子的时光来丈量这条河到底有多长  我用了万水千山的青春来为河这边的风景浅吟低唱  又是一个冰消雪融的季节,河水开始新一轮的奔涌  又是一個草长莺飞的早上,河水不再有束缚的哀伤  我看见了从三江远山
期刊
此地。在此存在的所有物种都昭示着此地会出一个风云人物。这些物种有山,名菊花山,有与山相依自成一脉的埠,名龙王埠,有水,名古有泉,有树,名柳。他们错落有致,各自据守一方,何况,我们都信风水一说。毕竟汉文化历上下五千年变革穷通,世人最推崇, 最讲究,最认可这一学说。  去祝家村,有的人源于出生,这是无法逃避的事情。他诞生于此,不仅仅是别人的媾欢,还有一个家族传宗接代,光耀门楣的期望。有的人源于游历,却
期刊
季羡林说: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说,不完满的人生才是人生。这是一个平凡的真理,但是真能了解其中的意义,对己对人都有好处。对己,可以不烦不躁;对人,可以相互谅解。  所以呀,不要奢望完满人生。认真地将人生的每一个环节、每一时段过好,也是一种完满。  1  洒满阳光的路上,身着红条居家服的老者,要么坐在轮椅上,慢慢地转动着轮椅的轮子,
期刊
河流是一种有灵性的东西,也是一座城市生存的命脉。一座城市如果离开了河流,也就必将失去了滋润,失去滋润的城市是没有灵性的城市,是缺少活力的城市,河流是整座城市搏动的脉率。  我们所居住的这座城市,一直与那条著名的河流缠绵而共存,在漫长岁月的剥蚀下,黄河,总是若即若离地徘徊在离我们不远的地方,默默地流淌于呜咽抑或奔腾的旋律之中。  直到现在,每在黄河流凌的时候,我都要到黄河,去领受那种雄浑古拙的气势,
期刊
小时候母亲常说这样一句话,饥荒富余水够吃。这话的意思是家里缺钱花或向别人举债借钱是经常的事,只有不用花钱随意担挑的井水充裕够用。母亲说这话有两层含义,一为调侃二是表决心。本质上说母亲生性乐观豁达,又是个极其勤快的人。家里常缺钱,这不是人力所能改变了的,一则是社会原因,当时村里走集体吃大锅饭,挫伤了农民们的劳动积极性,村集体经济长期搞不上去,再加上交国家的公粮也多。二是家里的孩子多,既要给两个哥娶媳
期刊
偶尔在家拾掇屋子,一会儿蹲,一会儿站,腿弯之处又酸又痛。猛然联想起少年时候薅谷子的经历,那是苦涩和劳累交织;是留在我记忆深处一段酸酸的痛楚……  那时候,我十四五岁,就跟家父学薅谷子,不到二十岁我已经是一个薅谷子的老手了。在村里,像我这般年龄的娃娃们没有学薅谷子的,因为薅谷子蹲着腰腿疼得厉害,有时候攥薅锄的手会打起血泡,有劳力的人家孩子不干这受罪的活儿。村里人每每路经我家的谷地旁,总是投来赞许的目
期刊
我一向不太喜欢鲜花店的鲜花,因为花店的花大多是温室种植的。温室种植的花,与田野阳光下生长的花不一样。田野的花,枝茎壮实,色纯质朴,花香浓郁,插瓶久开不败,且香味悠长。温室里的花,花枝虚弱,色泽娇艳,花香淡然,到了花瓶花朵很快虚脱凋落,且香味无踪。都市里很难买到来自田野的花,所以我不到特别需要它的时候,几乎不买温室种的花。我对温室的花和人造的假花,有种抵触、反感和轻视的情绪。这也是因为我在农村长大、
期刊
今天是星期天。  我们一家人尽情享受暴风雪带来的安逸,蜷缩在暖暖的被窝里,不管不顾地睡到九点多。我拉开窗帘的一瞬间,强烈的阳光射进房间,精神为之一振。楼顶和街道铺着皑皑积雪,天空洗过一般透澈澄净……这是风雪莅临后的第一个大晴天,是农历二零一五年十二月十五日,离过年还有十五天。  前天的大雪,出乎人们的意料,零下16度更是创下渤海沿海地区近15年来最低 。我在微信上看到,同学所在的呼伦贝尔温度骤然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