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建筑CAD的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学中学生积极性得不到充分调动,而微课是解决此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案。通过对某中职教师、学生群体的调研,确立了微课开发的必要性和主体思路,继而梳理现有研究,结合团队实际确立流程,完成课程开发。本开发实践形成了完备的数字化资源包,满足信息化教学需要,同时探索了精品微课开发的流程,具有较好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微课 建筑CAD 课程开发
一、引言
建筑CAD传统教学模式为:在计算机实训室应用多媒体教学,教师边讲学生边练,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巡视,对学生加以指导。此模式存在如下问题:课程强调以老师为中心,学生主观能动性不能得到充分调动;中职生学业水平差异较大,为完成统一教学任务,存在优秀学生“等待”的情况,这增大了教学难度,也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团队试以应用项目教学法的理念,在现有微课研究基础上,将建筑CAD课程重构,以适应当下教学环境的需要。
二、开发背景
(一)课程调研
以涉及建筑CAD课程的25名教师与523名学生为调研对象,对课程开发中的关键问题分别做问卷调查和访谈。
两类调查问卷均由19个封闭式问题和1个开放式问题构成。
调查结果显示73.8%的学生愿意自主学习,并将其作为课前预习、新课学习及课后复习的有效手段(见图1和图2)。
96%的教师认为微课可作为课程教学的有效补充,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微课采用动画或者录屏形式,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课程核心以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教学重难点或考点为依据更合理。
(二)现有部分教材的不足分析
考虑到后续教材开发,结合调研结果,团队梳理出近几年使用的教材中两点共性问题。
1.教材理论性强,案例支撑不足
如绘图命令章节,涉及直线类、曲线类、多段线类及其他类命令14个。而某电力出版社案例为3例;某科技出版社案例为5例;某大学出版社配套案例为8例。
作为实践性课程,由教师大量补充案例,这就很依赖教师对课程的理解深度,也让参考教材失去了指导意义。
2.教材与课程目的脱节
建筑CAD课程是土木工程识图的技术延伸,在上述教材中,关于建筑制图标准的内容恰恰是缺失的。仅以尺寸标注为例,某电力出版社以文字形式展现,某科技出版社仅给出设置界面,某大学出版社以列表方式呈现,均未解释设置依据。而在《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中,要求是非常明确的。
寻根溯源,不断引用和强调标准规范,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制图标准的认识,进而主动学习和应用规范,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这也是本课程有异于软件课程的地方之一。
(三)调研小结
依据调查问卷和教材分析报告,结合重点访谈结果,初步确定项目是必要且可行的,能够解决目前教学中痛点问题。
总体思路是突出建筑CAD的实训特点,以“微课为载体,项目教学为主线”,从实际项目出发,将知识点按照任务进行分解,以达到课堂教学与实践运用的有机结合,体现中职“做中学,学中做”的特点。
三、建筑CAD精品微课开发的过程
(一)课程的开发思路
按照总体思路,团队就课程开发拟定如下目标。
1.课程目标
依据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中对建筑CAD课程的教学要求,围绕“培养学生利用绘图软件绘制工程图样的能力,能依据制图标准运用绘图软件绘制建筑施工图”组织课程内容。
设定总体目标为完成某四层建筑的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大样图,以及建筑物的三维建模。将总体目标分解为工作任务,通过任务引领,在課程实践教学中融入建筑规范,以帮助学生掌握并熟练应用CAD软件绘制工程图。
2.课程内容
课程分为四个主要模块,分别是认识软件、绘制二维图纸、打印出图、绘制三维模型等。
其中第四模块现有教材较少涉及,其必要性有两点:一是作为识图的补充。建筑图内容复杂,要素众多,图纸抄绘时易漏绘且不易察觉,三维建模所见即所得,学生可以自检绘图成果,提高识图能力。二是作为BIM软件的过渡,BIM的核心是通过建立虚拟的建筑工程三维模型,利用数字化技术,为这个模型提供完整的、与实际情况一致的建筑工程信息库,也是被广泛认为21世纪建筑产业创新发展的关键技术。而CAD与BIM建模在原理上相通,这将为学生后续的职业成长做好铺垫。
3.课程实施
模块分为主线和拓展任务。主线任务侧重于基础,即与工作任务直接相关的操作或命令等;而拓展任务,则是在主线基础上对内容作补充和深入探讨。
比如坐标章节(见图3),足以完成二维平面图绘制应用直角坐标的学习;经由拓展环节对绘图技巧及完整的坐标知识体系进行拓展。
在实际使用中,由教师根据具体学情选择主线和拓展任务同步进行,或只组织主线任务学习,拓展部分供学有余力的同学自主探究。
模块化课程设计考虑到CAD软件逐年更新,教师经验水平也是逐步提升的,同时课程的模块化形式易于拓展,微课形式易于替换,这使课程的深度和广度以动态循环的方式逐步螺旋上升。
(二)开发制作流程
1.一般设计制作流程
目前微课的设计与开发,国内已有较多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通常制作主要环节如下:
分析,分析学生学习基础、习惯等;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对知识分解等。
设计,教学内容的先后次序表达,时间分配;表达语言、语速等。
制作,确定主要技术表达形式,录制方式。
应用,考虑微课应用的场所和时间。 评价,对制作效果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以便后续更新。
2.团队开发流程确立
建筑CAD课程实践性、操作性强,适合采用录屏的形式展现绘图过程;在开头和收尾处,采用教师真人入镜的方式引入和总结课程内容,拉近与学生距离。
对于课程资源构成,每个知识点除微课视频外,还包含了PPT课件、教学设计、配套图纸、任务书等资料。另外课堂实录作为微课在课堂中应用的参考。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初步拟定小组开发流程图如下(见图4)。
(三)案例展示
以課程第四模块任务1墙体建模为例,简要介绍课程。
任务1包含主线任务11墙体建模,拓展12布尔运算。
11任务目标为完成一层平面图墙体的三维建模,建模从赋予二维平面图形高度的方式入手,这是充分利用模块二中学生练习已知相应位置的长度与宽度。
高度需要对比剖面、立面图等,而门窗洞口则需查门窗表和详图,这迫使学生思考与已学建筑平立剖、大样图等之间的关联,从而深刻理解规范中图样形成原理。
墙体的合并需用布尔运算,11仅涉及必要的并集命令。而拓展任务12中,则详细分析布尔运算常用的差集、并集和交集,并挖掘与制图课程中组合体构型(叠加、切割和综合)中的内在联系。
四、不足与展望
1.建筑CAD精品微课的开发实践,科研方法贯穿调查分析、思路确立、流程调整和成果发布,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课程项目引领的理念,在实践意义上具有独创性,但团队在此方面理论储备不足,这也将是项目着手研究的方向。
2.课程开发的数字化课程资源包,在日常教学中引用或学生课后的探究巩固,又或疫情期间线上教学(项目成果已在安徽省内公开),均是有用有效的参考资料。
3.《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倡导活页手册式教材,目前国内探索和研究较少,后续在本项目基础上开发的配套教材,也将成为先行探索。
参考文献:
[1]马丽华.建筑制图与建筑CAD相结合教学[J].中国培训,2016(24):194.
[2]王敏,宋生阳,梁奥.BIM技术在项目管理中价值挖掘[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19(08):63-64+67.
[3]张一春.精品微课设计与开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72.
关键词:微课 建筑CAD 课程开发
一、引言
建筑CAD传统教学模式为:在计算机实训室应用多媒体教学,教师边讲学生边练,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巡视,对学生加以指导。此模式存在如下问题:课程强调以老师为中心,学生主观能动性不能得到充分调动;中职生学业水平差异较大,为完成统一教学任务,存在优秀学生“等待”的情况,这增大了教学难度,也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团队试以应用项目教学法的理念,在现有微课研究基础上,将建筑CAD课程重构,以适应当下教学环境的需要。
二、开发背景
(一)课程调研
以涉及建筑CAD课程的25名教师与523名学生为调研对象,对课程开发中的关键问题分别做问卷调查和访谈。
两类调查问卷均由19个封闭式问题和1个开放式问题构成。
调查结果显示73.8%的学生愿意自主学习,并将其作为课前预习、新课学习及课后复习的有效手段(见图1和图2)。
96%的教师认为微课可作为课程教学的有效补充,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微课采用动画或者录屏形式,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课程核心以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教学重难点或考点为依据更合理。
(二)现有部分教材的不足分析
考虑到后续教材开发,结合调研结果,团队梳理出近几年使用的教材中两点共性问题。
1.教材理论性强,案例支撑不足
如绘图命令章节,涉及直线类、曲线类、多段线类及其他类命令14个。而某电力出版社案例为3例;某科技出版社案例为5例;某大学出版社配套案例为8例。
作为实践性课程,由教师大量补充案例,这就很依赖教师对课程的理解深度,也让参考教材失去了指导意义。
2.教材与课程目的脱节
建筑CAD课程是土木工程识图的技术延伸,在上述教材中,关于建筑制图标准的内容恰恰是缺失的。仅以尺寸标注为例,某电力出版社以文字形式展现,某科技出版社仅给出设置界面,某大学出版社以列表方式呈现,均未解释设置依据。而在《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中,要求是非常明确的。
寻根溯源,不断引用和强调标准规范,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制图标准的认识,进而主动学习和应用规范,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这也是本课程有异于软件课程的地方之一。
(三)调研小结
依据调查问卷和教材分析报告,结合重点访谈结果,初步确定项目是必要且可行的,能够解决目前教学中痛点问题。
总体思路是突出建筑CAD的实训特点,以“微课为载体,项目教学为主线”,从实际项目出发,将知识点按照任务进行分解,以达到课堂教学与实践运用的有机结合,体现中职“做中学,学中做”的特点。
三、建筑CAD精品微课开发的过程
(一)课程的开发思路
按照总体思路,团队就课程开发拟定如下目标。
1.课程目标
依据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中对建筑CAD课程的教学要求,围绕“培养学生利用绘图软件绘制工程图样的能力,能依据制图标准运用绘图软件绘制建筑施工图”组织课程内容。
设定总体目标为完成某四层建筑的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大样图,以及建筑物的三维建模。将总体目标分解为工作任务,通过任务引领,在課程实践教学中融入建筑规范,以帮助学生掌握并熟练应用CAD软件绘制工程图。
2.课程内容
课程分为四个主要模块,分别是认识软件、绘制二维图纸、打印出图、绘制三维模型等。
其中第四模块现有教材较少涉及,其必要性有两点:一是作为识图的补充。建筑图内容复杂,要素众多,图纸抄绘时易漏绘且不易察觉,三维建模所见即所得,学生可以自检绘图成果,提高识图能力。二是作为BIM软件的过渡,BIM的核心是通过建立虚拟的建筑工程三维模型,利用数字化技术,为这个模型提供完整的、与实际情况一致的建筑工程信息库,也是被广泛认为21世纪建筑产业创新发展的关键技术。而CAD与BIM建模在原理上相通,这将为学生后续的职业成长做好铺垫。
3.课程实施
模块分为主线和拓展任务。主线任务侧重于基础,即与工作任务直接相关的操作或命令等;而拓展任务,则是在主线基础上对内容作补充和深入探讨。
比如坐标章节(见图3),足以完成二维平面图绘制应用直角坐标的学习;经由拓展环节对绘图技巧及完整的坐标知识体系进行拓展。
在实际使用中,由教师根据具体学情选择主线和拓展任务同步进行,或只组织主线任务学习,拓展部分供学有余力的同学自主探究。
模块化课程设计考虑到CAD软件逐年更新,教师经验水平也是逐步提升的,同时课程的模块化形式易于拓展,微课形式易于替换,这使课程的深度和广度以动态循环的方式逐步螺旋上升。
(二)开发制作流程
1.一般设计制作流程
目前微课的设计与开发,国内已有较多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通常制作主要环节如下:
分析,分析学生学习基础、习惯等;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对知识分解等。
设计,教学内容的先后次序表达,时间分配;表达语言、语速等。
制作,确定主要技术表达形式,录制方式。
应用,考虑微课应用的场所和时间。 评价,对制作效果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以便后续更新。
2.团队开发流程确立
建筑CAD课程实践性、操作性强,适合采用录屏的形式展现绘图过程;在开头和收尾处,采用教师真人入镜的方式引入和总结课程内容,拉近与学生距离。
对于课程资源构成,每个知识点除微课视频外,还包含了PPT课件、教学设计、配套图纸、任务书等资料。另外课堂实录作为微课在课堂中应用的参考。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初步拟定小组开发流程图如下(见图4)。
(三)案例展示
以課程第四模块任务1墙体建模为例,简要介绍课程。
任务1包含主线任务11墙体建模,拓展12布尔运算。
11任务目标为完成一层平面图墙体的三维建模,建模从赋予二维平面图形高度的方式入手,这是充分利用模块二中学生练习已知相应位置的长度与宽度。
高度需要对比剖面、立面图等,而门窗洞口则需查门窗表和详图,这迫使学生思考与已学建筑平立剖、大样图等之间的关联,从而深刻理解规范中图样形成原理。
墙体的合并需用布尔运算,11仅涉及必要的并集命令。而拓展任务12中,则详细分析布尔运算常用的差集、并集和交集,并挖掘与制图课程中组合体构型(叠加、切割和综合)中的内在联系。
四、不足与展望
1.建筑CAD精品微课的开发实践,科研方法贯穿调查分析、思路确立、流程调整和成果发布,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课程项目引领的理念,在实践意义上具有独创性,但团队在此方面理论储备不足,这也将是项目着手研究的方向。
2.课程开发的数字化课程资源包,在日常教学中引用或学生课后的探究巩固,又或疫情期间线上教学(项目成果已在安徽省内公开),均是有用有效的参考资料。
3.《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倡导活页手册式教材,目前国内探索和研究较少,后续在本项目基础上开发的配套教材,也将成为先行探索。
参考文献:
[1]马丽华.建筑制图与建筑CAD相结合教学[J].中国培训,2016(24):194.
[2]王敏,宋生阳,梁奥.BIM技术在项目管理中价值挖掘[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19(08):63-64+67.
[3]张一春.精品微课设计与开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