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形势下,文言文如何传承传统文化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fei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言文是传承传统民族文化的载体,是现代人通往古代文化遗产宝库的“时空隧道”。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一、从文言文的语言形式上
  文言文是由字、词、句构成的,它的形成、演变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文言文教学中,探究汉字的意义有助于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通过汉字可以了解古代的生活和思想。例如,从“柳”字可看到中国古代的离别文化。折“柳”送别,是古代的一种习俗,行人远行,亲朋好友十里长亭相送,没有过多的话语,也不送什么礼物,多折“柳”相赠以赋深情,因为“柳”与“留”谐音,赠对方一枝柳,就有惜别挽留之意。于是,“柳”成了人们离愁的物化。
  通过汉字可以了解古人的文化心理。如“胡”字,反映了一种大汉族意识。在秦汉以前,对域外的少数民族称为“胡人”,对来自这些地方的人、事物,往往加“胡”字以命名。如胡人、胡马、胡服、胡萝卜等,且“胡”多含贬义,如胡言、胡诌、胡编、胡作非为等。
  二、从文言文的表达内容上
  文言文在表达内容上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在教学中,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一)物质文化方面
  物质文化主要指饮食、服饰、器皿、建筑等。如《苏武传》一文中写道“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待到苏武牧羊北海时,苏武是旄节不离手,“卧起操持”。旄节是用牦牛尾做装饰的一种旗帜,是汉朝出使者的信物。明白了旄节,就明白了苏武对旄节情有独衷的原因。通过文言文教学,学生不仅了解了我国古代的物质文化,理解了作品的意旨,更能激发起他们热爱我国传统文化的热情。
  (二)制度文化方面
  制度文化反映的是人与人的关系,这种关系表现为各样的制度,只有理解了制度文化,才能更好的理解文言文,理解古代社会。例如,在文言文中,对于“我”的表达有很多种,有“吾”“臣”“朕”“妾”等。“朕”是皇帝的专用词,任何人不得乱用,“臣”多见于官员对皇帝,“吾”是一个通用词,“妾”只用于女性。对于“我”的多种表达,归根结底是因为深严的等级秩序。通过文言文教学,学生能够理解等级意识,这对他们理解传统文化有着重要作用。
  (三)行为文化方面
  行为文化主要由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尤其是在人际交往中以约定俗成的方式构成的行为规范。古代礼俗严明,文言文中有很多礼俗性的词。如《信陵君窃符救赵(节选)》有“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其“虚左”意为“使车上左边的位子空着。”从字面意义上看,无任何特殊,但如果结合那个时代的座次文化,语用意义就深刻多了。古时以左为尊,而信陵君为当朝重臣,却能礼贤下士,这样一个小的细节,人物形象便栩栩如生。通过行为文化方面的学习理解,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更能使学生认识到人际交往中许多常被忽视的细节。
  (四)精神文化方面
  文言文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不只是涉及文化知识的传授与学习层面,更注重于内心的体悟、精神的渐染和性情的熏陶层面。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必须把精神文化方面的传承作为重中之重,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思想道德观念。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习文学的最终目的是形成人的内心世界——道德、修养和美。”文言文中的儒家经典是我们进行思想道德熏陶的好材料。孔子提出做人的基本要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中包含着自己与别人的对等关系,不能把自己的要求强加于别人;孔子把“仁”解释为“爱人”,爱人不是凭空产生的,是从爱自己的亲人出发的,还要推己及人,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孔子提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把诚信作为人最重要的品质……这些,对于我们今天仍有积极意义。
  第二,民族精神。文言文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精华,在文言文教学中,还要注重中华民族优秀民族精神的传承。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厚德载物的宽容态度、在国家民族危亡之秋挺身而出、舍生取义的精神,这些都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核心。孔子的“克己复礼”、孟子的“舍生取义”、岳飞的“精忠报国”、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的为国“虎门销烟”、朱自清的“宁可饿死,也不是美国的救济粮”等浩然正气,它是民族精神的支柱,虽超越古今时空,千百年来仍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匹夫百姓,为国为民前赴后继,死而后已。对于民族精神的传承,能为学生的思想注入强心剂,为当代中国的更快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稳固的思想基础。
  第三,优秀个人品质。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涌现出许许多多“英雄形象”和“先人形象”,在文言文教学中,注重对古代的优秀个人品质的传承,从而鼓舞学生,提高学生自身的意志品质和素养。如《出师表》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忧国忧民的杜甫,《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游天姥山吟留别》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李白,《荆轲刺秦王》中“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侠义荆轲,《满江红》中“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豪迈岳飞……这些,对于学生形成一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都有积极意义。
  第四,文学艺术素养。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就需要教师在讲授文言文时,着重于艺术造诣的讲解。中华民族对美有独特的追求和感受,文言文中所展现的美不可尽数:《诗经》中的《静女》表现了纤柔朴质之美,《滕王阁序》中充溢著壮阔、爽朗之美,《兰亭集序》《石钟山记》凝聚着清雅、深沉之美,《祭十二郎文》饱含着至爱亲情之美,《孔雀东南飞》歌颂了爱情忠贞之美,《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挥洒出想象瑰丽之美……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美是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心地纯洁,感情和信念端正。”“经过长期美的陶冶,会在不知不觉中使人感到丑恶的东西不可容忍,让美把丑和恶排挤出去。这是教育的规律。”
  总之,在文言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加深学生个体的精神底蕴,健全学生的文化人格,使我们的下一代能担当起弘扬和振兴民族文化的重任。这样,我们的文言文教学才是鲜活的、丰富的,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才能真正传承下去。
其他文献
当前,我园教师不教小孩子写字,遵循国家教育部门的教育方针与原则,但目前小学老师把教小学生写字这一块的责任退回给幼儿园,导致很多家长质疑甚至责怪幼儿园老师没有教其小孩写好字。此外,很多家长也仍然存在小孩在上小学一年级之前必须达到识字量和会写字量多少的错误观念,还没有完全接纳教育部门不允许幼儿园教幼儿写字的规定,没有办法去正确理解幼儿园和幼儿园老师的做法,甚至有个别家长还强烈要求幼儿园老师要教小孩写字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运用汉字学的原理进行识字教学,让学生了解汉字构字的规律并逐步掌握其规律。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落实新课程理念重要体现。  一、了解字理,科学识字  所谓字理,是指构字的理论依据,就汉字而言,即汉字的组成规律。向小学生讲清基本字的音、形、义的关系,让学生掌握汉字构字规律、汉字的形音义规律。学
期刊
在作文教学中,学生感到作文难,作文水平总是提不高,尤其当今教育发展的新潮流,要求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要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必须寻找一条作文教学的改革之路。鼓励学生的写作热情,激发写作的兴趣,让学生认识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写作是生活的需要。应努力为学生创造宽松自由的环境,充分调动其主动性。命题上给学生以乐趣和自信,批改中给学生以鼓励;活动中要给学生以成功。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期刊
《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一、自主探究——让学生体验“
期刊
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革命、一项系统工程,它贯穿于基础教育的整个阶段。幼儿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奠基工程,李岚清在《基础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和 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奠基工程》一文中指出:“进一步办好幼儿教育也是进行教育的重要环节,一些好的行为习惯应当从幼儿期养成,从娃娃抓起。”中国传统文化遗产,是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的宝贵资源。传统文化与当前社会形势相结合,古为今用,能够切实加强素质教育的针对性、实效
期刊
写字教学是我国义务教育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书法艺术教育的启蒙阶段。字是一个人的另一张名片,是一个人语文素养、文化素养的一部分,是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写字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经过一定的训练才能掌握它的技能。抓好小学生的写字教学工作,不仅能使学生提高书面作业的质量,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行为习惯和审美能力,还可以陶冶情操,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自豪感,而
期刊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建立和求解模型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初步形成模型思想,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由此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积累一定的数学模型思想,并参与数学建模的全过程,是数学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
期刊
每一个教育和教学过程,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和发展的。情境,是由人的主观心理因素(认识、感情、行为和个性)和客观环境因素所构成的情和境的总和,从产生的效果来看,有良好情境和不良情境之分。哲学常识,由于其概念、原理及分析过程比较抽象,相对于高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来说,往往不能被及时领会和理解,因此,在哲学教学中,容易产生不良情境,主要表现是枯燥乏味、气氛沉闷、学生积极性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
期刊
随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颁布、实施,我们不断思考,什么游戏才是真正属于孩子们“真”游戏?近年来,我园一直尝试户外阳光区域游戏的研究。它是将一些室内区域游戏向户外延伸与户外区域、环境进行整合,更加强调以游戏本身为目的,是一种幼儿用自己已有的经验进行表现的活动。  一、真实的体验  幼儿在游戏中,往往表现出对游戏的“痴迷”表现。当我们努力透过那些纷繁的、虚拟的游戏情境去了解儿童在游戏中的真
期刊
随着新课改运动的广泛普及,“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了教育工作者较为关注的教学热点话题之一,他们纷纷致力于探索优化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效率及质量的方式方法,以期找到能真正发挥出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最大教育教学效果的突破口。笔者对此也进行了积极地实践与研究,现将个人感悟与体会归纳、总结如下。  一、确立成员,是确保学生合作学习小组有效性的首要前提  在笔者看来,确立学生合作小组的具体成员,是保证其合作学习有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