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cj_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发展,小学数学教学要求也在逐渐发生变化,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和实践能力提升等,因此传统的高校小学数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已经难以满足当前的教育教学需求,需要作为重建课程体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重要的基础。基于小学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本文将着重分析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构建策略,旨在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数学素养提升。
  关键词:数学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构建策略
  一、引言
  基于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趋势,高校在培养小学数学教师方面也应该顺应新课改要求,提升数学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教学能力,以满足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需求。
  二、制定统一的培养标准
  当前阶段,我国高校的小学教育专业在课程设置上缺乏系统性,随意性和经验性特点突出,这种形势影响了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知识获取和素质提升,使职前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教学素质不能达到课改要求。基于此,设置相关专业的高校应该制定统一的职前教师培养标准,提升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可组织相关的数学家、数学教育研究者以及小学数学一线教师等多方力量,在核心素养框架的指导下,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以及教学所需的数学知识等理论,梳理出小学数学教师所需的数学核心素养,并在借鉴世界其他國家有关标准的基础上,形成适合我国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培养标准,为各师范学校开设相关课程提供一定的方向与依据。在制定培养标准时需要考虑其可操作性,方便教师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具体实践。
  三、适当转变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目标的合理发展
  核心素养培养目标驱动下,小学数学教学要求教师能够顺应形势发展,调整课堂教学活动,因此在高校的职前教师培养中,也应该积极转变以往的专业教学方式,依据教育发展形势不断进行专业教学目标的调整。具体实施方法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基础课程,也就是国家和地方课程,要对这些课程进行校本化设计,围绕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进行二次开发;第二,设置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想要学习的课程,以走班的形式参加学习;第三,课程活动化,比如早操,可以组织管乐团的学生吹响集合号,其他学生迅速到操场集合,学校的校训、校风、学风等通过呼号深入头脑,最后在校歌声中走步调整。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仅是在进行身体锻炼,还包括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另外,鼓励适当利用科技媒体,协助学生由“知道”的层次,进入“理解”及“体验”的层次。提供体验与探索课程,使教学兼顾“知识能力”与“方法能力”的培养。
  四、加强与数学类课程的内容联系
  当前,我国小学教育展专业中数学专业课主要包括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空间解析几何、初等数论、概率统计、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数学专业课程的开设,主要是为了提升小学数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指导和研究能力,因此强化数学课程和学科体系构建之间的联系是十分有必要的,直接关乎小学数学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要求下,高校也应该进行小学数学教育专业的课程安排调整,小学教育新数学课程与原课程相比有重大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例如,离散数学、高等几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规划、数学文化、数学史、数学探究、数学建模、数学实验等。另一方面对原有内容采取了新的处理方式。这些变化对高效小学教育专业数学类课程内容及体系建构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高校在构建小学数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过程中,结合专业教学需求,不断进行数学专业课程比重的有机调整,为学生的专业能力提升提供契机。
  五、构建具有反思性、合作性的实践课程
  要培养高质量的小学数学教师,仅教授一些显性的理论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提供教育实践以帮助学生在体验中进行反思。因而,对于实践课程的设置,不仅要重视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还需要加强其反思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可以将实践课程的实施与数学类课程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之后,走入小学数学课堂,通过观察或是亲身实践,并在与指导教师的交流中对所学内容进行体会反思,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对于教学一般程序、基本策略的掌握,而且有助于他们能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逐步形成教学的智慧。在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建构中,可开设有关数学教学设计、数学课堂观察、数学概念教学等主题实践类讨论课程,将职前小学数学教师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通过相互合作,一同梳理教学内容的关键属性、探讨某个主题的教学设计、学习观察学生的技巧等,并且通过这个交流的平台,分享教育实践中自己的想法、经验以及观点,这不仅有助于其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也能够促使他们在毕业后较快地融入教师教研活动之中,并在与优秀教师的交流讨论中获得有利于小学数学教学开展知识经验,在提高自身数学核心素养的同时,不断推进以提高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课程教学改革。
  六、结语
  总之,新的教育形势下,高校的小学数学教育专业也应该顺应形式进行专业教学内容和方式的调整。数学核心素养能够真实地反映出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价值和本质,是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当中最核心的问题。在整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不能一味地只重视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同时,还应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核心素养的提升和建立过程当中,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奎,马丽君.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建构初探[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7,(04):36-39.
  [2]管云霞.关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确立[J].学周刊,2017,(11):8-9.
  [3]徐国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与实践[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07):42-45.
  [4]朱立明.基于深化课程改革的数学核心素养体系构建[J].中国教育学刊,2016,(05):76-80.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当今的新课改形势下,思想品德课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切实从以学生主体发展为本的课程价值观出发,关注学生综合性的全面发展、终身持续的发展、活泼主动的发展和有个性特长的发展。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思想品德教师要加强学习,自觉提高自身素质,依据教材而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被激发,
摘 要: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提出是为了实现“教学为了不去教学”的目的,目前针对互动教学这一模式提出了“双主互动”的概念,即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与教师的主导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激励,从而形成教师积极引导教学、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师生间进行有效互动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学的影响和教学的效果都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来得以体现,“以教激学、因学论教”。  关键词:初中教学;美术;课堂互动  新课改以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无公害农药研究服务中心祝木金等人对小花假泽兰前期测试结果表明,在离体条件下,对苹果炭疽等8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效果较好;盆栽试验显示对小麦白粉病的保护效
本研究以虫酰肼为对照药剂,采用浸叶法、浸虫法和点滴法测定了两种虫酰肼新衍生物0593和0673对小菜蛾、斜纹夜蛾、甜菜夜蛾、棉铃虫和玉米螟等五种主要鳞翅目害虫的室内毒力,
摘 要:化学史和化学知识是化学的重要组成内容。化学教学中加强化学史的教学,能起到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结合多年的教学,阐述了化学教学中进行化学史的实践。  关键词:化学史;化学教学;提高;实践  化学史是研究化学的知识、理论和方法的发生与发展规律的历史科学,它充分体现了化学家在科学研究道路上的成功与失败,化学领域突破中的分歧和争论、曲折与反复、停滞与跃进。将这些内容渗透到化学教学过程中,有助提高教师
摘 要:新课程改革以来,“三维目标”的思想方法已经深入人心,“过程与方法”则是组织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过程的具体化,体现了获取“知识与技能”和建立正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具体途径和方法。本文主要从新课程目标的“过程与方法”进行阐述。  关键词:任务驱动;“过程与方法”;问题解决;分层教学  一、引言  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教学的三位目标进行了重大的改革——从原来的“知识、能力、情感”三位目标,
摘 要:情境教学主要以自然现象、生产生活实际、现代科技为素材进行设置,使物理学科新情境的创设比较新颖,能真实、全面地模拟和再现了生产生活的实际场景,科学研究的过程。因此,给学生创造物理生活情境,让学生通过对情境的观察、思考,发现归纳出蕴含于情境中的物理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初中物理;问题情境;教学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一些学生对物理学习缺乏兴趣,对学过的内容记忆不深,甚至“启而不
摘 要:做好对初中语文教育效率提升策略的研究,能够为推动初中语文教学进步带来帮助。文章先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意义予以阐述,之后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策略予以探讨。  关键词:初中教育;语文学科;教学效率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已经成为了初中教育的重要任务,语文作为初中教育阶段的关键学科,对其教学效率提升策略予以研究是每个语文教师的义务。从当前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