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习英美文学的瓶颈与对策

来源 :亚太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gshuang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英美文学作为高校英语专业的专业知识课,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冰河期。为了破冰,英美文学课程任课教师们最大限度地运用自己的才智,想办法找出路,但是效果甚微。谈到教学改革,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教师层面的问题。其实不然,教学是教书与学习两个层面的问题,而教学中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除授业解惑外,最主要的职能是提出方法和建议,供学生学习时进行有效选择、采纳运用,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所以观察、了解、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解决这些问题,是英美文学课程走出困境的关键。
  关键词:学生;英美文学;学习;瓶颈;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1-0094-02
  一、引言
  任何形式的教学过程,都离不开教与学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对于英美文学课程教学质量的下滑,我们从不否认教学层面存在的问题,但是也不能单纯地把责任归咎于教师。任课教师和学校多年来所做的努力有目共睹:师资力量的建设、教材的选用、教法的改革、教学环境的改善、教学设备的更新等。每位教师都殚精竭虑、想方设法教好自己的学生,提高自己所教课程的教学质量,有时甚至越俎代庖:学生想到的,教师先想到了,学生没想到的,教师也替他们想到了。但是教师单方面的努力是不可能提升教学质量的。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力量是学生,学生是有效获取知识的主导因素。教师仅仅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外部因素:教学生获取知识的思路、思考问题的方法等,培养学生发现、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而现在,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学生已经从专注于学习——上进、好学、博览群书变得实际、实用——只习得认为对自己将来进入社会后有用的知识和技能。从学生层面分析,冷落英美文学课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学生兴趣缺失和学生务实的思想、学生知识能力(英语语言、文学知识)与理解、欣赏英美作品能力的薄弱等。
  二、学生学习英美文学的兴趣缺失和学生“英美文学无用论”思潮亟待消除
  众所周知,现在的大学生在中学期间,由于课业的紧张无暇接触英美文学方面的信息,而现在流行的网络文学又对经典文学形成了一定冲击。在英美文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无论授课教师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与方法(无论是课堂小组讨论活动、还是演剧或诗歌朗颂、英美文学名著电影欣赏等),学生对此课程的兴趣持续时间都很有限。很明显兴趣成了学生学习英美文学的第一障碍。
  由于实用主义、功利主义思想在学生中的流行,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英美文学知识与自己将来所从事的工作没有太多的联系,“英美文学无用论”的思想就出现了。这里曾就“学习英美文学有用吗?”进行过一次问卷调查,有一位学生这样写道:“有用,但用处不大。能够掌握一门学科(知识)当然利大于弊。学好英美文学可以让我们了解更多英美(国家)的作家、作品及其文化(内涵),也可以让我们考上该专业的研究生,但之后呢?想要在社会上有一个不错的立足之地,恐怕只有去当教师了吧?否则学得这些东西根本派不上用场。”这番话表达的是绝大多数学生的心声。
  问题的解决,需要任课教师全体的智慧。首先必须使学生了解文学课程的内涵、魅力、目的和用途:文学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过程,它丰富人的思想、提升人的素养、美化人的气质、增强人的判断是非、辨别真伪的能力,它不具备立竿见影之功效。由此淡化、剔除文学“无用论”的影响;然后探求激发学生学习英美文学兴趣的途径,例如:在利用所有现有的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方法的同时,在英美文学教学课堂上尝试“模拟情景教学法”、“户外教学法”和“今天我讲文学”的方式等,实现“一节英美文学课,一种教学方式/方法的实施和体验”,使学生一直保持对这一课程的好奇心和兴趣,从而调动学生自觉学习英美文学的积极性。
  将文学课从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传授型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素质技能培养型课程,使其成为以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学活动,这是每一位任课教师的责任。作为教师只能不断发掘新的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方式,去适应学生的需求和变化。这是一项长期而又繁重的工作。
  (一)学生知识能力与欣赏能力之间“真空地带”亟待填补
  大学生在校学习,主要以自修为主。在大一、大二时,由于课程设置的原因,此外也无人引导他们进入深层次的学习状态,再加上耽于逐渐增多的社团活动和个人活动,他们便贻误了专业课基础知识获得的时机。进入大三后,专业理论课和专业知识课纷至沓来,学生突然间晕头转向:生词比比皆是,不知专业术语云何,不知专业理论为何物,不知专业知识有何用。
  作为英语专业知识课程的英美文学在这种状态下进入了大三学生的课堂,结果可以想象。课堂教学非常尴尬的局面经常出现:因为教师全英讲授,当要求学生理解讨论表述观点时,学生似乎根本听不懂教师的指令,课堂陷入僵局。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两点是:①学生的词汇量有限,全英讲授无法接受,学生一再要求汉语解释。②由于以前从未接触过英美文学或有接触但接触较少,学生很难理解教师在讲什么,也不知道该以何方式去思考回应教师指令,无所适从;对于教师要求的小论文作业,上网粘贴、复制,敷衍了事。在英美文学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知识能力之间产生了矛盾冲突。一方面,英美文学教学内容多、容量大、涉及面广,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英语词汇量和相关英美国家的背景知识,更需要学生有相关的文学知识的积累和欣赏、分析作品的能力,而这些应该是学生在大一、大二期间通过自修获得的。但是绝大多数学生并不具备或很少具备这些条件。英美文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这种教、学双方严重的矛盾冲突,暂且把它称之为“真空地带”问题。
  “真空”是需要填充的,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作为英美文学课程的任课教师必须尽职尽责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保证在新生入学之日,每人拿到一份两年内阅读的英美文学作品清单(按照《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的书单提供即可)。
  2、在学生入校后,就把把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指定指导教师,要求学生每学期写出两份已阅读书籍的读书报告,由指导教师浏览、批改,给出评语。
  3、督促学生扩大词汇量。
  4、加强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指导教师要使学生真正明白英美文化知识与英美文学之间的联系和学习、了解背景知识对文学的影响。
  5、在学生大二的时候,由英美文学课程的任课教师不定期举办有关英美文学学习或文学讲座,使学生感受文学的内涵和来历,认识英美文学课程的重要性。
  6、在学生大二下学期时,作为一项课外阅读任务,给学生提出提前阅读有关英美文学史方面材料的要求,使学生初步了解其历史、思想脉络。
  做好这六个方面的工作,将提高学生关于英美文学方面知识水平,有利于消除学生接触该课程时的无所适从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学生学习、欣赏英美文学的平稳过渡,真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三、结语
  教学质量的后滞,任课教师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仅仅强调教学层面责任,或只从学生层面找问题,都是片面而不可取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改革教法、取舍内容、调整教学模式、指导学生理解、分析作品等,但不可能替学生记单词、做练习、积累知识;学生可以自己积累专业知识,提升知识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理解、参透作品精髓、给教师提好的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建议,但学生不可能自己去实践教的过程。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客观地看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首先解决自己的问题,然后一起解决共同面对的问题,这样才能达到英美文学教学过程的和谐统一,才能达到教学目的。
  (作者单位:平顶山学院外语系)
其他文献
利用中国20个制造业行业2003-2011年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产业集聚、FDI技术溢出对不同集聚度行业技术进步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策略:高集聚度行业应逐步放宽对FDI的限制,发挥规模
将田口稳健设计方法用于硅基微通道热沉的优化设计,建立了微通道热沉的简化性能分析模型,确定了影响其散热性能的关键参数,利用正交试验和信噪比分析实现了参数的稳健优化。利用外部监控程序对CAD和CAE软件的脚本进行动态修改,并且创建专门的进程来执行修改后的脚本,采用共享文件和延时的方法实现主进程、几何建模进程和性能分析进程的同步运行,实现了稳健设计过程的自动化。
摘要:不断深化的信息改革,使得集传统教学和网络多媒体教学于一身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受到了人们的欢迎。在此基础上,本文围绕着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混合教学模式构建思路这一主题展开了讨论,首先对网络环境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理论基础进行了介绍,随后对将网络环境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阐述,最后探讨了网络环境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证研究步骤。  关键词:网络环境;大学英语;混合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志码:A文
S306五河淮河桥主跨布置为(105+180+105)m波形钢腹板矮塔斜拉桥,全长390m,桥梁整幅布置,宽度为35.5m。双肢薄壁墩基础,塔墩梁固结刚构体系,主梁采用单箱五室波形铜腹板-PC组合箱梁,主塔
摘 要:随着大学英语改革的发展,大学英语是否应向通识教育方向改革引发了众多争议。本文基于大学英语教学当前现状,在通识教育的基础上,对通识教育下的大学英语教学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独立院校的特点,对大学英语通识教育改革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通识教育;大学英语;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1-0096-01  通识教育就性质而言,指的是“非专业性
复杂大系统仿真可信性评估具有数据量大、受环境和结构变化影响多等特点,人工神经网络的并行处理和自学习能力符合问题求解需求。建立了仿真可信性评估的模型并将其与人工神经网络计算原理相比较,确立了方法研究的依据并给出了评估实施的步骤;接着从网络结构设计、训练样本选择与预处理和学习算法分析三个方面深入研究了基于BP网络的可信性评估方法的设计;最后以空地攻防对抗仿真为例,说明了其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评估
首先概要介绍了人机交互技术发展状况,接着针对某型武器系统虚拟训练系统给出了过程仿真模型,阐述了人机交互系统在过程仿真模型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了依托位置跟踪器和数据手套等虚拟外设实现对虚拟实体进行直接操纵的过程和具体方法,最终实现了采用直接操纵交互技术的某型武器系统虚拟操作训练系统。
第三方移动支付作为移动支付的新形式,为"互联网+"消费模式的推行创造了有利条件。针对第三方移动支付的自身特点,将系统特征和社会影响这两类因素引入到技术接受模型中,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