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史敬胤,还是王敬胤?

来源 :古典文学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xi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朝宋末齐初的学者敬胤是《世说新语》的第一位注家。北宋学者汪藻所撰《世说叙录》之《考异》部分保存了敬胤注本《世说》以及敬胤《世说注》的残卷,包括《世说》原文51条,其中38条有注,13条无注(这些佚文分别见于北京文学古籍刊行社1956年影印宋本《世说新语》,下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影印清光绪十七年思贤讲舍刻本《世说新语》,下册;中华书局1999年影印宋本《世说新语》,下册。本书引文依据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1979年,新疆大学刘兆云先生发表《〈世说〉探原》一文,考定敬胤姓史(《新疆大学学报》1979年第1、2期合刊)。汪氏《考异》引《世说·企羡》第2条“王丞相过江”云云,此下敬胤注曰:
  羊曼,字延祖,太山人也。祖发,字伯子,淮北护军。父既,字不齐,青州刺史。曼少纵诞无行检,与胡毋辅之等八人昏饮淫悖,自相题目为“八达”,世称曼为都致。阮放为宏伯,希鉴为方伯,胡毋辅之为裁伯,蔡谟为朗伯,阮孚为诞伯,刘绥为委伯,羊曼为慤伯,号兖州八伯,拟古之八元。以陈留江渊以能食为谷伯,史畴大肥为笨伯,高平张嶷以狡妄为猾伯,曼弟聃以狼戾为琐伯,拟古之四凶。按江渊学士中兴初为国子祭酒、大鸿胪、襄邑季侯。渊生象、猑。象字元卫,尉定侯,六世孙淹,今骁骑将军。猑,字虞,南康太守。猑子静,建安太守。静生隆、籍、奥等。隆,给事中。隆生廞、永等。廞,武昌太守。廞生该,安西参军事。该生练等。籍,临川内史。籍生嶷,吳令。嶷生法、真等。奥,御史中丞,生臻、乂等。史畴位至豫章太守、御史中丞、武昌内史,民其后也。江渊儒学为业,史畴名行无违,以能食体肥并云四凶,可谓诬矣。羊聃凶狂,信四凶矣。曼位至丹阳、会稽太常卿。曼生贲,字虎贲,秘书郎矣。(关于“八达”、“四凶”的记载,见《晋书》卷四十九《羊曼传》附《羊聃传》)
  敬胤此注为考察其本人的生平提供了重要的线索。注称“六世孙淹,今骁骑将军”,案《梁书》卷一十四《江淹传》:
  永明初,迁骁骑将军,掌国史。出为建武将军、庐陵内史。视事三年,还为骁骑将军,兼尚书左丞,寻复以本官领国子博士。少帝初,以本官兼御史中丞。
  江淹任骁骑将军,时在齐武帝萧赜(440—493)永明时期(483—493),历时10年(参见丁福林《江淹年谱》,凤凰出版社2007年版)。由此可知,敬胤主要活动在永明时期,其《世说注》也当完成于这一时期。
  这条注文中“民其后也”的表述,也非常值得关注。在中古时期,“民”有时是部民对地方官长的自称(张永言主编《世说新语辞典》“民”字条,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带有谦卑的意味,系当时的习语。因此,刘兆云先生据此认为这句话意谓“我是史畴的后人”,如此则敬胤自当姓史。此说既出,学界广泛接受。笔者在1998年出版的《〈世说新语〉研究》一书中也秉承此说。其实,敬胤“其后也”的说法来自司马迁《史记》,我们看以下文字:
  1. 自蜚廉生季胜已下五世至造父,别居赵。赵衰其后也。(《秦本纪》)
  2. 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坼剖而产焉。其长一曰昆吾;二曰参胡;三曰彭祖;四曰会人;五曰曹姓;六曰季连,芈姓,楚其后也。(《楚世家》)
  3. 后七世,至闽君摇,佐诸侯平秦。汉高帝复以摇为越王,以奉越后。东越,闽君,皆其后也。(《越王句践世家》)
  4. 吾闻姞姓乃后稷之元妃,其后当有兴者。子兰母,其后也。(《郑世家》)
  5. 昔在颛顼,命南正重以司天,北正黎以司地。唐虞之际,绍重黎之后,使复典之,至于夏商,故重黎氏世序天地。其在周,程伯休甫其后也。(《太史公自序》)
  6. 自司马氏去周适晋,分散,或在卫,或在赵,或在秦。其在卫者,相中山。在赵者,以传剑论显,蒯聩其后也。(同上)
  由此可知,敬胤是熟读《史记》的,而为《世说》作注,也与其良好的史学修养是分不开的。关键是“其后也”三字前的这个“民”字。
  中古时期,“民”作为第一人称即自称的用法,通常具有对象性,例如:
  1. 崔正熊诣都郡。都郡将姓陈,问正熊:“君去崔杼几世?”答曰:“民去崔杼,如明府之去陈恒。”(《世说·言语》第28条)
  2. (罗友)后为广州刺史,当之镇,刺史桓豁语令莫来宿。答曰:“民已有前期。”(《世说·任诞》第41条)
  3. 陆太尉诣王丞相,王工食以酪。陆还遂病。明日与王笺云:“昨食酪小过,通夜委顿。民虽吴人,几为伧鬼。”(《世说·排调》第10条)
  4. 高祖大会戏马台,预坐者皆赋诗,昙首文先成,高祖览读,因问弘曰:“卿弟何如卿?”弘答曰:“若但如民,门户何寄!”(《宋书》卷六三《王昙首传》)
  显然,如果没有某一位特定的属官对象,是不可以自称为“民”的;因此,作为自称用词的“民”并不像“我”一样具有普适性。脱离了具体适用环境的“民”,不可能是自称之辞。反之,倘若这句话中的“民”是自称之辞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进一步追问:这句话是敬胤对哪位长官讲的?敬胤《世说注》的产生,是否与这位长官有关?既然此说难以成立,我们就不妨另寻答案。笔者认为,这里的“民”乃是“泯”的坏字,即在传抄或者刊刻的过程中“氵”字旁坏掉了。至少有两个方面的情况可以为我们的这种“理校”结果作旁证:第一,敬胤《世说注》在史畴之前详述江氏家族之谱系,在史畴之后,也略述羊曼的后裔,为何不提自己的父、祖之名,却偏偏声明自己是史畴的后人?第二,现存中古时期的历史文献,没有史畴后人的任何信息,这恐非偶然出现的情况。事实就是史畴没有后人,此正所谓“泯其后也”。所以,据此推断敬胤的姓史,显然并不可行。
  值得注意的是,在刘孝标之前,还有一位王敬胤,天监八年(509)以前曾任太中大夫,见重于梁武帝萧衍(464—549)。《南史》卷四十九《刘怀珍传》附《刘歊传》:   先是有太中大夫琅邪王敬胤,以天监八年卒,遗命:“不得设复魄旌旐,一芦藉下,一枚覆上。吾气绝便沐浴,篮舆载尸,还忠侯大夫隧中。若不行此,则戮吾尸于九泉。”敬胤外甥许慧诏,因阮研以闻。诏曰:“敬胤令其息崇素,气绝便沐浴,藉以二芦,凿地周身,归葬忠侯。此达生之格言,贤夫玉匣石椁远矣。然子于父命,亦有所从有所不从。今崇素若信遗意,土周浅薄,属辟不施,一朝见侵狐鼠,戮尸已甚。父可以训子,子亦不可行之。外内易棺,此自奉亲之情,藉土而葬,亦通人之意。宜两舍两取,以达父子之志。棺周于身,土周于椁,去其牲奠,敛以时服。一可以申情,二可以称家。礼教无违,生死无辱,此故当为安也。”
  王敬胤出身琅琊王氏,南朝各史无传。检汪藻《世说叙录·人名谱》之《琅邪临沂王氏谱》,谱中并无此人,但第九世有:“揖,僧虔子,梁太中大夫。”王揖的字可能就是敬胤,因为名与字意义相合,且太中大夫一职也与上引《南史·刘歊传》的记载相吻合。《梁书》卷三十三《王筠传》:“王筠,字元礼,一字德柔,琅邪临沂人。祖僧虔,齐司空简穆公。父楫,太中大夫。”“父楫”当为“父揖”之讹,而“太中大夫”前省略了一个“梁”字,此系《梁书》,自然可略。由此可知,王敬胤乃是王僧虔之孙,王筠之子,如此家学,其深于学术、文章,自不必求证。从永明元年(483)到天监八年(509),凡27年,這是王敬胤最为活跃的时期。如前所述,敬胤《世说注》成书于永明时期,这种情况恐非偶然之巧合。《梁书·王筠传》又载:
  昭明太子爱文学士,常与筠及刘孝绰、陆倕、到洽、殷芸等游宴玄圃,太子独执筠袖抚孝绰肩而言曰:“所谓‘左把浮丘袖,右拍洪崖肩’。”其见重如此。筠又与殷芸以方雅见礼焉。
  可见王筠与殷芸(471—529)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通过儿子王筠,王揖就有可能接触并了解殷芸。殷芸是梁武帝时代著名的志人小说作家(《梁书》卷四十一《殷芸传》:“殷芸字灌蔬,陈郡长平人。性倜傥,不拘细行,然不妄交游,门无杂客。励精勤学,博洽群书。幼而庐江何宪见之,深相叹赏。永明中,为宜都王行参军。天监初,为西中郎主簿、后军临川王记室。七年迁通直散骑侍郎,兼中书通事舍人。十年,除通直散骑侍郎,兼尚书左丞,又兼中书舍人,迁国子博士,昭明太子侍读,西中郎豫章王长史,领丹阳尹丞,累迁通直散骑常侍,秘书监,司徒左长史。普通六年,直东宫学士省。大通三年,卒,时年五十九。”)。《隋书·经籍志》:“《小说》十卷,梁武帝敕安右长史殷芸撰,梁目三十卷。”梁武帝钦命殷芸编纂《小说》一事,在当时学术文化界必然有广泛的影响。因此,王敬胤作《世说注》,就不是偶然的个人行为,而是有主流文化的背景。综合上述情况可以推断,王敬胤作为《世说注》的作者,可能性很大。但王揖以字(敬胤)行,正如刘峻以字(孝标)行一样,其本名反而不显于世,琅琊王氏的这一重要学术成果也就自然为人们所忽略了。
  在我国的中古时期,世家大族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很难想象,一个以孤门独户状态存在的“笨伯”的后裔能够写出《世说注》这样的著作,所以我们说王敬胤作为《世说注》的作者更合情理。由此琅琊王氏也焕发出一种别样的文化之光,令人感到一片惊艳!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其他文献
摘要 美国在崛起的关键阶段成功地避免了与原有霸权国、邻国、意识形态不同大国的战争,并主导建立了一系列维护世界和平的机制,但还是未能避免与走旧式崛起道路的德国和日本的战争。中国目前与一些邻国面临着领土纠纷,与霸权国和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美国还存在着深层次的不信任,中国周边环境也不平静,还有国家统一问题没有解决,至今尚未把解决国际矛盾的理念变成机制,因此,中国更存在发生战争的可能。  关键词 中国 美国
为了摸清当前公众是非观状况,揭示当前关于大是大非的困惑,厘清大是大非的概念和特征,探究明辨大是大非的方法,人民论坛“特别策划”组通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广泛约请专家,深入采访干部,多维调查公众,推出“您眼中的大是与大非是什么”调查;深入辨析大是大非的方方面面,形成“60多年来大是大非观变迁”、“我们当前的大是大非是什么”、“是与非有无中间地带”、“当前改革中的大是大非”、“大是大非与‘小是小非’的辩证
【摘要】在现代化的艰难而漫长的历程中,中国作为后起的现代国家,很有必要参照别国的发展进程,其中,法国大革命所呈现的经验与教训,自然是值得中国人高度重视的重要参照。由于法国大革命及其政治文化曾对清朝末年以来的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显而易见的影响,在中国的法国史研究领域中,大革命研究一直是最受瞩目的方向,同时,它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尤其是思想文化领域的嬗变。本文简略地考察和梳理了中国法国
【摘要】“腾讯和360纠纷”暴露出网络背景下个人的信息安全严重受到威胁、企业竞争缺乏行业规范、企业的知识产权滥用现象比较严重等三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必须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制定行业规范,完善《反不正当竞争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制定《知识产权法》。  【关键词】网络信息安全 3Q之争 行业规范 不正当竞争 知识产权滥用    科学技术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社会生活,
摘要 很多人认为拙文《反腐败从正人心做起》的主旨是主张道德反腐、否定制度反腐,这完全是误解。笔者只是想点明,奢谈制度不如探索制度之路,重视制度不如研究制度之基。人们往往忽视制度赖以存在的文化土壤,将反腐希望完全寄托于制度,却不去思考制度在中国文化中如何确立。中国文化中的制度向来因人事而立,也因人事而废,只有整合人心、移风易俗、任贤使能,才能在中国文化中牢固确立制度。  关键词 人心 风气 制度 反
【摘要】在“一带一路”开放新格局下,人民币走出去面临新的历史机遇,也必将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美元、西德马克等国际储备货币崛起的经验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参考借鉴,国际国币体系改革和国内金融改革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机遇,但同时,人民币国际化也可能对境内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构成一定的挑战。伴随着企业“走出去”和银行“走出去”,人民币“走出去”也汇聚成潮流,将共同推动着我国经济的国际化。  【关键词】“一带
全力推进城市化进程,不仅能够从根本上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而提高农村居民的有效需求,而且随着城市人口比例的增加,国内消费需求的水平会有更大幅度的提高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是国内消费需求不足的重要原因  近年来,我国的消费需求对GDP增长的贡献份额逐年下降。2000年为46.44%,到2008年下降为35.32%,与美国70.1%相比,低35%,与印度54.7%相比,低19.4%。究其原因,
摘要 俄罗斯是原苏联地区最大的转型国家。经过20多年的发展,俄罗斯基本上完成了转型任务,建立起了政治民主化和经济市场化的体制。在俄罗斯实现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民众忍受了巨大痛苦。2000年以来,俄罗斯实现了稳定发展。俄罗斯政府不断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调整政策,确定既符合本国国情,也顺应世界发展大势的政策。俄罗斯的发展为中俄进一步合作提供了新机遇,中俄关系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关键词
【摘要】商鞅以法治国思想的精华是2300多年传统中国以法治国思想的最高成就。商鞅以法治国中的法治是治理国家的最好方法,其法治思想体现了强国利民因循的原则;同时,商鞅提出并践行了法治是人人平等、法治高于权治、法治就是治官、法治就是利民爱民、法治就是法官独立、法治就是普法等思想。商鞅的法治思想对于当前中国建设法治国家、法治社会、法治政府而言,都具有重大的现实借鉴意义。当代中国的法治应汲取商鞅法治思想的
【作者简介】  赵穗生,美国丹佛大学约瑟夫·科贝尔国际关系学院终身教授兼美中合作中心主任、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研究员、《当代中国》(英文)主编。  研究方向:中美关系、中国外交、中国政治。  主要著作:《权力的设计》(英文)、《东亚权争》(英文)、《邓小平时代的决策过程》(英文)、《转型中的中美关系》(英文)等。  摘要 中国的崛起使得中美两国领导人都不得不对两国在全球、特别是亚太地区的潜在冲突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