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构建和谐中职学校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p99041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当今纷繁复杂的社会里,不利于青少年成长的消极文化层出不穷。校园作为教书育人的主要场所,肩负着传播正能量文化的重任。中等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中职校园也成为我们中职教育工作者们思考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中职学校
  不同时代有不同的主旋律,二十一世纪是文化塑造新世界的世纪。社会整体的和谐离不开和谐发展的人,而和谐发展的人就像一颗种子,只有在和谐的校园里才能孕育出来。在当今纷繁复杂的社会里,不利于青少年成长的消极文化层出不穷,校园作为教书育人的主要场所,肩负着传播正能量文化的重任。校园就是一棵参天大树,而和谐的环境就是这棵参天大树的根本,良好的校园人际关系就是它的枝叶,而丰富的校园文化就是它的精髓所在,灵魂所在。中等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中职校园也成为我们中职教育工作者们思考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1.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有助于形成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使学生终身受益
  校园文化建设是全面育人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一种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2.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有助于凝聚人心,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
  校园文化是展现学校形象的窗口,是学校办学精神、办学理念和办学水平的集中体现。校园文化建设是塑造学校形象,增强学校内在凝聚力和外在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加拿大的著名学者、幽默散文家斯蒂芬利考克教授在《我见之牛津》中深有感触地说:“对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生活环境。一切他真正学到的东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靠他自己智力的积极活动,不是作为被动地听讲而学到的。”利考克教授的话向人们揭示了校园文化环境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学生选择一所学校,实际上就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学校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构建全员共建的校园文化体系,不仅助于凝聚人心,更能因此提升学校整体文化品位。
  3.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有助于彰显学校的综合实力
  校园文化本质上说是一种软环境,其氛围的营造不仅需要宣传、思想教育、沟通等手段,也需要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支持。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应涵盖物质,制度,精神等三个层次的建设。目前,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中职学校也是受益群体,现在中职学校不仅在建筑物、实验实训仪器设备等方面得到大的改变,而且各项规章制度、领导机制也在逐步完善。而核心层的精神文化建设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成的,同时,校园文化建设的投入和产出是存在着时间差的。因此,需要领导要有长远眼光,将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中。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也逐步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及综合实力。
  二、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
  华东师大陈玉琨教授说:“一流学校文化立校,二流的学校制度管校,三流的学校校长治校”。管人管心,经营学校就是经营人心,从“人影响人”到“制度影响人”,再到“文化影响人”,是管理层次的不断提升。
  1. 第一阶段——人治阶段 在一个学校刚刚起步的时候,需要一个好校长。一个学校不可能长时间的去实行人治。没有物化的工作标准,就只能执行“人治”,因为“人”在此时已不仅仅是劳动力,还成了各种管理标准的“载体”。离开了有经验的人,工作无法进行,管理也无法进行,因为是非对错在于人心。标准在人心,判断当然也在人心,对错也只能由人心来定,这样的管理不仅离不开有经验的人,根本就离不开“人”,完完全全只能由人去管人,所谓的规则和“法治”根本无法实现,这其实是一种没有标准的管理,是一种随“心”所欲的管理。此阶段主要弊端是具有一定的随意性,靠人情来管理,无法做到公平公正等。此阶段时间过长,会影响领导决策的正确性,不利于学校、师生的进一步发展。
  2. 第二阶段——制度管理阶段 让制度管理学校,让校规成为人从自由和履行管理责任的守护神。用制度管人,由来已久。在我国古代,就有“乱世用重典”之说,这里所说的“典”,就是“法制制度”。在当代,我国民间仍广泛流传着一名俗语:“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其中的“规矩”,原意是指测量圆形和方形的工具,现引申为“制度或行为准则”。可见,用制度管人,古往今来已得到社会上的普遍认可。然而,正如唯物辩证法所说的,任何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用制度管人,也具有其局限性,在一定的条件下,这种局限性还会占据主导地位,甚至会成为阻碍事物发展和人类进步的一种“枷锁”。一是制度调整范围的局限性导致制度管不到人。监督不尽完善给制度管人带来“困惑”。
  3. 第三阶段——学校文化引领阶段 所谓利用文化治校,就是利用文化引领管理。学校文化是指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所建立起来的一整套价值观念、行为方式、语言习惯、制度体系、课程设置、教学传统、知识符号、建筑风格、校风校纪的集合。其中,有形文化如建筑设施:楼、堂、馆、所、路、环境设施、设备等在中职类学校,尤其是示范类中职学校中,基本达到国家的规定标准。而组织管理机构、社团、规章制度、规则等还不够健全或标准,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地充实完善。无形文化中的校风、学风、教风、传统、思维习惯、学术氛围的构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的。在建设过程中避免出现校园文化的同质化、低质化、表浅化。
  目前,我们大多数中职学校处于第二阶段与第三阶段齐抓共建阶段,即抓制度建设,又要同时加大文化引领作用。
  三、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从点滴入手
  1. 传统抓手 从校名、校徽、校旗、校歌、校规、校训、校服、校庆、校史、校容等。这些,一般中职类学校都有,但有的还不够完善和个性化。需要结合各自学校发展情况进行充实完善。
  2. 革新抓手 从找到一两处:遗迹、荣耀、实物、榜样、故事、课程、礼仪、仪式、感动、制度、服务、标识等入手。如礼仪中的开会礼仪、穿衣礼仪;仪式中的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升旗仪式、颁奖仪式、上下课仪式、运动会仪式、值周生等等;我们知道目前的中职生生源质量不佳,如何通过三年的中职学生生涯改变他们,影响他们,我相信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综上总结,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文化历史积淀,内涵丰富,外延广泛,形式多样,加大校园文化建设的投入,促进和谐中职校园的诞生是一项利生、利师、利校、利国的大事。
  参考文献:
  [1]张志斌.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宁夏教育,2011(9).
  [2]余東海.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
  作者简介:桑明荣,类彦妍,荀亚茹,黑龙江省鹤岗市,黑龙江省鹤岗卫生学校。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 心跳骤停(cardiac arrest,CA)是围术期最严重的突发事件,抢救成功率低、死亡率高,直接威胁病人生命安全。围术期引起心跳骤停主要与麻醉用药、气道管理及血流动力学
近年来,我们把加强乡镇秘书队伍建设作为加强全区秘书队伍建设的重点来抓,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全区198个乡镇的秘书人员均已配齐。现有在职秘书人员281人,其中30岁以下的253
摘 要:目的:探讨微课在中职护理专业《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52名学生采用传统教学为主,微课为辅的教学方式,将重点内容制作成微课视频。在教学前后,对学生的期末考试理论与操作考核成绩,并采用问卷调查试验组学生对微课教学的评价。结果:采用微课进行教学后,学生的理论与操作考试成绩高于教学前,试验组学习认同微课能够提高学习兴趣(84.6)、学习的主动性(80.7)和学习效率(76.9),有助
摘 要:中学生对于数学课的学习一直是数学教师关注的一个问题,怎么能让枯燥的数学知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怎么样才能培养起他们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本文将我平时教学的些许经验和大家商讨,望指正!  关键词:中学生;课堂;兴趣;培养  教育学家布鲁姆说:“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兴趣在中学数学的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寓教于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摘 要:在新课标改革的浪潮下,职业中专也要跟上步伐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专业技能。在中职旅游专业上,根据理论结合实际的思路,探讨中职旅游专业实践性的教学改革方法,根据中学生身心特点,制定出最适合当下学生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在思想道德到文化修养乃至专业职业技能上的全方位学习效率。  关键词:职业中专;旅游专业;实践性改革  一、 引言  初中往高中输入的中考成绩筛
摘 要:首先,在大众日常生活以及工作的过程中,“手”是我们无法缺少的一个部位。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们不仅可以通过手来对学生进行引导,也能够通过手引导学生开展一些小游戏,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以及学习质量。因此,本文将对如何在小学低年级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组织学生开展手指游戏进行分析。  关键词:手指游戏;小学低年级教学;课堂组织教学;教学应用  一、 前言  所谓手指游
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现在,百家企业正在试点,更多的企业正在根
摘 要:尽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在当今世界范围颇受欢迎,但是其在国内的应用范围还很有限,其应用还面临着很多问题,如课前学生的“先学”质量、课内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的专业素养储备等问题,这给其推广应用带来了障碍。鉴于此,笔者浅谈一些自己对“翻转课堂”教学的理解供参考。笔者明确地介绍了“翻转课堂”教学实施所需的必要条件、实施流程和期望效果,同时也认为“翻转课堂”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独立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