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习情趣 激活创造思维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a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它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最重要的推动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突破口,抓住时机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运用数学学科的魅力,增添情绪色彩
  小学数学缺乏应有的情绪色彩,这是不利于培养学习兴趣的一面,但数学本身存在着一些有趣的规律和诱人的奥秘,这是数学学科内含的魅力,如能充分利用这一有利因素,设计出让学生置身于其中的教学程序,在展示的过程中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长此以往,会使学生的求知欲一次一次地得到满足,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我用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的名言:“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引发出好奇心,进而运用课本内容——“车轮”“钟面”“硬币”,激发出“为什么要设计成圆形”的求知欲,再逐个地用均衡美、对称美、省料美的解释一次一次地满足这些求知欲,从而把学生引进什么是圆的探索活动中去。最后,我用“圆满”一次总结全课,以鼓励成功,增加美感。
  二、运用数学问题本身的魅力,激发求知欲
  设疑是数学教学的一大优势。导入新课时设疑,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操作过程中设疑,使学生想象力丰富;在知识的关键点上设疑,使学生顺利掌握重点,理解难点;学生带着疑问下课,更会回味无穷……这真是——巧妙设疑,悬念迭起,一朝解释,茅塞顿开。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若直接告诉学生学习内容,不易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而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先巧设过渡题,然后提出问题:“小芳今年8岁,她姐姐从出生到现在只过了3个生日,她姐姐今年几岁?”问题一提出,课堂沸腾了,大家议论纷纷,有的说3岁,有的说小芳都8岁了,她姐姐肯定不会3岁。我说:“是啊,过了3个生日,按平时的说法,应该是3岁。这就有意思了,妹妹8岁,姐姐3岁,岂不是怪事,问题究竟出在什么地方呢?”这样由问题引入新课,设置了悬念,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和求知欲,同时为学习闰年的知识做好铺垫。
  三、运用教师的语言魅力,调节课堂气氛
  数学教具、学具有设疑的优势,但数学学科毕竟缺乏动人的情节,教师适当地运用幽默的语言,有助于调节课堂气氛。
  有一次,学生面对一道难题,眉头紧锁,苦思冥想,最终只有两位学生做对,气氛一下子转向沉闷。为了营造宽松活跃的课堂氛围,我轻轻举起两指成V字形,俏皮地说:“TWO个。”这种中英文结合的语言惹得学生哄堂大笑,接着我在轻松的气氛中将难题作了详细地分解。
  再如,在学生把“8分”错答成“8时间”时,下面教师的语言更是妙趣横生:
  (幽默地)好的,题目问“要多少时间”,答了“要8时间”,(稍停)那么,如果问“教室有多大”,则答“有48大”,(加快速度)如果问“你有多重”,则答“有52重”,(在笑声中紧接着叙述)如果问“今天中午吃了多少饭”,则答“吃了2饭”(戛然而止)。(在学生“不对!不对”的争辩中继续增趣)有问必答,问什么答什么难道有什么不对吗?……
  教师诙谐有趣的语言,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自觉地、深刻地区分了“量”与“计量”这两个很难用一般方法揭示的概念,相信学生定会牢记于心。
  四、巧用“打比方”,使学生轻松过“难关”
  数学教学中常有一些不易理解的难点妨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有经验的教师常用形象生动的比喻使问题迎刃而解,同时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
  如教学简便计算时,常有学生这样做:125—74—76=125—(74—26)。我便画着图打了个比方:我有一块大饼,先吃了一小块,再吃一小块,还剩下多少?这就好比这道题连续相减,如果我把这两小块饼一起吃下去,还剩下多少?这就是减去这两个数的和。最后我总结道:“这叫 ‘连续吃’等于‘一次吃’!”学生一下子理解了“连续减”等于“一次减”的道理,自然得出正确算式125—74—26=125—(74 26),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五、增加参与成分,使学生产生获取的愉悦感
  心理学家盖茨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成功的努力。”时间表明:学生的努力是获得成功的保证,而成功的愉悦感又是维持努力的保证。让学生尽量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同样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上好“长方体的认识”这节课,我事先布置学生回家用硬纸板做一个长方体的学具,并强调必须自己亲手做。第二天,学生纷纷展示自己的作品,我及时给予了肯定,首先让学生讲讲做学具时遇到的种种困难,然后利用学生手中的学具,用指指、摸摸等方法,总结出长方体的特征。这堂课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下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实践,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再把学习当作一种负担,思维异常活跃,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不断迸发,达到了最佳的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摘 要】以教育学内部单元为依托,以理论教学为基点,采取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对其补偏救弊,对教育学课程实践教学进行系统的设计,旨在促进学生教育实践性知识的形成与积累、教育技能与情境实践能力的提高、教育实践理性精神的培养。  【关键词】教育学 实践教学 设计思路  一、 问题的提出  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年老的一代将积累下来的生产以及社会生活的经验传递给下一代的过程,其目的
【摘 要】《保健品应用》为我院中药专业新开设课程,根据中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对应岗位能力需求,笔者从课程开设背景和培养目标入手,对该门课程的结构和内容建设、教学方法建设、成绩评定方法、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初步见解。  【关键词】保健品应用 高职 课程建设 中药专业  1 背景  《保健品应用》是我院中药专业新开设的一门实用性课程。中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之一,即使学生毕业后可在药
【摘 要】学校是育人的场所。在当今社会,大学生及青少年面对形形色色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新时期中等职业学校要培养合格的、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应把综合治理、加强安全防范教育、创建平安和谐校园环境等列入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才能为提高教育质量创造良好的条件。  【关键词】综合治理 加强安全防范教育 创建平安和谐校园 学校管理  1新时期的中等职业卫校学生现状  1.1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新时期的
从儿童认知发展来说,一定的识字量能为其打开一扇通往阅读的大门,而具备阅读能力则是为他们打开了另一扇通往世界的大门。相对于现实世界,阅读为孩子提供一个丰富多样而充满想象的世界,这将有益地促进其语言和思维发展。本文结合识读与写字教学实践,做些分析探讨。  一、识写分开,认读为先,预构独立阅读支架  小学低年级以认读为重点,是语文课程发展过程中的一贯要求,学会识字写字又是独立阅读的前提条件。那么,拓宽识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历史教学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作为历史教师而言,应该具备精湛的专业知识、和谐的师生关系、扎实的基本功、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的能力等综合素质。下面仅就历史教师的教学语言谈一下自己的浅显观点。  教材的语言是书面语言,教师讲课是口头语言,二者不尽一致。历史教师不是语言大师,不必过分追求语言的遣词造句,口头语可以随便一些,允许适当重复;声调要有节奏,抑扬顿挫;吐字要清晰,明白流畅;
受传统教学观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注重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注重教材教法研究,较少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及个体的差异性,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因而导致学生的兴趣被忽视,主动性被压抑,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后续学习能力的充分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