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不同学说的角度分析了责任感、社会责任感以及大学生责任感的内涵,并从社会进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个方面剖析了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实意义
责任认识、责任情感、责任意志、责任行为是构成责任感的四要素,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影响[1]。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既包括对他人、群体、社会和环境的责任感,也包括自我责任感。马克思主义关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学说以及关于责任与自由的哲学理论,是理解和分析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理论基础。开展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内涵的研究,注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和养成引导,有利于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和研究,同时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成才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内涵
(一)责任感
责任感,是指社会群体或者个人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为了建立美好社会而承担相应责任、履行各种义务的自律意识和人格素质,不同的学科对责任感有不同的界定。
从德育学角度看,责任感是个体对自身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所承担的责任的一种意识,对自己在道德活动中完成道德任务的情况是否满足的道德判断。
从人的本质看,人的责任感反映的是人的价值问题,而人的价值问题实质上是指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即人的自我价值和人的社会价值。
从心理学角度看,责任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在承担人类社会和自身发展中的责任中做出的行为选择、行为过程及后果是否符合内心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具体来说,责任感是道德感的一部分内容,是个体对自身在人类社会和自我发展中所承担的一种责任的一种意识,对自己在道德活动中完成道德任务的情况是否满足道德需要的一种体验。
(二) 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是指公民对这种责任的一种强烈的自觉意识和崇高的情感、意志、对自身社会权利与义务的自觉认识。
就其内容而言,社会责任感的实质内容随社会历史条件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就其主体而言,它可以分为:社会群体(企业、社区、政党、民族、国家乃至全世界)的社会责任感与个人的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往往通过人们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和理解、对社会责任的态度以及人们的行为表现出来。
人的社会责任感并非天生就有,而是在后天的社会实践和教育中逐渐形成的。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一个由低到高,不断升华、不断强化的过程,需要在内容、目标上由感性到理性,由对己负责到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对民族负责的递进。
(三)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是指大学生对其责任对象的自觉意识和体验。当代大学生首先是一名公民,应当具有一般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同时大学生作为一个思想活跃的知识群体,不仅应当具有历代知识分子所具有的忧国忧民意识和报效祖国的行为,而且还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神圣使命,所以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理应包含更丰富的内容。
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可分为对自我责任感与对家庭、他人、社会群体和环境的责任感。其中自我责任感的养成是对家庭、他人和社会群体的责任感养成的前提和基础。如果一个人对自我的生存和发展都不能负起责任,自己的生存和发展都保障不了,也就不可能对家庭、他人、集体、社会负起责任。
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今天的大学生是未来社会最优秀的群体。在不久的将来,他们在走向社会,融入社会、政治和经济生活,或代表个人、或代表集体、或代表国家,从事各种经济、社会活动的时候,其社会责任感的状况决定着他们的行为方式和行为结果,影响着个人、集体和国家。
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大学生自身的完善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当代社会进步发展的必然要求
首先,我国正处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市场经济是一种法制经济,更是一种道德经济,诚实守信是人们处理经济活动和人际交往的基本准则,责任道德是市场经济的伦理基础。其次,知识经济和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对人才素质提出愈来愈高的要求。社会的发展不仅需要具备广博知识的人才,更需要具有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人才。知识、科技、信息、网络运用得好,就会给人们带来好处,促进社会的发展,为人类造福;反之,就会给人们带来损失,甚至会使人类遭受灭顶之灾。大学生是知识、科技、信息的掌握者和创造者,他们有责任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2]。
(二) 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法治与德治充分融合的社会,是一个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社会。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包含对自我以及他人、社会群体和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具备了这些社会责任感的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和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影响和作用。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金钱成为某些人眼中的价值象征和代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全面系统的工程,当代大学生正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生态链”上十分重要的环节。当代大学生在社会的发展中扮演着先进生产力的创造者、先进文化和科学精神的传播者、中华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道德的实践者、健康生活方式的倡导者等多种角色,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对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影响必将是深刻和长远的。因此,加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战略工程。
(三) 加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
首先,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切入点。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协调个人利益与集体主义的关系呢?我们认为,集体主义不应简单地理解为牺牲个人利益而满足集体利益的需要,如果有对个人利益的制约,即是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关系中个人社会责任的必然规定,维护和发展社会整体利益也是个人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因此,只有教育大学生充分认识到,社会责任是人作为社会的人所必须承担的,是自身发展完善的前提,集体主义教育才会更有说服力。
其次,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要求。这种内在要求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方面,社会责任感培养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在要求。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是大学生健全人格的集中体现,是大学生成长成熟的重要标志,是大学生转变为社会人的必然前提。大学阶段是个人社会化的重要时期,大学生在此阶段由他人主导转变为自我主导,由他律转为自律。从生活空间和心灵上讲,都比以往拥有了更多的自由权和选择权,但他们的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尚不能更好地把握自己。在此背景下,就要特别注重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让他们主动承担起自己应尽的责任,使他们能够在自己人生道路上做出正确的抉择,并顺利走向社会。
另一方面,社会责任感培养是大学生成才的重要支柱。社会责任感是大学生职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人才能脚踏实地工作。同时,社会责任感也是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源泉。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意识是同批判意识密切相关的。一个严重缺乏社会责任感的人,即使他面对落后的社会现实和极不合理的社会事件时,也会抱以冷漠的态度而不予关注,其批判意识无从谈起,更遑论其创新动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相反,一个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必然会对客观事物持热情关注的态度,对现实中不科学、不合理的问题,也必然会在责任感的驱使下,产生强烈的批判和改造欲望,这样才能激发创新动机,并在创新活动中逐步培养创新能力,进而形成良好的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 杨茹,丁云,阚和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内涵、理论基础及现实意义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11:107—110.
[2]李爽.关于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问题的探析[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08:2—3.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实意义
责任认识、责任情感、责任意志、责任行为是构成责任感的四要素,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影响[1]。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既包括对他人、群体、社会和环境的责任感,也包括自我责任感。马克思主义关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学说以及关于责任与自由的哲学理论,是理解和分析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理论基础。开展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内涵的研究,注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和养成引导,有利于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和研究,同时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成才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内涵
(一)责任感
责任感,是指社会群体或者个人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为了建立美好社会而承担相应责任、履行各种义务的自律意识和人格素质,不同的学科对责任感有不同的界定。
从德育学角度看,责任感是个体对自身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所承担的责任的一种意识,对自己在道德活动中完成道德任务的情况是否满足的道德判断。
从人的本质看,人的责任感反映的是人的价值问题,而人的价值问题实质上是指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即人的自我价值和人的社会价值。
从心理学角度看,责任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在承担人类社会和自身发展中的责任中做出的行为选择、行为过程及后果是否符合内心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具体来说,责任感是道德感的一部分内容,是个体对自身在人类社会和自我发展中所承担的一种责任的一种意识,对自己在道德活动中完成道德任务的情况是否满足道德需要的一种体验。
(二) 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是指公民对这种责任的一种强烈的自觉意识和崇高的情感、意志、对自身社会权利与义务的自觉认识。
就其内容而言,社会责任感的实质内容随社会历史条件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就其主体而言,它可以分为:社会群体(企业、社区、政党、民族、国家乃至全世界)的社会责任感与个人的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往往通过人们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和理解、对社会责任的态度以及人们的行为表现出来。
人的社会责任感并非天生就有,而是在后天的社会实践和教育中逐渐形成的。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一个由低到高,不断升华、不断强化的过程,需要在内容、目标上由感性到理性,由对己负责到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对民族负责的递进。
(三)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是指大学生对其责任对象的自觉意识和体验。当代大学生首先是一名公民,应当具有一般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同时大学生作为一个思想活跃的知识群体,不仅应当具有历代知识分子所具有的忧国忧民意识和报效祖国的行为,而且还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神圣使命,所以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理应包含更丰富的内容。
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可分为对自我责任感与对家庭、他人、社会群体和环境的责任感。其中自我责任感的养成是对家庭、他人和社会群体的责任感养成的前提和基础。如果一个人对自我的生存和发展都不能负起责任,自己的生存和发展都保障不了,也就不可能对家庭、他人、集体、社会负起责任。
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今天的大学生是未来社会最优秀的群体。在不久的将来,他们在走向社会,融入社会、政治和经济生活,或代表个人、或代表集体、或代表国家,从事各种经济、社会活动的时候,其社会责任感的状况决定着他们的行为方式和行为结果,影响着个人、集体和国家。
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大学生自身的完善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当代社会进步发展的必然要求
首先,我国正处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市场经济是一种法制经济,更是一种道德经济,诚实守信是人们处理经济活动和人际交往的基本准则,责任道德是市场经济的伦理基础。其次,知识经济和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对人才素质提出愈来愈高的要求。社会的发展不仅需要具备广博知识的人才,更需要具有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人才。知识、科技、信息、网络运用得好,就会给人们带来好处,促进社会的发展,为人类造福;反之,就会给人们带来损失,甚至会使人类遭受灭顶之灾。大学生是知识、科技、信息的掌握者和创造者,他们有责任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2]。
(二) 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法治与德治充分融合的社会,是一个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社会。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包含对自我以及他人、社会群体和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具备了这些社会责任感的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和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影响和作用。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金钱成为某些人眼中的价值象征和代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全面系统的工程,当代大学生正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生态链”上十分重要的环节。当代大学生在社会的发展中扮演着先进生产力的创造者、先进文化和科学精神的传播者、中华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道德的实践者、健康生活方式的倡导者等多种角色,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对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影响必将是深刻和长远的。因此,加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战略工程。
(三) 加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
首先,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切入点。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协调个人利益与集体主义的关系呢?我们认为,集体主义不应简单地理解为牺牲个人利益而满足集体利益的需要,如果有对个人利益的制约,即是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关系中个人社会责任的必然规定,维护和发展社会整体利益也是个人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因此,只有教育大学生充分认识到,社会责任是人作为社会的人所必须承担的,是自身发展完善的前提,集体主义教育才会更有说服力。
其次,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要求。这种内在要求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方面,社会责任感培养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在要求。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是大学生健全人格的集中体现,是大学生成长成熟的重要标志,是大学生转变为社会人的必然前提。大学阶段是个人社会化的重要时期,大学生在此阶段由他人主导转变为自我主导,由他律转为自律。从生活空间和心灵上讲,都比以往拥有了更多的自由权和选择权,但他们的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尚不能更好地把握自己。在此背景下,就要特别注重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让他们主动承担起自己应尽的责任,使他们能够在自己人生道路上做出正确的抉择,并顺利走向社会。
另一方面,社会责任感培养是大学生成才的重要支柱。社会责任感是大学生职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人才能脚踏实地工作。同时,社会责任感也是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源泉。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意识是同批判意识密切相关的。一个严重缺乏社会责任感的人,即使他面对落后的社会现实和极不合理的社会事件时,也会抱以冷漠的态度而不予关注,其批判意识无从谈起,更遑论其创新动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相反,一个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必然会对客观事物持热情关注的态度,对现实中不科学、不合理的问题,也必然会在责任感的驱使下,产生强烈的批判和改造欲望,这样才能激发创新动机,并在创新活动中逐步培养创新能力,进而形成良好的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 杨茹,丁云,阚和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内涵、理论基础及现实意义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11:107—110.
[2]李爽.关于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问题的探析[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