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音乐课堂中,学生有效地掌握了音乐理论知识,这是学生综合音乐素养的有效体现,而准确运用音乐理论知识是测试学生音乐能力的重要标准。学生该如何吸收枯燥的音乐知识?通过各种快乐的教学方法,如游戏、比赛、表演等,以一种深刻而简单的方式渗透到每一首歌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理论的兴趣,引导学生参与,同时利用老师的有效解释,让学生有坚实的基础,培养良好的审美情操。
【关键词】音乐课堂;乐理知识;策略与应用
一、识谱学习的策略研究
1.将乐理知识图形化
单一的乐理教学,容易使孩子们感到枯燥无味,该如何让孩子在学习乐理过程中感到快乐呢?于是,我利用图形谱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乐理的过程中更简单化、形象化,同时增加了他们学习乐理的兴趣。
例如,在教唱歌曲《十个小印第安人》时,我把印第安人上山打猎时留下的一串串脚印用图谱呈现出来,把一串串复杂的小音符变成了一个个可爱的小脚印,并在这些可爱的小脚印上标上了简谱,用故事作为引导,用小山丘起伏的位置板书好每个音的高低位置,学生一看就清晰明了,老师再简单地示范一下手号,学生就很容易地就把整首歌曲的乐谱唱下来。这种生动的图形谱教学,受到学生喜爱的同时,还能直观有趣地给学生传授乐理知识。一堂音乐课下来,同学们不仅能愉快地歌唱,还能让学生在学习乐理知识的同时产生浓厚的兴趣,摆脱以往单一、枯燥的乐理教学。
2.将乐理知识歌谣化
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讲授五线谱时,我发现学生特别容易记错音名的位置,为了让学生认乐谱更简单,我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让学生展开联想,把復杂的五线谱知识童趣化,编成小歌谣,这样学生们就会读起来容易朗朗上口。我是这样教给学生的:
下加一线Do Do Do,
招手过来Re Re Re,
眼睛Mi成一条线,
一间沙fa在一间,
二线sol了两条线。
这样一来,学生易记好懂,课堂气氛就会变得活跃起来,他们也主动地去开动脑筋去思考和学习,教学效果也明显提高了。
3.将乐理知识动态化
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识谱、学习各种音乐符号是相当困难。于是,我尝试让学生在“动”中学习。如我在教学生认识Do—Si各音时,我对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加以采用,加上身体的体态律动,在实现有效的联系方面利用音的高低和身体的各部位来实现。从而使得让学生在感受音的高低的时候,可以通过自己不一样的身体位置来感知,从而达到训练音高概念的目的:在唱 do时蹲下,re摸膝盖,mi坐在座位上, fa手叉腰,sol两手放肩膀,la双手摸头,si双手高举,do’跳起来。由于这种方法比较简单,学生通俗易懂,而且新奇又有趣,学生在身体活动的同时,快速掌握好音高概念,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摆脱枯燥无味的乐理知识学习。
二、音乐记号愉快学习的策略研究
1.进行音乐表演,让乐理知识形象化
在学习乐理知识的时候融入音乐表演,用孩子们天生喜欢爱表演的欲望来代替枯燥的技能训练和抽象的音乐概念,使之形象化、具体化,从而使得乐理知识不再枯燥乏味,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音乐知识。比如在教《顽皮的杜鹃》一课中,
出现了▼记号,在处理这些记号时,我们如果单凭嘴说,顿音怎样唱,就显得很生硬,学生也不容易理解。我们可以让学生加上动作,把两只小手做成小喇叭一样摆在嘴边学杜鹃叫,边唱边表演,并提醒学生杜鹃的叫声是:“咕咕”。这样学生就会在演唱这首歌曲上表现得短促而又轻巧有弹性,活灵活现了杜鹃的叫声和模样。
2.运用生动的语言,让乐理知识生活化
常用的音乐表情记号,对于小学生来说抽象又零乱,学生接触它们就像读天书一样,不易懂。经过实践,我针对一些音乐课堂中经常出现的音乐表情记号,编出了一些利于学生记忆的顺口溜:
(1)反复记号: : :
一扇大门,两对扶手,四个小孔,反复来回走。
(2)连线:⌒
弯弯的眉毛长又长,圆滑时值加长唯独它最棒。
(3)倚音:
一位老人走得慢,一下变回年轻样,脱掉胡须演唱时,必须做到轻、快、短。
通过这样顺口溜的学习,生动形象的比喻进行直观教学,不仅给学生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学生学习的效果也明显提高,把抽象的乐理知识童趣化,学生记得牢固,学得也开心。
3.运用游戏教学,让乐理知识趣味化
为了加强了孩子们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从而主动去学习音乐,爱上音乐,我通过开展音乐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在音乐游戏过程中感受音乐的情感魅力,让他们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例如:我在教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时,乐曲需要用到“f”和“p”两种不同的力度来表现歌曲的情绪,这时,我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加入了骑马的游戏,让学生听辨马蹄声由远到近,由近到远的马蹄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让孩子们模仿骑马的动作,用身体语言来感知力度和表现乐曲的强弱。听到的马蹄声越强,乐句表达的力度则强;听到的马蹄声越弱,乐句标的的力度则弱。就这样,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能用丰富的肢体语言来表现各段主题的力度,准确地表现了f与p等力度,让孩子们在学习音乐力度知识同时,更深刻地理解速度标记的含义。
教无定法,教师必须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方式,才能自如地运用到自己的教学课程中去,使我们的音乐课堂的气氛更轻松愉快,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浓厚,只要能善于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更好地为音乐教学服务。这样,本来枯燥的乐理知识才会变得生动起来,才能让学生真正主动地爱上学音乐。
参考文献:
[1]腾守尧. 艺术课程标准解读[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蔡梦, 苏籍. 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音乐[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关键词】音乐课堂;乐理知识;策略与应用
一、识谱学习的策略研究
1.将乐理知识图形化
单一的乐理教学,容易使孩子们感到枯燥无味,该如何让孩子在学习乐理过程中感到快乐呢?于是,我利用图形谱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乐理的过程中更简单化、形象化,同时增加了他们学习乐理的兴趣。
例如,在教唱歌曲《十个小印第安人》时,我把印第安人上山打猎时留下的一串串脚印用图谱呈现出来,把一串串复杂的小音符变成了一个个可爱的小脚印,并在这些可爱的小脚印上标上了简谱,用故事作为引导,用小山丘起伏的位置板书好每个音的高低位置,学生一看就清晰明了,老师再简单地示范一下手号,学生就很容易地就把整首歌曲的乐谱唱下来。这种生动的图形谱教学,受到学生喜爱的同时,还能直观有趣地给学生传授乐理知识。一堂音乐课下来,同学们不仅能愉快地歌唱,还能让学生在学习乐理知识的同时产生浓厚的兴趣,摆脱以往单一、枯燥的乐理教学。
2.将乐理知识歌谣化
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讲授五线谱时,我发现学生特别容易记错音名的位置,为了让学生认乐谱更简单,我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让学生展开联想,把復杂的五线谱知识童趣化,编成小歌谣,这样学生们就会读起来容易朗朗上口。我是这样教给学生的:
下加一线Do Do Do,
招手过来Re Re Re,
眼睛Mi成一条线,
一间沙fa在一间,
二线sol了两条线。
这样一来,学生易记好懂,课堂气氛就会变得活跃起来,他们也主动地去开动脑筋去思考和学习,教学效果也明显提高了。
3.将乐理知识动态化
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识谱、学习各种音乐符号是相当困难。于是,我尝试让学生在“动”中学习。如我在教学生认识Do—Si各音时,我对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加以采用,加上身体的体态律动,在实现有效的联系方面利用音的高低和身体的各部位来实现。从而使得让学生在感受音的高低的时候,可以通过自己不一样的身体位置来感知,从而达到训练音高概念的目的:在唱 do时蹲下,re摸膝盖,mi坐在座位上, fa手叉腰,sol两手放肩膀,la双手摸头,si双手高举,do’跳起来。由于这种方法比较简单,学生通俗易懂,而且新奇又有趣,学生在身体活动的同时,快速掌握好音高概念,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摆脱枯燥无味的乐理知识学习。
二、音乐记号愉快学习的策略研究
1.进行音乐表演,让乐理知识形象化
在学习乐理知识的时候融入音乐表演,用孩子们天生喜欢爱表演的欲望来代替枯燥的技能训练和抽象的音乐概念,使之形象化、具体化,从而使得乐理知识不再枯燥乏味,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音乐知识。比如在教《顽皮的杜鹃》一课中,
出现了▼记号,在处理这些记号时,我们如果单凭嘴说,顿音怎样唱,就显得很生硬,学生也不容易理解。我们可以让学生加上动作,把两只小手做成小喇叭一样摆在嘴边学杜鹃叫,边唱边表演,并提醒学生杜鹃的叫声是:“咕咕”。这样学生就会在演唱这首歌曲上表现得短促而又轻巧有弹性,活灵活现了杜鹃的叫声和模样。
2.运用生动的语言,让乐理知识生活化
常用的音乐表情记号,对于小学生来说抽象又零乱,学生接触它们就像读天书一样,不易懂。经过实践,我针对一些音乐课堂中经常出现的音乐表情记号,编出了一些利于学生记忆的顺口溜:
(1)反复记号: : :
一扇大门,两对扶手,四个小孔,反复来回走。
(2)连线:⌒
弯弯的眉毛长又长,圆滑时值加长唯独它最棒。
(3)倚音:
一位老人走得慢,一下变回年轻样,脱掉胡须演唱时,必须做到轻、快、短。
通过这样顺口溜的学习,生动形象的比喻进行直观教学,不仅给学生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学生学习的效果也明显提高,把抽象的乐理知识童趣化,学生记得牢固,学得也开心。
3.运用游戏教学,让乐理知识趣味化
为了加强了孩子们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从而主动去学习音乐,爱上音乐,我通过开展音乐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在音乐游戏过程中感受音乐的情感魅力,让他们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例如:我在教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时,乐曲需要用到“f”和“p”两种不同的力度来表现歌曲的情绪,这时,我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加入了骑马的游戏,让学生听辨马蹄声由远到近,由近到远的马蹄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让孩子们模仿骑马的动作,用身体语言来感知力度和表现乐曲的强弱。听到的马蹄声越强,乐句表达的力度则强;听到的马蹄声越弱,乐句标的的力度则弱。就这样,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能用丰富的肢体语言来表现各段主题的力度,准确地表现了f与p等力度,让孩子们在学习音乐力度知识同时,更深刻地理解速度标记的含义。
教无定法,教师必须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方式,才能自如地运用到自己的教学课程中去,使我们的音乐课堂的气氛更轻松愉快,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浓厚,只要能善于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更好地为音乐教学服务。这样,本来枯燥的乐理知识才会变得生动起来,才能让学生真正主动地爱上学音乐。
参考文献:
[1]腾守尧. 艺术课程标准解读[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蔡梦, 苏籍. 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音乐[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