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新课标提出应重视开发学生创新潜能。在美术教学中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实施中,要创设激发学生创新精神的教学情境。并将具体的创造思维拓展方法融入到充满情感的教学过程中。情感是创造的灵魂,创造力是创造的核心。本文还对课改深入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提出创造力培养与绘画技能的培养关系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观点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创造力美术教与学?想象力?情感?创造力?技能
爱因斯坦曾言:“一切创造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的,想象力比知识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新课标提出:“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美术在培养学生创造力方面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这是由艺术的综合性、情意化与适度的不确定性的特征所决定的。美术教学中启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是非常有意义和可贵的。
一、创造力的概念
“创造力是一个不断产生新的及原创性想法的过程。”到目前为止,人们对创造力最精辟的解释是“创造的能力”。创造力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综合本领。它是知识、智力、能力及优良的个性品质等复杂因素综合优化构成的,是产生思想、新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
二、创造力美术教学的课程中的教与学的实施
1、首先创造力美术教学中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创造力美术教学中首先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上要大胆改革,不断创新,这是上好美术课的思想保障,是培养学生探索精神的前提。“海阔任鱼跃,天高任鸟飞。”因此教师应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用充满智慧和人文的情景性、视觉性、文化性、综合性、趣味性的教学方式与策略使学生获得创意的生发。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提高。
2、在创造力美术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
《美术课程标准》要求“美术教学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设情境就是以"周围世界"为源泉,以“情感”为纽带,巧设各种情境,来创设“美”、“智”、“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进入情境,启迪创作灵感,激发创新意识,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在教学中,我们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造欲望,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游戏、故事导入、教学环境布置”等教学情境的设置使学生真正进入学习状态,触及他们的心灵,使学生在创造过程中有感而发,有情而发,情感是创作的灵魂。例如,《毕加索》这一课中欣赏《格尔尼卡》这幅作品,导入课程中,可以结合音乐,绘画,影片等多媒体手段真实再现《格尔尼卡》这幅作品的历史背景。使同学们从视觉,听觉,情感上受到强烈的冲击。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悲壮感和控诉感及震撼感。使学生对现代战争的残酷性和灾难性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创造了情感共鸣的教学情境。在此感情基础上,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创作欲望。
3、在创造力美术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在美术教学中不仅要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欲望的教学情境,我们还要将具体的创造思维拓展方法融入到充满情感的的教学过程中去。拓展学生创造思维,我们可以采用大脑地图,联系引申,变换迁移等方法来发散思维,来进行创意想象和再造,升华和深化。我们要开拓思维发散点,要创新,就要不满足于现状,不依常规,通过发散思维对已给出的主题,从不同方向、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甚至可以突破固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框架去自由思考,任意想象。发散量越大,不同的创意和见解出现就越丰富。
三、创造力美术教学实施过程出现的若干问题的思考
在传统美术教学过程中是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展开,“手把手”教学。示范也是传统美术教学的基本要素。在一定程度上,过度依赖示范和板书这种最基本,最传统的教学方法的确会使学生受到教师的思维的影响,会使对学生的思维会有一定的束缚与同化,会造成重技能,轻创意的局面,导致学生个性受到压制,不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而在新课标改革中,创造性的培养是目前美术教学的核心。因此在对创新美术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尽量少示范,或不示范,惟恐又落入以往旧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中,但是又出现了什么问题呢?缺乏了示范的课堂会使学生感到茫然。不知从何入手。因此,创造力和示范是相辅相成的,不能片面的用创意否定规范,用变化否定统一,应在示范中求创意,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的范图及步骤图,来开拓学生眼界;局部示范,掌握基本绘画技能;探究变化方法等手段来开阔学生思路。缺少了技能培养的课堂呢?学生有创意,但创意依赖于学生的造型和色彩基础去表现。如果学生对基本绘画技能没有一定的掌握,只是空谈创造力,却表现不出来自己的创意,没有任何意义。因此,示范,技能技法与创造力之间又是一种怎样的关系。从理解罗恩菲德的论述入手,对“技巧的发展”问题提出商榷,同时吸收了“技巧训练与表现目标相结合”的观点,我们认为加强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与创造灵感,应与美术技巧的训练相互协调。
例如在《老师,你好》课程中,同学们需具备三种能力:贺卡的制作方法、基本绘画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缺一不可。《老师,你好》不仅仅是贺卡制作技能的培养和发展,还是情感语言、创造力、动手、想象、观察审美等一切能力全面的培养和发展,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在今后的创意美术教学中学生创造力,想象力的培养和扎实的绘画基本功的传授在美术教育中是互为前提,相辅相成的,才能达到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一张优秀的美术作品里丰富的想象力是需要以扎实的基本功和不同形式语言为手段实现的,而扎实的基本功是要通过丰富的想象创造和形式语言为载体来完成。因此,在美术课堂中技巧的训练与创造力之间度的把握,也将是我们创造力美术教学课程深入实施需要去思考研究的内容。
“为创造而教,为创造而学” 我们就是要创造一种适合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环境,开启学生内心的创造灵感,从学生内心的形象思维入手,激发其丰富的想象力,鼓励学生标新立异,用前所未有的新角度、新观点去认识事物,对事物表现出超乎寻常的独特新颖的见解,从而创造出新的事物。我们要为学生种下了创造性思维的种子,收获的将是智慧和创新的果实。美术教育不仅应给予学生美的愉悦和启迪,而且应教会学生如何去创造——不仅创造艺术,而且创造生活,创造自己有价值的人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洛建钧.由“苹果”案例谈示范、板书与创意.中国美术教育.2010
[3]蔡?军.浅析儿童美术教学中视觉符号的创造力.少儿美术.2011
(金溪县一中?江西抚州)
【关键词】?创造力美术教与学?想象力?情感?创造力?技能
爱因斯坦曾言:“一切创造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的,想象力比知识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新课标提出:“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美术在培养学生创造力方面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这是由艺术的综合性、情意化与适度的不确定性的特征所决定的。美术教学中启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是非常有意义和可贵的。
一、创造力的概念
“创造力是一个不断产生新的及原创性想法的过程。”到目前为止,人们对创造力最精辟的解释是“创造的能力”。创造力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综合本领。它是知识、智力、能力及优良的个性品质等复杂因素综合优化构成的,是产生思想、新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
二、创造力美术教学的课程中的教与学的实施
1、首先创造力美术教学中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创造力美术教学中首先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上要大胆改革,不断创新,这是上好美术课的思想保障,是培养学生探索精神的前提。“海阔任鱼跃,天高任鸟飞。”因此教师应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用充满智慧和人文的情景性、视觉性、文化性、综合性、趣味性的教学方式与策略使学生获得创意的生发。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提高。
2、在创造力美术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
《美术课程标准》要求“美术教学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设情境就是以"周围世界"为源泉,以“情感”为纽带,巧设各种情境,来创设“美”、“智”、“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进入情境,启迪创作灵感,激发创新意识,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在教学中,我们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造欲望,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游戏、故事导入、教学环境布置”等教学情境的设置使学生真正进入学习状态,触及他们的心灵,使学生在创造过程中有感而发,有情而发,情感是创作的灵魂。例如,《毕加索》这一课中欣赏《格尔尼卡》这幅作品,导入课程中,可以结合音乐,绘画,影片等多媒体手段真实再现《格尔尼卡》这幅作品的历史背景。使同学们从视觉,听觉,情感上受到强烈的冲击。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悲壮感和控诉感及震撼感。使学生对现代战争的残酷性和灾难性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创造了情感共鸣的教学情境。在此感情基础上,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创作欲望。
3、在创造力美术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在美术教学中不仅要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欲望的教学情境,我们还要将具体的创造思维拓展方法融入到充满情感的的教学过程中去。拓展学生创造思维,我们可以采用大脑地图,联系引申,变换迁移等方法来发散思维,来进行创意想象和再造,升华和深化。我们要开拓思维发散点,要创新,就要不满足于现状,不依常规,通过发散思维对已给出的主题,从不同方向、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甚至可以突破固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框架去自由思考,任意想象。发散量越大,不同的创意和见解出现就越丰富。
三、创造力美术教学实施过程出现的若干问题的思考
在传统美术教学过程中是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展开,“手把手”教学。示范也是传统美术教学的基本要素。在一定程度上,过度依赖示范和板书这种最基本,最传统的教学方法的确会使学生受到教师的思维的影响,会使对学生的思维会有一定的束缚与同化,会造成重技能,轻创意的局面,导致学生个性受到压制,不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而在新课标改革中,创造性的培养是目前美术教学的核心。因此在对创新美术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尽量少示范,或不示范,惟恐又落入以往旧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中,但是又出现了什么问题呢?缺乏了示范的课堂会使学生感到茫然。不知从何入手。因此,创造力和示范是相辅相成的,不能片面的用创意否定规范,用变化否定统一,应在示范中求创意,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的范图及步骤图,来开拓学生眼界;局部示范,掌握基本绘画技能;探究变化方法等手段来开阔学生思路。缺少了技能培养的课堂呢?学生有创意,但创意依赖于学生的造型和色彩基础去表现。如果学生对基本绘画技能没有一定的掌握,只是空谈创造力,却表现不出来自己的创意,没有任何意义。因此,示范,技能技法与创造力之间又是一种怎样的关系。从理解罗恩菲德的论述入手,对“技巧的发展”问题提出商榷,同时吸收了“技巧训练与表现目标相结合”的观点,我们认为加强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与创造灵感,应与美术技巧的训练相互协调。
例如在《老师,你好》课程中,同学们需具备三种能力:贺卡的制作方法、基本绘画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缺一不可。《老师,你好》不仅仅是贺卡制作技能的培养和发展,还是情感语言、创造力、动手、想象、观察审美等一切能力全面的培养和发展,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在今后的创意美术教学中学生创造力,想象力的培养和扎实的绘画基本功的传授在美术教育中是互为前提,相辅相成的,才能达到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一张优秀的美术作品里丰富的想象力是需要以扎实的基本功和不同形式语言为手段实现的,而扎实的基本功是要通过丰富的想象创造和形式语言为载体来完成。因此,在美术课堂中技巧的训练与创造力之间度的把握,也将是我们创造力美术教学课程深入实施需要去思考研究的内容。
“为创造而教,为创造而学” 我们就是要创造一种适合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环境,开启学生内心的创造灵感,从学生内心的形象思维入手,激发其丰富的想象力,鼓励学生标新立异,用前所未有的新角度、新观点去认识事物,对事物表现出超乎寻常的独特新颖的见解,从而创造出新的事物。我们要为学生种下了创造性思维的种子,收获的将是智慧和创新的果实。美术教育不仅应给予学生美的愉悦和启迪,而且应教会学生如何去创造——不仅创造艺术,而且创造生活,创造自己有价值的人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洛建钧.由“苹果”案例谈示范、板书与创意.中国美术教育.2010
[3]蔡?军.浅析儿童美术教学中视觉符号的创造力.少儿美术.2011
(金溪县一中?江西抚州)